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30.23KB ,
资源ID:59162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162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细胞复习各章节重点知识集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细胞复习各章节重点知识集锦.docx

1、细胞复习各章节重点知识集锦Chapter 11、胡克与列文虎克 第一个发现细胞的是英国学者胡克:1665年,胡克发表了 Micrographia一书, 报道用自制的显微镜(30倍)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cella”。1674年,荷兰布商列文虎克自制了高倍显微镜(300倍左右)观察到池塘水滴中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精子。2、施莱登、施旺与魏尔肖1838年, 德国植物学家施来登发表论文指出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首次提出细胞学这个名称, 并提出了细胞学说的前两条原理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18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重要补充

2、并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是来自自己已有细胞的分裂,即细胞来自于细胞。Chapter 21、支原体的知识 支原体是目前返现的最简单、体积最小的原核细胞,也是惟一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支原体的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通过滤菌器,并能独立生活。其形态多变,电镜下观察支原体的细胞膜为三层结构。它有一环状双螺旋DNA,并且均匀地分布在细胞内,没有类似细菌的核区。电镜下观察支原体细胞中惟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支原体感染细胞时,多媳妇在细胞表面,或分散在细胞之间。支原体没有鞭毛,无活动能力,可以通过分裂法繁殖,也有进行出芽增值。由于支原体几声在细胞中,所以培养细胞很容易被支原体污染,其污染源主要是血清,所

3、以支原体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大敌。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基本特征、细胞器和遗传)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代表生物细菌、蓝藻和支原体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细胞大小较小(1-10m)较大(一般5100m)细胞膜有(多功能性) 有核糖体70S(由50S和30S两个大小亚基组成)80S(由60S和40S两个大小亚基组成) 细胞器极少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有核膜和核仁染色体一个细胞只有一条双链DNA, DNA不与或很少与组蛋白结合一个细胞有两条以上的染色DNA与蛋白质联结在一起DNA环状,存在于细胞质很长的线状分子,含有很多非编码区,并被核膜所包裹Chapter 31、细

4、胞融合技术,影响细胞融合的因素细胞融合:是指自发或人工诱导下,两个不同基因型的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形成一个杂种细胞。基本过程:细胞融合形成异核体、异核体通过细胞有丝分裂进行核融合、最终形成单核的杂种细胞。影响因素:原生质团打散的程度;选用合适的促融合剂或方法,(比如动物细胞融合的灭活的病毒);选择合适的温度;选择合适的基质 2、多细胞生物获取单细胞的方法3、不同细胞器的分离提取4、不同细胞器的鉴定 Chapter41、生物膜的成分、特征生物膜包括膜脂和膜蛋白。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膜蛋白主要包括:外在膜蛋白(外周蛋白)、内在膜蛋白(整合蛋白)、脂锚定膜蛋白。生物膜主要特征:生物膜具有

5、流动性以及不对称性。2、红细胞的膜骨架(1)形态:成熟的红细胞呈双面凹陷或单面凹陷的盘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较大,有利于细胞的变形、气体交换与携带。 (2)红细胞膜蛋白的组成:有3种主要的蛋白,约占膜蛋白60%以上血影蛋白:又称收缩蛋白,位于红细胞膜下,不属于红细胞膜蛋白,是红细胞膜骨架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长的可伸缩的纤维蛋白,有-亚基和-亚基,两个亚基链为反平行排列,扭曲为麻花状,形成异二聚体。血型糖蛋白A:又称涎糖蛋白,富含唾液酸。属单次跨膜蛋白。血型糖蛋白的基本功能可能是在它的唾液酸中含有大量的负电荷,防止红细胞在循环过程中相互聚集沉积在血管中。带3蛋白:属红细胞膜蛋白,在PAGE电泳中位

6、于第3条带而得名。带3蛋白在红细胞膜中含量很高。是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为多次跨膜蛋白。具阴离子转运功能,被称为阴离子通道。 除上述3种蛋白外,红细胞膜蛋白还包括:肌动蛋白:又称带5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份。肌动蛋白纤维上有多个与血影蛋白结合的位点,通过与血影蛋白游离端的结合参与膜骨架结构的形成;锚定蛋白:又称带2.1蛋白,是一种比较大的细胞内连接蛋白,每个红细胞约含10万个锚定蛋白。锚蛋白一方面与血影蛋白相连,另一方面与跨膜的带3蛋白的细胞质结构域部分相连,因此,锚蛋白借助带3蛋白将血影蛋白连接到细胞质膜上,也就将骨架固定到质膜上;带4.1蛋白: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球形蛋白,它在膜骨架

7、中的作用是通过与血影蛋白结合,促使血影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因为没有肌动蛋白结合位点,故其本身不与肌动蛋白结合;内收蛋白: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其形态为不规则的盘状物。内收蛋白可与肌动蛋白及血影蛋白的复合体结合,并且通过Ca2+和钙调蛋白的作用影响股价蛋白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红细胞的形态。 (3)红细胞膜骨架的形成:一般认为膜骨架蛋白主要包括:血影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锚定蛋白、带4.1蛋白、内收蛋白等红细胞膜细胞质面的外周蛋白。红细胞膜骨架的网状支架的形成及于膜的结合过程可分为3步:血影蛋白与带4.1蛋白、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血影蛋白的首先形成-、-二聚体,在红细胞膜内进一步形成四聚体

8、,在带4.1蛋白的帮助下同肌动蛋白寡聚体结合组成骨架的基本网络。带4.1蛋白与血型糖蛋白作用:带4.1蛋白的N端30kDa区在生理状态下带正电荷,而血型糖蛋白带负电荷,所以带4.1蛋白能够以静电稳定性同血型糖蛋白结合。锚定蛋白与血影蛋白、带3蛋白的相互作用:锚定蛋白N端90kDa区可与带3蛋白结合,而72kDa区可与血影蛋白结合,由于带3蛋白是膜整合蛋白、血影蛋白是膜骨架蛋白,所以锚定蛋白起媒介作用将骨架蛋白与质膜相连。3、脂质体的制备,脂质体应用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制备方法:(1)注入法:主要用于制备单室脂质体,少数为多室脂质体,其粒径绝大多

9、数在2m以下。 (2)薄膜分散法:主要用于制备多室或大单室脂质体,超声后以单室脂质体为主。 (3)超声波分散法:主要用于制备以单室为主单室脂质体。 (4)逆相蒸发法:将磷脂溶于有机溶剂,加入含药物的缓冲液,超声使成稳定w/o乳剂,减压除去有机溶剂在旋转器壁上形成薄膜,加入缓冲液使凝胶脱落,制得水性混悬液,通过 凝胶色谱法或超速离心法,除去未包入的药物,即得大单室脂质体。 (5)冷冻干燥法:适合于热敏感的药物。 (6)重建脂质体:单室或多室型。是目前国外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备方法之一。其具有工艺稳定、适合于工业化生产、质量易于控制、产品稳定性好等特点。应用:(1)抗肿瘤药物载体:阿霉素脂质体和顺铂脂

10、质体已在国外上市。(2)抗寄生虫药物载体:苯硫咪唑脂质体和阿苯达唑脂质体等。利用脂质体的被动靶向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用量,降低毒副作用。(3)抗菌药物载体:庆大霉素脂质体和两性霉素B,可减少药物的耐药性,降低心脏毒性。(4)激素类药物载体。Chapter 51、主动运输,简单、协作扩散的区别(1)主动运输:运输方向: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能量:需要能量,来自ATP、偶联转运蛋白、光能驱动(2)简单扩散:运输方向:沿着浓度梯度降低的方向转运。能量: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载体:无需膜转运蛋白协助通透性:小分子大分子;非极性极性(3)协作扩散:运输方向:顺

11、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能量: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载体:需要特异性的膜转运蛋白“协助”特征:葡萄糖载体介导的协助扩散比简单扩散转运速率高;与酶催化反应相似,存在最大转运速率;比较不同分子的Km值,可以发现不同的载体蛋白对溶质的亲和性不同。2、胞吞和胞吐(1)胞吞:通过细胞质膜内线形成囊泡即胞吞泡,将细胞外营养物质等提取到细胞内的过程。胞吞物为溶液,形成的囊泡较小胞饮胞吞物为大的颗粒性物质,形成的囊泡较大吞噬胞吞物质是否专一:受体介导的胞吞;非特异性的胞吞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首先与细胞表面互补性的受体相结合,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并引发细胞质膜局部内化作用,其次是该处质膜部位在网格蛋白参与下形成

12、有被小窝,然后是深陷的小窝脱离质膜形成有被小泡。(2)胞吐:通过细胞内的分米泡或其他某些膜泡,将细胞合成的功能分子和代谢废物送到细胞外的过程。Chapter 61、线粒体的内外膜区别(1)外膜外膜的通透性很高,使得膜间隙中的环境几乎与胞质溶胶相似 外膜含有较大的通道蛋白:孔蛋白 标志酶:单胺氧化酶 外膜中蛋白质和脂质比约为1:1(2)内膜线粒体进行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部位,通透性差能严格的控制分子和离子通过含有大量的心磷脂(cardiolipin), 心磷脂与离子的不可渗透性有关内膜的标志酶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内膜中蛋白质和脂质大于3:13类酶2、电子传递复合物的内涵线粒体内膜上存在传递电子的一

13、组酶的复合体(膜蛋白复合体),由一系列能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分别是复合物、复合物、复合物、复合物。复合物:NADH脱氢酶复合体;复合物:琥珀酸脱氢酶复合体;复合物:细胞色素还原酶复合体;复合物:细胞色素氧化酶复合体复合物、分别粗话电子从两种不同的供体NADH和FADH2传递到泛醌。复合物是电子从泛醌传递到细胞色素c复合物将电子从细胞色素c转移到O2主呼吸链复合物、和构成主呼吸链,从NADH来的电子依次经过这三个复合物, 进行传递。次呼吸链复合物、构成次呼吸链,来自FADH2的电子不经过。电子载体类型铁硫蛋白、黄素蛋白、细胞色素和辅酶Q3、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在呼吸链上与

14、电子传递相偶联的由ADP被磷酸化形成ATP的酶促过程。复合物、是呼吸链中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偶联的3个位点。且ATP的合成是由ATP合酶(复合物)完成的。(1)ATP合酶的结构与组成F1-F0 复合物F1:33 ;F0:ab2c1012F1和F0通过“转子”和“定子”连接起来的。(2)能量偶联与ATP合酶的作用机制化学渗透假说:在电子传递过程中,由于线粒体内膜的不通透性,形成了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驱动ATP的合成。缺点ATP合酶如何利用跨膜质子梯度合成ATP具体机制不清结合变构机制:质子梯度的作用并不是用于形成ATP,而是使ATP从酶分子上解脱下了;ATP合酶上的3个亚基氨基酸序列是相同的,

15、但是它们的构象却不同;ATP通过旋转催化而合成的。4、光合作用单位 类囊体膜上的光合色素分为2类:1)反应中心色素: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具光化学活性,既能捕获光能,又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2)聚光色素(天线色素):无光化学活性,能吸收光能并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绝大部分叶绿素a,全部的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都属此类 约300个左右的色素分子围绕1个反应中心色素组成一个光合单位5、两个光反应中心由色素分子装配成的系统能把吸收的能量汇集到光反应中心,称光系统。 有两个光系统参加光合作用反应,称为光系统I及。所有放氧的光合细胞中,叶绿体的类囊膜中都包埋着光系统I和光系统。 光系统 包括一个捕

16、获光能的复合体,一个反应中心核及一个产生氧的复合体。 捕获光能的复合体含有约200个叶绿素分子与12条多肽链跨膜组装而成。反应中心含有50个叶绿素a,激发电子的光能就是由这些叶绿素天线流入反应中心,称P680。 产生氧复合体中的水裂解酶分子内有4个锰离子组成簇,位于催化中,有5种氧化状态。从S0S1S2S3S4,逐步失去一个电子,氧化状态逐步升高,S0、S1、S2是较低的氧化态,S2与2分子H2O结合形成S3,进一步去电子,成为与6个氧原子结合的S4,S4失去O2又恢复成S0。 光系统P680是强氧化剂通过 Z中间物使Mn中心失去四个电子,Mn中心作为能荷的积聚形式,可断裂2分子水得到4个电子

17、形成O2,每次循环释放4个质子。 光系统I 光系统I是一个跨膜复合物,含有13条多肽链,由70个叶绿素a和b分子组装而成,光反应中具有130个叶绿素a分子。光合系统I在光波长700nm附近被激波,不产生氧,而是与一系列电子载体连接,最终产生NADPH。 这两个光系统互相补充,光系统I由700nm波长的光照射,最终产生NADPH。光合系统被较短波长680nm激活,导致O2的生成。不放氧的光合细菌仅含有光系统I。 这两个光系统是电子强化器,利用光能推动电子逆电势梯度从H2O到NADP+传递。6、电子传递复合物(1)捕光复合物(LHC )又称捕光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 或天线复合物(Antenna

18、complex)。由于捕光复合物与PS紧密相连,因此亦可将它看成是PS复合物的一部分。(2)PS复合物(PS) 即光系统II(PSII)复合物, 主要分布在基粒内囊体膜上。光系统反应中心叶绿素的最大光吸收峰是680nm,叶绿素在膜中光吸收的变化主要是同膜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叶绿素本身的差异。 PS的组成成分较为复杂,只含有六个膜整合肽和几个紧密连接的脂,包括反应中心P680细胞色素,含有几十个叶绿素a和b、类胡萝卜素等。另外还有几个离子,包括四个锰原子,还有细胞色素b559等。(3)PS复合物(PS) 即光系统I(PSI)。在基粒类囊体和基质类囊体上均有分布。PSI是一种复合物,约有25

19、0300个色素分子和载体分子所组成,并含有一个作用中心P700、cyt f、PC、2个cyt563、铁氧化还原蛋白、铁氧化还原蛋白-NADP还原酶,存在基质和基粒类囊体上。(4)细胞色素b6/f复合物细胞色素b/f复合物是类囊体膜上可分离出来的多亚基膜蛋白。它由四个多肽组成:即细胞色素f、细胞色素b6、Rieske铁硫蛋白和一个功能不清的分子量为17kD的多肽。7、导肽及其特征 导肽又称转运肽或导向序列,它是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通常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为丰富,如果它们被不带电荷的氨基酸取代就不起引导作用,说明这些氨基酸对于蛋白质的定位具有重要作用

20、。这些氨基酸分散于不带电荷的氨基酸序列之间。转运肽序列中不含有或基本不含有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并且有形成两性螺旋的倾向。不同的转运肽之间没有同源性,说明导肽的序列与识别的特异性有关,而与二级或高级结构无太大关系。 导肽运送蛋白质时具有以下特点:需要受体; 消耗ATP; 需要分子伴侣; 要电化学梯度驱动; 要信号肽酶切除信号肽;通过接触点进入;非折叠形式运输。Chapter 71、细胞质基质含义及其功能(1)含义: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2)功能:许多中间代谢反应的场所;(与细胞质骨架有关)维持细胞形态、细胞的运动、细胞内物质运输及能量传递,为细胞质基质中其他

21、成分和细胞器提供铆钉位点;蛋白质修饰;控制蛋白质寿命;降解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帮助变性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重新折叠,形成正确的分子构象。2、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的功能(1)内质网:光面内质网的功能:光面内质网的酶类(糖代谢酶类;脂代谢酶类;药物脱毒与相关的氧化酶;蛋白质的加工酶类);糖原分解与游离葡萄糖释放;脂类的合成与转运;解毒作用(含有丰富的氧化酶系统(如细胞色素P450、NADH细胞色素C还原酶等)能使许多有害物质解毒,转化为易于排出的物质);Ca2+离子浓度的调节作用粗面内质网的功能-信号肽与蛋白质运输;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与二硫键的形成等。新

22、生多肽的折叠和组装(2)高尔基体:蛋白质运输:ER到高尔基体内侧的运输;ER蛋白的逆向运输;高尔基体内侧到高尔基体外侧运输蛋白质的糖基化及其修饰蛋白酶的水解和其他加工过程(3)溶酶体:吞噬作用;自噬作用;自溶作用;其它的生理功能(胚胎发育和形态建成;受精作用)3、信号分选理论,基本途径(1)信号分选理论信号假说:分泌性蛋白N端序列作为信号肽,知道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上合成,然后再信号肽引导下蛋白质边合成边通过易位子蛋白复合体进入内质网腔,在蛋白质合成结束之前信号肽被切除。信号序列、信号斑(有可能形成三维结构的信号),知道蛋白转运至细胞的特定部位。(2)基本途径翻译后转运途径: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

23、体上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称成为细胞质基质的可溶性驻留蛋白和支架蛋白共翻译转运途径:蛋白质合成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之后由信号肽引导转移至糙面内质网,然后新生肽边合成边转入糙面内质网中,再经高尔基体加工包装运至溶酶体、细胞质膜或分泌到细胞外。4、三种运输小泡(1)披网格蛋白小泡:介导蛋白质从高尔基体TGN向质膜、胞内体、溶酶体或植物液泡运输,胞 吞时负责将物质从质膜运往细胞质。(2)COP有被小泡:介导细胞内顺向运输,即负责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3)COP有被小泡:介导细胞内膜泡你想运输,负责从顺面高尔基体网状区到内质网膜泡转运。5、组装的意义(1)减少和校正蛋白质

24、合成中出现的错误(2)减少所需的遗传物质信息量(3)通过组装与去组装更容易调节与控制多种生物学过程Chapter 81、受体与配体、分子开关*1)受体: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绝大多数受体是糖蛋白,少数受体是糖脂。包括细胞内受体;细胞表面受体(2)配体:信号分子,是细胞的信息载体。(3)分子开关:有两类蛋白起分子开关左右GTPase开关蛋白这类鸟甘酸结合蛋白当结合GTP时呈活化的“开启”状态,当结合GDP是呈失活的“关闭”状态。信号诱导的开关蛋白从失活态向活化态的转换,由鸟甘酸交换因子介导(GEF),GEF引起GDP从开关蛋白释放。通过蛋白激酶使靶蛋白磷酸化调节蛋

25、白质活性。2、两个信号通路(1)cAMP信号途径又称PKA系统,是蛋白激酶A系统的简称,该系统属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传导;在该系统中, 细胞外信号要被转换成第二信息cAMP引起细胞反应。激素 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 腺苷酸环化酶 cAMP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 基因调控蛋白 基因转录激活型:由激活型的信号作用于激活型的受体,经激活型的G蛋白去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从而提高cAMP的浓度引起细胞的反应。抑制型:通过抑制型的信号分子作用于抑制型的受体,经抑制型的G蛋白去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2)磷脂肌醇信号途径该通路也称IP3、DAG、Ca2+信号通路,或称为PKC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胞外信号被

26、膜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分别启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2+和DAG/PKC途径,实现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应答,又称为“双信使系统”3、酶联受体,激酶的磷酸化级联反应(1)酶联受体:与酶连接色细胞表面受体这类受体都是跨膜蛋白,当胞外信号(配体)与受体结合即激活受体胞内段的酶活性。包括: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酪氨酸磷酸激酶;受体鸟甘酸环化酶;酪氨酸蛋白激酶联系的受体。(2)激酶的磷酸化级联反应配体 RTK 接头蛋白 GRF Ras Raf(MAPKKK) MAPKK MAPK 进入细胞核 其他激酶或基因调控蛋白(转录因子)的磷酸化修饰。4、信号传导各个环节蛋白

27、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 C、蛋白激酶A、Gq-蛋白、PI-PLC、蛋白激酶C、钙调蛋白、MAPKKK、MAPKK、MAPKChapter 91、微丝的功能、分子马达、肌肉收缩(1)微丝的功能:参与细胞的连接;细胞内运输作用;细胞质流动;细胞爬行(单细胞爬行、多细胞的爬行)(2)分子马达指依赖于微管的驱动蛋白、动力蛋白和依赖于微丝的肌球蛋白这三类蛋白质超家族的成员。它们既能与微管或微丝结合,又能与一些细胞器或膜状小泡特异性结合,并利用水解ATP所产生的能量有规则的沿微管或微丝等细胞骨架纤维运输所携带“货物”。分子发动机移动的主要特点:有规则的沿微管或微丝等细胞骨架纤维单向运输(驱动蛋白:从(

28、-)端向(+)端的运输;动力蛋白:从(+)端向(-)端运输);消耗ATP;步移;通过经历一系列构象改变组成机械循环。(3)肌肉收缩骨骼肌细胞的基本结构:肌纤维;肌原纤维(由肌节的收缩单元呈线性重复排列而成);I带与A带;Z线;H带肌原纤维结构:粗肌丝(由250-360个肌球蛋白聚合而成的肌球蛋白丝);细肌丝(肌动蛋白,它约占肌原纤维的总蛋白的25%;原肌球蛋Tm;肌钙蛋白Tn;肌节(明带(light zones),I带;暗带(dark bands),A带);其他:肌联蛋白、伴肌动蛋白肌肉收缩时由肌动蛋白丝与肌球蛋白丝的相对滑动所致滑动丝模型。由神经冲动引发的肌肉收缩基本过程:1)动作电位的产生

29、:来自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冲动经轴突传到神经肌肉接点运动终板,使肌细胞质膜去极化,并经T小管传至肌质网。2)Ca2+的释放:运动神经信号通过T管打开Ca2+通道(Ca2+对肌收缩的调节作用: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解除原肌球蛋白的抑制作用;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头部结合形成交联桥;利用ATP进行滑动)3)原肌球蛋白位移4)肌动蛋白丝与肌球蛋白丝的相对滑动5)Ca2+的回收:到达肌细胞的一系列冲动一经停止,肌质网就通过主动运输重吸收Ca2+,于是收缩周期停止。2、微管组织中心、微管功能(1)微管组织中心定义:具有起始微管的组装和延伸的细胞结构。包括:中心体细胞间期的微管通常动手从中心体开始生长;基体鞭

30、毛和纤毛内部的微管起源于基体。(均是三联体微管)微管的极性:、二聚体以首-尾排列的方式进行组装,具有方向性(极性);两端分别称为“+”端和“-”端。(2)微管结合蛋白的功能使微管相互交联形成束状结构;促进微管的聚合;作为分子发动机转运细胞物质的轨道提高微管的稳定性;MAPs同微管的结合能够控制微管的长度,防止微管的解聚。3、中间丝的组装与微管和微丝的组装过程不同,中建四蛋白能自我组装成丝状结构,而且组装过程不需要ATP或GTP提供能量。两个单体的杆状区平行排列 双股螺旋二聚体 反向平行和半分子交错 四聚体 首尾相连 原纤维 8根原先为构成柱状纤维中间丝4、不同细胞骨架成分的提取和鉴别方法(1)电镜下观察:纤维直径微管中间纤维微丝(2)通过不同颜色的荧光染色可以区分。微管主要分布在核周围,并呈放射状向胞质四周扩散;肌动蛋白纤维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膜的内侧和细胞核膜的内侧;中间纤维则分布在整个细胞中。(3)利用温度对微管、微丝、中间纤维解聚重组的影响,通过多次改变温度可分离纯化微管、微丝、中间纤维来进行区分。(4)通过控制不同的离子浓度来对不同的细胞骨架成分进行提取。(5)细胞松弛素B、紫杉醇、秋水仙素、鬼笔环肽等物质影响细胞骨架的稳定性:紫杉醇与微管结合后可阻止微管的去组装,增强微管的稳定性。秋水仙素低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细胞,可立即破话细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