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48.45KB ,
资源ID:59190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190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提高卷.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提高卷.docx

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提高卷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提高卷)一、选择题1.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A. B. C. D.2.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为此,中共“二大”时进行了修正,其表现是( )A.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B.确定了党的最高奋斗目标C.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D.决定发动工人运动3.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因为它表明中共(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B.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4.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末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指出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最主要的依据是()A.中国特殊的国情 B.有良好的群众基础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红军存在和党的领导5.1933年,原粤军总司令陈炯明死于香港,广州民国日报报道的题目是“陈逆炯明死于港”,副标题为“问叛逆何面目见总理于地下”。陈炯明被成为“逆”主要在于他()A.支持袁世凯称帝 B.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C.制

3、造“沙基惨案” D.两次进攻广东革命政府6.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主要是因为()经过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实践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 秋收起义等城市武装斗争失败 中国近代存在着割据的条件A. B. C. D.7.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学说,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其主要原因是()A.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已经成熟B.正确分析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特点C.当时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发展的结果D.当时有一支强大的红军存在以及中共的领导8.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按其所对应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民族阵线,

4、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A. B. C. D.9.有学者认为:“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尚有相对而言的独立性和抗御蒋的实力及脾性,蒋张二人形式上是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实质上却是平等的同盟关系,中央无法强迫张学良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一观点旨在说明()A.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激化了中日民族矛盾B.张学良对东北三省的沦陷负有一定的责任C.张学良是一个实权派和真正的抵抗主义者D.中国军队对日本即将发动的侵略战争作了充分准备10.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不包括( )

5、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1.中国近代在学习西方政治模式的历程中,其学习对象经历的演变是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12.下图反映了1927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员 B.共产党坚持在中心城市开展武装斗争C.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3.2011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肯定。但

6、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这体现了作者的( )A.文明史观 B.整体史观 C.革命史观 D.唯物史观14.毛泽东的诗词描述了中国革命各个发展时期的历史画面。下列诗词与右图历史事件相对应的是()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D.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15.“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井冈山“历史红”是因为在这里()A.建立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 B.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

7、.扭转了党的“左”倾错误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材料:“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通电部分内容材料一:东北沦亡。时有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何梅协定”继之于后,凡属国人,无不痛心。材料二: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请回答:(1)张、杨是何时发动“西安事变”的? (2)材料一列数了哪些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事件? (3)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政府对日妥协退让的结果。(4)材料二中“介公”指谁?张杨“诤谏”的目的是什么?张杨“诤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由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

8、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的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摘自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3年年12月5日)材料二(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 “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面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坑一战线,订立抗

9、日的协定。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材料三 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民族之福,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表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年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摘自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1937年2月10日)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

10、的方针及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18.图9中的场景曾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连战先生从台北出发,先后到达祖国大陆的南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并发表了“三项体认”和“五个促进”的新闻公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的连战说:“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是国父以及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1

11、)请写出中山先生在南京所创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2)为了巩固共和制度,中山先生颁布了临时约法。指出临时约法的重要历史意义。材料二: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3)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当时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运动?简述这场革命运动的重要意义。材料三: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问题是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

12、家的独立、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这可以说是两党的共同的根本利益。 -唐培吉等著两次国共合作史稿(4)结合材料三扼要指出国共两党有什么共同利益?第二次国共合作有何成果?从七十多年来的国共两党关系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凡思想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皆可得分。参考答案1.B2.A3.D4.D【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红色政权和能够长期能在的最主要原因,要求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红军存在和党的领导是最主要原因。A、B、C三项都包含在D项之中5.A 【解析】 教材有关陈炯明的反动活动只有1925年两次进攻广东革命根据地,正确答案为D。6.D【解析】项的实践证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项是“工农

13、武装割据”存在的根本原因,项是教训,项是因为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故选D7.B【解析】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8.D【解析】试题分析:是指1937年面对日本侵华,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指19341936年长征期间;是指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是指1949年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全中国,因此选D。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指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通常将题干中列出4个或4个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组成若干选项,然后将序号组合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组合型选择题主要有3种形式:

14、1)双序式。即试题有2个正确的序号。2)三序式。即试题有三个正确的序号。3)不定式。即试题正确的序号不定。命题有以下可能:1)小切口型。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深,角度广,考查分析理解能力。2)大跨度型。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归纳和比较能力。9.B【解析】略10.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共会议的理解。A项是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成功的理论探索,但是它不是转折。所以A项是错误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义会议是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七届二

15、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所以选A。11.A【解析】略1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图表中1927年工人所占比例到1928年农民所占比例的变化说明共产党关注农民运动,应该是井冈山时期的中“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本题选择C。AD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B不符合材料信息内涵。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1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历史史观问题。根据材料关于对蒋介石的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和认识,即能够体现出作者所持的史观是唯

16、物史观。可知,ABC三项明显不正确,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史学理论与研究历史史观唯物史观;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中国革命家和政治家蒋介石14.D【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示中的地理名词:三湾、文家市等信息可以看出右图反映的是秋收起义的内容,故选D。A项说的是长征时期;B项说的是解放战争后期的渡江战役;C项说的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的相关内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秋收起义。15.C【解析】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所以选择C项。其它几项,不在井冈山,A项在江西瑞金,B项在江西南昌,D项在遵义。所以不符合。16.(1)193

17、6年12月(2)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 (3)东北沦亡、日军占领上海 、华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4)蒋介石。逼蒋抗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西安事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民族抗战前日本侵华史实的掌握情况,难度比较低,熟悉教材基本知识即可解决。(1)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2)材料一中“东北沦亡”、“淞沪协定”和“塘沽、何梅协定”分别对应: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3)结合事变不难回答出国民政府对日妥协,一二八事变退让的直接后果是国土大片沦丧,大片土地沦于日本人之手,助长了日本人更大的侵略

18、野心;(4)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的根本原因是日本步步紧逼侵略中国,中日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考点:“西安事变”。点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的军事政变,在中共中央号召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有助于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形成全面抗战的局面,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7.(1)反蒋抗日。原因:日本发动九八事变.民族危机加深;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

19、推行;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2)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原因:日本对华侵略进一步扩大,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得到纠正;全国救亡高潮掀起;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3)拥(联)蒋抗日。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或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关系,(1)在材料一中得出了“中国共产党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即反蒋抗日,原因的分析从民族危机,蒋介石的态度和共产党的政策来分析。(2)材料二的时间是在1936年,结合中华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材料中的信息是共产党的

20、方针是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原因分析考虑日本侵华和国共党的变化。(3)材料三中涉及的是西安事变,在解决方法上最后的选择是将民族矛盾放在主要的地位,所以变为联蒋抗日。影响是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本题难度不大,基础知识的考查。18.(1)名称:中华民国。(2)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3)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这标志着国共首次合作的实现。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4)共同利益: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成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启示:国共两党的关系极大程度地左右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几十年的历史反复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解析】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