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2.30KB ,
资源ID:593665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366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学心理学人物.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学心理学人物.docx

1、教育学心理学人物教育学心理学人物背景及知识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后人们从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总结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但是对这一效应做出经典证明并使它广泛运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们,因此“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19

2、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我们来看一下结果: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

3、。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这也正是罗森塔尔给我们自己的教育启示。“皮格马利翁效应”名言警句*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欣赏引导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学会欣赏自己,赞赏别人。*当你有了天才的感觉,你就会成为天才;

4、当你有了英雄的感觉,你就会成为英雄。*不要用怀疑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承诺,更不要讽刺挖苦。*鼓励与赞美能使白痴变天才,批评与谩骂会使天才变白痴考点一:1632年出版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考点二: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泛智”教育。提出“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教育适应自然(亦称自然适应原则)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贡献之一教学原则。夸美纽斯提出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了解了夸美纽斯的考点之后我们一起来走进夸美纽斯这个人。夸美纽斯12岁时失去了父母;两位姐姐也相继夭折。他早年失怙,沦

5、为孤儿,被寄养在姨妈家里。这不幸命运的打击中断了他在兄弟会初等学校的学习生活。1608年,受兄弟会资助,夸美纽斯入普列罗夫市的拉丁文法学校学习。在校三年期间,他刻苦自励,发愤学习,成绩优秀,表现出卓越的才能。毕业后,夸美纽斯于被“兄弟会”选送到德国的赫尔伯恩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三年后,夸美纽斯从海得堡徒步回国,被“兄弟会”委任为他的母校普列罗夫拉丁文法学校的校长。他以极大的热诚献身于教育事业,开始研究教育改革问题。夸美纽斯的教育及研究事业刚刚起步,但时乖运蹇,三十年(16181648)战争爆发了,整个欧洲卷入了战火,遭受了难以想象的蹂躏。西班牙雇佣军攻占富尔涅克,并放火烧城。夸美纽斯的家产、藏

6、书和所有的论文手稿化为灰烬,他本人幸免于难,只带着几件仅存的衣服逃出了富尔涅克。当时妻子身怀有孕,只好回到了娘家,跟父母暂居一处。祸不单行。1622年初,战争带来了瘟疫,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染疫丧生,他再次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战争夺去了祖国的尊严和妻儿的生命,也夺去了他研究教育的美好的时光。夸美纽斯在这国破家亡的黑暗的时代,伤痛祖国的沉沦,愤恨国际间以大凌小,弱肉强食的掠夺战争,渴望和平、安宁、光明世界的到来。他以顽强的斗志,站在斗争的第一线,同反动势力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成为反封建的斗士。夸美纽斯痛恨战争,忧国忧民,对当时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表现出无所畏惧的气节。1632年,夸美纽斯

7、出版了母育学校一书,在人类史上首次制定了6岁以下儿童详细的教育大纲,这是他的伟大功绩之一。实际上,他也是最先研究家庭教育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母育学校一经发表,就以其独有的风格广为传播,成为家长们的实用手册和母亲们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南,也成了启开儿童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夸美纽斯受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对人具有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信心,主张通过教育使人获得和谐发展,希望通过教育改良社会,实现教派和民族的平等。泛智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主张学习广泛的知识,掌握学科知识的精粹;强调所学内容要对实际生活有用

8、;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及各种语言的学习;注重学生行动能力的训练等。在其教育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开宗明义“它阐明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并试图通过教育实验来实现“泛智教育”和“泛智学校”的理想。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启发诱导原则、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以及因材施教原则等。这些原则依然是我们今天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的基本原则。夸美纽斯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在教育史上他最早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相关的学年制、学日制、考查、考试制度。了解了夸美纽斯的生平之后我们来做一下关于他的考题:1、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并

9、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之上,即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杜威答案:A2、夸美纽斯是捷克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反映在下列哪部著作中( )。A.理想国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画 D.大教学论答案:D。3、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论演说家的培养 C.普通教育学 D.民本主义与教育答案:A4、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成形式是:( )。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答案:C5、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

10、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答案:B昆体良是是古罗马的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昆体良生活的时代,罗马帝国已开始走向衰落。他痛切地感受到整个社会道德沉沦,许多上层人士品德败坏。因此,当他论述教育任务的时候,总是把良好道德的培养放在首位。他所要培养的雄辩家,善良是第一位的,雄辩术的完美是第二位的。在他眼里,个品德邪恶的人不可能成为完美的雄辩家,即使他们在法庭上胜诉,仍不配享有雄辩家的称号。真正的雄辩

11、家是高尚的,值得尊敬的,在道德上无可指责的。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掌握了雄辩术,却用它来教唆犯罪,陷害无辜,与真理为敌,教授雄辩术的教师就不是给战士以武器;而是给强盗以屠刀。如果上天赋予人以说话的能力,却被人用去犯罪,倒不如生来聋哑,没有理智的好。而要培养出具有崇高道德的雄辩家,只有高尚的教师才能做到。昆体良本人正是这样的榜样。不仅如此,昆体良对以前的雄辩术理论只是以假定雄辩者已具备了足够的文化素养、没有涉及培养教育的过程和方法的现象,提出对雄辩家的培养应从开始就奠定基础。他突破高等教育的狭隘界限,讨论了学龄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部问题。即要培养一个雄辩家,必须从咿呀学语开始,直

12、到他成为一个合格的雄辩家。另外,当时一些浅薄的雄辩术教师只着眼于雄辩的技术训练,认为只要在法庭上胜诉即可,不必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昆体良则力排众议,独辟蹊径,认为基础不深厚牢固,上层建筑迟早会坍塌,力主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尽可能广博的普通知识的基础之上。当然,昆体良还提出许多有独到见解的教育观点。正是这种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使昆体良从一个优秀的雄辩术教师进入到杰出的教育家行列,成为众多的雄辩术研究者中酌佼佼者,在人类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

13、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这种通过预期而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叫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怎么用在学生身上?四个字:积极暗示对于不太自信的孩子,要用赞美

14、和鼓励的、正向的和期望的行为进行暗示和赞扬她,而不是简单的“你真棒”这种泛泛的夸奖。 例如1:一个数学不自信的孩子,你可以针对一次不错的成绩进行积极暗示:“我就知道你有数学天赋,只是有时候发挥不稳定,不过这个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 例如2:对于低年级的不遵守纪律的孩子可以说:“嗨,我那个守纪律的好学生*今天怎么没有来上学啊。”这样正向的积极暗示,会让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超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

15、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怎么用在学生身上?八个字:一个错误只说一次我们老师在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往往很容易就变成一个“复读机”,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这样往往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超限理论告诉我们,对学生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学生“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更不能由一件

16、事情扯到另外一件事,甚至秋后算账。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霍桑效应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这种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叫霍桑效应。霍桑效应怎么用在学生身上?还是四个字:个别交

17、谈我们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阳光正向,积极进取,但是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所以我们要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在谈话中可以多用开放性问题引导谈话进行。如:“是什么让你感到不快乐?”“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是哪些方面让你特别不满?”“你希望我怎么帮你?”登门槛效应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

18、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这种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后,接下来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现象,被称为“登门槛效应”。登门槛效应怎么用在学生身上?六个字:设定一个小目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经意处见匠心。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一下子不宜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先提出一个只要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通过鼓励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例如一个孩子考试60分,我们可以:“你的能力到90分”。他肯定认为不可能,你可以接下来商量:“那下次到65分,肯定没问题吧?”孩子往往觉得这个可以。等达到的时候及时鼓励:“你看你还是很有潜力的,下次要到70分肯定没问题,不能隐藏实力哈。”慢慢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一步一步进入你的规划中,直到达成目标。不管多少心理学的效应,万变不离其宗,心理学总会以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爱来教育小孩和尊重小孩。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那些成长起来的孩子对这个世界怀有更多的尊重和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