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9.61KB ,
资源ID:59569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569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材料成形原理》教学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材料成形原理》教学大纲.docx

1、材料成形原理教学大纲材料成形原理教学大纲一、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材料成形原理是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主要的院定必修课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对材料的凝固成形、塑性成形、焊接成形等近代材料成形技术中共同的物理现象、基本规律及各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论基础、分析问题的方法加以阐述,使学生对材料成形过程及原理有深入广泛的实质性理解,为后续的成形技术具体工艺方法、设备控制等课程的学习,为开发新材料及其成形技术、分析和解决成形过程中的质量缺陷问题奠定理论基础。二、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 了解液态金属和合金的结构、性质。掌握液态金属与合金凝固结晶的基本规律及结晶过程中的伴随现象,了解冶金处理对凝固组织与材料性能的影

2、响。2. 掌握焊缝及热影响区组织、性能形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3. 掌握材料成形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冶金现象及内部规律 。4. 掌握塑性成形力学基础理论、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分析方法与原理。5. 掌握材料成形过程缺陷形成特点、机制及控制方法。 三、 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工程力学、金属学与热处理。本课程重点在于阐述成形技术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方法,而不涉及具体成形工艺方法及参数。各种具体的成形工艺方法、原理过程及控制等将在后续专业课程中学习。四、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章次内容总学时数课堂讲授学时数实验时数绪论11一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6

3、6二凝固温度场752三金属凝固热力学与动力学55四单相及多相合金的结晶77五铸件及焊缝凝固组织及其控制642六特殊条件下的凝固与成形11七液态金属与气相的相互作用44八液态金属与渣相的相互作用44九液态金属的净化与精炼33十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44十一凝固缺陷及控制862十二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基础44十三应力分析66十四应变分析44十五屈服准则44十六材料本构关系862十七金属塑性变形与流动问题642十八塑性成形力学的工程应用88五、 本课程的性质及适应对象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必修课。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篇绪论绪论介绍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材料成形内容及其在国民经济、国防、高技术领域的意义,各

4、种材料成形技术原理(凝固、焊接及冶炼过程冶金、粉末冶金、塑性成形)的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教学要求及重点:使学生理解“材料成形”的重要性及材料成形原理课程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对本专业有整体的了解,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第一章 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本章将以液态金属为例,概要介绍有关液体结构的知识,并注意体现近年来新的突破和成果。对液体的性质,主要讨论与液态成形相关的粘度和表面张力。1-1 引言1-2 液态金属的结构液体与固体、气体结构比较及衍射特征;液态金属结构的理论模型:无规密堆硬球模型、液态金属结构的晶体缺陷模型、液体结构及粒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描述;实际金属的液态结构;1-3 液态合

5、金的性质液态合金的粘度及其影响因素及其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表面张力的实质及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及其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1-4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基本概念、液态金属停止流动机理与充型能力;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第二章 凝固温度场液态金属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凝固过程涉及到传热、传质和固液界面动力学等三方面问题,而质量传输、界面推进速度都与热量传输、温度分布密切相关。因此,凝固温度场的研究,是研究凝固宏观与微观过程(包括凝固形核与长大、结晶组织形态、凝固应力与缺陷)的基础。2-1 传热基本原理温度场与传热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程; 2-2 铸件凝固温度场的解析解法凝固温度场的求解方法;铸件凝

6、固温度场的解析解法;铸件凝固时间计算;界面热阻与实际凝固温度场;铸件凝固温度场的获得及动态凝固曲线;铸件凝固方式及其影响因素;2-3 熔焊过程温度场焊接温度场的特点;熔焊过程温度场的基本类型及影响温度场的因素;焊接工艺参数及焊件的热物理性能对焊接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第三章 金属凝固热力学与动力学本章主要讨论结晶过程的形核及晶体生长热力学与动力学3-1 凝固热力学阐明过冷度T是影响相变驱动力的决定因素,T越大,凝固相变驱动力GV越大;K0的定义、物理意义及“偏析系数” 1- K0;3-2 均质形核 阐明均质形核的临界半径、形核功、形核率等概念,及其相关公式3-3 非均质形核阐明非均质形核形核功;非均

7、质形核形核条件;分析并阐明,通常情况下,接触角远小于180o,所以,非均质形核功G远小于均质形核功G,越小,G小,夹杂界面的非均质形核能力越强,形核过冷度越小;3-4 晶体长大液-固界面自由能及界面结构类型、本质及其判据;晶体长大方式第四章 单相及多相合金的结晶本章从凝固过程溶质再分配的规律谈起,着重讨论所涉及到的“成分过冷”条件及其对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单相固溶体合金及多相合金的凝固。并为后续章节的内容的讨论奠定基础。4-1 凝固过程中溶质再分配平衡凝固条件下的溶质再分配;固相无扩散而液相充分混合均匀的溶质再分配;固相中无扩散而液相中只有扩散的溶质再分配;液相中部分混合(有对流作用)的溶

8、质再分配;4-2 合金凝固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成分过冷”条件和判据;“成分过冷”的过冷度及其特性因素;4-3 “成分过冷”对合金单相固溶体结晶形态的影响热过冷及其对纯金属液固界面形态的影响;“成分过冷”对合金固溶体晶体形貌的影响规律;分过冷作用下的胞状组织的形成及其形貌;较宽成分过冷作用下的枝晶生长;自由树枝晶的生长;枝晶间距4-4 共晶合金的结晶共晶组织的分类及特点;非平衡状态下的共晶共生区;离异生长及离异共晶;层片状共晶组织的形核及长大;棒状共晶生长;非小晶面小晶面共晶合金的结晶第五章 铸件宏观组织及其控制本章基于前面几章所讨论的凝固基本原理和规律,进一步探讨实际铸件及焊缝的宏观凝固组织特

9、征、规律、机理及控制方法。51 铸件的宏观组织铸件的宏观组织(通常)类别:,并分析各晶区组织的形成机理,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及控制关键和途径:52 表面激冷区及柱状晶区的形成稳定凝固壳层的产生,及其决定着表面细晶粒区向柱状晶区的过渡;阻止柱状晶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则是中心等轴晶区的形成53 内部等轴晶的形成机理过冷熔体独立生核的能力和各种形式晶粒脱落(或熔断)、游离、增殖的程度抑制柱状晶区,扩大等轴晶区,细化等轴晶组织54 铸件宏观结晶组织的控制促进及细化等轴晶机理分析及三方面控制措施:合理地控制浇注工艺和冷却条件;孕育处理;动力学细化55焊接熔池凝固熔池凝固条件及结晶特征、熔池结晶组织的细化;

10、影响焊接弯曲柱状晶形态的因素第六章 特殊条件下的凝固与成形特殊条件,是指与传统的铸件(锭)凝固过程不同的条件。限于课时,只对快速凝固、失重条件下的凝固和定向凝固作大体介绍6-1 绪论6-2 快速凝固6-3 失重条件下的凝固6-4 定向凝固第七章 液态金属与气相的相互作用在焊接或熔炼过程中,液态金属会与各种气体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对焊件或铸件的性能产生影响。本章着重介绍各种气体的来源、气体与金属的相互作用机制、气体对金属质量的影响以及控制气体的措施等。7-1 气体的来源与产生焊接区气体的来源与产生;铸造过程中的气体来源:熔炼过程、浇注过程、铸型反应7-2 气相在金属中的溶解气体的溶解过程、气体的溶

11、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平方根定律);金属吸收气体为吸热反应:H为正值,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金属吸收气体为放热反应:H为负值,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合金成分的影响;电流极性的影响;焊接区气氛性质的影响(氧化性气氛中, N 适当提高气相的氧化性气氛,可降低H);焊接工艺参数的影响(电流、电压影响)7-3 气体在金属中的析出气体在金属中的析出的条件7-4 氧化性气体对金属的氧化金属氧化还原方向的判据:pO2pO2时,金属被氧化;pO2=pO2时,处于平衡状态; pO2pO2时,金属被还原。比较各种金属自由氧化物的分解压高低及稳定性(图7-14),阐明合金元素氧化顺序及脱氧剂的

12、选用原则自由氧对金属的氧化;7-5 气体的影响与控制气体的控制措施;重点:降低焊缝中的含氢量的措施:CaF2在碱性及酸性焊条药皮去氢机理;控制焊接材料的氧化势第八章 液态金属与渣相的相互作用焊接过程中或合金熔炼过程中,和液态金属接触并发生化学冶金反应的除了气体介质之外,还有高温下熔融的液态熔渣。了解熔渣的特性,对于控制焊接、铸造过程中的化学冶金反应十分重要。81 渣相的作用与形成熔渣的分类;熔渣的来源与构成;渣相的作用:1. 机械保护作用:避免液态金属中合金元素的氧化烧损;防止气相中的氢、氮、氧、硫等直接溶入;减少液态金属的热损失。2. 冶金处理作用 熔渣与液态金属之间冶金反应: 去除金属中的

13、有害杂质,如脱氧、脱硫、脱磷和去氢;去除液态金属中非金属夹杂物;焊接过程中调整焊缝合金成分。3. 改善成形工艺性能作用 适当的熔渣(或焊条药皮)有利焊接及熔炼过程的引弧、稳弧;改善脱渣性能及焊缝外观成形;电渣熔炼中的熔渣作为电阻发热体,重熔并精炼金属。82 渣体结构及碱度渣体结构及碱度:分子理论与离子理论、熔渣的碱度;83 渣相的物化性质熔渣的凝固温度与密度;熔渣的粘度及其意义;“长渣”和“短渣”(药皮焊条电弧焊);熔渣的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84 活性熔渣对金属的氧化熔渣的氧化性、熔渣的氧化性与温度及酸碱性的关系;扩散氧化(在一定温度下,它在两相中的平衡浓度符合分配定律);置换氧化; 第九章 液

14、态金属的净化与精炼在材料成形加工过程中,液态金属都表现出易与气相和渣相互相作用的特性,导致金属及其合金中含有过多的有害元素、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它们会直接影响其冶金质量及产品的内在质量。所以,在材料成形过程中需要对液态金属进行净化处理,以保证产品质量。为了便于集中阐述问题,本章以钢铁为研究对象专门讲述去除有害元素的净化。其中主要内容包括脱氧、脱硫、脱磷和脱碳精炼等问题。91 液态金属的脱氧先期脱氧(焊接)、预脱氧(熔炼)、沉淀脱氧、扩散脱氧、真空脱氧;各种脱氧原理的概念及优、缺点;锰、硅沉淀的脱氧的比较,温度、熔渣的性质对其脱氧效果的影响; 92 液态金属的脱碳反应液态金属的脱碳精炼反应原理、

15、目的及工艺原则;93 液态金属的脱硫液态金属的脱硫原理及脱硫效果的影响因素、目的及工艺原则;94 液态金属的脱磷液态金属的脱磷原理及脱磷效果的影响因素、目的及工艺原则;第一十章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熔焊时在高温热源的作用下,靠近焊缝两侧的一定范围内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热影响区”(Heat Affect Zone),或称“近缝区”(Near Weld Zone)。焊接接头主要是由焊缝和热影响区两大部分组成,其间存在一个过渡区,称为熔合区,如图10-1所示,因此要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就必须使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同时都达到要求。本章以钢铁为主要对象专门讲述焊接热循环、焊接热循环条

16、件下的金属组织转变特点、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等问题。101 焊接热循环焊接热循环的参数及特征;焊接热循环的特殊性;焊接热循环参数的意义、计算及其影响因素102 焊接热循环条件下的金属组织转变特点焊接加热过程的组织转变;焊接冷却过程的组织转变;焊接热过程几个特点及其对焊接加热、冷却过程的相变点和组织转化的影响(与热处理相比);103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不易淬火钢的热影响区组织:阐明不易淬火钢热影响区中不同部位(四个区:熔合区、过热区(粗晶区)、相变重结晶区(正火区或细晶区)、不完全重结晶区)加热达到的最高温度、组织及性能变化特征;易淬火钢热影响区的组织:阐明易淬

17、火钢热影响区中不同部位(完全淬火区、不完全淬火区)加热达到的最高温度、组织及性能变化特征;焊接热影响区的硬化、脆化、软化的原因及影响因素10-4 焊接热模拟技术(概略介绍其目的、原理、方法及其发展趋势)第十一章 凝固缺陷及控制凝固缺陷是金属在冷却凝固过程中极易出现的一类缺陷,它们以不同的类型和形态存在于固态金属中,对金属的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章主要介绍偏析、气孔、夹杂、缩孔、缩松和裂纹等重要凝固缺陷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11-1 合金中的成分偏析偏离分类,各类偏离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影响规律;11-2 气孔与夹杂 气孔的分类及特征,气泡的生核、长大及上浮,气孔的形成机理,防止气孔

18、产生的措施;夹杂物的形成及防止措施11-3 缩孔与缩松液态收缩阶段(I)、凝固收缩阶段(II)和固态收缩阶段(III);缩孔与缩松的分类及特征,缩孔与缩松的形成机理,影响缩孔与缩松的因素及防止措施;11-4 应力应力与变形:应力的形成原因及机理,控制应力的措施,变形及控制变形的措施;11-5 热裂纹热裂纹的分类及形成机理,热裂纹的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11-6 冷裂纹冷裂纹的分类及形成机理,热裂纹的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第二篇绪 论 本章首先介绍了金属塑性成形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塑性加工理论的发展概况,并介绍了本课程的任务。本章的教学要求为重点掌握塑性加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了解塑性加工理论的概况

19、。本章的教学重点在于介绍塑性加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简述塑性加工理论的发展概况。第13章 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金属塑性成形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分类,从理论上分析了金属塑性变形的机制,指出塑性加工中金属的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包括冷变形和热变形对金属的组织性能的影响。接着介绍了塑性的指标及其测量方法及塑性图,指出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最后介绍了变形抗力概念及变形抗力的影响因素。本章的教学重点在于:金属塑性成形的定义、特点;塑性图、金属多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加工硬化和动态软化,金属的超塑性。第14章 应力分析应力分析是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之一。本章讨论了应力分析

20、的方法及各种相关方程。介绍了张量的基本知识,外力、内力、应力概念,点的应力状态概念、描述方法;斜面应力的确定;应力边界条件;应力张量不变量;主应力图;应力张量分解;等效应力、应力平衡微分方程及应力莫尔圆等。本章的教学重点在于点的应力状态分析,任意斜面上应力公式,应力张量的分解与应力平衡微分方程以及应力莫尔圆;第15章 应变分析应变分析是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本章讨论了应变分析的方法及各种相关方程。位移、应变;点的应变状态概念、描述方法;任意方向上应变的确定;应变张量与不变量;应变张量分解;小应变几何方程、应变连续方程概念与意义,塑性变形体积不变;应变增量张量与应变速率张量定义、意义,对数应变(真

21、实应变),以及平面问题和轴对称问题中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本章的教学重点在于几何方程,点的应变状态,应变增量,应变速率张量,主应变图与变形程度表示。第16章 屈服准则本章主要介绍了拉伸图和材料条件应力-应变曲线、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及其在塑性失稳点特性、材料模型;屈服准则的概念、屈雷斯加(H.Tresca)屈服准则、密塞斯(Von Mises)屈服准则及二者的差异以及屈服准则的空间和平面的几何表达,最后介绍了平面上的屈服轨迹以及应变硬化材料的屈服与加载表面。本章的教学重点在于拉伸图和材料条件应力-应变曲线、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及其在塑性失稳点特性;屈服准则的概念、屈雷斯加(H.Tresca)屈服准则

22、、密塞斯(Von Mises)屈服准则以及屈服准则的空间和平面的几何表达及平面上的屈服轨迹。第17章 材料本构关系本构方程是求解塑性变形问题的基本方程。本章主要介绍了弹性应力应变关系、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增量理论、全量理论;粉末体塑性成形的基本假设及粉末体变形的屈服准则及应力应变关系,最后介绍了金属的粘塑性行为及粘塑性本构方程,聚合物熔体的流变特性。本章的教学重点在于塑性变形的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增量理论和全量理论。第18章 金属塑性变形与流动问题本章主要讨论金属塑性加工过程中塑性流动的一些宏观规律,如最小阻力定律、影响金属塑性变形和流动的因素;不均匀变形、附加应力与残余应力;并介绍了金属塑性加工

23、时的摩擦的特点及作用,分析了塑性加工中摩擦的分类及机理,简述了摩擦系数及其影响因素,讲解了塑性成形时摩擦力的计算、测定摩擦系数的方法和塑性成形中的工艺润滑。 本章的教学重点在于最小阻力定律,影响金属塑性流动与变形的因素,不均匀变形、附加应力和残余应力。塑性加工中摩擦的分类及机理,摩擦系数及其影响因素,测定摩擦系数的方法,塑性加工的工艺润滑。第19章 塑性成形力学的工程应用本章主要介绍了金属塑性成形问题的求解方法,并主要介绍了主应力法及其求解要点。并以平面应变镦粗的变形力、轴对称镦粗的变形力的求解问题为例讲述主应力法的应用;介绍了滑移线理论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滑移线的主要特性、滑移线场的建立及

24、采用滑移线求解平冲头压入半无限体和平砧横镦圆断面轴的问题;讨论了塑性极值原理及上限法,讲解速度间断面及其速度特性,以及上限法在求解平冲头压人半无限体问题及轴对称问题中的应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在于主应力法的求解的要点;滑移线理论法概念,汉基应力方程的推导、滑移线的特性的理解,应力边界条件的确定和滑移线场的绘制的数值计算方法;极值原理及上限法,速度间断面及其速度特性,重点掌握主应力法和滑移线法的应用.建议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选用教材:材料成形基本原理,刘全坤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主要参考书: W. Kurz , Fundamentals of Solidification (4th edition),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Switzerland, 1998;(英语好的同学) M.C. Flemings著,关玉龙等译,凝固过程,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1; 周振丰著. 铸铁焊接冶金与工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汪大年主编.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 陈金德, 邢建东主编.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陈平昌等主编,材料成形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