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5.20KB ,
资源ID:591352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135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

1、广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课 寻 找 生 命科学知识:(1)认识生命和非生命。(2)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特征与区别。(3)学会在周围事物中初步认识生命。能力培养:(1)培养观察、整理、比较、分类的能力。(2)对生命与非生命的分类进行猜测。(3)学习通过研究代表物体而归纳出该类物体一般特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2)培养自主研究情操。(3)感受世界的丰富性。教学重难点通过“草地里有什么”的活动引入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教学流程:提出问题观察、收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分类应用。教学准备一群孩子在野外进行寻找生命活动的视频、各种生命与非生命

2、的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景导入导入:观察任务驱动页,并思考该页所创设的情景:小朋友在树林间玩耍。 提问:孩子们在树林间寻找生命的足迹,他们发现了小白兔、树木等等,到底他们有没有生命?有生命的物体与没有生命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呢?就让我们来一同研究吧! 目的:引出问题,让学生知道所要研究的内容。方案1:草地里有什么?导入:出示种植了花卉的花盆。 讨论:一个花盆里会有什么? (1)小组讨论如何开展研究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提示记录要求、物品保存、小组合作等要求。 活动:学生观察、寻找和记录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并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 归纳:有生命的物体的特点是能从小长大,会繁殖后代,

3、又叫做生物。非生命物体则没有这些特点,又叫做非生物。第二课时活动2:我知道的生物导入:出示课本图片。讨论:你见过这些生物吗?你知道这些生物的名字吗? 交流: (1)说说你知道的生物的名字,并在小组中互相学习。 (2)你认为这些生物可以分成几类?说说你的理由。延伸:谈谈你最喜欢的动物或植物,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第2课 红 番 茄科学知识: (1)以番茄为例,能从形态上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2)丰富对叶的认识,了解叶的丰富多彩。(3)在花和果实的研究上了解植物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会解剖与多角度的观察。(4)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植物进行比较,认识更多的植物。能力培养: (1)了解观察植物外形的基

4、本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2)学会简单的解剖技能。(3)种植番茄或其他植物。(4)学习通过研究代表植物进一步认识植物。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植物的多样性。(2)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通过认识番茄的六大器官,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植物进行比较,认识更多的植物。教学流程:提出问题观察、实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迁移应用。教学准备教师:番茄、玉米等的植株实物或植株标本、小刀、镊子 学生:番茄果实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景导入导入:观察任务驱动页,并思考该页所创设的情景:小朋友们在一起吃番茄。提问: 番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蔬菜,你们都吃过番茄,那番茄这种植物长得怎样呢?让我们一

5、起去看看吧!目的: 引出问题,让学生知道所要研究的内容。活动1:观察番茄导入:出示番茄的全株图 提问:你瞧,它就是长番茄的植物了,你认真观察一下,你发现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可以叫出各部分的名字吗? 观察:分组观察番茄图片,交流各自的发现,并记录观察结果。 归纳:番茄各部分的名称:根、茎、叶、花、果实,果实里还有种子。活动2:观察番茄叶导入:出示番茄叶、玉米叶标本或图片 提问:番茄和玉米都是我们常见的植物,认真观察一下,它们的叶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观察:分组观察玉米和番茄叶子标本或图片,找出他们在颜色、大小、形状上的差异。并将番茄叶子的样子画下来。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归纳:两者的叶子都是绿

6、色的,番茄是复叶、玉米叶子是长条形的。 交流:说说各自的发现。例如:叶子大小、形状、厚薄等各不相同,但大部分叶子都是绿色的,叶子上有叶脉。拓展:各种各样的叶子出示:各种形状叶子的标本或图片(例如:银杏叶、荷叶、桑叶、枫叶、爬山虎叶、玉米叶等典型叶子)。 提问:这些叶子你见过吗?能说说它们的名字吗? 学习回答。(教师把握学生的原有认知情况) 提问:观察一下,这些叶子有哪些不同? 学生分小组观察。 汇报交流。 小结:这些叶子的形状不同,银杏叶的形状像扇子,荷叶的形状是它们的颜色、薄厚也不同,还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比较,找出不同,认识欣赏叶的形态结构)。第二课时活动3:研究番茄花导入:出示

7、番茄花图片 提问:一朵小小花能孕育一个美味的番茄,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朵番茄花是怎样的? 观察:分组观察番茄图片,找出他们颜色、大小、形状等特点。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提问:这朵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是怎样的? 观察:找出一朵花有几部分及各部分的特点。 交流:说说各自的发现。 小结:番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 活动4:番茄的果实里有什么?导入:出示番茄果实实物。提问:番茄大家经常吃,你能用具体的语言介绍一下它吗?观察:学生分组观察番茄。汇报:学生介绍观察结果。提问:要全面的了解番茄,我们可以把它解剖开,找出它更多的特点。具体要求:(1)注意用刀安全。(2)解剖的方

8、向可纵切或横切。(3)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汇报:果实里有肥厚的果皮(俗称:果肉)和种子。活动5:比较番茄和其他的植物导入:出示番茄、玉米和凤仙花图片提问:我们通过学习,发现番茄植株是由六大部分组成的,那其他植物的组成部分是否也是这样的呢?让我们认真观察一下吧!观察:分组观察玉米、凤仙花和番茄图片,找出它们的异同。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归纳:植物的形态虽然千差万别,但大部分的植物都像番茄一样,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第3课 小 白 兔科学知识: (1)以小兔子为例,认识它的外形特征和身体的组成。(2)从代表动物小兔子的认识到认识一般动物的外形特征。(3)通过研究兔子对外界的反应

9、及饲养兔子,了解小兔子的生活习性。(4)在为动物建立档案过程中,了解其他动物与小兔子的区别,通过交流认识更多的动物。能力培养: (1)了解观察动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2)学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使用测量工具的技能。(3)饲养小兔子。(4)学会建立档案,能够进行网上交流。(5)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进一步认识动物。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动物的多样性。(2)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从代表动物小兔子的认识到认识一般动物的外形特征。了解观察动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观察、实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迁移应用。教学准备教师:小兔子或其

10、标本、软尺、台秤。 学生:各种食物。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景导入导入:观察任务驱动页,并思考该页所创设的情景:小朋友在和小兔子玩耍。 提问:小兔子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了解它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吧! 目的:引出问题,让学生知道所要研究的内容。 活动1:观察兔子的外形导入:出示兔子标本或图片提问:要认识小兔子,我们先观察兔子的外形,并把看到的画下来。要画得最像,应该怎样观察?具体要求:(1)观察的时候要注意整体与部分、全貌与细节。(2)注意兔子各部分的大小、位置。(3)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观察:学生观察小兔子并记录。交流、评比:看看哪个同学找到了兔子的特征。 提问:小兔子的身体可以分为

11、几个部分?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归纳:兔子的身体分成头、颈、躯干和四肢几部分第二课时活动2:认识兔子导入:播放“兔的生活习性”视频片段 提问:只了解兔子的外形是不够的,要和它交朋友,我们还应了解它更多的情况,通过刚才的片段,你发现小兔子的哪些习性呢? 交流、汇报:学生汇报所见。 活动3:小白兔爱吃什么?导入:播放“兔子的食性”视频提问: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到市场观察小兔子,你发现小兔子爱吃什么食物?交流、归纳:小兔子喜欢吃植物类,是植食性动物(食草动物)。网上学:介绍你喜爱的动物任务:了解当地的空气环境情况。调查:确定主题(如出现蓝天天数记录、当地空气污染情况调查等),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调查

12、。方式:通过访问师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当地空气环境的情况。例如,可以记录当地一定时间周期内出现蓝天天气的天数,或者不同区域环境(公园、校园、住宅小区、工厂厂区等)中的空气环境情况。整理:收集整理调查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录像等),撰写调查报告或观察记录。交流:在班级开设专题展区,展示各专题小组的成果。第4课 清 清 的 水科学知识: (1)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它能溶解一些物质。 (2)知道影响溶解的因素。 (3)通过学习过滤的实验操作,初步了解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和基本步骤。能力培养: (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判断

13、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 (2)学会欣赏美丽的水体,体会自然界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它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影响溶解的因素。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比较、判断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拓展。教学准备活动1:白酒、纯水、白醋各一杯;(每小组一份)活动2:气球(每人一个)、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每小组一份,条件不具备可用其他容器代替)、 常见的液体图片。 活动3:滴瓶、烧杯、水、糖、盐、油、墨水、小石子、搅拌棒。(每小组一份) 拓展:茶水一杯(或图)。 活动4:每小组一份:烧杯、玻璃棒、方糖、冷水,热

14、水、水果糖、小锤。 拓展:烧杯、玻璃棒、过滤装置(铁架台、漏斗、烧杯、滤纸)、土壤。 资料:自来水过滤示意图或视频、动画。 活动5:美丽水体的相关图片、视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景导入导入:出示渔民出海图片提问:王伯伯早上出海打鱼,走得匆忙,忘记带水壶。王伯伯可以直接喝海水解渴吗?海水很清澈,为什么不能喝呢?目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海水与淡水的区别。活动1:哪杯是纯水?讨论:(出示三杯液体)这三个杯子中分别是白酒、纯水、白醋,根据平时你对这三种液体的了解,想一想这三种液体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哪杯是纯水?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提示:实验时,不能采取尝的方法。闻的时候,要用扇闻的方法

15、,以保护我们的鼻子不受刺激。示范方法:轻轻地用手扇动杯子上方的空气,用鼻子闻此空气。观察:请一名或两名学生到讲台用扇闻的方法观察三种液体,并把闻到的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区分出三种液体。归纳:无色无气味的那杯是纯水,白酒有很刺激的气味,白醋闻起来有酸味。作业:(1)鼓励学生课后用扇闻的方法区分常见的液体。(2)看来,仅凭眼睛观察是不够的,利用鼻子可以闻出白酒和醋的气味,那么请同学们回家后试一试糖水和盐水要怎样区分呢?活动2:给水变个样(1) 玩水球提问:(出示装满水的气球)你玩过水球吗?能把水球变成不同的形状吗?提示:往气球里加水时,不要装过多的水,要把球口扎紧。实验:分小组做玩水球实验,把水

16、球捏成不同的形状,并画出每次捏成的形状。汇报交流各组捏成的形状。归纳:水可以捏成任意一种形状。(2) 倒水游戏谈话:出示各种形状的塑料容器(如纸杯、矿泉水瓶等)。根据玩水球的实验想一想如果把水倒在这些容器里,水会是什么形状呢? 学生猜想。演示实验: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瓶中,引导学生观察水倒进不同容器中形状的改变。归纳:水倒进什么形状态的容器里,就会变成什么形状。原来,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3) 认识液体给出概念: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做液体。提问: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呢?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拓展:茶叶会溶解吗?导入:出示茶水图片。提问:是什么使水变黄

17、的?茶叶溶解了吗?观察:学生观察图片,发现茶叶还在杯底。讨论:学生讨论后汇报。归纳:水变黄了,是因为茶叶中的一些成分均匀地分散到水里,即溶解了;而茶叶还在是因为其中的一些成分不能溶解。这也就是说,茶叶里既含有可被水溶解的成分,也含有不可被水溶解的成分。作业:课后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像茶叶一样既含有可溶解的成分,也含有不可溶解的成分。第二课时活动3:往水里加点东西演示:把一勺糖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几下。供学生观察。提问:糖怎么不见了?提问:(出示实物石头、油、红墨水、盐) 把这些物质会不会像糖一样溶在水中呢?学生猜测。教师一一演示实验,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并汇报。汇报实验结果:糖

18、、墨水能被水溶解,石头、油不能被水溶解。归纳: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有些物质能够在水中溶解,有些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作业:思考可乐里面的气泡是怎回事?拓展:浊水变清提问:我们平时常喝的水从哪里来的?学生讨论后回答。(有些地域是自来水。则继续本方案。如有些地域是地下水。则进行方案二。)(出示被污染、较浑浊的江河水的图片)我们家里的自来水是从这里来的!(出示自来水净化过程图解或视频) 江河里的水不能直接饮用,但可以通过净化以后再饮用,讲述自来水净化过程。归纳方法:沉淀、过滤。示范:过滤的方法。活动4:怎样加快溶解?导入:出示一颗方糖,并放入水中。提出问题:怎样可以加快这颗方糖在水中的溶解呢?学生讨论后

19、汇报。归纳方法:搅拌、加热、将方糖弄碎。提问:怎样可以证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归纳:用两杯等量等温的水,同时放入两颗大小一样的方糖。一杯静置,一杯搅拌。比较哪颗方糖溶解得快。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提问:同学们设计的对比实验很好,在只改变了是否搅拌的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没有改变。那么如何证明加热和弄碎也能加快溶解呢?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归纳:(1) 比较加热的作用:两杯放等量的水和等量、等大小的糖,用同样的速度搅拌,用不同温度的水。(2) 比较研碎的作用:两杯放等量等温的水,放等量的糖,用同样的速度搅拌,其中一杯里的糖是弄碎的,另一杯里的糖是整块。师

20、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加热和弄碎也可以加快溶解。作业:课后尝试用学过的方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活动5:欣赏美丽的水体导入:出示江河湖海图片。思考: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象,大家想到了什么?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归纳:自然界的水体是美丽的,是地球的命脉,是人和动物生命的源泉,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要珍惜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作业:(1)调查水有哪些用途?(2)调查:用你常用的杯子喝水,记录自己一天大约喝几杯水,下节课把这只杯子也带来。第5课 生 命 之 水科学知识:(1)通过记录喝水量,体会、认识人离不开水,学习用数字来描述和说明。(2)知道水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生物体内。(3)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1、。能力培养:(1)学会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水量。(2)学会搜集并整理资料,能够在网上与他人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生命离不开水,懂得没有水就没有生命。(2)培养学生“要珍惜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通过记录喝水量,体会、认识人离不开水,学习用数字来描述和说明。知道水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生物体内。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观察、分析、比较、判断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拓展。教学准备演示用材料:口渴时的情景图片、各种动植物“喝水”的图片,动植物体内含水量表,沙漠植物图片及沙漠植物根系图片。 小组实验材料:量筒或量杯(可以用各种有容量标识的饮料瓶代替)。教学过程第

22、一课时情景导入导入:出示教科书中第36页的图片 提问:图片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说说当时的感受如何?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思考:水对我们人类到底有多重要呢? 目的:创设情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动1:我一天喝多少水?提出问题:我们都需要喝水,你通常每天喝几杯水?一杯水有多少呢? 学生汇报交流。 谈话:(出示常见的矿泉水瓶、易拉罐等容器,这些通常有容量说明)我们可以用这些容器来估算我们每天喝多少毫升的水!仔细观察一下,你手中容器是多少毫升? 提问:我们如何利用这个瓶子计算一杯是多少毫升呢?各小组试试看。 学生边讨论边尝试。 汇报交流自己估测出一杯水的容

23、量。 提问:再根据你一天喝几杯水,来计算一下,你一天喝了多少毫升的水? 学生计算并记录。 讨论:如果我们一天喝的水比较少,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教师介绍:(图文资料)人类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出现的不良状况。 作业:观察你常见的动物是怎样喝水的。拓展:动物都需要水吗?提问:你见过哪些小动物喝水?所有的小动物都要喝水吗?学生讨论后汇报。提问:(出示蝗虫吃叶子图片)见过蝗虫喝水吗?它不需要水吗?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回答。教师补充说明:蝗虫有咀嚼式口器,吃植物的叶子,吸取植物中丰富的水分。对有些动物,人们一般是观察不到它喝水的。这是因为,这些动物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水分,这些水分可以满足这些动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24、,所以这些动物不再需要单独需要地“喝”水了。第二课时活动2:植物也“喝水”?课前活动:观察农田里的庄稼在水分充足和不充足时的长势。谈话:生活中父母或自己多久要浇一次水,为什么要浇水?如果不按时浇水,庄稼可能会怎样?学生汇报交流。媒体:播放“自动浇灌”和“人工浇灌”的视频。提示:在雨季充沛的时候,不用人工浇灌。提问:(出示各种植物图片)这些植物“喝”的是哪里的水?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出示图片或视频植物发达的根系)介绍植物是怎样从地下吸收水分的。作业:观察各种植物的茎、叶、花、果实中的含水情况。网上学:珍惜水资源任务:了解家乡的水资源的状况。调查:确定主题(如当地大湖干涸情况调查、江河水污染情况调

25、查等)后,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调查,通过访问师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当地的水资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整理:收集整理调查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录像等),撰写调查报告。交流:在班级开设专题展区,展示各专题小组的成果。 第6课 看 不 见 的 空 气科学知识:(1)感受空气的存在并了解其性质。(2)通过探究活动发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3)知道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培养:(1)能用多种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培养发散思维能力。(2)学会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学会进行分析并利用实验进行验证。(3)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对事物的进一步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

26、趣,培养探究事物的精神。(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平常的小事,交流在观察中发现的现象,并尝试说出从观察中所感悟到的科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了解空气的性质及应用。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实验、观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拓展。教学准备教师:一个用塑料袋做成的降落伞、一个饮料瓶、篮球、有关空气的视频。学生:风车、扇子、空塑料瓶、小土块、吸管、水、塑料袋、烧杯、注射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景导入演示:用一个塑料袋做成的降落伞,并从高处放下来。提问:为什么从高空降下来的降落伞会“盛开”呢?是什么东西使降落伞撑开?目的:通过有趣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动1 :空气在哪里?导入:播放“把海绵

27、放进水里”视频。提问:影片里你们能找到空气在哪里吗?还有哪些方法能找到空气在哪里?目的:通过视频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联想起生活经验,找到更多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活动2:“捕捉”空气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你能用塑料袋把空气“逮住”放到我们面前吗?活动:学生用塑料袋收集空气。观察:请大家参照教科书第46页的方法来感觉空气是怎样的。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归纳:空气是无色、无味、可以流动、有弹性、能变形的。目的: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将空气装满塑料袋;通过让学生拍一拍、敲一敲等方法,利用感觉来认识空气的性质。第二课时活动3: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学生进行实验。(1)把玻璃杯横放在

28、水槽中,待玻璃杯中进满水后,再将玻璃杯慢慢倒着竖起来,并提起来一部分,使杯口不要露出水面。(2)将一个装满空气的空饮料瓶倒立着放入水里,斜插到玻璃杯口的下面,并慢慢倾斜饮料瓶。交流:我们在水中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它在水中是怎样移动的?通过活动,你发现了什么?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空气转移,从而认识到空气是可以流动的。活动4:压缩空气导入:拍打没气的篮球。提问:篮球为什么不能弹起来呢?怎样才能使它弹起来?(给篮球打气) 观察:在打气过程中篮球的变化。思考:为什么给篮球打了这么多气,篮球还是这么大呢? 交流:球里的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被压缩了)提问:篮球里的气越足,为什么篮球弹得越高?活动

29、:学生按照教科书中的步骤用注射器进行实验。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归纳: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目的:通过给篮球打气的活动,启发学生初步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通过用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认识空气具有弹性的性质。拓展:压缩空气的应用导入:播放“压缩空气”视频。 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作业: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压缩空气更多的应用。目的:通过压缩空气应用的几个事例和上网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压缩空气的应用。第7课 离 不 开 的 空 气科学知识: 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能力培养: (1)通过体验性探究活动感受空气对人的重要性。(2)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3)学习搜集资料、进行调查和进行网上交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珍爱生命和保护空气环境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认识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需条件,进而明白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教学流程: 情景引入体验活动交流讨论对比实验得出结论收集资料拓展。教学准备老师:豆芽在空气充足和不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视频或图片。学生:两个大小一样的盆子、纸、水、绿豆、塑料薄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景导入活动:大家伸出两个手指,放在鼻子前,感受一会儿。 交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