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6.12KB ,
资源ID:594818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481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世界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可能性.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世界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可能性.docx

1、世界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可能性91 3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项目编号 :09JD710048 的阶段性成果 。 收稿日期 2009206212 作者简介 谭培文 ,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 。世界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可能性3谭培文(广西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 广西 桂林 541004关键词 世界金融危机 ; 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 ; 可能性摘 要 世界金融危机为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需要一定的条件 。 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认知客体 、 等要素

2、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根据认同内部要素的特点 , , 金融危机为事实依据 , 手段的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 B020 B22826(2009 0920091206 棒 , 舞台 , 马克思主义能够为国内外一致认同 。事实 上 , 新自由主义的主张一直被西方一些理论家 、 思 想家和政治家吹捧为 “普世价值” , 也为国内一些 人所推崇 。 尽管世界金融危机已经证明西方自由 主义主张的失败 , 但这只是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 认同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 而不等于已经实现了马 克思主义的大众认同 , 要使马克思主义为广大群 众所认同仍需一定条件 。 本文试图研究国际金融 危机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可能性

3、, 探索实 现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条件 , 从而推进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 。一 、 世界金融危机检验和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世界金融危机从实践上检验和证明了马克思 主义的真理性 , 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认同产生了 深刻影响 。 20世纪初到中期 , 由于以苏联为首的 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 ,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 认同本不是什么问题 。 尤其是 20世纪 30年代的 经济危机 , 几乎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拖进了历史 的坟场 , 马克思主义一时成为挽救资本主义的妙 药良方 。 在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 出现了大 型企业国有化的潮流 。但是 ,20世纪 70年代在 资本主义经历了长达 10年滞胀以

4、后 , 新自由主义 大行其道 , 开始取代凯恩斯主义而上升为西方资 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 。 20世纪 90年代初西方 所谓的 “ 华盛顿共识” , 新自由主义又由一种经济 理论转化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政策体系 。 在苏联解 体 、 东欧剧变的资本主义虚假繁荣的国际背景下 , 一时出现了所谓 “资本主义垂而不死” 、 “ 腐而不 朽” 和 “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等质疑马克思主义 真理性的理论 。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 世界经济危机 , 从以下几个方面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 。1. 世界金融危机证明 , 资本主义不管如何发 展 , 只要它的基本矛盾未变 , 其本性 、 规律就不

5、会 改变 。 20世纪 90年代 ,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建立 , 市场经济的共性使资本主义与 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的差异性模糊起来 , 有人 就提出了所谓的 “ 趋同论” 。 它是一些人错误认为 “ 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的主要根源 。 世界金融危 机证明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没有过时 , 马克思主 义揭示的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的 矛盾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资本主义的基 本矛盾不仅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 同时又决定和 支配当代资本主义命运 。 马克思通过研究资本主 义的基本矛盾 , 发现了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就是 追求剩余价值的规律 , 资本主义的本性就是追求

6、 利润的最大化 。 正如 资本论 所论 :的利润 , 资本就胆大起来 %, %,起来 ; 有 ; 为了 100%的利润 , ; 有 300%的利 润 , 它就敢犯任何罪行 , 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 所谓 美国的次贷危机 , 就是由资本主义这种逐利的本 性和追求剩余价值 , 以及最终由资本主义基本矛 盾所造成的结果 。这就是说 , 只要资本主义的基 本矛盾未改变 , 资本主义的本性和规律就不会改 变 , 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马 克思主义并未过时 ,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再次为 实践所证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虽然也是市场 经济 , 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 基本规律与资本主

7、义具有本质的不同 , 所谓的 “趋同论” 根本就不能 成立 。2. 世界金融危机证明 , 新自由主义不是什么 普世价值 , 相反 , 它是引发新的世界金融危机的理 论根源 。 新自由主义鼓吹市场万能论 , 把社会主 义宏观调控理论 , 看作是柏拉图 、 中世纪的神话 。 事实上 , 市场万能论才是真正的中世纪的神话 。 20世纪末 , 新自由主义是拉美一些国家衰退的陷 阱 , 更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总祸 根 。 不同的是 ,20世纪末虽然出现了东南亚金融 危机 , 但是 , 美国等一批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未受其害 , 反而通过东南亚金融危机趁火打劫 , 大捞一 把 。 他们从新自由主义

8、那里 , 尝到了甜头 。新自 由主义成为了一些核心资本主义国家对那些弱小 的边缘国家自由掠夺的理论武器 。 新自由主义毁 了那些边缘的弱小国家 , 却成就了那些核心资本 主义大国 。 但是 ,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就不同了 , 它 在美国本土燃烧起来 , 并很快地席卷全世界 。 美 、 英等核心资本主义国家用行动打破了新自由主义 “完全放任” 的市场神话 , 率先一次又一次地推出 了由国家救市的政府调控计划 , 甚至不得不选择 由国家直接给一些银行 、 企业注资 。 虽然 , 奥巴马 政府声明 , 不会使这些企业 、 , 要收购 其股权的也不会超过 30%, , 。市场经济是一把 , 完全放任的市

9、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的催化剂 。 新自由主义完全放任的理论不仅 不是什么普世价值 , 而且通过市场经济的实践证 明是错误的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 实现 了制度与体制的有机统一 , 制度为体制的有效规 范运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 体制把社会主义的优越 性激发出来 , 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认同 。 3. 世界金融危机再次证明 , 马克思主义的 “ 两 个必然” 是正确的 。 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 、 金融 危机就像癌症一样 , 成为了不治之症 , 不断地复发 和扩散 。 局部的经济危机可以不论 , 但在 20世纪 30年代爆发了持续 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以后 , 就 发生 了 195

10、7 1958年 、 1973 1975年 、 1980 1982年 、 2008年等四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 尽管资 本主义在危机复苏时总是把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吹 嘘为普世价值观 , 把资本主义的一时繁荣说成是 “永久繁荣” , 但是 , 作为癌症的经济危机总有一天 必将造成资本主义肌体的最后衰竭 , 不治而亡 。 这一点证明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的论述是十分 正确的 。 恩格斯说 :“ 一方面应当说明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历史联系和它在一定历史时期存在的必 然性 , 从而说明它灭亡的必然性 , 另一方面应当揭 露这种生产方式的一直还隐蔽着的内在性质 , 因 为以往的批判与其说是针对事物的进程本身 ,

11、 不92如说是针对有害的后果 。 这已经由于剩余价值的 发现而完成了 。 ” 1(P366 马克思主义 “两个必然” 的 真理性 , 再次为世界经济危机的反面实践所证明 。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 资本论 在世界各地热 销的原因 。 世界金融危机为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 提供了可能性 。二 、 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可能性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是大众认同 。 事实 上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 义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近百年的历史 。尤其是 新中国成立以后 , 马克思主义一直是我国社会主 义革命与建设的指导思想 。但是 , 在 20世纪末 21世纪初 , 由于拜金主义 、

12、 享乐主义 、 虚无主义日 益蔓延 , 马克思主义反而被边缘化地认为 ,于大众 , 。认 同 (identity , 是指人们通过实践 交往而在观念上对认识对象形成一致的认可和同 意 。 哈贝马斯说 :“ 认同以对可领会性 、 真实性 、 真 诚性 、 正确性这些相应的有效性要求的认可为基 础 。 ” 2(P3 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不只是哈贝马斯 所说的语用学意义的可理解性 , 也不能仅仅归之 于弗洛伊德所说的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 形式 , 但哈贝马斯所说的交往认同 , 对我们理解马 克思主义的大众认同条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马 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实质是以具体实践为基础形 成的对马克思主

13、义真理性的认可和同意 , 并自觉 自愿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 即按 认可对象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 按认可对象行事 。 所以 , 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也不是社会学意义的 族群身份认同 , 认同在这里按其实质是属于认识 论 。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 马克思主义大众 认同就是认识体系内部各要素 (认识主体 、 认识客 体 、 认识手段 之间相互作用 、 相互影响的结果 。 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基本 要素特点是认知客体 (对象 的真理性 、 认知主体 的真诚性 、 认知手段的科学性 。首先 , 认知客体 (对象 的真理性是马克思主 义大众认同的基础 。马克思在

14、关于费尔巴哈的 提纲 的第二条和恩格斯的 反杜林论 哲学 九 都把真理性作为认识的使命和基本要求 。所 谓认知客体 (对象 的真理性就是通过实践检验的 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正确认识 , 真理性 的认识具有真实的有效性 。比如 , 在世界金融危 机以前 , 新自由主义认为 , 社会主义都是自大的理 性主义 , 自大的理性主义无法真实地把握市场信 息 , 即使把握了也不能正确地调控市场 。而新自 由主义不同 , 它相信个人的信息总比政府的信息 真实 , 个人花钱总比集体和国家更有效率 , 完全放 任市场 , 依靠 “。 , 认知主体的真诚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 认同的前提 。 马克思说 :“ 人

15、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 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 ” 3(P46 可见 , 认知主体的真诚 性就是出自主体内心的认可和同意 , 即把真理的 信念自觉上升为信仰 , 自觉自愿地按照认可对象 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 这里的真诚性不是哈贝马斯 所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商谈交往 , 而是指作为人民 大众的认识主体对马克思主义的发自内心的认 同 , 即信念的自觉 、 情感的自愿 。 马克思主义是实 践证明了的真理 , 不仅只是具有可领会性 , 更为重 要的是具有可接受性 , 即从理性认识高度上升为 信念的自觉 、 情感的自愿 。自觉自愿信念的对象 化表现就是信仰 。 例如 , 世界金融危机证明 , 马克 思主义是真理

16、, 具有可接受性 , 不仅可以成为自觉 自愿的坚定信念 , 而且更应该自觉自愿地升华为 坚定信仰 。再次 , 认知手段是联系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 的中介 , 列宁把它称之为工具式的 “手段” 。所谓 认识手段的科学性 , 即以现代实践为基础的各种 现代认识方式 、 认识工具和手段的有机应用 。认 识的方式有文化与历史的 、 逻辑的与现实的 、 理性 的与感性的 、 理论的与实证的等 。现在的认识工 具有网络 、 媒体 、 图像 、 文字等 。其中文化与网络 最为重要 。 因为文化既是历史实践的积淀 , 又是93现代实践目的选择的出发点 。离开文化 , 实践就 会是盲目的 。 而网络在当代信息社会

17、是人们获得 信息最快 、 最便捷 、 最广泛的渠道 。认同的三个基本要素在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 中既有相对独立性 , 但它们又是统一的 。它们统 一的基础是实践 , 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认同与其 他非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认同的本质区别 。比如 , 宗教的认同 , 只是一种思想 、 观念上的确信 。 而马 克思主义的认同是一个认识 、 实践 , 再认识 、 再实 践的无限循环 、 逐步提升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虽 然来自实践 , 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大众认同 , 不只是 一个学习和理解的过程 。更为重要的是 , 人们学 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还必须通过实践的反 复检验证明 , 然后才可能形成对其真理性的

18、确信 , 并自觉地按其理论行事 。 20世纪末 21世纪初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所以出现了问题 ,经济实践中 。出现这 一现象的原因 , 既同苏联计划经济时代对马克思 主义的解读模式有关 , 但更为根本的是与社会主 义的实践有关 。由于实践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 , 实践总是处在一个运动和变化 、 开放和革命的发 展过程中 , 这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提出更高的要求 。 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地创新和 发展 , 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 。 否则 , 就会出现 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由此可见 , 以实践为基 础来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大众认同 , 马克思主义大 众认同与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同一样

19、, 只具有可 能性 。 可能性按其内在属性又可以区分为两种可 能性 :一种是抽象的可能性 , 一种是现实的可能 性 。 所谓抽象的可能性 , 是指那些在实践中缺乏 根据的仅仅凭借思想观念的设想 。 黑格尔对抽象 的可能性的分析是深刻的 。他认为 , 抽象的可能 性虽然在形式上没有逻辑矛盾 , 但实际上它是不 可能的 , 因为它缺乏现实的根据 。所以 , 他认为 , 人们可以说 :“ 一切都是可能的 , 但不能说 , 凡是可 能的因而也是现实的” 。 4(P298 黑格尔认为 , 只有 在现实中具有根据的可能性 , 才是具有现实的可 能性 。 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 , 肯定这一 命题的合理

20、性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 马克思主义 大众认同的现实可能性 , 就是指那些在实践中具 有根据并通过人民大众的实践证明具有真理性的 认识 。 反之 , 那些在实践中不具有根据 , 仅凭人们 主观设定的观念 , 只是一种抽象的可能性 , 是不可 能转化为现实的 。这就是说 , 世界金融危机证明 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后果的 分析 , 并由此得出的两个必然的结论等的真理性 , 用事实驳倒了新自由主义的错误 , 为马克思主义 大众认同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但是 , 现实的可 能性并不等同于现实性 , , 但 。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 , 但是 , 一些人还是 “筷 , 嘴巴骂娘” , 对马

21、克思主义仍不认同 。这 是因为 , 现实的可能性与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大众 认同 , 类似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 “潜能与现实” 的 关系 。 亚里士多德认为 , 潜能是先于现实形式的 潜在的形式和载体 , 是有待实现的存在 。 相反 , 现 实就是实现的存在 。 比如 , “ 一所作为可能被建造 的可能被建造的房屋 , 作为可能被建造的可能被 建造的房屋的实现就是建造 , 现实活动或者就是 这样的房屋建造 , 或者房屋 。然而房屋如若一旦 存在 , 它就不再是一所可能被建造的房屋了 , 因为 可能被建造的房屋是在被建造的东西 。 既然现实 性必然是建造 , 建造也就是一种运动” 。 5(P258 亚

22、 里士多德论述的是运动的可能性问题 , 他把运动 定 义 为“一 个 潜 能 上 是 如 此 的 东 西 的 实 现” , 5(P257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如果把马克思主 义大众认同看做是一个由现实的可能性向现实性 的实现的运动过程 , 那么 , 现实可能性只是为马克 思主义大众认同提供了根据 , 并不是已经实现的 大众认同 。 既然现实性的必然是 “建造” , 那么马 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现实性的 “ 建造” 就是一种运 动过程 。 而究竟如何通过世界金融危机来实现马 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 “ 建造” ?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 大众认同仍然值得探索的问题 。94三 、 根据认同要素特点来建造马克思

23、主义大众认同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就是认识体系内部所固 有的各要素 (认识主体 、 认识客体 、 认识手段 之间 相互作用 、 相互影响的结果 。 这就要求 , 必须根据 认同各个基本要素的特点 , 优化它们的关系和作 用 , 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认同 。1. 以认知客体 (对象 的真理性为实现马克思 主义大众认同可能性的基础 ,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 众认同 。 在这里 , 马克思主义与大众认同的关系 是认知客体与主体的关系 。 马克思主义是大众认 知的客体 , 人民大众是认知的主体 。世界金融危 机 , 不仅证明了新自由主义理论的荒谬 , 更为重要体 (对象 的真理性 。主义的大众认同 ,的 、

24、在国外 世纪 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 、 20世纪 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和西方推行的普世 价值观等 , 就足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 但笔者认为这些毕竟只是反例 , 即使是正面的实 践 , 也未必一定会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国内外的大 众认同 。 有的人认为 ,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随着苏 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早已死亡 , 中国的马克思 主义只是修正的马克思主义而已 。 澳大利亚的政 治思想理论家文森特认为 , 由于当代世界一系列 互为敌对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发展 , 真正的马克 思主义 “已流淌到淤塞的河道口” 。他说 :“ 20世 纪 90年代对其自身进行反思从而得以幸存的社 会主义在本质上大体

25、上都是改良主义的 、 民主的 、 修正主义的 。如果说社会主义有未来的话 , 那么 它也将以这种形式存在 。 ” 6(P149 根据文森特的解 释 ,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已不存在 , 存在的只是改良 的 、 民主的修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这就是说 , 中 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已经不是真正的马克思 主义 。 在国内 , 当前人们认知存在的主要问题 , 仍 然还是 “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 什么样的马克思主 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等问题 。由于我国实 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一些人反而把过去适 应计划经济体制需要建构的马克思主义理解为真 正的马克思主义 , 并不完全认同社会主义市场

26、经 济就是马克思主义 。所以 , 认知的客体来源的真 理性的研究才是当前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 的首要问题 。世界金融危机 , 从多视角论证了马克思主义 的真理性 。 它说明 ,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 危机的总根源 , 马克思主义的 “两个必然” 的结论 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社会主义胜 利的现实可能性 。所以 , 对世界金融危机决不能 就事论事 , 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世界金 融危机的本质和根源 ,践 , 认知客体 (对 。这就要求 , 在实现 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具体教育中 , 首先必须以 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为基础和出发点 。2. 以认知主体的真诚性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

27、众化可能性的前提 ,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认同 。 认知的客体是马克思主义 , 认知的主体是人 , 认知 的手段是教育 。 教育的目的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 众认同 。 这里就有一个作为群体的大众认同与作 为个体的每个个体认同 , 即一般 (整体 与个别 (个 体 的关系问题 。 按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 大众认同 以每个个别认同的实现为基础 。这就是说 , 认同 的教育必须重视每个个体的认同 。但是 , 从认同 的历史性的实现来看 , 仅仅这样理解就把认同简 单化了 。 因为认知客体是认识的基础 , 但认同最 终是主体的认识 。作为认识主体 , 包括个体与群 体 。 历史实践证明 , 个体的认同首

28、先是通过群体 信念 、 信仰体系来实现的 。个体通过群体获得一 种信仰体系 , 然后内化为主体信念的自觉 、 情感上 的自愿 , 从而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 、 同意和信 仰 。 所以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群体信仰体系的 建构和确立是实现大众 (个体 认同的前提 。 现在 的问题是 , 由于 20世纪末新自由主义对马克思主 义信仰体系的瓦解和国际共产主义的挫折对马克 思主义信仰产生的负面影响 , 以及在新形势下国95 教学与研究 2009 年第 9 期 内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的一些困惑等因素尚未 完全消除 ,所以 ,马克思主义的群体信仰体系的确 立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严峻问题 。2008 年

29、的 世界金融危机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应对金融危机 显现出来的优越性 , 为肃清新自由主义等对马克 思主义信仰体系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条件 。因为 , 世界金融危机作为一个反面的范例 , 证明了马克 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后果等理论的 科学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通过实践检 验和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真理性 。这就 是说 ,2008 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和我国社会主义制 度的优越性的真正意义 , 就在于进一步确立和强 化了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群体信仰体系 。马克思主 义群体信仰体系的确立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认 同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这就要求我们 , 在具体教 育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群

30、体信仰体系为前 提 ,以认知主体信念的自觉和情感的自愿为重点 抓好每个个体的信仰教育 , 使每个个体都能通过 马克思主义获得群体信仰 , 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 的大众认同 。 3. 以认知手段的科学性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 众认同可能性的中介 ,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认 同 。资本主义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社会主义的优越 性 ,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创造了条件 。如 何利用这种有利条件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 , 还必须有科学的认知方式和手段 。比如 , 文化的 通俗读物拓展认知方式与媒体 、 信息网络导入为 手段的认知方式等 。大众认同与个别认同不同 , 大众认同的主体是人民大众 。对于人民大众认同

31、 而言 ,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真理性 ,而且必须具有 可领会性和可接受性 。马克思主义必须用民族化 的、 通俗易懂的 、 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 。 文化的通俗读物作为拓展的认知方式 , 使马克思 主义在大众中得到普及 。媒体 、 信息网络导入认 知方式是最快速和最广泛的认识手段 。世界金融 危机用事实批判新自由主义的错误 , 证明了马克 思主义的真理性 , 通过媒体 、 信息网络传播 , 可以 广泛地得到国内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 总之 ,世界金融危机只是为马克思主义大众 认同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要把这种可能变为现 实 ,还必须通过一定的具体条件 。马克思主义大 众认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认

32、知客体 、 认知主体和 认知手段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 , 只有 以世界金融危机为事实依据 , 从实践上证明马克 思主义的真理性 ,建造认知主体的真诚性 ,通过认 知手段的科学性 , 才有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 众认同 。 参考文献 :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M 1 2 版 1 第 3 卷 1 北京 : 2 哈贝马斯 1 交往与社会进化 M 1 张博树译 1 6 安德鲁 文森特 1 现代政治意识形态 M 1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M 1 中文 2 版 1 第 44 卷 1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M 1 2 版 1 第 1 卷 1 北京 : 96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4 黑格尔 1 小逻辑 M 1 贺麟译 1 北京 : 商务印 5 亚里士多德全集 第七卷 形而上学 M 1 北 人民出版社 ,19951 人民出版社 ,19951 书馆 ,198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