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7.05KB ,
资源ID:591618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161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物流定义.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物流定义.docx

1、物流定义现代物流的定义与内涵1.1 现代物流的概念 物流概念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回顾物流的发展历程并理解历史上经典的物流概念,不仅有利于人们了解物流的发展规律,更有利于全面深入地理解物流的内涵。1.1.1 物流概念的起源市场营销的推动 英国克兰菲尔德物流与运输中心(Cranfield Center for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CCLT)主任、资深物流与市场营销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Martin Christopher)教授认为,阿奇萧(Arch W.Shaw)是最早提出“实体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并进行实际探讨

2、的学者。 阿奇萧在1915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指出:“创造需求与实物供给的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说明存在平衡性和依赖性两个原则”,“实体配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流通活动中的重大失误都是因为创造需求与实体配送之间缺乏协调造成的”。 1916年,LDHWeld在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中指出,市场营销的效用中包括时间效用、场所效用、所有权效用和营销渠道的概念,从而肯定了实体配送在创造产品的市场价值中的时间价值及场所价值中的重要作用。 1922年,克拉克(F.EClark)在市场营销原理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影响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和包括实体配送的活动。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

3、对实体配送进行了定义:“实体配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的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1.1.1 物流概念的起源军事后勤的贡献 以詹姆士约翰逊(James CJohnson)和唐纳德伍德(Donald E Wood)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物流一词首先用于军事”。他们说,1905年美国少校琼斯贝克(ChaunceyBBaker)认为“那个与军备的移动和供应相关的战争艺术的分支就叫Logistics(国内也翻译为后勤)”。 美国韦勃斯特大词典,在1963年把后勤定义为“军事装备物资、设施与人员的获取、供给和运输”。 1970年,美国空军在一份技术报告中对后勤学下的定

4、义:后勤学即“计划和从事部队的输送、补给和维修的科学”。 日本将引进的后勤学译为“兵站学”,并将其含义表述为“除了军需资料的订购、生产计划、采买、库存管理、配给、输送、通用外,还包括规格化、品质管理等军事作战行动所必需的资材管理”。 美国学者鲍尔索克斯(Donald JBowersox)在1974年出版的后勤管理一书中,将后勤管理定义为“以卖主为起点将原材料、零部件与制成品在各个企业间有策略地加以流转,最后达到用户其间所需要的一切活动的管理过程”。这时后勤一词已经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含义了。 1981年在美国出版的后勤工程与管理是用于大学生和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教科书,书中引用了美国工程师学会(The

5、 Society Of Logistics Engineers,SOLE)对后勤学的定义,即“对于保障的目标、计划及其设计和实施的各项要求,以及资源的供应和保持等有关的管理、工程与技术业务的艺术与科学”。 战后,“后勤”一词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出现了商业后勤、流通后勤的提法,使后勤的外延推广到生产和流通等领域。经过长时间演变之后,Logistics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原先“后勤”的范畴,其内涵也比民用领域的PD更为丰富。 Logistics的严密性使它逐渐取代了PD在企业中的地位。1.1.1 物流概念的起源 市场营销的推动早期物流概念 Physical Distribution(实体配送)

6、Arch W.Shaw 1915 起源于对市场营销的研究,关注流通,主要是关于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储存管理、运输管理问题。 军事后勤的贡献现代物流概念 Logistics发源于WW军事后勤理论和实践,结合战后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和工业工程方法的普及对物流服务的要求,发展出来的一个独立的服务业体系。 Logistics Physical Distribution,涵盖采购、厂内物流和产品流通。1.1.2 “物流”称谓的由来 1963年,日本派出“流通技术专业考察团”,由早稻田大学宇野正雄教授率领专家学者一行12人赴美国考察,历时一个多月,弄清了日本以往称为“流通技术”的内容就相当于美国的Phys

7、ical Distribution(PD),此后日本亦将此类活动改称为PD。 1964年,池田内阁“五年计划”制定小组的平原直谈到PD这一术语时,将其翻译为“物的流通”,并在1965年的政府文件中正式采用,以后这一术语又逐渐被简称为“物流”。 从引进物流概念到20世纪70年代的近20年间,日本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物流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物流概念传入我国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20世纪60年代末直接从日本引入“物流”这个名词,并沿用“PD”这一英文称谓;另一条途径是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欧美的市场营销理论传入我国。欧美的“市场营销”教科书中,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要介绍PD,使我国的营销领域逐渐开始接

8、受物流观念。 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西方企业用Logistics取代PD之后,我国和日本仍把Logistics翻译为“物流”,有时也直译为“后勤”。 1988年中国台湾地区开始使用“物流”这一称谓。 1989年4月,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在北京召开,“物流”一词的使用日益普遍。 因此,“物流”称谓是一个不得不坚持的错误。 我国在引进物流概念的过程中,为了将Logistics与Physical Distribution区分开来,也常常将前者称为“现代物流”,而将后者称为“传统物流”。 1.1.3 现代物流的定义 由于学者们不同的学科背景和学术偏好,形成了不同的物流学派,比如军事学派、企业学派、工程

9、学派、管理学派等。这些学派对物流的定义都有各不相同的提法,即便是在同一学派内,也经常会出现不同的物流定义。事实上,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某些学术机构也会对其所下的物流定义进行修订和改进。 一些较有影响的物流定义: 日本综合研究所编著的物流手册:物流是物资资料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场所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各种活动 。 英国管理协会(BIM)物流管理中心(Center for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物流指的是企业内部广泛的活动范围,它涉及货物和原材料从生产地

10、到顾客的内向和外向的有效移动。物流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这种物流活动的最大有效性 。 2001年4月17日批准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对物流的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物流的定义,出于不同的侧重点(企业、工程、管理)有各种不同的提法,一般来说归纳为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物流”,仅指作为商品的物质资料的空间运动过程,属于流通领域的范畴。广义的“物流”,还包括物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的运动过程,即物流既发生在流通领域,又包含在生产领域之内。我

11、们研究的是广义的物流。 “物流”作为一个专用学科名词,包含了物质资料在流动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活动。对“物流”的界定:物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阶段之间的流动和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之间的全部运动过程;包括运动过程中的空间位移及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生产技术性(包括自然技术和管理技术)活动。1.2 “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区别 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物流”是指为了全面实现某一特定的战略、目标或任务,把运输、供给、仓储、维护、采购和自动化综合成为一个单一的功能,以确保上述每个环节的最优化。 1994年欧洲物流协会(European Logistics Asso

12、ciation,ELA) :“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及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 :“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 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重新定义物流为:“物流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者之间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

13、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管理”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1.3 现代物流活动的构成与特征 现代物流活动的构成物流活动的基本内容: 8项基本要素的提法: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管理。 15项基本要素的提法:客户服务;需求预测和计划;订单处理;配送;物料处理;库存管理;包装;产品售后服务支持;退货处理;采购;仓储;交通和运输;物流设施的选址;废弃物处理;信息管理。(制造)企业物流活动

14、包装:大体可以分为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两大类,具体包括产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中制成品、半成品的包装以及在物流过程中的换装、分装、再包装等。 工业包装纯属物流的范畴,是为了便于物资的运输、保管,提高装卸效率和装载率而进行的。 商业包装则是把商品分装成方便顾客购买和易于消费的商品单位,属于销售学研究的内容,商业包装的目的是为了向消费者展示商品的内容和特征。 包装与物流的其他功能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物流合理化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装卸、搬运:指为衔接物资的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环节而进行的,以改变“物”的存放地点、支承状态或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机械或人工作业过程。 运输、储储存等物流

15、环节的两端都离不开装卸搬运活动,在全部物流活动中只有装卸搬运伴随着物流全过程的始终,其具体内容包括物品的装上卸下、移送、拣选、分类等。 对装卸搬运活动的管理包括:选择适当的装卸搬运方式,合理配置和使用装卸搬运机具,减少装卸搬运事故和损失等。 运输:改变物品的空间移动。物流组织者依靠运输克服生产地与需求地之间存在的空间距离问题,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用。 运输是物流的核心,在许多场合,人们甚至把它作为整个物流的代名词。 对运输活动进行管理时,组织者应该选择技术、经济效果最好的运输方式或联运组合,合理地确定输送路线,以满足运输的安全、迅速、准时和低成本要求。 储存:也称为保管活动,是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在

16、时间上的不一致所进行的物流活动。物品通过储存活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从而产生了时间效用。 储存活动也是物流的核心,与运输活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保管活动借助各种仓库、堆场、货棚等,完成物资的保管、养护、堆存等作业,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物品使用价值的下降。 储存管理要求组织者确定仓库的合理库存量,建立各种物资的保管制度,确定仓储作业流程,改进保管设施和提高储存技术等。 流通加工:又称为流通过程中的辅助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实现物流的高效率所采取的使物品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功能。商业企业或物流企业为了弥补生产过程中的加工不足,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17、,更好地衔接产需,往往需要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流通加工。 配送:是按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完成分货和配货等作业后,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物流过程。 配送活动大多以配送中心为始点,而配送中心本身又具备储存的功能。配送活动中的分货和配货作业是为了满足用户要求而进行的,所以经常要开展拣选、改包装等组合性工作,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对货物进行流通加工。 配送的最终实现离不开运输,所以经常把面向城市或特定区域范围内的运输也称为“配送”。 物流信息:物流活动中大量信息的产生、传送和处理为合理地组织物流提供了可能。物流信息对上述各种物流活动的相互联系起着协调作用。 物流信息包括与上述各种活动有关的计划、预测、

18、动态信息,以及相关联的费用情况、生产信息、市场信息等。 对物流信息的管理,要求组织者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渠道,合理进行信息收集、汇总和统计,以保证物流活动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现代物流信息以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手段,为实现物流的系统化、合理化、高效率化提供了技术保证。 现代物流在运作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1.反应快速化。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游、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钓反应速度越来越快,配送间隔越来越短,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 2.功能集成化。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它环节进行集成。 3.服务系列化。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现代物流服务在外延上向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

19、定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 4.作业规范化。规范的作业标准和服务标准。 5.目标系统化。现代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一个公司整体的各种物流活动,力求整体活动的最优化。 6.手段现代化。世界上先进的物流系统已运用GPS、卫星通信、射频识别装置、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无纸化和智能化。 7.组织网络化。现代物流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可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结合,快速、灵活、高效。 8.经营市场化。现代物流的具体经营采

20、用市场机制,无论是企业自己组织物流,还是委托社会化物流企业承担物流任务,都以“服务一成本”的最佳组合为总目标,谁能提供最佳的“服务一成本”组合,就找谁服务。 传统物流指物品的运输与储存及一些附属业务而形成的物流。1.4 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 现代物流的发展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美国学者爱德华弗雷泽(Edward Frazelle,2002)从物流活动范围和影响力方面把物流的演进分为五个阶段: 1.工场(工作场所)物流:是在一个单一工作站的物资流动。目标是使得个人在单个机器上工作或沿着安装线工作的物资移动呈平滑状态。其原理由二战期间工业工程和二战后工厂经营的奠基人发展起来的,人们对这种研究称

21、为工效学。 2.设施物流 :是指在一个设施内的工作站之间的物资流动,设施物流更一般的是指物料处理。设施可能是指一个工厂、码头、仓库或配送中心。设施物流与物料处理来源于大规模生产和20世纪50-60年代装配线的使用。直到20世纪70年代,许多企业仍保留物料处理部门。不过现在,物料处理活动已不再受到重视,因为它与无价值增加的活动相关联。 20世纪60年代,物料处理、仓储和交通被成组在一起,形成人们熟知的实体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采购、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被成组在一起,形成人们熟知的商业物流(Business Logistics) 。 即使在当前,对一些学术机构而言,物流

22、仍然按这些项目划分。在商业院校,物流的教学和研究侧重于商业物流,而在工程类院校,则侧重于实体配送。 3.企业物流: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管理结构和信息系统的相应推动,在一个企业内把物料处理、分销等多种物流功能集成在一起,形成集成商业物流和实体配送职能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物流成为在一个既能减少企业物流总成本又同时形成和保持一个具备盈利能力的满足客户服务目标的过程。 企业物流是一种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中的物资和信息流动过程,是一种围绕经营的物流活动。 不同类型企业,其物流的侧重点不同。制造企业物流活动主要发生在工厂和仓储之间;批发商物流活动主要发生在它的配送中心之间;零售商物流活动主要发生

23、在它的配送中心与零售商店之间。 4.供应链物流:企业之间的物资、信息和资金的流动。 供应链与物流的区别:供应链是一种由企业的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它的客户的客户把设施(仓库、工厂、码头、港口、商店以及家庭等)、车辆(卡车、火车、飞机、远洋船舶)和物流信息系统连接起来的网络;物流则发生在供应链当中。供应链一般针对制造业而言。 5.全球物流:是跨国间的物资、信息和资金流动,是国际上供应商的供应商通过核心企业与客户的客户的连接。如今许多产业需要特别复杂的全球供应链:从世界各地采购原材料到把最终产品配送到世界各地。 国际商务中的商业伙伴、语言、文件、货币、时间差、文化以及制度的多样性,全球物流比国内物流更复

24、杂。 6.物流技术发展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第一代物流:人工物流。 第二代物流:机械物流。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机械系统一直起主导作用。在当今的许多物流系统中仍是主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代物流:自动化物流。自动存储系统(AS/RS)、自动导引车(AGV)、电子扫描器和条形码是主要组成部分;也普遍采用机器人堆垛物料和包装、监视物流过程及执行某些过程;自动输送机系统提供物料和工具的搬运;等。 第四代物流:集成物流。强调在中央控制下各个自动化物流设备的协同性。中央控制通常由主计算机实现,是在自动化物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物流系统的信息集成起来,使得物料计划、物料调度直到将物料运输到达生产的各个过程的信

25、息,通过计算机网络相互沟通。 第五代物流:智能型物流。生产计划做出后,自动生成物料和人力需求;查看存货单和购货单,规划并完成物流。是将人工的智能集成到物流系统中。 7.下一代物流:?1.5 现代物流的分类和形式 从物流在经济中的运行角度可划分为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 宏观物流: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物流活动。如,国民经济物流、全球物流等。宏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和全局性。 微观物流:消费者、生产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在整个物流活动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在一个小的区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针对某一具

26、体产品所进行的物流活动也是微观物流。如,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回收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物流、生活物流等。微观物流研究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局部性。 从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角度可划分为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 国际(全球)物流: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世界发展主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国际、洲际的原材料和商品相互流通,形成国际物流。国际物流的研究已成为物流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个国家内部各地区之间的物流。国内物流的运作应遵守该国物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行业标准。又可分为省区、城镇、乡村等区域物流。 从物流所在的经济流动领域可划分为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与流通企业物流 生产(制造)企业

27、物流:生产领域物流,一般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流通企业物流:批发、零售、运输、仓储等流通领域企业物流。 从物流活动的运作主体可划分为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 第一方物流:由卖方(生产者或供应方)组织的物流活动,核心业务是生产和供应商品,为了自身生产和销售业务需要而进行自身物流网络及设施设备的投资、经营与管理。 第二方物流:由买方(销售者)组织的物流活动,核心业务是采购并销售商品,为了销售业务需要投资建设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设备,并进行具体的物流业务运作组织和管理。 第三方物流:指物流活动由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它是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产物。 进行物流分类目的

28、:分清事务、便于研究和管理 政府:市场监管、行业管理、规章政策 企业:市场定位、营销管理 科研机构:科学研究 现代物流(研究)的主要形式 企业物流 中国国家标准(GB/T18354-2001)中对企业物流定义:“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 生产企业物流以购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为始点,经过劳动加工,形成新的产品,然后销售给市场为止的全过程。一般经过原材料采购供应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等,相应产生供应物流、生产物流、。 (一)原材料及零部件采购供应阶段的物流 是企业为组织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供应而进行的物流活动。 包括组织物资生产者送达本企业的企业外部物流和本企业仓库将物资送达生产线的企业

29、内部物流。 (二)生产阶段的物流:指企业按生产流程的要求,组织和安排物资在各生产环节之间进行的内部物流。 (三)销售阶段的物流 :企业为实现产品销售,组织产品送达用户或市场供应点的外部物流。 (四)返品的回收物流:指由于产品的质量问题或用户的拒收,而使产品返回原工厂或发生结点而形成的物流。 (五)废旧物资物流:主要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旧物品,经过收集、分类、加工、处理、运输等环节,且可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的全部流动过程。 又可分为废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废品回收物流:指对生产中所产生的费旧物品经过回收、加工等可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的流动过程; 废弃物流:指不能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只能通过通过销毁、填

30、埋等方式予以处理的流通过程。 企业物流流通企业物流 流通企业物流:可分为采购物流,流通企业内部物流和销售物流三种形式。 采购物流:是流通企业组织货源,将物资从生产厂家集中到流通部门的物流; 流通企业内部物流:包括流通企业内部的储存、保管、装卸、运送、加工等各项物流活动; 销售物流:是流通企业将物资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物流活动。 根据我国流通企业的类型,流通企业物流分为以下几种: (一)批发业的物流:指以批发据点为核心,由批发经营活动所派生的物流活动。 (二)零售业的物流:是以零售商店据点为核心,以实现零售销售为主体的物流活动。 零售企业的类型有:一般多品种零售企业、连锁型零售企业、直销企业等。

31、(三)仓储业物流:以储存业务为主要赢利手段的企业。仓储企业物流是以接运、入库、保管保养、发运或运输为流动过程,其中储存保管是其主要的物流功能。 (四)配送中心物流:是集储存、流通加工、分货、拣选、运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过程。 (五)运输业物流:以提供车辆、船舶等运载工具,以及装卸搬运工具等,为客户实现货物空间位移服务的物流。 城市物流 城市物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某城市的物流企业、物流工作者、物流设施、物流对象和物流信息等要素构成的具有组织城市物流功能的有机整体。为满足城市经济发展要求和城市发展特点而组织的区域性物流。 (一)城市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 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港、车站、码头、物流基地、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仓库、流通加工中心和物流通讯网络、物流信息中心等。 物流机械装备:主要包括运输车辆、装载工具、装卸设备、仓储设备、检测设备和流通加工设备等。 物流人员:主要是城市物流系统各部门、单位的从业人员。 物流管理:主要体现各层次物流管理部门对城市物流的各层面的计划、组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