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1.36KB ,
资源ID:59491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491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命美学的直觉体验.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命美学的直觉体验.docx

1、生命美学的直觉体验生命美学的直觉体验摘要:中国是一个在传统上与虎结下不解之缘的古老国度,关于老虎的民俗信仰、神话传说和故事,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审美意蕴特别浓烈的民族民间文学中,各民族的文化差异表现得非常充分;通过对民族民间文学符号系统的进一步考察我们可以反观丰富的民族艺术思维及审美心理特点,了解多彩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彝苗民间故事对于生命审美的直观体验,暗合了人的生命力和审美心理力的关系,其隐喻思维的扩散和审美意识的积淀。造就了这些民族该类型故事传承的丰富多彩。关键词:彝苗虎故事审美比较中图分类号:G12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08)05-0083

2、-05 “文学是人学”,一部文学史,就是一部关于人的生存状态、生命体验的符号显现史。如果说,由于人类基本生活模式的类似,文化发展的共同性在日常语言运用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那么,在审美意蕴特别浓烈的文学特别是民族民间文学中,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就表现得非常充分;通过对民族民间文学符号系统的进一步考察我们可以反观丰富的民族艺术思维及审美心理特点,了解多彩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国是一个在传统上与虎结下了不解之缘的古老国度,关于老虎的民俗信仰、神话传说和故事,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西南民族民间故事中,虎故事尤为普遍。在中国ISBN中心刚刚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贵州卷中,就有苗、侗、仡佬、壮、彝等民

3、族的虎故事二十余个,其中苗族彝族该类型故事较有特色。本文试就彝族、苗族的虎故事进行比较,拟对其故事的形成演变、民族文化审美心理特征等作一初步探求。一、审美的表述:彝苗虎故事类型分析关于虎的记载,早在,周易?乾卦文中就有,到了山海鳓,老虎已成为古代中国最大的图腾神之一:“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虚,有神人面虎身,文尾戴胜,虎齿,豹尾。”从上古时的虎神话、中古延续至今的虎故事到深入民间的各类虎俗事项,虎已成为渗入中国各民族生活的一个重要审美形象。1彝族虎故事类型分析我国的虎文化源于西部,以“昆仑山”为中心,不断向东方发展。彝族原为乌蒙山、金沙江地区的土著,现分布于四

4、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远古的时候,彝族曾迁往西北的甘肃、青海,称为“羌戎”,是“羌戎”部族的分支。现今彝族有三十几个分支,其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属“罗罗”分支,其族称与虎称相同都是“罗罗”(罗为彝族称虎的汉译音),他们自命为虎的后代、虎的民族。山海经?海外北经载“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就是指崇虎的彝族。彝族有自己的文字,彝文老虎历书主要解释天文宇宙,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转,并有虎抱蹲着地球的绘图,春夏秋冬依虎方位而定。彝历八、九年或十一、十二年要举行一次祭祀虎祖大典。彝族祭司认为,彝族人死后经火葬,其灵魂便能还原为虎。彝族古老神话史诗梅葛?创世中就已有了关于虎的肢体化生神话:“虎头莫

5、要分,虎头作天头;虎鼻莫要分,虎鼻作天鼻;虎耳莫要分,虎耳作天耳;虎眼莫要分,左眼作太阳,右眼作月亮;虎须莫要分,虎须作阳光”接下去叙述虎牙作星星,虎油作云彩,虎气成雾气及化生树林、秧苗等等。由此可见,虎不仅作为彝族的图腾,还是其宇宙观的古文化符号载体。彝族虎故事中,较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是流传于黔西北的两兄弟和两姊妹,其情节结构如下:(1)古时,雷公发洪水淹没人类,两兄弟躲在葫芦里而幸存。(2)为了繁衍人类,两兄弟到处寻找配偶成亲。(3)遇到“两姊妹”,两兄弟被拉到洞里准备成亲。(4)趁“两姊妹”外出请客吃喜酒,洞中一被“两姊妹”抓去的老太婆告诉两兄弟,说“两姊妹”是虎,请客是叫其他虎来吃两

6、兄弟。(5)两兄弟逃走。(6)“两姊妹”追赶,现出原形,被杀。(7)两兄弟到另一洞中找到两姊妹,两姊妹是真人,与两兄弟成亲。(8)繁衍后代,人类免于绝种。这一故事和其他民族及后面要谈到的苗族同类故事相比,基本内容相同,但增加了第(1)、(2)和第(8)情节单元。在细节上,这一故事中的两兄弟不仅与母虎装扮的两姊妹准备在洞中成亲,而且与真人两姊妹也是在洞中成亲。不难看出,这一故事是古老的原生态的东西,其与苗族故事的比较,我们留待后面分析。2苗族虎故事类型分析苗族是一个有着古老民族传统和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传说中,苗族祖先远古时代就生活在黄河之滨,后向洞庭湖一带迁徙,大约春秋战国时期才离开洞庭西迁。

7、苗族崇拜龙也崇拜凤,西迁苗岭后又以枫树、蝴蝶妈妈为图腾。在田兵选编的苗族古歌“开天辟地”一章提到虎,说古时哪个生得最早,虎排在第六位;在“十二个蛋”一章中说蝴蝶妈妈生了十二个蛋,白的是雷公,黄的是姜央(苗族祖先),花的是老虎,黑的是水牛,红的是蜈蚣,蓝的是老蛇由鸟爸爸来孵。他们出生长大后,“雷公在天上管雨水,水龙到大海管鱼虾,虎坐高山称霸王,姜央得地开田又开土”。在苗族古歌里,人和龙、虎、牛都是同胞兄弟。苗族虎故事类型非常丰富,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贵州卷中,有虎故事16篇,具体类型为:(1)恶虎型A寓言亚型:用寓言体来表现人格化的老虎习性,如老虎的凶残、霸道、愚笨等(彝族也有类似故事)。B狼外

8、婆亚型:如放鸭姑娘,该故事在中国最早载于清人笔下的虎愠传,它富于儿童情趣,寄寓着人们从长期的社会斗争中体验积累的深刻教训,包含生活哲理。C婚媾亚型:该类故事的核心母题是人兽婚恋,数量较多,情节多为虎强占人为妻(或夫),人虎斗智斗勇,最终回归人间。 (在黔西北各县部分苗族村寨及云南的东北、西南文山地区,该类故事的异文都在万字左右) (2)义虎型:该类故事有3篇,它以人格化的老虎重义气、报恩为主要内容,展示了社会中人与人并存的一种基本关系一依存关系和协作关系,蕴含着浓烈的人情伦理意识。(3)化身型:这类故事有7篇,情节奇幻动人,以阿方变虎为代表。故事后面的附记中专门说明,该类故事在贵州凯里市舟溪乡

9、与雷山、丹寨等县交界一带的苗族村寨里普遍流传,以人化虎或虎化人展开故事,诸多故事中的老虎都明显地具有多方面的人性美。二、心理感知的起点,群体心态的铸合:彝苗虎故事形态比较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民俗和民间文学是人的族类综合凝结体,没有比它更能凝聚和体现人的族类力量和心理共态。普列汉诺夫对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看法:“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它的境况所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它的生产关系制约的。”从发生学角度说,有什么样的生存环境才会有什么样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才会有相应的审美心理。通过比较彝族苗族

10、的虎类型故事,也可看出其不同的审美心理和文化组合。彝族是一个以虎为图腾的民族,其古老的神话和现实的民俗活生态中,崇虎痕迹明显,关于虎的民间故事数量反而不如苗族,但故事中所保留的原生态东西较多。两兄弟和两姊妹开头和结尾都一再提到洪水遗民繁衍人类而寻偶成亲,很明显,这一苗族故事中不曾有的情节是从洪水神话中借过来的,它也是原始氏族社会初期族外群婚制的社会生活缩影。作品中的“两”是个复数,不单指“两个”,两兄弟与两姊妹成亲,即一氏族的许多男子与另一氏族的许多女子成亲(群婚)。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谈到群婚时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兄弟倾向于与他们的妻子相互通室,或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姊妹倾向于与他们的丈

11、夫相互通室”。汉字“婚”古为“昏”,古代婚姻生活是在昏夜,同时多在洞中成亲。不难想象,这种婚姻生活常常会遇到毒蛇猛兽的危害,作品叙述的母虎吃人,也是这一现实的写照。两兄弟和两姊妹对群婚起因的解释,是洪水后两兄弟找不到人成亲,只找到虎,后来找到真正的两姊妹才繁衍了人类。不难看出,这一不科学的解释反映了重要的民俗心理,我们知道,一个故事的产生和流传都有一定的民俗心理、民俗背景作依托,其中也深植有图腾崇拜的影子。彝族民间故事中的虎,更多地同渊源于远古图腾崇拜和巫术文化的民俗活动和民间宗教信仰活动联系在一起,在生产活动中共同构铸了彝族人民的审美实践活动。民俗及宗教信仰活动中那种对虎的激情和其中蕴含的价

12、值观念,同时也成为其审美情感和审美价值,这种审美思维所遵循的不是理性的逻辑思维程序,而是情感的、意愿的、欲念的趋向。族类文化所笼罩着文化精神氛围和情趣、风调,正是其民族美学风格之所在。和彝族故事不同,苗族虎故事一是数量较多,二是类型丰富,三是内容多为与虎婚媾和斗智斗勇的故事,四是故事中的虎多有浓烈的人情味和多方面的人性美。前面说过,历史上苗族是一个战争频繁,迁徙无常的民族。几千年来,苗族人民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断携老带幼,自北而南,自东而西不绝地流徙,特殊的生活背景使他们传承带人了不少中原的老虎故事。中古时期,我国的不少文章典籍就已有了虎故事的记载,如唐代广异记中的张鱼舟和范端,集异记中的

13、崔韬,至明清时虎故事更为流行,由此可见,虎故事的产生应在中古之前,苗族人民在迁徙中的吸收传承应是其虎故事数量较多、类型丰富的原因之一。迁徙无常的生活,村寨的平安,族类的生存使苗族人民更加重视亲属关系和自身人口的繁衍、发展。而虎在苗族古歌中一直被视为人祖姜央的同胞兄弟,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苗族民间故事中的虎形象会具有浓烈的人情味和多方面的人性美。关于化身型虎故事,著名故事学家刘守华先生在其中国民间故事豆中已有专述:“关于人化虎或虎化人,源自民间的原始信仰。谈虎在记述人虎报故事之前对此有一段评述,颇有价值粤西之瑶壮,滇属之黎人苗人,濒死或死后,有化为虎者。镇雄诸苗,王姓尤伙。既葬旬余,穴地而出,不知

14、所之。夜闻门外悲啸有虎迹,知其为虎矣。饮斗米,覆以鸡食之。别施符咒,即去,不复至。苗人将化为虎,则其人呆木,颈有赤痕如环。去使就春,可治,去死终亦不远矣。按淮南子:公牛哀以病,七日为虎。人虎传:诗人李征,悲愤为虎。支诺皋:王用食黑鱼,冥谪为虎。苗人黎人以变虎为常,而苗部又频见于王氏,皆不可解。”东方民族几千年来都相信万物是有灵魂、灵性的,灵魂不死,任何生命都是轮回周转的,人的灵魂在千变万化中可转变为各种动植物。动物植物和人的生命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同情同构的,这就是东方的“生命一体化”观念。东方美学的审美基础是万物有灵论和万物同情观,它以强烈的主观性为重要特征,主体的直觉感受与体验就是对事物美丑

15、的唯一衡量标准。苗族也不例外,万物有灵观及对生命繁衍的追求和历史传说中与虎的兄弟般情感,加上迁徙到高原森林中与虎的生活接触,虎成为其审美对象,虎故事的现实化、生活化,虎化身故事、婚媾故事的数量和类型繁多也就不难理解。三、生命美学的直觉体验:彝苗虎故事留给我们的美学思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越往前追溯,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愈加密切。不同的环境提供了不同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由此使生活于其中的民族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建立相应的社会组织,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东方美学是生命美学,东方美学思想的哲学思维基础是万物有灵观和万物同情观。它产生于人类与自然万物交往

16、的实践活动之中,它以自然万物对人的生命是否有益有害为美丑的判定标准,也就是说,东方美学思想的最核心部分就是关注人的生命,以旺盛生命力的形式为美的形式。这种人本主义的美学思想同东方人本主义的宗教观念、东方人本主义的伦理观念一起构成了东方哲学思想的精髓。由此,导致了东方民族无一例外地以生命为美,以生机盎然的动物、植物的形态为美的特点。彝族苗族虎故事有着相同的审美心理起点,那就是原始的“万物有灵观”。我们知道,民间故事是民众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人类共同体心灵的窗口。“民间故事涉及人类经验的一切方面,这便是社会学,人类学,文学,语言学等专业学科的另一表述方式。”原始初民在万物有灵观

17、的支配下,深信各种形式的生命在本质上是一体的、相互感应的、彼此渗透沟通的,甚至可以相互转换。这一诗性思维的漫长发展,加上民族本身的生存繁衍对生命的关注,形成了以“生命”为核心的独特审美心理。故事中虎形象的加入,也就是对族类生存繁衍的关注,对显示旺盛生命力的形象的关注。虎的气势,虎的深沉,虎的生机盎然,虎的生动之态无疑都可以作为健旺生命形式“以己度物”的类比和象征。当然,对生命有益或有害的实用性选择,对生存的功利性价值高低的判断虽然成为彝族苗族审美心理判断的标准,但是,对于古时候的这些民族来说,自然的美丑对象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往往是随着人同它们的实用功利关系的改变而变化。虎形象在一些故事中是

18、美的、善的,在一些故事中又是丑的、恶的;善恶美丑的判定,一方面是故事讲述者以现实的、眼前的功利需要为转移,另一方面也在于虎本身对于人的有益和有害的两重性以及自身特点的两重性因素。以上,我们比较了彝族苗族虎故事的形态异同,并就其审美心理的产生作了初步探求,和其它众多民族一样,彝苗民间故事对于生命审美的直观体验,暗合了人的生命力和审美心理力的关系,其隐喻思维的扩散和审美意识的积淀,造就了这些民族该类型故事传承的丰富多彩。其实,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正因为人们有了对自然物生态价值的认识,才能对它的审美价值作出肯定,并因其与人类生存的密切联系而给予高度的重视,民族民间虎故事的产生,不能说没有这些因素。(责任编辑:周真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