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2.82KB ,
资源ID:59001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001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居住区规划原理.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居住区规划原理.docx

1、居住区规划原理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方法步骤:1.选择用地并分析用地条件;2.根据有关定额标准,确定小区人口规模和各项用地规模及建筑面积指标;3.分析用地与周围地区的关系;4.根据当地特 色及条件,选择住宅类型、确定住宅数量、层数;5.确定小区规划结构,道路交通组织方式, 公建体系和绿化体系布置,强化人、社会、环境的需求与协调关系;6.根据近年城市居民的 物质和文化需求,参考各项小区建设定额指标,确定小区公共建筑项目规模;7.布置小区建 筑群组,突出空间合理性与特色;8.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9.小区绿化系统及室外活动场 地规划设计;10.局部地段室外环境及设施设计;11.计算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2、居住区总体设计原则:1.社区发展原则: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建设社区文明与发展社区文 化,建立完善的与管理机制,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社区发展原则的核心内容;从满足人的 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 境;2.生态优化原则:通过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和营造生态环境,改善住宅区及其周 围的小气候;3.共享社区原则: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的财富的公 平共享,包括共享设施,共享服务,共享景象,公平参与。 决定居住环境的因素:1.社会生产力水平;2.自然条件,气温、通风、湿度、雨量、地形 地貌影响着居住形态;3.家庭结构及生活方式;4

3、.科学技术进步;5.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6.规划布局思想。 现代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要求:1.实现住宅区的自然通风与采光;2.减少机械 通风与人工照明;3.综合考虑交通与停车系统;4.饮水供水系统;5.供热取暖系统;6.垃圾 收集处理系统。 共享社区原则:共享设施、共享服务、共亨景象、公平参与。 居住区组成基本单位的演变:1街坊;2邻里单位;3居住小区;4社区;5综合区; 6综合体。 街坊的主要缺点:1.街坊面积小,很难为居民设置较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2.汽车交通的迅 速发展,带来的噪声、废气还严重地影响沿街坊周边布置的住宅的安宁和卫生,居住环境质 量很差;3.街坊面积小,很难为居民

4、设置公共绿地和运动设施;4.道路交叉口过多,而大大 影响了车辆的通行能力和速度;5.市政工程密度大(道路、管线),城市总投资高。 邻里单位六个特点:1.邻里单位四周应为城市干道所包围,城市干道不穿入邻里单位内部; 2.邻里单位内部的道路为尽端式;3.以一个小学校的规模来决定邻里单位的规模(居住密度 45 户/ha,我国目前250 户/ha);4.小学校应布置在邻里单位中心,使步行交通内向,与车行 尽端路的交通互不干扰;5.儿童上学的半径不大于800m(邻里单位的用地控制在40ha 之内); 6.住宅应按照日照、通风、朝向的要求来布置。 1933 年雅典宪章确定了邻里单位思想作为居住区规划的指导

5、思想,对邻里单位的理论 又做了补充:1.在邻里单位的四周应有比较宽的绿化带和城市道路隔离;2.邻里单位周围的 道路城市,道路交叉采用立体交叉;3.住宅类型应以12 层的独立式花园住宅为主;4.除去 公共设施外,还应有大量停车场;5.在住宅群中,应布置儿童游戏场(为不进幼儿园、托儿 所的儿童使用的)和成年人活动场所。 1929 年美国人科拉伦斯佩里创建了“邻里单元”理论。 邻里单元理论包括六个要点:1.根据学校确定邻里的规模;2.过境交通大道布置在四周形成 边界;3.邻里公共空间;4.邻里中央位置布置公共设施;5.交通枢纽地带集中布置邻里商业 服务;6.不与外部衔接的内部道路系统。 居住区组织形

6、式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1.居住从无组织到有组织;2.规模越来越大;3.居住 环境质量越来越高;4.工业同居住由近到远、由远到近;5.居住建筑层数由低到高,功能由 少到多,效率由低到高。 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 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 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人口30000 50000 人,户数1000016000 户,用地50100 公顷。 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10000-

7、15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 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人口1000015000 人,户数30005000 户,用地1035 公顷。 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 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人口10003000人,户数 3001000 户,用地46 公顷。 住宅街坊:住宅街坊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 建设地块。它的规模介于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一般因环境条件而异。通常沿 街有商业设施,内部建住宅和其它公共建筑。 住宅群

8、落: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 是一种适应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 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成居住区;2.以居住组团为规划 基本单位组成居住区;3.按居住组团居住小区居住区三级组成。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系统:1物质系统;2社区系统;3社区生活保障系统;4社区育 才与就业系统;5社区交流与参与系统;6社区运营系统。 住宅区的构成要素四个部分:用地用地规模与配置;设施设施分级与布局; 空间空间层次与组合;景观视觉景观与形象。 居住密度:是关于住宅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指单位用地面积上居民和住宅的密集 程

9、度,它是一个包含人口密度、人均用地、建筑密度和建筑面积密度指标的综合概念。 人口密度:住宅区人口密度(毛)住宅区总人口/住宅区总用地(人/公顷,万人/平方公里); 住宅区人口密度(净)住宅区总人口/住宅建筑总用地(人/公顷,万人/平方公里)。 人均用地:人均住宅区用地住宅区总用地/住宅区总人口(平方米/人)。 建筑密度:住宅区建筑密度(毛)住宅区总建筑基底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住宅 区建筑密度(净)住宅区某项建筑总基底面积/住宅该项建筑总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密度:住宅区建筑面积密度(毛)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用地面积(平方米/ 公顷);住宅区建筑面积密度(净)住宅区某项建筑总面

10、积/住宅区该项建筑总用地面积(平 方米/平方米)。 容积率:住宅区容积率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住宅区 住宅用地容积率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用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 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住宅区的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与停车设施,教育设施,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 管理设施和市政设施六大类。 服务半径与设施分级:服务半径是指各项设施所服务范围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各项设 施的分级及其服务半径的确定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居民的使用频率,二是设施的规模 效益。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1.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宜相对集中布

11、置在住宅区的出入口处;2.文化娱 乐设施宜分散布置在住宅区内或集中布置在住宅区中心;3.为老人和住宅区居民进行综合性 社区活动的设施宜安排在住宅区内较为重要与近便的位置。 教育设施布局:各类教育设施应安排在住宅区内部,与住宅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相联系, 并宜接近住宅区的中心位置,中小学的位置应考虑噪声影响,服务范围以及出入口位置等因 素,避免对住宅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正常通告带来干扰。 绿地布局:1.住宅区绿地的布局应以达到环境与景观共享,自然与人工共享为目标,充分考 虑住宅区建设方面的要求,充分考虑保持和利用自然的地形和地貌;2.区的绿地布局系统宜 贯通整个住宅的各个具有相应公共性质的户外空间

12、,并尽可能地通达至住宅;3.绿地布局应 与住宅区的步行游憩系统结合并将住宅区的户外活动场地纳入其中;4.绿地系统不宜被车街 道路过多地分隔或穿越,也不宜与车行系统重合。 户外活动场地布局:1.各类户外活动场地应与住宅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紧密联系结合,其位 置和通路应具有良好好通过性;2.幼儿和儿童活动场地应接近住宅并易于监护;3.青少年活 动场地应避免其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4.老人活动场地宜相对集中。 住宅区的交通组织方式一般可分为人车分行,人车混行两种。 停车设施布局:1.居民的非机动车停车宜尽可能的安排在室内,并接近自家单元,可以以一 个住宅组群250300 辆为单位集中设置;2.居民的机

13、动车宜考虑以安排在室内为主,并在集 中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接近自家单元;3.晚间路边停车的方式可以考虑作为居民私车停放的辅 助方式之一;4.公交站点应接近住宅区的人行主要出入口。 住宅区的空间可分为户内空间和户外空间两大部分。 住宅区的生活空间可以划分为私密性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四个层次。 私密空间一般指住宅户内空间和归属于住户自已的户外平台、阳台和院子空间。 半私密空间一般指住宅群落围合的、属于围合住宅院落的住宅居民的住宅院落空间,一般 包括其中的绿地、场地、道路和车位等。 半公共空间一般指若干住宅群落构筑的街坊、居住小区或居民外部空间,一般包括公共绿 地、公共服务设施开放的公

14、共场地。 公共空间一般指归属于城市空间的居住区或城市外部空间。 空间组合基本要求:住宅区各层次生活空间宜益遵循私密一半私密一半公共一公共逐级衔 接的布局组合原则,重点关注各层次空间衔接点的处理。 空间组合考虑因素:空间的尺度、围合程度、通达性、私密性越强,尺度宜小,围合感宜 强,通达性宜弱。公共性越强,尺度宜大,围合感宜弱,通达性宜强。半私密性空间宜注重 独立性。半公共空间宜注重开放性、通达性、吸引力、职能的多样化。 调查面:有普查和专项调查两种。 调查目的:实况调查、评价调查和意向调查三种。 调查方法:居民调查的方法常用的有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观察调查三种。 访谈调查一般具有确定的被调查对象

15、和有针对性的询问内容,范围较小,内容一般需要访 谈者解释。 观察调查是对事实进行真实的记录与描述,侧重于从调查者的角度去了解现状。 抽样调查:抽样需要先指定一个总体,然后从这一总体中的某个预定数中选一子集,这个 子集应充分代表整个总体。首先对所要研究的总体的确定即抽样范畴的确定,它决定着抽取 样本是否是随机的。抽样范畴应该包括总体中所有类型的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可以采用将问卷直接送卷到户或间接送卷和邮寄到户的方式。 问卷设计是问卷调查是否有效的关键,它包含研究目的的切,问题切合研究目的,问题切合 回答。问卷的提问方式,版面设计,问卷纸张的形式或色彩均应该亲切近人并富有启发性。 问卷量

16、不宜过大,一般最好不要超过四页。 观察调查:观察性是收集非语言行为资料的初步方法。观察有两种主要方式:参与性观察 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 通路系统是住宅区内外各种路径的统称,包括小径,车路和街道。 道路系统结构:1.住宅区空间形态骨架;2.住宅区功能布局的基础;3.最基本的交通功能。 交通方式三种:机动车交通、非机动车交通、步行交通。 住宅区的交通特征与类型:1.通勤性交通;2.生活性交通;3.服务性交通;4.应急性交通。 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人车分行、人车混行。 住宅区的路网布局规划遵循以下原则:1.顺而不穿,穿而不插;2.分级布置,逐级衔接,不 同等级的通路特别是机动车上,应该尽可能地做到逐

17、级衔接了;3.因地制宜,根据住宅区没 同的基地形状基地地形,人口规模,居民需求和居民的行为轨迹来合理地规划路网的布局, 道路用地的比例和各类通路的宽度与断面形式;4.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5. 空间结构整合化;6.避免影响城市交通。 居住区级道路为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 2030 米,山地居住区 不小于15 米,车行道一般需要9 米,如考虑通行公交时应增加至1014 米,人行道宽度一 米左右,居住区级道路多采用一块板形式,也可采用三块板的形式。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红线宽度 1014 米,车行道为 宅间小路指直接通到住宅单元入口的通路,连

18、接住宅单元与居住组团级道路,路幅宽度不宜小于2.5 米,高层住宅时不宜小于3.5 道路规划的其它规定为:1.至少需要两个对外出入口;2.向城市交通性干道开出入口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该小于 150 米;3.当住宅区主路与城市道路相交时,交角不小于 75 住宅区内应该设置无障碍通道,宽度不小于2.5米,纵坡不大于2.5%;5.尽端路的长度不超 过120 米,设12 米*12 米的回车场地;6.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辅梯步;7.沿街建筑物长度 超过160 米时应设宽度和高度均不小于4 米的消防车通道,建筑物长度超过80 时设人行通 绿化功能:物质功能;精神功能。居住区绿地分级:1居住区公园,一般3 万

19、人左右的居住区可以有23 公顷规模的公园, 步行距离800m;2小区公园,一般1 万人的小区可有0.5 公顷的公园,服务半径500 3组团绿地,不少于三分之一的面积在建筑阴影外;4宅间绿地;5公建设施附属绿地;6街道绿化。 植物品种:1.乔木;2.灌木;3.草本植物。 植物配植要点:1.确定基调树种,主要是用做行道树和庭荫树的乔木树种;2.保持居住区常 年的绿化效果,注意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搭配;3.植物配植应速生树与慢长树结合,以速生树 为主;4.乔灌木配合比例要得当,并与草皮花卉结合;5.采用孤植、对植、丛植、群植、带 植等配植方法,起对景、框景、遮挡、引导等效果。 居住区绿化空间组织的一般手

20、法:1.空间的分割:通过空间分割可创造空间尺度,形成远、 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用墙体、绿篱和攀缘植物分割;用水面、山石、树丛、花架、 小品等分割;地面高差和铺衬的变化。2.空间的渗透与联系:通过空间的扩散、延伸产生 层次变化,扩大景深感。常用的手法有:用窗门洞口、花格墙和植物框景等渗透;利用 花架互为因借;利用铺地材料的延伸。 居住区绿化空间组织的一般手法:1空间的分割;2空间的渗透与联系。 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指标:组团不少于0.5 平方米/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 平方米/人; 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 平方米/人;其它带状、块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 小于8m,面积不小于

21、400 平方米的环境要求。绿地率要求新区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低 于25%。 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平方米人):包括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化、广场等。 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居住区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居住区总人口(人) 绿地率(%)居住区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总用地面积(平方米)*100 公共建筑物:为居民公共生活和活动所需要的服务性设施。 公共建筑的分类:1.按使用性质分(按系统分):儿童教育系统;医疗卫生系统;商 业饮食系统;公共服务系统;文娱体育系统;行政经济系统;其它。2.按公共建筑 的规模分:市级公建;区级公建;小区级公建。3.按居民对公共建筑的使用频率分: 居民日常

22、(或每日)使用的;居民经常(或定期)使用的;居民不经常(或不定期) 使用的。 公共建筑的定额指标:1.千人指标(需要)。2 一般规模(可能):以公建本身合理程度来确 千人总指标:指每千居民拥有的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它用于总体上保证住宅区各级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包括容量与空间。 指标确定的依据及影响因素:1.从百岁图和年龄构成上分析;2.从市场的供求关系上分析; 3.从生活习惯上分析;4.从就业率和收入水平分析;5.从政策的变化上分析;6.从城市的性质 和规模上分析。 公共建筑物规划的一般原则:1.公共建筑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居住区级为8001000m,居 住小区级为4

23、00500m,居住组团150200m;2.注意公建合理规模、不能机械地套用指标; 3.要注意公建的分布给道路交通带来的问题;4公建设在交通方便的地段,并要考虑职工 上下班的走向;5公建宜与公共绿地相邻布置;6.要考虑公建的远近期结合,分期建设的 可能性。 对服务半径的影响因素:1.与使用频率成反比;2.与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成反比;3.与自然 条件有关;4.与居民生活习惯有关;5.与服务质量有关;6.与道路交通的便捷程度成正比; 7.与居住密度成反比。 居住区文化商业中心的布置方式:1.沿街线状布置;2.成片集中布置;3.沿街和成片相结合 的布置;4.集约化布置。 住宅群体布置的空间的类型:流动

24、的带形空间;静止的院落空间。 空间的围合程度:在平面上,围合感在于空间边角的封闭,在立体上,围合空间是心理感 受,因此,平面和立体同时进行分析。围合程度为强围合,部分围合和弱围合三类,围合 的空间比例为全围合、界限围合和最小围合三种。越是完整的空间形态其围合感越强。住 之间为宜。住宅建筑群体空间组合应考虑:1.进行户外活动的环境;2.满足基本生理和物理需求;3.形 成特征景观。 生理和物理因素有:日照、日照间距、自然通风、朝向、噪声防治。 住宅日照:住宅日照指居室内获得太阳的直接照射。 日照间距: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证后住宅能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的 日照量必须保持的距离。 住宅

25、日照是指居室内获得太阳的直接照射。 日照标准:日照标准是按在某一规定的时日,住宅底层房间获得满窗的连续日照时间不低 于某一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规范同时还要求一套住房中必须有一间主要居室满足日照标准。 在哈尔滨,按照住宅的日照标准,大寒日的日照时数应该不低于2 小时。 住宅间距:住宅间距包括住宅前后(正面和背面)以及两侧(侧面)的距离。 住宅侧向间距:防火间距是最小间距;低、多层前后间距不得小于日照间距,侧向间距不 小于6 米,有窗时不小于8 米(有道路时是910 米);多层和高层侧向间距是9 米;中高层 和高层住宅(高于24 米),作日照分析后确定,其侧面间距不小于13 住宅类型的选择:1.依据

26、国家现行住宅标准;2.结合地形地貌、适应地区特点;3.适应家庭人口结构变化;4.利于节地、节能、节材(简称“三节“);5.注重提高科技含量;6.利于规划布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1.行列式;2.周边式;3.点群式;4.混合式;5.自由式。行列布置:建筑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形式。多数居室日照和通风良好。单调、 呆板的感觉,容易产生穿越交通的干扰。常采用山墙错落、前后交错、左右交错、前后左右 交错形式布置。 周边布置:建筑没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空间封闭,便于组织绿化院落,可阻挡风 沙,节约用地。部分居室的朝向较差,结构、施工复杂,不利于抗震,造价增加。 混合布置:为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以行列式为主,以少量住宅或公共建筑沿道路或院落 周边布置。 自由布置:散立曲线形曲尺形。 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1.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2.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3.整体式组合方式。 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1.对比;2.韵律和节奏;3.比例和尺度;4.色彩;5.绿化;6.道路;7. 建筑小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