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9.81KB ,
资源ID:59375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375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析中国贸易条件变化和波动情况.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析中国贸易条件变化和波动情况.docx

1、浅析中国贸易条件变化和波动情况浅析中国贸易条件变化和波动情况摘要:本文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和波动情况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发现:(1)从19872006年,中国的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整体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则出现了明显的恶化。(2)对贸易条件波动性分阶段考察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加入WTO前后,不管是整体贸易条件还是分类商品贸易条件,其波动性都是显着下降的。(3)中国贸易条件的波动主要是由于低技术产品大的出口份额、中技术产品大的进口份额以及中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均衡所造成的。关键词:中国;贸易条件;波动性一、引 言贸易条件是衡量一

2、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所获利益大小的一项重要指标,但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中国贸易条件的研究主要是采用联合国贸发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其它一些机构公布的数据,这些数据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乏连续性。自2002年以来,国内学者开始采用不同的样本数据对中国不同时期的贸易条件进行测算,其中代表性的研究有:赵玉敏、郭培兴和王婷1、林丽和张素芳2、崔津渡和李诚帮3等。然而,这些研究的一个重要缺陷是没有对中国的分类商品贸易条件,特别是制成品的贸易条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贸易条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其长期趋势的变化,二是其波动性(volatility)。并且Blattman等人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对发展中国家

3、而言,贸易条件的波动对其宏观经济的影响更重要,也更值得关注4-6。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对其贸易条件的波动及波动的原因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关于这一问题,国内学者到目前为止还尚未涉足。本文将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和波动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本文的结构安排是:第二部分是对数据的说明;第三部分是对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对中国贸易条件的波动情况进行分析;最后是总结部分。二、数据说明由于在1992年之前中国对进出口商品贸易的统计是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进行的,而在1992年之后则是按海关协调编码制度(HS)进行

4、的,所以,为了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所有的原始数据(19872006年)都来自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http:/Depts/unsd/),它有各种分类标准之间的转换,并且也与中国海关的统计相一致。本文在SITC第2版4分位数的基础上,根据Lall对进出口商品的分类,共选择初级产品145种、资源型制成品196种、低技术产品161种、中技术产品200种、高技术产品66种7 。另外,为了反映观测期内进出口数量变动在价格指数构成中的作用,本文在计算进出口价格指数时均采用帕氏公式(Paasche formula) 。三、中国贸易条件变化情况的经验分析根据我们对各项指数的编

5、制和计算可知,从19872006年中国的整体贸易条件下降了22%,制成品贸易条件的下降是导致中国整体贸易条件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期制成品贸易条件下降了25%,而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则上升了11%。图1 中国贸易条件指数(2000年=100)从19871992年,中国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都小于100,但在波动中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在1988年出现了大幅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当年初级产品进口价格的大幅上升所造成的。从19931995年,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并在1995年达到历史的最大值。从19971999年,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基本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很大程度是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

6、初级产品的进口价格以更大幅度下降所造成的。然而,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自2001年以来,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在2005年和2006年,下降的幅度比较大,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所 根据Lall(2000)对进出口商品的分类,在本文所选择的样本当中,资源型制成品主要包括以农业为基础的资源型产品和其他资源型产品;低技术产品主要包括纺织服装产品和其他低技术产品;中技术产品主要包括汽车工业产品、中技术加工产品和工程机械产品;高技术产品主要包括电子电力产品和其他高技术产品。帕氏进出口价格指数具体计算方法如此: P xt =/p it q it p i0 q it (i=1,2.N)P mt

7、 =p jt q jt / p j0 q jt (j=1,2.N)其中,P xt 和P mt 分别表示t期的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指数;P i0 和P jo 分别表示基期(本文选取2000年为基期)第i种商品的平均出口价格和第j种商品的平均进口价格,P it 和P jt 分别表示t期第i种商品的平均出口价格和第j种商品的平均进口价格,平均价格=金额/数量;q it 和q jt 分别表示t期第i种商品的出口数量和第j种商品的进口数量。N表示样本容量。 依赖的大宗初级产品,比如原油、矿产品等,进口价格快速上涨所导致的。从19872006年,中国整体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的走势基本保持一致,都是波

8、动中呈下降趋势。从19871990年,中国的整体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都大于100,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在1991年,这二者都出现了大幅下降,这很大原因是由于从1991年开始实行的第二轮承包取消了对外贸的财政补贴,使出口遇到了较大困难所致。从19921994年,这二者都不断上升,并在1994年达到第一个峰值,这很大程度与1994年进行的汇率体制改革有关,改革增强了中国商品特别是制成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同时有效遏制了进口的增长,从而降低了进口商品的价格。但汇率调整的影响是有限的,也是暂时的,从19951996年,这二者又开始不断下降。1997年,中国的整体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大幅上升,并

9、达到第二个峰值,这主要是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不平衡所致,1997年中国整体的出口价格和制成品出口价格维持了自1992年以来不断上涨的态势,尽管幅度有所下降,但进口价格与上年相比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降,所以,中国贸易条件得到了暂时的好转。但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化和蔓延,它对中国贸易条件的负面影响也充分表现出来,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国的整体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都大幅下降。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自2001年以来,中国的整体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基本上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虽然在2005年出现了小幅反弹,但在2006年又很快下降,并达到历史的最低点。在制成品内部,从1987

10、2006年,只有高技术制成品的贸易条件出现了小幅上升,而资源型制成品、低技术制成品及中技术制成品的贸易条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中技术制成品,2006年与1987年相比下降了46%。从19871991年,这四类制成品的贸易条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并在1991年达到一个低点,这很大程度上与当年取消外贸出口的财政补贴有关。从19921994年,这四类制成品的贸易条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低技术制成品与高技术制成品的贸易条件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值。之后,低技术制成品与高技术制成品的贸易条件都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回调,不过在1997年,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它们的贸易条件

11、都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然而,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低技术制成品和高技术制成品的贸易条件自1997年以来,中技术制成品贸易条件自1998年以来,资源型制成品贸易条件自1999年以来基本都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资源型制成品在2006年由于进口价格的大幅下降而使贸易条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图2 中国分类制成品贸易条件指数四、中国贸易条件波动情况的经验分析(一)理论模型:贸易条件的分解关于贸易条件的波动,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一方面,不同类别的进出口商品(比如初级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由于其产品特征和国际市场结构的不同,其贸易条件的波动将会不一样,我们把由不同类别进出口商品贸易条件波动引起的整体贸易

12、条件的波动称为“分类商品价格”效应。另一方面,不同类别商品相对出口价格或相对进口价格的波动(比如初级产品相对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价格或进口价格)也会对整体贸易条件的波动产生影响,我们把这种效应称为“相对商品价格”效应。下面,我们将根据这一思想来对贸易条件进行分解。 用p x表示整体出口价格指数的对数,那么,(4)式右边的前5项表示的是“分类商品价格”成分,分别表示的是不同类别商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后面的4项表示的是“相对商品价格”成分,分别表示资源型制成品、低技术产品、中技术产品及高技术产品相对初级产品的进口价格。p x-p m= m pp (p x pp -p m pp )+ m rb (p x

13、rb -p m rb )+ m lt (p x lt -p m lt )+ m mt (p x mt -p m mt )+ m ht (p x ht -p m ht )+( x rb - m rb )(p x rb -p x pp )+( x lt - m lt )(p x lt -p x pp )+( x mt - m mt )(p x mt -p x pp )+( x ht - m ht )(p x ht -p x pp )(5) (5)式右边的前5项表示的仍是“分类商品价格”成分,不同(4)式的是用进口份额作了权重;后面的4项表示的仍是“相对商品价格”成分,与(4)式不同的是,这4项分别

14、表示的是资源型制成品、低技术产品、中技术产品及高技术产品相对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而不是相对进口价格。(二)中国贸易条件的波动性在对中国贸易条件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中国整体贸易条件及分类商品贸易条件的波动性。在计算各种贸易条件的波动性时,均采用它们年度增长率的标准差来计算,这一方面是因为贸易条件的短期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相对其长期趋势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单位根的出现。实际当中,Razin、Baxter和Kouparitsas对贸易条件波动性的测算也都是这样处理的8,9。具体的计算结果见表1。表1 不同阶段中国贸易条件的波动性(单位:%) 1987200619

15、8719931994200120022006所有商品 初级产品 制成品 资源型制成品 低技术制成品 中技术制成品 高技术制成品 资料来源:根据样本数据本文计算。从19872006年,中国的整体贸易条件年均波动%,其中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年均波动%,制成品贸易条件年均波动%,在制成品当中,资源型制成品、低技术制成品和中技术制成品的贸易条件波动较小,年均波动分别为%、%和%,而高技术制成品的贸易条件波动较大,年均波动%。(三)中国贸易条件波动的原因分析在此,我们采用方差分解的方法来对中国贸易条件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前面的分析,对贸易条件的分解共有两类分解方法10种表示形式,而选择哪一类分解方法哪一

16、种表示形式并无优劣之分。在此,本文选择(4)式和(5)式对中国的贸易条件进行分解。分解时,式子的右边共有9个方差项和36个协方差项,这些协方差项对整体贸易条件方差的影响很小,忽略它们并不影响文章的主要结论,实际当中,Baxter和Kouparitsas对贸易条件的方差分解,Rogers和Jenkins对真实汇率的方差分解也都是这样处理的10。具体的分解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的贸易条件根据(4)式和(5)式分解的结果一致,即“分类商品价格”成分的波动在中国贸易条件的波动当中起主导作用。根据(4)式的分解结果,在“分类商品价格”成分当中, x lt (p x lt -p m lt )的

17、波动对整体贸易条件波动的影响最大,可以解释整体贸易条件波动的24%;在“相对商品价格”成分当中,( x mt - m mt )(p m mt -p m pp )的波动对整体贸易条件波动的影响最大,可以解释整体贸易条件波动的40%。根据(5)式的分解结果,在“分类商品价格”成分当中, m mt (p x mt -p m mt )的波动对整体贸易条件波动的影响最大,可以解释整体贸易条件波动的52%;在“相对商品价格”成分当中,( x mt - m mt )(p x mt -p x pp )的波动对整体贸易条件波动的影响最大,可以解释整体贸易条件波动的18%。据此我们得出结论:低技术产品大的出口份额

18、、中技术产品大的进口份额以及中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均衡(进口远大于出口)对中国整体贸易条件的波动起到了决定作用。总的来说,影响中国贸易条件的波动主要是贸易结构因素。 (四)减小中国贸易条件波动的思考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影响中国贸易条件波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为了减小中国贸易条件的波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首先,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低技术商品的技术含量。纺织品、服装及鞋类是典型的低技术产品,虽然近几年它们在中国的出口份额当中不断下降,但2007年仍高达9%。大量低技术产品的出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国外的贸易摩擦,另一方面也容易被其它一些后进国家所取代。其次,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

19、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减小对国外中技术产品的依赖。第三,我们要积极采取市场多元化战略,防止对某个或某几个国家市场的过分依赖。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提出以降低出口市场集中度、减少风险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多元化战略”,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我们对传统市场的依赖程度仍非常高,2007年,我国同美国、日本、欧盟的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仍高达%。我们应加强同印度、墨西哥、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俄罗斯等国家的贸易,减小对美国、日本、欧盟等传统市场的过分依赖。五、主要结论本文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和波动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主要结论1.

20、从19872006年,中国的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整体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则出现了明显的恶化,在制成品内部,只有高技术制成品的贸易条件出现了小幅上升,而其他三类制成品的贸易条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从19872006年,中国的整体贸易条件年均波动%,其中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年均波动%,制成品贸易条件年均波动%,在制成品内部,高技术制成品的贸易条件波动较大,而资源型制成品、低技术制成品和中技术制成品的贸易条件波动较小。对贸易条件波动性分阶段考察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加入WTO前后,不管是整体贸易条件还是分类商品贸易条件,其波动性都是显着下降的。3.对中国贸易条件方差分解的结果发现

21、,中国贸易条件的波动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低技术产品大的出口份额、中技术产品大的进口份额以及中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均衡(进口远大于出口)。总的来说,影响中国贸易条件的波动主要是贸易结构因素。参考文献:1 赵玉敏,郭培兴,王婷. 总体趋于恶化中国贸易条件变化趋势分析J. 国际贸易,2002(7): 18-25.2 林丽,张素芳. 1994-2002年中国贸易条件的实证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2005(11): 17-21.3 崔津渡,李诚帮. 中国对外贸易条件:1995-2005年状况分析J. 国际经济合作,2006(4): 27-29.4 Blattman C. HwangJ. Willi

22、amson J G. The terms of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eriphery 1870-1938 R. NBER Working Paper, No. 9940. 2003.5 Blattman C, Hwang J, Williamson J G. The impact of the terms of trade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eriphery, 1870-1939: volatility and secular change R. NBER Working Paper, No. 106

23、00. 2004.6 Blattman C, Hwang J. WilliamsonJ G. Winners and losers in the commodity lottery: the impact of terms of trade growth and volatility in the periphery 1870-1939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7,82: 156-179.7 Lall S. The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developing country

24、manufactured exports, 1985-1998 R. QEH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44. 2000.8 RazinF. The dynamic-optimizing approach to the current account: theory and evidence R. NBER Working Paper, No. 4334. 1995.9 Baxter M, Kouparitsas M A. What causes fluctuations in the terms of trade? J. International Finance. 2006(9): 63-86.10 Rogers J H, Jenkins M. Haircuts or hysteresis? sources of movements in real exchange rate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5,38: 339-36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