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62.30KB ,
资源ID:59570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570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考政治经济学串讲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考政治经济学串讲笔记.docx

1、自考政治经济学串讲笔记自考政治经济学串讲笔记第一章 一、选择 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 渐形成的。 2、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名称常常被人误解。误解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人望文生义 地以为,政治经济学是既讲政治也讲经济的学科,是政治加经济。另一方面的误解,是以为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专用语。 3、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 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4、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 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5、一切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劳动、

2、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6、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研究的对象。 7、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8 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有三种:一切社会 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一个社会形态独有的经济规律。 8、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生产工具。 9、社会生产过程的起点是生产,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 产关系。 10、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二、简答论述(未注明的一般是需要记住的内容) 1、生产关系为什么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了解

3、有印象,知道大概内容和要点即可)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两者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 方式。(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具体表现在: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 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反作用。具 体表现在:第一,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推动作用;第二,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阻碍作用。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表明:第一,旧的、过时的生产关系必然适应 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新的生产关系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建立。 2、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了解) 答:

4、1)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着决定作用表现为:一是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 的对象,二是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与结构,三是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 具体形式,四是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 3)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分配方式, 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二是交换的发展能促进生 产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的发展,三是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得到实现,消费为生产 的发展创造出动力,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

5、展。 3、为什么说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如何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答:(1)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这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 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经济规律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1 (2)经济规律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认识经济规律是指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在 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利用经济规律就是指人们使自己的主观行动和措施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按照客观经济 规律办事。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6、产力? 答: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发明在生产过程中被应用,变 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 一定的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日益深入地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 和劳动对象之中,引起它们素质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科学技术的发 展,使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日益丰富,生产效率逐步增长;(2)科 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3)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劳动对象质量的提 高和数量品种的增加;(4)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过程其他方面,如生产管理、工艺 流程等发生变化。 科学

7、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原因是:现代生产越来越依*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促进现代生 产效率提高的各种生产要素中, 科学技术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越来越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生产 要素;其他生产要素效能的提高也越来越依*科学技术的进步。 振兴我国经济,首先要振兴科学技术,加速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四个 现代化的基础。 5、同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自己的特点 答:首先,自然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经济规律主要 是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 其次, 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 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

8、 第三,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 6、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科学? 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并反过来指导人类进行更加深 入和广泛的社会实践。 所以它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 入的体系;是一个不断地与时俱进,随同时代一并发展的体系。原因是: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揭示了社 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客观要求, 它深深地植根于现实经济活动的土壤之 中。(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封闭的、静止的、凝固的学说,也不是某种教义,而 是实践的科学、

9、发展的科学。 它的创始人首先提供给我们的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制度的科 学方法,而不是某种不可改变的教义。 第二章 一、选择 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 存在。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 第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 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3、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 值之中。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4、具体劳动同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无关,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抽象劳动 形成价

10、值的实体,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5、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6、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个条件所决定: 第 一,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即由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所决定。第二,由生产的主观标 准条件,即由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所决定。 8、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各 种商品,其价值量的确定,是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

11、现的。 9、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同生产该商品的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0、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际上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平均劳动耗费,它 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相关联,而不与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关联。 1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2、等价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 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13、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 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

12、值都获得简单、统一的表现形式(质的飞跃);货币形式。 1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社会分工的存在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 15、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16、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 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1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18、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变化,与货币价值成反比变化。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 职能时,可以是想像的或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如中国的 1 元分为 10 角

13、,1 角分为 10 分,这种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叫做价格标准。货币作为流 通手段,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而必须是实在的货币。 19、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同一 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M=QP/V 20、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过多,则单位纸币所 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就相应减少,纸币就会贬值,这就是通货膨胀。 21、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可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起着蓄水 池的作用。 22、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 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

14、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23 货币作为世界货 币,执行三方面的职能:一是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用以平衡国际贸易差额;二是作为国际购 买手段,用以购买外国商品;三是作为社会财富代表,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如对 外贷款和援助,支付战争赔款等。 23、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24、一定时间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成反比 25、 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规律。 它取决于三个因 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的数量;二是商品价格的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 26、 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观念的货币, 但是作为流通手段

15、的货币则必须是现实的 货币。 3 27、价值、交换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 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8、从价值规律内容的角度看,它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是价值量的决定;二是 实行等价交换。 二、简答论述 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了解) 答:区别:(1)两者的内涵不同。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市场 经济指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2)两者产生的时间先后不同。当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商品经济中才出现市场经济。 联系: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16、和基础,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具体表现在:第一,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第二,商品经济规律 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根据;第三,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怎样的?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有哪些 作用? 答:(1)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作用:第一,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按比例分配。通过 竞争、价格、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实现。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作用是在 追求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第三,引起和促进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优胜劣汰,两极分化。

17、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答:(1)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矛盾。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 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而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 动又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性质,要求劳动产品在数量和品种 上符合社会需要,但劳动的私人性质,却使生产的商品往往不能与社会需要直接相一致,这 样就产生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其原因是: 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

18、 发展的全过程;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4、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 (1)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使用价值与价值 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他的产生过 程经历了偶然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阶段,然后才发展到货币形式。 (2)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5、怎样理解商品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了解) 答: 商品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经济关系。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 劳动产品,人们交换商品,看起来是物与物之

19、间的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 换各自劳动的关系,是将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个别劳动转 化为社会必要劳动、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关系。因此,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一 定的经济关系。 价值也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经济关系。 首先, 价值体现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 商品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经济关系。 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的不同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所耗费 的个别劳动时间各不相同,但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样,价值就将同一生 产部门不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平均化,体现了它们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其次,价值又体现 了不同生产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经济关系。 不

20、同生产部门生产不同的商品, 其具体劳 4 动和劳动复杂程度是不同的。 部门之间为进行商品交换而决定价值量时, 必须把不同的具体 劳动转化为同一的抽象劳动,把复杂劳动转化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样,价值就将不同部门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差别同一化,因而价值体现了不同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经济关系。 6、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了解) 答:经济学说史上,马克思首先提出和论证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并指出劳动二重性理论 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原因是:(1)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它回答了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劳动是抽象劳动。(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 奠定

21、了基础。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用工人的具体劳动在生产新的使用价值时,转移了 生产资料的价值,而抽象劳动创造了新价值,其中包含着剩余价值。(3)劳动二重性理论 为其它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如: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平均利润生 产价格理论、社会资本在生产理论、地租理论等。 7、试从货币的产生说明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答: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表明, 货币既不是有智慧的人发明的, 也不是人们协商的产物, 而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 是价值形式和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价 值形式经过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到货 币形式。货币的产

22、生和发展表明,货币本质上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经 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货币的职能是 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 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8、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规律。它取决于三个因素: 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的数量;二是商品价格的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 M=P?Q/V (M: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P:参加流通的商品的数量;Q:商品价格的水平;V:货 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的内

23、容是:一定时期内需要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 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 在货币执行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发生了变 化, 因为本期内赊购的商品无需支付货款, 前一时期内赊购的商品在本期到期则应支付货款, 交易双方互相赊购商品可以互相抵消,因而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为: M(PQSDH)/V (S:赊售商品的价值总额;D:到期支付的总额;H:相应抵消的支付总额) 9、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什么?(了解) 答:所谓市场机制,就是市场的各个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 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

24、的有机联系。市场的各种要素,一般又成为 市场的各种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它们的联系和作用统一构成市场机 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1)价格机制。价格机制能调节生产和投资的方向及规模,调节商品的供求关系,调 节消费需求的方向和结构,调节收入分配,调节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等等。价格机制发挥 作用的条件是价格与价值既相背离,有趋于一致,因为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又趋于一致,是价 格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 (2)供求机制。供求机制可以调节商品的价格,调节商品的生产与消费的方向和规模。 供求结构的变化,能调节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等等。供求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供 5 求关系能

25、够灵活地变动, 因为供求关系在不断变动中取得相对的平衡, 这是供求机制作用的 实现形式。 (3)竞争机制。竞争机制能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改善服务态度;有利于打破地区和部门分割,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交流;有利于实行优胜 劣汰,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等。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主要是企业 必须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是企业在竞争中 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和承担各种风险。 同时要有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 市场规则和价格体系, 消除各种垄断行为。 总之,市场调节就是市场机制的调节,也就是在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

26、基础上,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相互制约和联系,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从而最终调节社 会资源的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0、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答: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 性;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 一体。 两者的统一性表现在: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 值的物质承担着,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价值。使用价值 与价值的统一性,集中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商品体之中。 两者的对立表现在:对于商品的生产者来说,生产商品是为了获

27、得其价值;对于商品的 消费者来说,是为了获得其使用价值。价值的获得者必须给消费者让渡使用价值,使用价值 的获得者必须给生产者让渡价值。 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不能既得到商品的价值又得到它 的使用价值。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通过商品交换解决的。通过商品交换, 生产者实现了价值,消费者的到了使用价值。 11、为什么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矛盾统一的关系?(了解) 答: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性表现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 种或两次劳动, 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可 分割的方面。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表现在: 生产商品的具

28、体劳动有质的差别, 而抽象劳动在质 上是相同的,只存在量的差。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第三章 一、选择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2、劳动力成为商品有两个条件:第一,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是法律上的自由人,他必 须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第二,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 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出卖劳动力为生。 3、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 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2、劳动力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

29、的供 给;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4、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源泉。 6、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7、马克思说: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6 8、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 资本。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不同的形态。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 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的产品,其价值被转

30、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生 量的变化。由于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 变资本(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会转移到产品中去。由 于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了等价的劳动力价值,而且还包括了一定 量的剩余价值,因而这部分资本价值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叫可变资本(v)。 9、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企业就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 值,即超额剩余价值。 1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11、超额剩余价值实际上仍然是由该企业的工人创造的。 12、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也是缩短工

31、人必要劳动时间和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结 果。 13、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14、资本主义工资有两种基本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关系: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 的基础,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15、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数量;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 货币工资实际买到的各种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16、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是:1、名义工资一般呈上升趋势。2、实际工资有时提高, 有时降低,但从长期来看,仍呈提高的趋势。 17、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18、社会再生产可分为物质资料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二者的区别:是

32、否将剩余价值全 部用于个人消费,是为简。 19、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20、 资本家总是通过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 以便进一步扩大对工 人的剥削和统治。 21、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22、 劳动力的不断买卖只是形式, 其内容则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别人劳动的 成果,来继续无偿占有别人更多的劳动,以扩大资本规模和增殖资本价值,这就是资本积累 的实质。 23、 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有机联系, 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价值 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变动通常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动。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 反映

33、着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可用公式 c:v 表示。 24、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的。单个资本的增大,则是 通过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两条途径来实现的。 25、资本集中,既可以采取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的形式,也可以采取股份制的形式,这 是借助竞争和信用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的。 26、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就会日益相对的减少,在有些部 门,对劳动力的需求会绝对的减少。 27、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形成两种趋势:一,资本对劳动力的 需求也就日益相对的甚至是绝对的减少;二,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却在迅速的增加。 28、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一方面,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另一方 面,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无产阶级却生活极不安定,工作和生活没有保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