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3.57KB ,
资源ID:59247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247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姚江游船导游词.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姚江游船导游词.docx

1、姚江游船导游词姚江游船导游词(贵宾版)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乘坐舜水号姚江游船。我是讲解员陈冯婷。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作一次穿越姚城的水上之旅,共享“游山玩水”的快乐。在航行过程中,如有突发情况,船上有救生衣,我们的工作人员会进行安全指导。各位领导,现在我们的游船已经从舜江名苑码头启航,开始了今天的姚江之旅。余姚地处宁绍平原的中心,是一座山水秀美、人文灿烂的历史文化名城。这条碧波粼粼的姚江,是养育我们余姚人民的母亲河。清代著名的史学家邵晋涵,曾在他的姚江棹歌中写到,“山水中开文献邦”,这是对余姚古城既有灵山秀水、又富名贤胜迹的概括。我们坐在船上可以往江的两岸看一看,由于被这条姚江“

2、一水中开”,余姚自古就形成了“南北双城,隔江相峙”的格局。这座江南小城因得此山水之利,而显得更加的美丽和富有诗意。【念慈桥与旧城脚】各位领导,前面这座桥叫念慈桥。贯通桥南桥北的那条马路是城中的内环线,是在古县城的城墙与护城河上建造起来的。北首路东的那条河叫三官堂江,正是当年北城的护城河。“三官堂”江与姚江交汇处的这座小桥,叫“和鸣桥”。因为当年姚江是条潮汐河,涨潮落潮时在这里可以听到潮水和鸣声,所以叫它为和鸣桥。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入浙,就将这里设定为余姚县城,余姚设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东汉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东吴国君孙权委派朱然担任余姚长,朱然少年得志,很有才干,一来

3、便着手兴建了余姚北城,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余姚南城建于明代,当时出于抗倭斗争的需要,由余姚籍大学士吕本奏请朝廷,加建了余姚南城。【北滨江老楼房】请看这一排修缮一新的建筑群,这儿就是余姚北城的城墙遗址,它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余姚城墙拆除后的废墟上建起来的,这条街当年有多家商行,有海鲜行,大观园饭店,翁氏五金店,旅馆客栈,煤炭行等。这里的房子的年代不算久远,但体现了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风格。现已辟为文化一条街,重新组合了商家,以茶室、酒吧、棋牌休闲、特色餐饮、古玩等经营为主。这里也是余姚一些年轻人在工作之余体验夜生活乐趣的地方。每当夜晚降临这条文化街就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各位领导如果有兴趣,

4、您不妨在游程结束之后,好好去体验一番。【通济桥与舜江楼】各位领导,享有“浙东第一桥”之誉的通济桥已经呈现在我们的正前方。它与北岸那幢飞檐翘角、古朴庄重的舜江楼构成了余姚一道独特的景观,是古城最具标志性的历史建筑。通济桥俗称江桥,桥长79.5米,中间主孔净跨14.2米,共有106级石阶。远望此桥,宛若一道长虹连接着南北两城。舜江楼俗称鼓楼,是余姚北城的城楼,也是古城唯一的城墙遗存。它和江桥都座落在南北双城的中轴线上。江桥鼓楼、交相辉映。表现了先人“长虹腾空、飞阁镇流”的建筑构思。【新建桥太平洋大酒店】我们马上要经过今天游程中最低的一座桥新建桥,这里是余姚的商贸中心区。桥的四周有华联商厦、金泰百货

5、和太平洋大酒店等大型商城与宾馆。太平洋大酒店最高有21层,是余姚市的地标性建筑,它是浙江省首家县级市中的五星级酒店,酒店设施齐全,服务质量优越,是余姚旅游界的龙头企业。【龙泉山】我们眼前这座郁郁葱葱的小山就是被誉为城中绿岛、城市之肺的龙泉山。它与周边的几座小山被先人分别以龙、凤、龟、蛇来命名。余姚城也因此有了“四山拥簇”和“三江并流”的地理环境,构勒出山水城市的自然框架,享尽了得天独厚的山水之美。龙泉山原名灵绪山,又叫屿山。传说古时候这里是汪洋一片,龙泉山是露出水面的一个小岛屿,这便是屿山之名的由来。龙泉山上有一古井,常年不枯,因水面常呈现出两条游龙波纹,如双龙戏水,故称“龙泉”。大约在东晋时

6、,龙泉名气大振,被誉为天下第一泉,故此山更名为龙泉山。北宋末,康王赵构为躲避金兵追捕,逃经余姚时登上了龙泉山,饮了龙泉之水,久久不忘此水甘甜爽口。他在临安建立南宋政权之后,还曾派人专程来此取水饮用。龙泉山高67.4米,周长2公里,地处余姚市中心。山的南麓便是余姚人民的母亲河-姚江,山水相应成趣,分外迷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这样描绘到:“山如碧波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换取仙人来住此,莫教辛苦上层城”。龙泉山上有四先贤故里碑,中天阁、文昌阁和严子陵祠等古建筑。中天阁是阳明先生的讲学处,现已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此建筑始建于五代,是一座五楹楼房。在明嘉靖年间,王阳明回到余姚,每月的初一、

7、初八、十五、二十三他都在此讲学,当时听讲者众多,最多达到了三百多人。龙泉山不仅是个城区公园,而且还是一座文化之山,山的四周有龙泉寺、朱舜水纪念堂、余姚博物馆、名人馆、王阳明故居等景点。博物馆珍藏着余姚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名人馆展示了150多位余姚名人的事迹。【江南建筑群】请大家再看姚江南岸,从太平洋大酒店、建行大楼、建委大楼到富达广场,它们构成了南滨江路的现代化建筑群。【世纪名苑人寿桥】现在游船经过的这座桥是姚江桥,穿过桥后请看南岸的这群高楼大厦,一层层一排排的窗户灯火通明。这就是幸福余姚的居民住宅,它建成于新世纪初,所以叫世纪名苑。它是余姚最早的小高层住宅,更是余姚首家拥有24小时物业管理的

8、小区。从姚江游船的视角上看它,是不是比陆地上更加雄伟和漂亮呢?请看世纪名苑对岸的这座小桥,叫“仁寿桥”,桥下是姚江的分支,这条小江联通着候青江,它原是余姚古城西首的护城河。【沿江新居】各位领导,我们的游船从舜江名苑开始,我们经过了姚江怡景、富达广场、世纪名苑。前方我们还将经过安居乐、江南新城、白云小区、望江家园、云河绿洲等许多高档的居民住宅区。这是现代化带给余姚人民的福祉,也是姚江带给我们的幸福。近水人家和亲水而居,是人居环境的一种追求,余姚人怎不为家乡自豪呢?在这段河道旁行散步,您会发现有许多的面馆,面食也是余姚人民非常喜爱的食品之一,尤其是一道黄鱼面,鲜美可口,是姚城最受欢迎的一道名点,如

9、果有机会,各位领导不妨可以前去品尝一下。【西石山桥】前方这座桥叫西石山桥,这里以前也是个渡口叫西石山渡。老一辈余姚人都知道,过去姚江上除了江桥,其余几处交通要道都要靠渡船摆渡。现在,横跨姚江的一座座大桥代替了昔日一个个渡口,可百姓们虽然享受了桥梁带来的过江之便,但也少了许多船舟之乐。这条水上之旅的游线,正是为大家创造船舟之乐的一种安排。【兰墅公园】江的南岸是兰墅公园,公园内亭、台、楼、阁匠心独具,桥、廊、轩、榭相得益彰,颇有江南园林的自然美。公园占地面积近80亩,园内建有花溪曲径、余姚古韵、澄心雅舍、柳浪碧波、江河人家等景点。它借景姚江,衬托大桥,既显现了古时兰墅的柳岸钓矶,又彰显了今日江畔的

10、大桥高楼。它也是城区最大、最繁华的滨江绿化休闲公园之一。截止2012年3月,我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9.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1.38%。城区近年来相继建成了许多大型公园,有阳明公园、舜北公园、兰江广场和兰墅公园等,这些公园是八十五万余姚人在工作之余休闲与锻炼的好去处,也是对最具幸福感城市最好的体现。【兰墅大桥】前方这座高耸的建筑物是兰墅大桥,它于2005年1月通车。这座新颖别致,气势宏伟的大桥采用了独塔双索面斜拉的造型设计。它还有着许多匠心独具的设计意图和象征意义。其一,塔如弓,索是弦,桥似箭,象征上弦之箭引而待发,表达了对余姚腾飞的一种信念和期盼。其二,桥是一艘大船,塔是高扬的风帆。采用了

11、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既有西洋画的逼真效果,又有中国画的写意情趣,象征为“征帆远航”,给人以奋发向前的感觉。其三,这一段姚江又称蕙江,自古就有“兰墅青青叶未衰,芳茎含露故低垂”的自然秀色,大桥高塔犹如两片挺拔的兰花茎叶,与兰墅大桥的桥名相衬托,诱引出余姚兰文化的深沉积淀。而那一条条斜拉索,还象是竖琴的弦索,有着一种“兰剑琴心”的诗情画意。它是古城西南部开发的重要通道,又是姚城一道新的景观,为文献名邦增光添彩。【最良江】现在游船驶入的这条江叫最良江,它是姚江的支流。最良江近年经过拓江竣流之后,既能抗洪排涝与姚江分流,又是京杭大运河的延续部分。各位领导,在运河上坐游船,您是否也能找到当年隋炀皇帝下江

12、南同样的感受?【姚江文化】姚江,又称舜江,发源于四明山大岚镇的眠岗山,流到宁波后汇入甬江最终流入东海,全长107公里,流域面积2440平方公里,年蓄水量为6820万立方米,是宁波市内的一个天然大水库。说起姚江,我们一定要说说我们的“姚江文化”。姚江文化是以姚江及其流域为地理概念,历经先人两千多年不断创造和丰富起来的一种地域性历史文化。从东汉开始,姚江哺育的历代名人贤仕数不胜数,故有“姚江人物甲天下”之美誉。三国时的虞翻,是著名的易学家;东晋时的虞喜,最早发现了岁差;隋唐时的虞世南,是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更被唐太宗李世民誉为“德行、忠直、博学、书翰、文辞”五绝。在众多名家中,最有名望的首推余姚的

13、四先贤:汉代高士严子陵、一代心学大师王阳明、中日文化交流先驱,被称为“胜国宾师”的朱舜水,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黄宗羲。其中王阳明和黄宗羲先生还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与孔子齐名。东南最名邑,文献名邦,便是对姚江文化的最高赞誉。余姚名贤众多,我们就选其一,简单的来说一说,王阳明是“姚江学派”的奠基人,他在当时乃至今日,都对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产生过重要影响。他创立的阳明学说,风糜全国,远播海外。他文韬武略,是“治世”能臣;他在哲学上的成就,学术界夸他“振耀千古”;他敢于反对旧道学对于教学的禁锢和毒害,为中外学者所推崇;他还是诗文大家,学者称他“诗亦秀拔”,两者“兼举”。就诗而论,不论数量之多,还

14、是质量之好,也堪称明代中叶的一位杰出诗人。【余姚中学】现在游船经过处是余姚中学。学校传承王阳明的教育思想,以“唤起良知、追求卓越”为教育理念,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和省级文明学校。自1935年创办至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共培养了三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其中有中科院院士、中国医科院专家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和博士生导师100余人,副教授以上的高级知识分子4000余人,其中还有10余名大学校长、院长,还有一大批党政军高级干部。【新西门桥】前方我们继将要经过的是新西门大桥,它是“四桥”工程改造的其中之一。【四明山、红色文化】姚江南面那连绵的群山是号称八百里方圆的四明山,四明山不仅孕育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和

15、姚江文化,也曾是中国古代“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诗仙李白在游历四明山后,写下了“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的壮丽诗句。唐代诗人刘长卿在四窗岩一诗中写道:“苍崖倚天立,覆石如覆屋。玲珑开窗牖,落落明四目”,这也就是四明山名称的由来。上世纪40年代,这里是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作为浙东杭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如中共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抗日军政干校等领导机关均设在梁弄镇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浙东人民,曾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为中国人民的抗日大业经历过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为祖国解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05年,梁弄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等联合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

16、区”。梁弄成为了对年轻一代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和重要场所。【兰江广场】北首那处高楼,是余姚市政府大院。在余姚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余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一直跻身于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在全国2100多个县市中保持在前十位。 2011年,实现地区GDP658.8亿元 ,与去年同比增长了10.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074元。余姚连续三届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享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球绿色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这一片绿化带是在最良江裁湾取直整治之后整理出来的。其面积约3万多

17、平方米。现已建成市民休闲广场。内有音乐喷泉、跑泉,还有膜亭、景墙、廊架等设施,广场内种植了近百种树木花草。每当夏日来临,广场内市民云集、纳凉赏景、热闹非凡。【最良桥】前方,最良桥上的景观灯已构勒出大桥壮丽的雄姿。全新的最良大桥设计的是自锚式悬索桥,主桥宽38.5米;引桥宽1723米,匝道宽12米。桥畔四侧的环形引桥可以通向市区的四面八方。最良桥原名南门桥,是姚城连接南部山区的重要通道,历来是把守姚城的军事要塞。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与水浒英雄同时起义的方腊义军转战来到余姚,与越州知府刘述古所率官兵有过一场恶战,官兵依仗最良江的地理优势将义军击退。故后称此桥改为“战场桥”。刀光剑影过后

18、,这里成为平原转运山区粮食的重要节点,又一度改称“转粮桥。”【眺望河姆渡】最良江前方不远处,又要归入姚江主流了。假如继续前行20公里的话,我们可以去游览一下河姆渡遗址,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1973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成功地把中国的历史向上推了两千年,并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遗址中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最早的水井遗迹,最早的漆器和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在此之前世人一直认为中国的稻谷栽培技术来自于印度,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成功得改写了历史!不仅如此河姆渡遗址还被列入“20世纪中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与北京猿人、秦始皇兵马俑、汉朝的马王堆墓齐名,并写入了中学历史

19、教科书。【“三江六岸”】在这江岸上,我们随处可以看到绿树红花、水榭亭台。余姚市政府基于美化城市环境,优化居民生活的考虑,近年已逐步把姚江、最良江、候青江的“三江六岸”黄金地块建成公园式休闲带,在文献名邦和山水城市的名片上,锦上添花。【姚江物产】姚江哺育了余姚人民,也哺育了余姚丰富的物产。余姚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中国蜜梨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高山云雾茶之乡”、“中国红枫之乡”、“中国茭白之乡”等美誉。其中杨梅还获得国家原产地的地域保护。【东旱门过江隧道】细心的您可能已经注意到江边竖着“严禁抛锚”的牌子。因为这一段江底下,就是“东旱门过江隧道”。隧道内实行人车分道,行人电梯上

20、下,这是余姚唯一的一座过江隧道。最良江是京杭大运河的延续部分。为迎接杭甬大运河的通航,余姚城区进行了“四桥”工程改造,这“四桥”从东旱门过江隧道算起,依次是最良桥、新西门桥和开封桥。【忆桥】这一路过来,印象最深的当数我们游船经过的桥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今天经过的桥梁数量与名称:我们的游船从舜江名苑码头出发,经过了念慈桥、通济桥、新建桥、姚江桥、西石山桥、兰墅大桥、新西门桥、最良桥、东旱门过江隧道桥,还有最后一座即将要将要经过的中山桥,一共十座。 【姚剧】余姚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是“全国文化模范市”,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余姚地方戏姚剧,就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姚剧唱腔分基本调和

21、小调两大类,曲调淳朴优美。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姚江水,长又长,它是根据姚剧基本调平四中的双花以及上中下韵和落调写成的。是由姚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沈守良先生创作的。【中山桥】前方我们看到的这座桥梁灯火通明,霓虹闪烁的桥梁叫做中山桥,它是我们本次游程中看到的最后一座桥。它的造型设计类似于前面所看到的兰墅大桥,这也是古城近年来为了开发城东南所兴建的一座重要的桥梁。【结束语】各位领导,前方我们上岸的码头马上就要到了,愿此次姚城水上之旅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这绵绵不断的姚江水承载着85万余姚人民对您和您的家人无尽的祝福,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合家欢乐!感谢大家的一路陪伴。期待您的再次光临!请带上您的随身物品,小心上岸!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