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74.14KB ,
资源ID:59140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140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1、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题解析版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选择题1.“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应该是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C【解析】材料“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反映的是废除丞相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2.下边是中国历代官称辞典中的一个辞条,依据辞条内容推断这一机构是A. 礼部B

2、. 中书省C. 内阁D. 军机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明朝始设”“协助皇帝办理政务,为皇帝顾问”,结合所学可知,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阁臣协助皇帝办理政务,为皇帝顾问,故C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礼部是六部之一,A不符合题意,排除;晋朝以后出现中书省,不符合“明朝始设”,排除B;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不符合“明朝始设”,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明朝始设”“协助皇帝办理政务,为皇帝顾问”,联系所学明朝内阁设立的时间和内阁的实质分析解答。3.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整理部分笔记。其学习的内容是A. 郑和下西洋B. 戚继光抗倭C. 郑成功收复台湾D. 雅克萨之战【答案】B【解

3、析】【详解】该学习笔记的关键信息包括:时间、日本武士、东南沿海、台州大捷、倭患等,可以确认此事跟倭寇侵扰中国和戚继光抗倭相关。故答案为B项。A项,郑和下西洋的关键信息应该包括:印度洋、非洲东海岸等,排除;C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关键信息应该包括:荷兰、抗清等,排除;D项,雅克萨之战的关键信息应该包括:俄罗斯、康熙帝、黑龙江等,排除。【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4.1553年,一队商船借口在海上遇到风浪,请求到濠镜澳(澳门)晾晒“水湿贡

4、物”,广东官员接受贿银500两,允其上岸。1557年,该国商人擅自营建房屋居住,设置官吏管理。侵入中国澳门地区的是A. 荷兰B. 葡萄牙C. 西班牙D. 沙皇俄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活动。葡萄牙人借口晾晒被海水打湿的货物,贿赂广东香山县的地方官,获得在澳门的居住权。明朝政府始终没有与葡萄牙签订协议,放弃领土主权。后来,明朝的地方官在地峡处修建关寨,限制葡萄牙人的活动范围,事实上承认了他们对澳门的占据。故答案为B项。ACD项,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被郑成功驱逐;西班牙人也曾侵略过台湾;沙皇俄国在清朝前期侵入黑龙江流域,此三

5、项都与题干中的“澳门”不符,排除。5.以下关于明朝对西藏地区管辖的说法,正确的是明政府设置奴儿干都司设行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民任用藏族上层人士管理设置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朝称藏族地区为乌思藏,采取封授当地的僧俗首领,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方法管理军民事务。奴儿干都司是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的管理机构。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是在清朝前期。综上分析可知,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C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三项都包含不符合题意的或,排除。【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要具备一定

6、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6.史学家钱穆指出:“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其意是指A. 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B. 军机处处理一般文书C.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 军机处决策重大事务【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对军机处和南书房进行了比较,指出军机处“是皇帝御用的秘书”,起上传下达

7、的作用,完全秉承皇帝的旨意,军机处的设置直接加强了君主专制。故答案为C项。A项,军机处是在中央帮助皇帝处理事务的“御用的秘书”,不管理地方事务,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强弱不能由此得出,排除;B项,军机处帮助皇帝处理机要文书,但不直接参与行政;内阁处理一般文书,排除;D项,军机处参与机要事务,但并不具有最终决策权,最终决策权在皇帝手上,排除。7.清代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折权,雍正帝时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一变化A. 利于皇帝有效地控制官僚队伍B. 扩

8、大了官员的行政权力C. 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数量增加D. 保证了清朝统治的清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既快又保密”可知,清代密折制度的形成,减少了中转、收发的环节,具有机密、迅速的特点,便于皇帝更直接、更广泛地了解信息。皇帝朱批后形成的决策,能迅速地反馈给官员并被迅速地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故答案为A项。B项,密折制度的建立,强化了皇权,并没有扩大官员的行政权力,排除;C项,官员收集的信息和提出的建议更快地传递给皇帝,但最终仍由皇帝进行决策;有“密折权”的官员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数量增加,排除;D项,统治是否清明与密折制度无直接关联,排除。【

9、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8.1684年,清政府设立一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该机构是A. 辽东郡B. 伊犁将军C. 军机处D. 台湾府【答案】D【解析】【详解】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故答案为D项。ABC项,辽东郡不可能属于福建省,伊犁将军设在新疆,军机处设在中央,此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9.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自守”的政策。其主要影响有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阻碍了中

10、外民间的贸易往来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和清朝先后都实行“海禁”政策和“闭关自守”政策,其首要目的是维护王朝的统治,并没有关注沿海百姓的生计和经济发展。这两项政策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虽然在客观上限制了殖民者的活动,但并不能避免殖民者的侵入。葡萄牙侵占澳门、西班牙和荷兰侵略台湾,就是明证。所以不符合史实,所有带的选项都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自守”政策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使中国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而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ABC项,此三项都含有不符合题意的

11、,排除。10.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C。结合所学,乾隆从

12、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D。【点睛】清朝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然后经皇帝批准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考生只要理解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再结合题干和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11.明初废行中书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的民政与财政、司法和军事事务,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

13、有助于A. 扩大三司的行政权力B. 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C. 削弱六部的管理权限D. 缓解各地的阶级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朝的行中书省权力较大。明初地方分设三司,中央废除宰相,权力归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都是为了加强皇权。但分权也导致地方行政效率降低,皇帝派遣巡抚到地方并演变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答案为B项。A项,扩大三司的行政权力的表述与题干中“地方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的民政、司法和军事事务”不符,排除;C项,根据题干中“地方设三司”“直属六部”不能得出削弱六部的管理权限的结论,排除;D项,缓和阶级矛盾的表述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排除。12.

14、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 大陆移民已台湾安居繁衍C. 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叙述的是在清代,定居在台湾的福建籍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的历史事实。其实,这反映出的就是中国人浓郁的宗法情结,宗法情结是中国人们思想中的重要一部分,只有稳定的时候台湾人才会回大陆来请祖先牌位,说明它们在台湾已经定居下来。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材料无法体现;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不能从材料中看出内地宗族全都整体开始迁移台湾;D

15、选项说法与材料表达含义相反,既然能回乡请祖先牌位,说明交流没有受阻。【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本题聚焦就是海峡两岸之间的现实关系,透过历史的视角以文化的角度来明确两岸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用宗法情结来架设两岸之间关系的桥梁。针对福建和台湾的地理关系,利用中国人的宗法情结,表现出历史上两岸之间的密切关系。题目的难度不大,考点也是比较明显。13.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答案】D

16、【解析】材料信息“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说明农业和市场联系加强,这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D正确;“传统粮食生产比重降低”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故A错误;明清时期,人口大大增长,粮食需求应该加大,故B错误;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会带来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错误。【考点定位】中国古代农业古代农业的发展明清农业点睛:明清社会转型是新高考的热点问题,本题考查到了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明清社会经济的转型表现有:赋税制度的调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高产农作物引进、租佃制盛行、人口增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帮和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朝

17、贡贸易、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等。14.明朝实行海禁,滨海人民“生路”被断。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这表明A. 严厉禁止海外贸易导致海盗猖獗B. 滨海地区农业生产破坏,人民失业C. 新航路开辟促进东南沿海贸易发展D. 俺答汗扩大互市,恢复边境的和平【答案】A【解析】【详解】明朝初年,实行“海禁”政策,导致沿海地区人民从事海外贸易受到限制,加上倭寇的侵扰,沿海的海盗活动频繁。故答案为A项。B项,根据所学可知,戚继光取得抗倭战争胜利后,朝廷放松了沿海私人贸易的限

18、制,沿海局势才安定下来,排除;C项,16世纪,开辟新航路的葡萄牙开始侵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虽然通过新航路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得到发展,但材料提供的信息与此关系不大,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俺答汗是蒙古族鞑靼首领,他通过恢复、扩大互市,维持了北方边境的安宁,该项表述符合史实,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15.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A. 格物致知B. 工商皆本C. 尊崇儒术D. 知行合一【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论述了知行关系,强调知行合一。根据所学可知,知行合一是心学家王阳明的主张之一。故答案为D项。A项,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家提出的认识论,排除;B

19、项,工商皆本是黄宗羲提出的观点,以反对重农抑商,排除;C项,尊崇儒术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观点,以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排除。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乾隆帝(17351795年在位)继承了祖、父的勤政作风。乾隆帝擅长诗文字画,诗文著作等身,题字遍及天下,在历史、地理、考古等方面都有造诣,还擅长骑射,文武兼备。但是,乾隆朝的文字狱多于康、雍两朝,如“翘首待重明”“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之类都被视为反诗,作者生则处死,死则戮尸。乾隆朝禁毁书籍最盛。借编修四库全书之机,三四千种书籍被销毁,数量大体与四库全书所收书籍相当。乾隆帝继续强调“重农务本”,力行劝垦,大大加速了荒地的开发,还整修

20、黄河河道。1741年,全国人数共1.4亿有余,1762年超过2亿,1790年突破3亿大关。“生齿日繁”的直接结果是耕地不足,粮价、地价直线上涨,商品物价的普遍上扬,无业流民也日增,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1757年,将康熙帝规定的四处对外通商口岸缩减为广州一处,接着颁行防范夷商规条,管理规定更严格。1757年,再次平定准噶尔的叛乱。1771年,生活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土尔扈特部不堪沙俄压迫,万里东行,回归中国,体现清朝治蒙政策的成功。1791年,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平时工作仅是“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乾隆帝曾总结说:“皇祖、皇考至朕躬百余年来,皆亲揽庶务,

21、大权在握,威福之柄皆不下移,实无大臣敢于操窃”“本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1792年,颁布钦定西藏章程,规定驻藏大臣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西藏僧俗官员“事无大小,均禀驻藏大臣办理”,并开始训练藏军,统一铸币。同时,确定了“金瓶掣签”之法。1793年,乾隆帝拒绝英国使团提出的改善贸易条件、增开通商口岸等要求,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795年,平定回疆的大、小和卓叛乱。这样,经过康、雍、乾三代皇帝的长期努力,对稳定国家版图的意义非常重大。乾隆帝在位时,采取措施严厉惩贪,然而,腐败之风愈演愈烈。超级贪官和珅被查抄的家产中,已估价的就值银2亿2千多万两,相当于

22、当时五年的国库收入。乾隆帝自己也陶醉于“盛世”,多次庆寿、出巡,铺张浪费。触目惊心的贪污腐败现象,表明清朝统治机器已经严重腐朽。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简要评价乾隆皇帝的统治。要求:概括全面准确,史实运用准确,评价客观公正,且逻辑清晰;答案字数不超过400字。【答案】乾隆帝统治时,中国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顶峰政治上,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社会秩序基本稳定;经济上,大量开垦荒地,发展农业,人口增殖,经济发展;文化上,出现繁荣局面。军事上,镇压边疆叛乱,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版图;但是,乾隆朝实行文化专制,限制对外交往,吏治腐败,中国的专制时代开始由盛转衰。乾隆帝是集“先进与

23、落后”“理智与荒唐”“光辉与黑暗”于一身的矛盾综合体【解析】【详解】历史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中需要突破的重点之一。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建立在了解人物生平活动的基础上。本题以类似年表的形式呈现了乾隆皇帝的重要活动,也有针对某个方面的简要评述。学生回答这道题时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客观分析乾隆皇帝的历史活动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从而正确评价乾隆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乾隆皇帝统治时期是清朝前期较为强盛的时期,但随着专制统治加强和妄自尊大的心理,“盛世下隐含着危机”。评价其历史地位时,需要提升站位,不能仅从个人爱好、文化修养等方面评价,要站在国家发展的视角来评价其统治,用正确的历史观、政绩观来引导自己

24、的表述。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于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自隆庆开放海禁之后,大批中国商品以东南亚为跳板流入欧洲和美洲与海外贸易的发展相联系,白银货币化成为明朝后期到清朝引人瞩目的现象。明初以铜钱、纸币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明朝中期,朝廷被迫弛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

25、足的缺陷。(清朝)大额交易通用白银,政府财政也用白银为计算单位。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不变质、易分割、价值高等优点,其货币化本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时期的中外交往活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材料二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变化?这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答案】(1)高产粮食作物的

26、引种,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地矛盾;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丰富了农产品的结构,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中外贸易导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政府改变货币管理政策,白银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变化:清朝政府从实行海禁政策到开放四处口岸,再到只允许开放广州“独口通商”。影响:妨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解析】【详解】(1)注意设问“积极影响”,不需要分析消极影响。根据材料“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得出:明朝时,引种了高产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农耕经济得到发展;根据所学得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根据材料“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得出:明朝中期以后,商业发达,白银大量流入,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根据材料“政府财政也用白银为计算单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得出:政府改变货币管理政策,白银逐渐成为社会的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开放海禁”“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闵(漳州)粤(广州)四海关”“实行独口通商”“集中于粤海关一口”归纳得出:从“海禁”到“四口通商”再到广州“一口通商”,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第二小问“影响”,紧扣设问“对中国历史发展”,结合所学作答即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