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24.61KB ,
资源ID:594242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424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审查要点.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审查要点.docx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审查要点六、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审查要点序号项目审查内容1路线(平、纵)1.道路等级标准符合城市规划和交通需求。2.快速路线形应符合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 6.1.1的规定。6.1.1线形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1.1平面设计1.道路平面线形应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的有关规定。第5.1.1条平面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第5.1.2条直线、平曲线的布设和连接宜符合本条规定。第5.1.4条平曲线长度和圆曲线长度应符合本条规定。第5.1.5条直线和圆曲线或大半径圆曲线和小半径圆曲线之间应设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长度应符合本条规定。第5.1.7条由直线上的正常路拱断面过渡

2、到圆曲线上的超高断面时,必须在其间设置超高缓和段。超高缓和段长度应符合本条规定。第5.1.10条 加宽缓和段长度应符合本条规定。第5.1.13条设置分隔带及缘石断口应符合本条规定。第5.1.16条桥梁引道线形应符合本条规定。第5.1.17条隧道引道线形应符合本条规定。2.快速路的平面线形设计应符合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的有关规定。6.1.2快速路线形应和桥隧构筑物协调,并应符合本条规定。6.2.1快速路最长直线和最短直线的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6.2.2圆曲线半径、最小长度应符合本条规定。6.2.3缓和曲线长度应符合本条规定。6.2.4超高缓和段的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6.2.

3、5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在圆曲线上设置超高;最大超高横坡和合成坡度应符合本条规定。6.2.6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加宽,每条车道加宽值应符合本条规定。6.2.7快速路每条车行道的停车视距应符合本条规定。1.2纵断面设计1道路纵断面线形应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的相关规定。第5.2.1条纵断面设计原则应符合本条规定。第5.2.5条非机动车车行道纵坡度大于或等于2.5%时,应按规定限制坡长。2快速路的线形设计应符合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的相关规定。6.3.2纵断面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6.3.3快速路最小坡长和最大坡长应符合本条

4、规定。6.3.4快速路竖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应符合本条规定。1.3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的组合1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的组合应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第5.3.2条的规定。第5.3.2条 平曲线和竖曲线线形组合应满足相关规定。2快速路的线形设计应符合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 6.1.3的规定。6.1.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2交叉口1.道路交叉口设计必须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第六章第一节中的设计原则和规定。2.1平面交叉口1.道路交叉口(平交)必须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中规定的线形、视距、竖向设计高等要求。第6.2.2条交叉口内的计算

5、行车速度应符合本条规定。第6.2.6条交叉口竖向设计设计原则应符合本条规定。第6.2.7条交叉口渠化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第6.2.8条交叉口停止线位置应符合本条规定。第6.2.9条平面交叉口人行横道及安全岛的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第6.2.11条环形平面交叉基本要素和要求应符合本条规定。2.2立体交叉口1.立体交叉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第6.3.2条、第6.3.3条、第6.3.4条、第6.3.5条、第6.3.6条、第6.3.8条、第6.3.9条、第6.3.10条、第6.3.11条的规定。第6.3.2条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应符合本条规定。第6.3.3条立体交叉的计算行车速度应符合本

6、条规定。第6.3.4条立体交叉的平面线形应符合本条规定。第6.3.5条立体交叉引道和匝道的最大纵坡度应符合本条规定。第6.3.6条立体交叉道路的横断面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第6.3.8条两个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本条规定。第6.3.9条立体交叉范围内相邻匝道口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本条规定。第6.3.10条变速车道的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第6.3.11条集散车道的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2.3出入口设计1出入口间距、形式及几何设计应满足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的有关规定。7.2.2快速路路段上相邻两出入口端部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本条规定。7.3.1变速车道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

7、。7.4.1 当前一个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加速车道末端至下一个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减速车道起点的距离小于500m时,必须设辅助车道将两者连接。7.4.2基本车道数的连续和平衡应符合本条规定。7.4.3辅助车道长度应符合本条规定。7.4.4辅助车道的宽度应符合本条规定。7.5.1 在主路出口后、入口前,辅路上应设置独立的车道,长度应满足车道的有效转换。3横断面3.1横断面1.道路横断面设计必须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第四章第一节中的设计原则和规定。2. 快速路的横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第5章有关规定。5.1.3 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可分为主路横断面和辅路横断面。主路

8、可供机动车道行驶,双向车流必须设置中央隔离带分向行驶。辅路可供慢速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主辅路间必须设置隔离栅、两侧带,并控制开口。5.2.5 在立交范围内以及快速路出入口,横断面布置应和路段车道保持一致;当按规定设置集散车道或变速车道时,断面应加宽。5.3.1快速路车行道宽度可按设计车速及设计车型划分。车行道宽度应符合本条规定。5.3.2 当快速路出入口间距不能满足本规程第7.2.2条出入口最小间距规定时,应增设至少2个车道的集散车道,和主路车行道之间应设物体分隔。5.3.3变速车道(加减速车道)的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5.3.4 在单向2车道的高架快速路上,应设2.5m宽连续或不连续停

9、车带;不连续停车带应每500m左右设一处。5.3.5辅路的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5.4.2快速路的中间带应符合本条规定。5.4.3地面快速路的两侧带应符合本条规定。3.2城市道路建筑限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第2.4.1条城市道路建筑限界、最小净高应符合本条规定。4路基路面4.1路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通用规范(报批稿2010.9)12.2.2 路基设计回弹模量和湿度状况应符合本条规定12.2.3 路基设计高度应符合本条规定12.2.4 土质路基压实度应符合本条规定12.2.5 路基防护应符合本条规定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2.1、3.3.1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应符合本条规

10、定3.6.8路堤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本条规定3.7.8动态设计方法应符合本条规定5.4.2挡土墙荷载应符合本条规定7.6.4地基稳定性和工后沉降控制标准应符合本条规定4.2路面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报批稿2010)3.2.1设计年限应符合本条规定。3.2.2标准轴载应符合本条规定3.2.6路面设计环境要素应符合本条规定3.2.8路面抗滑性能应符合本条规定4.1.2路基设计回弹模量应符合本条规定4.3.3半刚性基层应符合本条规定4.3.4 刚性基层应符合本条规定4.3.5 柔性基层应符合本条规定5.2.2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符合本条规定5.2.5 沥青面层材料符合本条规定5.3.2 面层各层的混合料

11、类型应符合本条规定5.4.1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 5.4.2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本条规定6.2.3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6.3.8水泥混凝土面层的计算应力、荷载疲劳应力、温度疲劳应力等应符合本条规定6.4.1面层材料组成应符合本条规定6.7.1纵向接缝应符合本条规定6.7.2横向接缝应符合本条规定7.2.2砌块材料的力学性能应符合本条规定7.2.3砌块材料的物理性能应符合本条规定 5广场、停车场、杆线和地下管线5.1广场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第11.1.3条:各类广场的功能和设计应要求。第11.1.5条:广场的竖向设计应满足本规定要求。5

12、.2停车场: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第11.2.4条:停车场的停车区距公共建筑距离及出入口设置位置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11.2.10条:停车场的竖向设计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11.3.3条:回车车场的最小宽度应满足本规定要求。5.3地下管线和地上杆线: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第16.1.1条:地下管线的设置原则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16.1.5条:地下管线的埋设深度和结构强度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16.2.1条和第16.2.2条:地上杆线的布置和架设的应满足本规定要求6交通设施交通标志和标线6.1交通设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第15.3.2条: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的设置

13、条件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15.3.3条: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梯道、坡道等主要设计标准应满足本规定要求。6.2交通标志和标线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第15.1.2条:交通标志设置原则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15.1.3条:各种标志的设置地点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15.1.4条:交通标志的支撑方式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15.2.2条:交通标线的设置应满足本规定要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7抗震、排水、环保7.1抗震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第2.6.1条: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第2.

14、6.2条:道路工程以设计地震烈度表示的设防起点一般为8度。以下情况设防起点应为7度,7度以下不设防。 一、高填方路基边坡或深挖方路堑边坡,地震时可能产生大规模滑坡、塌方的重要路段。 二、重要附属构筑物如高挡土墙、高护坡、高护岸等。 二、软土层或可液化土层上的道路工程。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第5.5条:挡土墙设计应满足本规定要求。7.2排水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第12.1.1条:道路排水设计范围及原则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12.1.2条:道路排水设计标准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12.1.3条:道路路面雨水径流量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12.1.4条:雨水口的

15、设置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12.1.5条:立体交叉范围地面水排除原则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12.1.6条:广场、停车场地面水排除应满足本规定要求。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7.3环保道路通过重要地区应考虑环保设计。8无障碍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第3.1.1条:城市道路无障碍的设计范围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4.1.1条:城市道路无障碍缘石坡道设计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4.1.2条:城市道路无障碍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4.1.3条:城市道路无障碍三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4.2.1条:盲道设计应满足本规定。第4.2.2条:行进盲道的位置选

16、择顺序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4.2.3条:提示盲道的设置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4.3.2条:沿人行道的公交车站,提示盲道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4.4.6条:人行道中有行进盲道是,应和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及地铁出入口的提示盲道相连接。第4.5.1条:桥梁、隧道无障碍设计应满足本规定要求。第4.5.2条:立体交叉人行道的缘石坡道、人行横道及盲道的位置应相互对应和衔接。第4.5.3条:立体交叉桥孔的人行道设计应满足本规定要求。序号项 目审 查 内 容9监控系统配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9.0.2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分为A、B、C、D四级,各级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和适用范围应符合表9

17、.0.2规定。9.0.6管理设施的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A级应设置监控、收费、通信、配电、照明和管理养护等设施,实时收集交通流信息并及时发布,迅速采取相应对策,疏导交通、保障行车安全。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20067.3.1一般规定A级管理设施的监控系统分类,规定如表7.3.1-17.3.6监控系统各类设备的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略)10供电及防雷接地设计10.1供配电系统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0049.3.5 不间断电源系统的技术要求1.隧道特别重要负荷应采用在线式不间断电源,其电池维持供电时间应不小于30min。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18、 5017420088.1.3供配电系统应为电子信息系统的可扩展性预留备用容量。8.1.7电子信息设备应由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8.1.8用于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动力设备和电子信息设备的不间断电源系统应由不同回路配电。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道路照明配电线路的保护应符合第四章的相关规定。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6.1.3正常运行情况下,照明灯具端电压应维持在额定电压的90%至105%。6.1.4道路照明供配电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供电网络设计应符合规划的要求。配电变压器的负荷率不宜大于70%。3应采取补偿无功功率措施。4宜使三相负荷平衡。6.1.5配电系统中性线的截

19、面不应小于相线的导线截面,且应满足不平衡电流及谐波电流的要求。6.1.6道路照明配电回路应设保护装置,每个灯具应设有单独保护装置。10.2防雷接地系统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8.4.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防雷和接地设计,应满足人身安全及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的有关规定。8.4.2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按其中最小值确定。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6.4.16.4.12道路监控设备应安装SPD装置。建筑物电子信

20、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4.14.3雷电防护分级应符合这几条规定。5.1.2需要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必须采取等电位连接和接地保护措施。5.2.1 电子信息系统的机房应设等电位连接网络。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外层、信息设备防静电地板、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SPD)接地端等均应以最短的距离和等电位连接网络的接地端子连接。5.2.5防雷接地和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5.2.6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建筑物的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

21、地体。5.3屏蔽及布线应符合本条规定。5.4防雷和接地应符合本条规定。11道路照明设计11.1道路照明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3.3.1设置连续照明的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标准值应符合表3.3.1的规定3.4.1交会区的照明标准值应符合表3.4.1的规定。3.5.1主要供行人和非机动车混合使用的商业区、居住区人行道路的照明标准值应符合表3.5.1的规定。4.2.1机动车道照明应符合下列规定的功能性灯具:1快速路、主干路必须采用截光型或半截光型灯具;2次干路应采用半截光型灯具。5.1.2采用常规照明方式时,应根据道路横断面形式、宽度及照明要求进行选择,并应符合下列要求:2灯具的布置

22、方式、安装高度和间距可按表5.1.2经计算后确定。5.1.3采用高杆照明方式时,灯具及其配置方式,灯杆安装位置、高度、间距以及灯具最大光强的投射方向,应符合下列要求:2灯杆不得设置在危险地点或维护时严重妨碍交通的地方。5.2.2平面交叉路口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4 T形交叉路口应在道路尽端设置灯具。5.2.3曲线路段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4转弯处的灯具不得安装在直线路段灯具的延长线上;5急转弯处安装的灯具应为车辆、路缘石、护栏以及邻近区域提供充足的照明。5.2.12铁路和航道附近的道路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1道路照明的光和色不得干扰铁路、航道的灯光信号和驾驶员及领航员的视觉;2当道路照明灯具处于

23、铁路或航道的延长线上时,应和铁路或航运部门取得联系。 11.2节能措施设计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7.1.2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7.1.2的规定。7.2.3照明器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2.选择灯具时,在满足灯具相关标准以及光强分布和眩光限制要求的前提下,常规道路照明灯具效率不得低于70,泛光灯具不得低于65%。7.2.4气体放电灯应线路的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85。7.2.5除居住区和少数有特殊要求的道路以外,在深夜宜选择下列措施降低路面亮度(照度):1采用双光源灯具时,深夜关闭一只光源;2采用能在深夜自动降低光源功率的装置;3关闭不超过半数的灯具,但不得关

24、闭沿道路纵向相邻的两盏灯具。11.3防雷及接地设计13.3.1防雷及接地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6.4.16.4.12道路照明供电系统应安装一级SPD装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6.1.7高杆灯或其他安装在高耸构筑物上的照明装置应配置避雷装置,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6.1.9道路照明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宜采用TN-S系统或TT系统,金属灯杆及构件、灯具外壳、配电及控制箱屏等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进行保护接地,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附录:城市道路工程强制性条文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1.0.3残疾人

25、使用要求检查道路无障碍设计2.1.2道路分级检查不同等级城市采用不同标准2.2.1计算行车速度检查计算行车速度是否合理2.4.1道路建筑限界检查建筑限界是否符合“规范”2.5.1道路设计年限检查设计标准是否符合设计年限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条 号项 目重 点 检 查 内 容5.1.3道路圆曲线半径检查是否符合“规范”规定5.1.6超高检查是否按“规范”标准设置超高5.1.9道路加宽检查是否按“规范”标准设置加宽5.1.11视距检查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是否符合“规范”规定5.1.14变速车道检查是否按规定设置变速车道5.1.15人行横道检查人行横道位置是否合适5.2.2机动车道

26、最大纵坡检查是否符合“规范”标准5.2.3纵坡坡长检查设计纵坡度大于推荐值时,是否按“规范”设置纵坡缓和段,纵坡最小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5.2.4合成坡度检查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超高横坡度和道路纵坡度的合成坡度是否符合“规范”规定5.2.6竖曲线检查竖曲线设置是否符合“规范”标准5.2.7桥头引道竖曲线检查是否符合“规范”规定5.3.3平曲线和竖曲线组合检查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6.1.8立体交叉设置检查是否按“规范”规定设置6.2.5平交路口视距检查视距三角形范围内障碍物是否清除6.2.10环形平面交叉在快速路或交通量大的主干路上不应采用环形平面交叉6.3.7

27、立体交叉视距检查除满足平面交叉视距规定外,应满足不设集散车道的立交匝道出入口处平面及竖向视距要求7.1.2道路和铁路立体交叉设置条件检查是否按规定设置立体交叉7.2.1道路和铁路平面交叉的道路线形检查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条 号项 目重 点 检 查 内 容4.5.2人行道宽度检查人行道宽度是否满足行人通行安全、顺畅5.1.13分隔带及缘石断口检查分隔带及缘石断口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5.1.15人行横道检查人行横道位置是否合适道路几何设计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条 号项 目重 点 检 查 内 容5.4.1快速路断面布置检查是否设置中间带分隔城市道

28、路设计规范CJJ 3790条 号项 目重 点 检 查 内 容2.5.2路面结构设计年限检查路面结构设计是否符合设计年限路面抗滑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条 号项 目重 点 检 查 内 容7.1.2路面抗滑指标检查是否满足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第7.1.2条要求路面结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条 号项 目重 点 检 查 内 容 设计理论和方法检查是否符合“规范”规定7.1.7沥青混凝土的水稳性检查是否符合“规范”规定道路路基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条 号项 目重 点 检 查 内 容8.1.2路基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检查是否符合规定8.4.1土路基压实度检

29、查是否符合规定8.4.2路基稳定检查路基压实度。不满足要求时,是否采取加固和稳定处理措施8.4.3路基范围内管道沟槽回填土压实度检查沟槽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必须采取防止沉陷的措施。广场、停车场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条 号项 目重 点 检 查 内 容11.1.4广场通道及出入口处视距检查是否满足行车视距要求11.2.5停车场平面设计检查是否满足“规范”规定11.2.9停车场出入口检查是否满足“规范”规定11.3.2专用回车场检查是否满足“规范”规定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 条 号项 目重 点 检 查 内 容3.0.5 交通管理设施及服务设施 检查快速路的交通管理设施及服务设施是否和道路配套设计,能否保证交通正常运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