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6.77KB ,
资源ID:59020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020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30 诗五首改.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30 诗五首改.docx

1、30 诗五首改30 诗五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2.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3.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3.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教学时数:四课时第一课时饮酒一、情境导

2、入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作饮酒。 介绍作者:饮酒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写作背景:学生完成二、本课时目标1.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背诵本诗。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朗读本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主要写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划出重点语句说明。找出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并在旁边写出你的理解。4分钟后与你小组的

3、同学交流,看谁读得认真。1.学生自学:朗读诗歌,理解做标注。2.小组交流: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3.质疑答疑:内容:本诗分为两层。1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全诗主要写了对田园生活自然景色的欣赏。体会感情:“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

4、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明确: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

5、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 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

6、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C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明确: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学生齐读全诗。 四、小结:官不在高,为民则可;权不在多,为君则行。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五、生背诵此诗。 己亥杂诗一、 作者简介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

7、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二、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己朗读此诗,按照赏析诗歌的方法先理解内容后体会感情,看谁能把这首己亥杂诗读懂。1.生自学2.明确: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

8、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3.小结: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4.朗读并背诵诗歌。三、小结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

9、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四、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二课时行路难(其一)一、 情境导入,引出课题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谁能说出几句?(生举例) 师:说得真好!思乡的李白,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怀才不遇的李白,自信乐观的李白,一个千年万年都让人读不厌、读不透的李白。今天,我们将带着对李白的了解再一次走近这个伟大的诗人,共同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千古名作:行路难。看看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二、本课时目标1.熟读此诗,理解内容;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朗读此

10、诗,划出自己认为的生字词,结合注释理解内容。抓住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体会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出示:(教师讲解)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遭受谗毁离开长安南下,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组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第一首。2.自学文本生读诗找出生字词,理解每句话的意思。3.交流研讨 a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结合注释解释重点字词。b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C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4.质疑答疑师:字词难不倒我们,那整首诗歌的内容大家又理解了多少?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用自

11、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A内容理解: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师:理解了诗歌的内容,现在请大家来思考几个问题。B语句理解问题:(1) 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2) 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3)诗中借用哪些历史故事?有何作用? (4

12、)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怎样的志向?(教师归纳小结)明确:金樽、玉盘美酒佳肴的铺陈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艰难险阻 吕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信心倍增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C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是的,诗人正是借这首诗歌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积极追求,乐观自信,顽强地坚持理想的高尚风格。四、当堂小结在这首诗歌里,我们又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是的。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

13、到达理想的彼岸。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李白,而是一个铁骨铿铿的李白,一个豪气干云的李白,一个英风傲岸的李白,一个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地微笑的李白,我们为李白的诗折服,更为这些诗歌中所展现的李白的魅力所折服。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将这首诗歌再次朗读一遍。五、当堂练习1.背诵诗歌2.按要求填空(略)第三课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本课时目标:1.了解杜甫的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内容;2.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本诗的主旨;3.学习精选材料以表达中心思想的艺术特点,背诵本诗。二、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

14、主义诗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之家,应进士试,不第,困居长安十年,遂与现实接近,逐步观察到各种社会矛盾,获得丰富的创作题材。后任左拾遗,因故被贬。759年,安史之乱未定,关内又大饥,乃弃官带领全家辗转西行,历尽险阻,备尝艰辛,亲眼看到人民的疾苦,先后写出诸如“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之类富有人民性、现实性的史诗。最后抵成都,由亲友帮助,在西郊浣花溪,用两年时间盖上一间茅屋(即今“成都草堂”,总算得到一个安身之处。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暴雨,湿透了室内衣被,茫茫黑夜,百感交集。诗人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千千万万广大人民的疾苦,不禁产

15、生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善良宏愿,于是写下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解题:“为所”是一个被动句式。茅屋被风吹破,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全诗写风卷茅草,雨夜难眠等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歌: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二)展示目标1.熟读本诗,理解内容;2.把握主旨,背诵全诗。(三)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朗读本诗,划出自己认为的生字词,结合工具书解决。并结合注释翻译句子,思考本诗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5分钟后看谁读得认真。1生自学文本 注意字词的读音2交流研讨 小组内交流句子的理解及内容的概括。3质疑答疑(1)字

16、词的理解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怒号:大声吼叫。三:表多数。仲秋八月的狂风放声怒吼,把三重茅草从我屋顶上卷走。分析:天气突变,用比拟。“怒号”状风势之猛;“卷”“三重”表受害的严重程度。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 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茅草飞过江去,洒满岸头,高的挂在大树的树梢,低的飘转沉进水坳。洒:散落。江郊:江边。者:的。分析:“飞渡”、“洒”、“挂 ”、“飘转”、“沉”描述茅草七零八落,不可收拾的惨状。风势猛烈而茅屋残破,茅屋残破又为大雨屋漏的缘由。这样写既让我们看到一幅风猛屋破、情景凄惨的图景,体会到诗人当时面对惨景的心情,又为下文准备了条件。 (2)内容理解第一层:狂风破屋,茅

17、草被卷。第二层:群童抱茅,倚杖自叹。第三层:屋漏衾裂,彻夜难眠。第四层:愿现广厦,大庇寒士。4小结:全诗层次清晰,由上到下,由外到里,由自己推想到别人,条理分明。(四)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思考从诗中看出作者的生活情况如何?找到主要句子进行具体分析。诗的结尾诗人没有写自己的生活而是笔锋一转,写天下人,能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五分钟后看谁读得认真。1.自学文本 读诗找重点语句,认识诗人的生活现状,理解作者的感情。2.交流研讨 讨论表现诗人生活困苦的句子,并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3.质疑答疑 南村的儿童为什么欺我老无力?分析:“南村”表示距离之近。“欺”是一种戏谑方式,因为“我老

18、无力”。“忍能”把欺的程度作了具体细致的刻画。表现当时人们的生活都非常困苦。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为什么叹息?分析:建造这间茅屋对杜甫来说,是建得太艰难,显得太宝贵了,所以才竭尽全力制止。“自叹息”表示戏谑之后的无可奈何。为人们的生活困苦而叹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境况?分析:布质被子,多年已“冷似铁”,失去了保暖价值。因小孩“恶卧”,蹬得大窟小眼,破烂不堪,由此可见诗人生活境遇的窘困。在国破家亡的灾难中,诗人忧国忧民,早已不能熟睡,何况此时此景呢?(更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广大

19、人民生活的困境)为下文提问作铺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怎么才能得到高楼大厦千万间,让天下的寒士们住下,皆大欢喜,风吹不动,雨泼不进,安如泰山!分析:诗人从床头屋漏等痛苦中迸发出忧国忧民的思想,对天下人疾苦的关心,和对人民生活的火热的希望。什么时候眼前高耸地出现这些高楼大厦,我的茅屋破烂,自己冻死,也心甘情愿!分析:尾句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的理想。(五)当堂小结诗人在自己经受生活上、精神上痛苦处境中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是广大人民所遭受的风雨,强烈希望能尽力解决所有人的困难,这就是全诗的主旨。

20、当然,在封建社会里诗人的愿望是不能实现的。也因为如此,作者进一步表示:只要能解决或改善一下人民的生活问题,自己冻死、饿死也心满意足,就显示出诗人思想境界之高、胸襟之宽和他的人道主义的精神。请同学们再饱含感情的将全诗朗读一遍。(六)作业:背诵全诗第四课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一、本课时目标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二、情景引入 1.回忆写雪的诗句。引出课题。2.作者介绍 投影:岁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

21、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出自己认为的字词,理解本诗主要写了那两部分内容?5分钟后看谁读得认真。1.自学文本 生读诗注意字的读音。 岑参cn shn散入sn 狐裘qi 锦衾薄qn 瀚海hn 阑干ln 羌笛qing风掣红旗ch2.交流研讨 小组内请一位读书好的学生来读,其余学生感受,纠正字音。3.质疑答疑 生提出不理解的语句,师提问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

22、板书)师:请同学们说说哪些诗句是写咏雪的,哪些诗句是写送别的?学生答教师明确: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1. 赏析写景的句子思考:你喜欢哪些写景的诗句,说说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可能会品析到的句子,适时加以指导,参考如下: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重点赏析这句话,教师引导:这句话里哪些词用得好?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

23、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这句话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紧接下来,又渲染出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情境。这句体现了作者的豪放风格。 学生继续找句子赏析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3)“纷纷暮雪下辕

24、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引导:从“瀚海”到“愁云”,视角有何变化?这一句在诗中有何作用?“百丈”、“万里”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瀚

25、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极言奇寒,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万里”形容面积之大,这句是夸张的说法。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5赏析送别部分(1)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依依不舍)(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学生回答,理由自由阐述,句子归纳如下: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

26、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重点引导赏析第三个句子意思: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师:想象诗歌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你此时在想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小结: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这句体现了作者送别时的惆怅心情。6.小结:明确赏析诗歌的方法:抓关键词;看修辞方法;联系上下文和课文背景运用联想想象。四、理解诗意,明确主旨。师: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怎样的联系?(再次诵读,加以体会)明确:全诗以雪景衬托

27、别情,情景交融,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苦寒难耐的景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怅然之情。学生说说有关雪和送别的诗句、谚语或俗语。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深情诵读,尝试背诵。男女生分读全诗:女生读咏雪部分,男生读送别部分;全班齐读。五、当堂小结 全诗共18句,以“雪”为线索。全诗以雪景起,以雪景结;由雪而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壮阔奇丽的万里边疆风雪图,它既是饯别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全部寄托在这壮丽的雪景中了。六、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2.积累并品评咏雪的名句。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咏雪:忽如梨花豪放 送别:不见空留惆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