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1.37KB ,
资源ID:59412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412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重庆市巴南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重庆市巴南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docx

1、重庆市巴南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重庆市巴南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前 言巴南区地处重庆近郊,自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8.73万亩,其中坡耕地造林15.23万亩、荒山造林12.5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工程实施总体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退耕农户生活得到了改善。由于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又陆续到期,部分地方工程成效差,人多地少,口粮不足,交通困难,经济发展困难等大量问题日趋突出。为着力解决日趋突出的问题,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

2、效,确保整个工程“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 ,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精神,依照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林业局关于抓紧开展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渝发改农2007975号)要求,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规划编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结合我市“一圈两翼”战略布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从退耕还林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考虑分析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调整退耕还林区产业结构,发挥

3、优势;改善退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促进退耕地区经济发展、退耕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第一章 基本情况第一节 自然概况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自然概况(一)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巴南区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属重庆市近郊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6o2529-106 o 5958、北纬29 o 745-29 o 4623。东临长寿、涪陵、南川三个区,南靠綦江县,西连江津区,北接南岸、九龙坡、大渡口三个区。2.地形地貌巴南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向南倾没与盆地南缘山地交接地带,地形东边狭长、南北近似平行座椅状;地势东高西低、南起北伏;地貌以丘陵为主,山峦连绵起伏,沟壑纵横交错,呈低山、

4、丘陵、河谷相间排列状。境内最高海拔1132.6米(石滩镇方斗山),最低海拔154米(麻柳嘴镇梓桐坝),山岭海拔500-800米,相对高度300-500米。背斜低山自西向东是燕尾山、明月山、鲜家坪、桃子荡4条山脉;向斜低山是石马、樵坪、石庙、龙岗、太和、清和6条山脉。背斜低山形成“一山三岭两槽”、“一山两岭一槽”或“一山一岭”地貌;向斜低山分别形成低山坪顶或低山逆坡地貌;丘陵则呈“坪”、“岭”、“丘”地貌;河谷由沙洲、河漫滩及河岸阶地构成。全区共有大小河流98条,均属长江水系。长江一级支流有五布河、一品河、花溪河、鱼溪河、双河河、鱼藏溪6条支河。 3.气候条件巴南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

5、中的盆地南部长江河谷区。主要气候特点是:热量丰富,冬暖春早,夏长秋短,霜雪极少;雨量充沛,初夏有梅雨,盛夏有伏旱,秋季多绵雨,冬季多云雾,春季天气多变化;全年日照少且季节分配极不均;地域间气候复杂多样,差异显著。常年平均气温为18.6,平均气温最低的1月为7.9,最高的8月为28.9,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温-1.8,年积温6000-6800。全年日照时数1167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无霜期320-350天。主要灾害性天气为:干旱、低温、绵雨、暴雨、冰雹、寒潮等,其中干旱和暴雨是制约我区生态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4.土壤条件巴南区土壤主要为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土、石灰土4个土

6、类,6个亚类,73个土种,以紫色土和紫色水稻土为主,占总耕地的91.52%。森林土壤分三个土类,以酸性黄壤土为主,其次是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钙质土,土壤肥力一般是六至七级,PH值为5.5-7。(二)自然资源1.森林资源全区林地面积78.37万亩,其中森林面积61.20万亩、疏林地0.39万亩、灌木林地0.50万亩、无立木林地0.4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3.08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31.54%(有林地加灌木林地、四旁树占地面积覆盖率)。全区活立木蓄积3447.52万立方米。全区属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全区森林以马尾松、杉木纯林为主,溪河两岸、槽谷地带多竹类;经济林以柑桔、桑树为主,其次有桃、梨、李

7、、樱桃、枣、枇杷等品种;竹类中硬头黄竹是我区的主要竹资源,其次是慈竹、楠竹、斑竹、水竹以及新引进的少量麻竹等。2.水资源全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10.56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量1.05亿立方米、长江过境水流1.70亿立方米,另有流经境内的五布河等大小河流10余条,全境流域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区内各种水利设施5075处,总蓄水量12040万立方米,常年灌溉面积33.4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87万亩,农村及农业灌溉供水不足。3.旅游资源区内旅游资源数量较为丰富,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二个市级森林公园、两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十大景区、160个旅游资源单元,类型较为齐全,分布相对集中,

8、形成了融温泉、溶洞、热洞、瀑布、森林生态、田园风光等为一体的旅游资源,具有古、幽、奇、秀、险等特点。以重庆市“十佳风景旅游区”的南温泉风景区,誉为“亚洲一绝”和“天然桑拿浴”的东温泉风景区,号称“川东小峨嵋”的圣灯山风景区和民国巴区誉为“华清第二汤”的桥口坝风景区最为突出。二、社会经济条件(一)行政区划与人口全区辖19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有341个村,3132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1825平方公里,总人口85.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02万人,占全区人口的72.3%,人口密度470人/平方公里,人口分布不均衡,低丘宽谷地带和交通方便的地方,人口密度大,往南自然经济逐渐变差,人口密度逐减。(二

9、)社会经济巴南区交通便捷,渝黔上界、渝沙高速公路、渝道路等贯穿境内;工业基础雄厚,长安羚木、宗申集团、华陶瓷业、重庆机厂等重点骨干企业享誉中外;现代都市农业初具规模,中坝农业示范园、百里生态观光农业经济长廊已成为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特色农业项目区。培育了“樵坪”贡米、“巴南银针”茶、“惠民”花椒、大正“正州”牌猪肉和“石龙技工”五大农业知名品牌。200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9亿元;农业总产值28.65亿元;粮食总产量30.89万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亿元;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5.7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7元。

10、三次产业比由2005年的19.4:49.9:30.7调整为16.0:53.8:30.2,体现了农业大区和工业大区的特征。第二节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一、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总体概况巴南区自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任务28.73万亩,其中坡耕地造林15.2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2.5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累计完成投资1.71亿元,其中造林种苗补助费1436.5万元、生活补助费1281.6万元、粮食直补资金14418万元。工程建设范围涉及我区19个镇街和4个国有林场的218个村(工区),退耕农户达6.9万余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32%,涉及农村人口204617人,占农村总人

11、户的33.3%。在完成的坡耕地造林中,经济林面积2.03万亩,占13%;生态林面积13.2万亩,占87%。2004年3月,国家西北林勘院市级复查结果,全区退耕地造林合格面积保存率2002年97.5%,2003年99.3%,荒山造林2003年核实面积合格率94.4%。 2006年6月,区组织自查、复查验收,各年度坡耕地保存面积合格(整改)率100%。由于2006年的特大干旱,退耕还林造林地受到很大的影响,经2006年底复查,造林失败面积和补植补造面积达9万余亩。二、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情况全区建立经济林产业基地18.26万亩,其中以花椒为主的香料林面积65562.6亩,蚕桑基地面积31

12、557.7亩,柑橘基地面积5074.3亩,中药材基地面积7727.2亩,笋竹基地面积5504.7亩,干果基地面积7231.8亩,其他产业基地面积28188.5亩。三、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初步评价(一)生态效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改善我区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态效益突出。工程累计实施造林27. 73万亩,新增森林面积15.23万亩,森林覆盖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4.8个百分点,达到31.54%,通过工程建设,在我区“南-南”线、鱼洞至圣灯山自然保护区沿线等建起了一条条绿色生态走廊,在木洞等库区镇街长江沿岸建起了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工程实施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1095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

13、65.1%,其中:强度以上流失面积达440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2.3%,占幅员面积的26%;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7493吨平方公里年,通过工程建设,直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88平方公里,年拦蓄泥沙约22万吨,工程区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等级明显上升,同时在抵御气候变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二)经济效益退耕还林工程被广大群众誉为政府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工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耕地产力,农民得到了实惠,工程经济效益明显。在我区已初步建立了以花椒为主的香料林产业基地、以二圣镇为中心的茶叶产业基地、以界石和跳石镇为中心的特色花卉苗木产业基地、以木洞为中

14、心的蚕桑产业基地。这些基地的建成,为调整我区农业产业结构,建设三峡库区绿色生态经济强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花椒基地投产面积达3.5万亩,年产值达800万元;特色花卉苗木基地投产面积达0.6万亩,年产值达2400万元;茶叶基地投产面积达0.5万亩,年产值达500万元。(三)社会效益退耕还林的实施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拉动了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产业的大发展,社会效益显著。工程实施一是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改变了坡耕地高投入低产出的窘境。二是促进了项目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据统计,实施退耕还林以来,我区退耕还林项目区,退耕前劳动力转移人数为7491人,其中外出务工人数6218人,就地转移人数12

15、73人,转移劳动力人平均收入2500元/年。退耕后劳动力转移人数为50467人,占退耕还林总人口25.6%,其中外出务工人数39633人,就地转移人数10833人。全区平均每年每户从国家领取退耕还林补助资金490.5元,增加劳动力就业4582个,促进了社会稳定。四、退耕农户收入及基本口粮田情况退耕户退耕前人均纯收入2711元/年(2001年),退耕后农户人均纯收入3680元/年(2006年),由于造林后的经济效益未实现,退耕农户的收入与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948元/年(2006年)相比,略有下降。2006年退耕户收入构成为劳务收入为494元/人,种植收入为821元/人,养殖收入为612元/人,

16、劳务收入1309元/ 人,其他收入为590元/人(2006年)。人均耕地0.91亩/人,略低于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占有耕地1.08亩/人。人平高产稳产耕地0.5亩及以上的退耕农户人均占有高产稳产耕地面积0.8亩,涉及农户有59094户,占总退耕户的85%,涉及人数有173757人,占退耕人口的85%;人平高产稳产耕地0.5亩以下的退耕农户人均占有高产稳产耕地面积0.4亩,涉及农户有4965户,占总退耕户的7%,涉及人数有14231人,占退耕人口的7%。人均耕地不足0.5亩的退耕农户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34亩,涉及农户有5239户,占总退耕户的8%,涉及人数有16629人,占退耕人户的8%;全区退耕

17、农户富余劳动力74192人,已转移劳动力50467,已转移劳动力的劳动力人均纯收入9838元,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984元/人,增加5854元。五、退耕农户生存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退耕地预期效益未实现由于退耕农户管护意识不强,对造林地管护不到位,造林成效较差,多数地块仍需要补植补造,导致预期效益未实现。涉及面积达45823亩、涉及农户20116户、人数58002人,分别占退耕面积的30%、农户的29%、人数的28%。(二)少数退耕户粮食不能自给由于实施退耕还林,种植面积相应减少,导致少部分退耕农户出现少量缺粮,缺粮部分从其他收入中进行购买。涉及农户3588户、人数10846人,分

18、别占退耕农户的5%、人数的5%。(三)退耕户生存条件有待改善由于少数退耕户多年来以种植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土地依赖程度较高,实施退耕还林后,极少数退耕户对退耕后产业发展未作思考,产业发展落后,家庭经济发展滞后。涉及面积达3240亩、涉及农户1504户、人数4237人,分别占退耕面积的2%、农户的2%、人数的2%。(四)退耕农户富余劳动力未转移比重大实施退耕还林后,由于种植面积减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部分富余劳动力由于文化水平低,年老体弱,不能外出务工,出现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无法转移。涉及户数有20048户,占退耕农户总数的28.9%,未转移人户23725人,占退耕还林总人口的12%,占退耕

19、后总富余人户的33.5%。第三节 退耕还林区资源状况分析一、基本农田建设现状我区现已完成基本农田改造建设面积1.6万亩,分布在木洞镇、双河口镇、麻柳嘴镇、鱼洞街道等3镇1街道,涉及退耕还林农户198户,涉及人口686人;到2015年规划实施的基本农田建设6万亩,分布在除花溪镇、李家沱街道外的所有镇街,涉及退耕农户5082户,涉及退耕农户人数124757人。二、农村能源建设现状(一)农村沼气。2006年末,我区已建成沼气池4588口,其中涉及退耕农户户数1370户,决大多数能正常使用。到2010年规划建设沼气池3750口,涉及9个镇街58个村的退耕农户2000户,到2015年规划建设沼气池100

20、00口,涉及19个镇街116个村的退耕农户4860户。(二)节柴灶建设情况。2006年末,我区已建成节柴灶700个,其中涉及退耕农户户数700户,群众反映良好,群众积极性较高。到2010年规划建设节柴灶6750个,涉及退耕农户6750户,到2015年规划建设节柴灶13750个,涉及退耕农户13750户。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规划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按照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结合我市“一圈两翼”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抓好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接续产业发展和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等项目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进一步改善退耕农户生产

21、生活条件,逐步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国家支持与退耕农户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退耕还林、恢复生态与生态移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加大投入与整合现有投入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政策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总体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第二节 规划目标一、规划任务2006年为规划基准年,规划时限:2008-2015年。“2008-2015”期间规划主要任务是解决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和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等问题,重点解决退耕农户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建设,同时开展接续产

22、业发展和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根据工程实施后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已编制的退耕还林“十一五”规划,以及政府性资金等现有的投资渠道,提出解决退耕农户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建设、接续产业发展和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等方面的措施。二、规划目标规划目标: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退耕地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退耕还林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退耕农户收入增加,退耕农户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切实做到退耕还林“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本次规划的任务和投资分别为:(一)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建设面积5万亩。建设内容为坡改梯0.8万亩,培肥沃土4.2万亩,整修水池及山平

23、塘4.5万立方米,修排灌沟31.5万米,修沉沙凼0.525万个,耕作道31.5万米,总投资13135万元。(二)农村能源建设:规划建设沼气池1万口,节柴灶1.375万个,太阳能热水器0.2万户,薪炭林面积4.85万亩,总投资5566.75万元。(三)接续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面积为28.73万亩,投资总额14365万元。(四)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规划建设面积28.73万亩,其中坡耕地造林补植补造15.23万亩,荒山造林13.5万亩(含部分封山育林),投资总额1149.2万元。第三章 规划建设内容 第一节 基本口粮田建设一、基本思路及规划重点在调查了解退耕农户基本户粮田现状的基础上,按照人均不低于0.

24、5亩高产稳产基本口粮田的目标,结合专项规划和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统筹考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资源整合等因素,合理规划布局基本户粮田建设(主要用于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及农田水利配套设施)项目。任务安排时重点考虑加大对三峡库区镇街的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和花椒、茶叶基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二、目标任务规划面积5万亩,涉及19镇街,村数116个,其中坡度15度以下高标准基本口粮田计划面积3.73万亩,坡度15-25度坡改梯基本口粮田计划面积1.27万亩;坡改梯0.8万亩,培肥沃土4.2万亩,整修水池及山平塘4.5万立方米,修排灌沟31.5万米,修沉沙凼0.525万个,耕作道31.5万米。总投资1313

25、5万元,其中坡改梯建设1600万元,培肥沃土建设5040万元,蓄水池及山坪塘建设1350万元,排灌沟建设3150万元,沉沙凼建设105万元,耕作道建设1890万元。三、分布区域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分布在全区除李家沱街道、花溪镇以外的所有镇街,其中南泉镇0.03万亩、界石镇0.0395万亩、南彭镇0.042万亩、惠民镇0.05万亩、木洞镇0.475万亩、双河口镇0.35万亩、麻柳嘴镇0.3685万亩、丰盛镇0.35万亩、东泉镇0.45万亩、姜家镇0.325万亩、二圣镇0.4万亩、天星寺镇0.22万亩、接龙镇0.505万亩、石滩镇0.25万亩、石龙镇0.35万亩、一品镇0.0505万亩、跳石镇0.34

26、万亩、安澜镇0.3785万亩、鱼洞街道0.026万亩。四、年度安排2008年 规划涉及乡镇3个,村数21 个,基本口粮田建设面积1万亩,其中坡改梯0.1万亩,培肥沃土0.9万亩;修蓄水池0.75万立方米,排灌沟5.25万米,沉沙凼900个,耕作道5.25万米。总投资2363万元,其中坡改梯建设200万元,培肥沃土建设1080万元,蓄水池及山坪塘建设225万元,排灌沟建设525万元,沉沙凼建设18万元,耕作道建设315万元。2009年 规划涉及镇街3个,涉村数19个,基本户粮田建设面积1万亩,其中坡改梯0.1万亩,培肥沃土0.9万亩;修蓄水池0.72万立方米,排灌沟5.04万米,沉沙凼825个,

27、耕作道5.04万米。总投资2318.9万元,其中坡改梯建设200万元,培肥沃土建设1080万元,蓄水池及山坪塘建设216万元,排灌沟建设504万元,沉沙凼建设16.5万元,耕作道建设302.4万元。2010年 规划涉及镇街3个,村数18个,基本户粮田建设面积0.5万亩,其中坡改梯0.1万亩,培肥沃土0.4万亩;修蓄水池0.66万立方米,排灌沟4.62万米,沉沙凼780个,耕作道4.62万米。总投资1632.8万元,其中坡改梯建设200万元,培肥沃土建设480万元,蓄水池及山坪塘建设198万元,排灌沟建设462万元,沉沙凼建设15.6万元,耕作道建设277.2万元。2011年 规划涉及镇街2个,

28、村数14个,基本户粮田建设面积0.5万亩,其中坡改梯0.1万亩,培肥沃土0.4万亩;修蓄水池0.54万立方米,排灌沟3.78万米,沉沙凼630个,耕作道3.78万米。总投资1459.4万元,其中坡改梯建设200万元,培肥沃土建设480万元,蓄水池及山坪塘建设162万元,排灌沟建设378万元,沉沙凼建设12.6万元,耕作道建设226.8万元。2012年 规划涉及镇街2个,村数10个,基本户粮田建设面积0.5万亩,其中坡改梯0.1万亩,培肥沃土0.4万亩;修蓄水池0.48万立方米,排灌沟3.36万米,沉沙凼540个,耕作道3.36万米。总投资1372.4万元,其中坡改梯建设200万元,培肥沃土建设

29、480万元,蓄水池及山坪塘建设144万元,排灌沟建设336万元,沉沙凼建设10.8万元,耕作道建设201.6万元。2013年-2015年 规划涉及镇镇6个,村数33个,每年基本户粮田建设面积0.5万亩,其中坡改梯0.1万亩,培肥沃土0.4万亩;修蓄水池0.45万立方米,排灌沟3.15万米,沉沙凼525个,耕作道3.15万米。年总投资1239.5万元,其中坡改梯建设200万元,培肥沃土建设480万元,蓄水池及山坪塘建设135万元,排灌沟建设315万元,沉沙凼建设10.5万元,耕作道建设189万元。第二节农村能源建设一、基本思路及规划重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等专项规划和新农村

30、建设规划,以薪炭林建设为重点,同时兼顾农村沼气池、节柴灶、太阳能热水器建设,秸杆气化不作规划。二、目标任务规划建设农村沼气池1万口,节柴灶1.375万个,太阳能热水器0.2万户,薪炭林基地4.85万亩。总投资5566.75万元,其中沼气池建设2900万元,节柴灶建设687.5万元,太阳能热水器建设500万元,薪炭林基地建设1479.25万元。三、分布区域农村能源沼气池1万口规划建设在全区除花溪镇、李家沱街道外的所有镇街,二圣镇和鱼洞街道规划建设750口,其余镇街规划建设500口;节柴灶13750个规划建设为南泉镇500个、界石800个、南彭镇2400个、惠民镇500个、木洞镇800个、双河口镇

31、1000个、麻柳嘴镇1050个、丰盛镇500个、东泉镇570个、姜家镇510个、二圣镇1000个、天星寺镇500个、接龙镇750个、石滩镇540个、石龙镇530个、一品镇550个、跳石镇500个、安澜镇350个、鱼洞街道45个;薪炭林全区规划薪炭林4.85万亩;太阳能热水器主要规划建设在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全区规划建设2000户。四、年度安排2008年 规划建设农村沼气池1250口,节柴灶2750个,太阳能热水器250个、薪炭林10000亩。总投资867.5万元,其中沼气池建设362.5万元、节柴灶建设137.5万元、太阳能热水器建设62.5万元、薪炭林建设305万元。2009年 规划建设农村沼

32、气池1250口,节柴灶2000个,太阳能热水器250个、薪炭林8500亩。总投资725.25万元,其中沼气池建设362.5万元、节柴灶建设100万元、太阳能热水器建设62.5万元、薪炭林建设259.25万元。2010年-2012年 规划建设农村沼气池1250口,节柴灶2000个,太阳能热水器250个、薪炭林5000亩。总投资677.5万元,其中沼气池建设362.5万元、建设节柴灶100万元、太阳能热水器建设62.5万元、薪炭林建设152.5万元。2013年-2015年 规划建设农村沼气池1250口,节柴灶1000个,太阳能热水器250个、薪炭林5000亩。总投资627.5万元,其中沼气池建设362.5万元、建设节柴灶50万元、太阳能热水器建设62.5万元、薪炭林建设152.5万元。第三节 退耕还林接续产业发展一、规划思路及重点以改善退耕农户生计,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在加强已实施退耕还林管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