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9.30KB ,
资源ID:59368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368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童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童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docx

1、童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童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在儿童与环境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教育和 调节儿童与环境的关系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 用。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两部分。(一) 自我评价能力第一,自我评价包括多个方面,如身体外表、行为表现、 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程度等,这些都是儿童自我 评价的重要方面。第二,社会支持因素对儿童自我评价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父母和同学的作用最重要。第三,自 我评价与情感密切联系。喜欢自己的儿童,情绪最快乐;对 自己评价不良的儿童,经常产生悲哀、沮丧的消极情绪。第 四,小学儿童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

2、交往、自信心等都 有密切关系。父母和教师一定要积极努力为儿童形成良好自 我评价提供最有效的社会支持。(二) 自我控制能力1.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控制攻击行 为、协调人际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作用体现在个 体对自身发展的能动性影响。学者(罗腾伯格)通过延迟满 足研究儿童自我控制行为。延迟满足是抑制欲望的即时满 足,要求学会等待。他们要求被试者完成实验任务,并给予 奖品。给可供儿童自主选择的有两种奖品:一种是当时即可 拿到的小奖品,另一种是第二天才可以得到的很好的奖品。结果发现,68岁的儿童中有1/3、911岁的儿童中有1/2 选择等待,而12-15岁的儿童

3、几乎都愿意等待。可见,童年 期儿童延迟满足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有显著提高,也说明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童年期。2.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研究表明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有如下三类。(1)认知和策略。如果儿童能够将 注意力从奖品上移开,去做其他感兴趣的事情,将使儿童的等 待变得轻松容易。(2)榜样的作用。让两组儿童观察两种榜样,-组被试者的观察对象总是选择即时得到微小的满足。这种榜 样的作用驱使观察者倾向于放弃自我控制。另一组被试者的榜 样总是选择延迟得到的大满足,这组观察者多倾向于等待。(3) 家庭教育。父母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性的、宽松而又民主 的教

4、育类型,可使儿童形成容易抗拒诱惑的自我控制能力。独 裁型、惩罚型或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剥夺儿童练习自我 控制的机会和动力,而使其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二、道德发展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道德准 则,并以道德准则指导行为的发展过程。道德内涵包括道德情 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一) 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能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 内心体验。道德情感包括移情、情感共鸣、内疚、羞愧、良 心等。婴儿期就出现移情、共鸣表现;幼儿期表现出内疚和 羞愧感;童年期,随着认知的发展,道德情感日益丰富,并 影响着道德行为。(二)

5、道德认知的发展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认知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他提出的儿童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得到普遍的认同。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 断的对偶故事,对412岁儿童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 他把童年期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如下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前道德阶段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儿童只能直接接 受行为的结果。2.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他律是指道德判断的标准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 支配。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1)儿童认为规则、规范是 由权威人物制定的,不能改变,必须严格遵守。(2)对行为 好坏的评定,只根据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者的动机。3.第三阶

6、段:自律道德阶段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其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 支配,即外在的道德标准内化于己。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1) 认识到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规则是人们根 据相互间的协作而创造的,可以按多数人的意愿进行修改。(2) 对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侧重于主观动机或意图,而不只 是后果。(三)道德行为的发展道德行为是以习得的道德准则为指导的行为。道德行为 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的发展方面。1.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利的积 极行为及趋向,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等。亲社会 行为的动机有利他行为、期待获得奖赏的有益行为、希望得 到权威和社会赞赏的利他

7、行为以及为了减轻个人内部消极 状态的行为等。虽然行为动机有所不同,但是这些符合对社 会有利、对他人有益的行为都是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的 获得需要有付出,应具备如下条件。(1)道德动机的发展。 道德动机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由服从向独立发展(由服从成 人的指令发展到自觉行为);由以具体事物的给予为动机向 以社会需要为动机发展。(2)逐渐形成能设身处地为需要帮 助者着想的能力。(3)需要具备亲社会行为的能力。即掌握 有效的帮助人的知识和技能(如想救助溺水者就需要会游 泳)o2.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 的行为。攻击行为也称侵犯行为,主要表现为身体的侵犯、 言语的攻击以

8、及对他人权利的侵犯。攻击行为的基本要素是 伤害意图。对儿童攻击行为的控制需要多方而的措施,常用 的控制措施有:改善儿童所处的环境条件;教给儿童减少冲 突的有效策略;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了解;发挥榜样 的作用等。欺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攻击行为。欺负的主要特 征是:行为双方力量的不均衡性和行为的重复发生性,通常 是力量占优势的一方对力量相对弱小的一方重复实施的攻 击行为。欺负行为的类型有三种:一是直接身体欺负,即欺 负者利用身体动作直接对受欺负者实施攻击;二是直接言语 欺负,即欺负者以口头言语的形式对受欺负者实施攻击;三 是间接欺负,即欺负者借助第三方对受欺负者实施攻击(如 造谣离间、社会排斥)

9、。小学儿童欺负行为发展特点有四个:一是我国小学儿童 欺负行为的发生率为20%左右,并有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的趋 势;二是言语欺负的出现率最高,其次是直接身体欺负,间 接欺负的发生率最低;三是欺负的性别差异,男生以直接身 体欺负为主,女生以直接言语负为主;四是儿童的欺负行为 可以预测将来的适应不良,经常受欺负的儿童通常会导致情绪抑郁、注意力涣散、孤独、学习成绩下降、逃学、失眠, 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行内,而经常欺负他人者,可能造成以 后的行为失调或暴力犯罪。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童年期的社会交往主要是指儿童与同龄伙伴的交往。同伴 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非常重要的途径。同伴经历、与同龄人 结合的伙伴关系对他

10、们的人格发展和社会性(包括道德)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童年期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小学儿童的归宿感从家庭向社会同伴转移,从同伴中得到友谊、支持和尊重成为他们必需的精神寄托。如果在同龄集体中被孤立,那将是他们最大的精神创伤。2.同伴交往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过程中逐渐认识自己在同伴中的形象和地位,也了解他人的各种特点;学会处理同伴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解决策略;学会如何坚持个人的主张或放弃自己的意见;学会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并善于利用各种信息决定自己对他人应采取的行动等社会交往能力。3.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从同伴的评价中了解有关自我的信息,

11、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过程中逐渐认识自己在同伴中的社会形彖和地位。4.同伴交往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同伴的社会交往、共同游戏等活动,要求儿童遵守规则、 承担责任、服从权威、完成任务,要求善于团结协作、助人、 谦让,这些都会促进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 感。成人,尤其是父母亲,一定要珍重儿童的伙伴关系,千 万不能阻止或粗暴干涉。必要时要努力为孩子创造建立适宜 伙伴关系的条件,积极地予以协助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 好的伙伴关系是家长不可忽视的重要责任。(二)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儿童的同伴交往使每个儿童处于复杂的关系系统中,在 这种关系中,儿童各自所处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并不相 同,

12、甚至差别很大。研究者按照同伴交往中的人气特点,将 儿童分为如下三种。1.受欢迎的儿童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学习成绩好,有主见,独 立活动能力强,热情,乐于助人,善于交往并易于合作。2.不受欢迎的儿童不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攻击性,对人不 友好,不尊重同伴,缺乏合作精神,常出一些不良主意和恶 作剧。3.受忽视的儿童被同伴所讨厌。受忽视的儿童往往表现为退 缩、安静,有依赖性或顺从性,既不为同伴所喜欢,也不西 此儿在同伴中是否受欢迎的因素有多种,基本的因素还是儿 童本人的社会交往能伴接纳的缺点,改善人气特点。因此, 教育者要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掌握同伴交往策略,指 导儿童改变影响同伴接纳的缺点,改善人气

13、特定。上述三类儿童中,对学校适应有较大困难者是不受欢迎 的儿童,也就是被拒绝的儿童。帮助这类儿童改口处、创造 条件来发挥,第一个方而是对其直接干预。干预的办法是发 现他的优点和长处,创造条件来发挥他的优势、引导集体接 纳;指导社会交往策略和人际交往技能;榜样示范;行为训 练。第二个方而是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学习会提升 个体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容易提高同伴的接受性。第 三个方面是发挥集体的帮助作用。改善集体环境即改善人际 氛围。研究表明,受忽视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能够达到平均水 平,他们在集体中并不感到孤独和不愉快。这说明儿童达到 情绪上的健康可能有不同的途径。四、友谊的发展友谊是建立在

14、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个体间持久的亲密关系。 友谊是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友谊对童年期儿童的重要性童年期儿童非常重视友谊关系,其意义在于:朋友为儿 童提供学习上的相互帮助;社会交往中的相互支持;情感上 的共鸣;提供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力量;增加快乐和兴趣等。童年期的友谊会为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三)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儿童对友谊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根据研究的结 果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3-6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这个阶段的儿童尚未形成友谊的概念,认为和自己一起 玩的就是好朋友。2.第二阶段(6-9岁):单向帮助关系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友谊是指朋友的活动行为与自己一 致或对自己

15、有帮助,否则就不是朋友。3.第三阶段(9-12岁):双向帮助关系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友谊具有相互性,即双向帮助,但有 功利性特点,被称为“顺利时的合作”,但不能“共患难。4第四阶段(12岁以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这个阶段的儿童之间相互信任和忠诚,相互分享和帮 助,兴趣一致并相互倾听,共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排他性。(三)影响选择朋友的因素选择朋友是一种相互关系,不同的年龄阶段选择朋友也 具有不同的倾向性。影响择友的因素比较复杂,各年龄阶段 主要择友因素的转变也是渐进的,具有动态性。这里以已有 研究为依据,只谈影响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择友的主要因素。1.相互接近

16、客观条件使儿童具有较多的接触机会,如座位靠近、近 邻、双方家长为朋友等。年幼儿童大都以这类因素结交朋友。3.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以儿童自身特点为主要因素选择朋友,他们相互有好感,在学习和行为特点方而具有某种趋同性。小学儿童主要依据这类因素择友,所占人数比例为50%-65%,其中尤以二、三年级人数最多。4.人格尊重、心理和谐并相互敬慕择友中注重学习特点、行为特点以及品质特征和心理协调。依据这类因素择友者,年龄增长而增加。五、家庭人际关系对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又 是任职最长的教师。家庭及其人际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最重要而又最深远。

17、诚然,家庭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双向 交互的。例如,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发展,而孩子的实 际表现也影响父母对他们的态度和表现。家庭人际关系中亲子 关系的质量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最重要,另外父母婚姻关系的质 量对儿童心理发展也具有深刻的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儿童人学后,父母与儿童的交往关系就会发生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直接交往时间明显减少。第二,父母教养关注重点的转移。父母关注儿童教养的主要 内容发生了变化。父母对幼儿教育关注的重点是游戏、生活 自理能力、情绪和兴趣;对小学阶段儿童关注的重点改变为 学习、同伴关系、情绪和兴趣。第三,父母对儿童控制和儿童自主管理的消长变化。

18、其一,父母控制(6岁以前):各种事情的主要决定权在 父母。其二,共同控制(612岁):在许多事情上,儿童具有一 定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其三,儿童控制(12岁以后):儿童具有相当的判断能力, 能够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童年期亲子关系的特点童年期亲子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父母与儿童对其行 为的共同调节,即父母从幼儿期对其行为的单方面控制和调 节为主逐渐转变为由父母和儿童一起做决定。这是一种父母 监督教育的过渡形式,其意在于家长允许孩子做出行动的决 定,但同时监督并指导孩子的决定。对儿童行为的共同调节的意义在于亲子关系由单向权 威服从关系逐渐转变为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儿童 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性

19、和权利,也要履行奉献和责任。这种双 向交互作用处理得好,可以帮助孩子发展独立性;处理得不 好,会使孩子陷人家庭人际关系发展的困境,也会在青春发 育期带来更多的矛盾。(三)家长的素质决定亲子关系的质量共同调节的教养方式向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童 年期儿童的发展与幼儿期相比,其心理发展和需求都出现了 全新的特点。家长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教育方式,既要给儿以 选择和决定的权力,又不能放任自流;善于处理好亲子之间 的新矛盾和冲突;不能过分强制儿童,也不能过分地“溺 爱”和保护;应该懂得在与儿童的教育互动中提高自身的修 养和教育能力。六、儿童人际交往的发展变化趋势从婴儿期到青年期人际交往发展变化的趋势。儿童与父母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与同龄伙伴的交 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与教师的交往在小学中年级以前 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之后则一直维持在交往比率的20%左右。 这种变化趋势表现出儿童人际交往和社会性发展的客观规律, 特别值得父母和教师重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