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习题第三单元 角 教材分析一、射线、直线的概念直接用数学化的语言给出两者的概念。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认真观察,发现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特征和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端点、延长情况来讨论)二、角的概念对于角,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这节课着重是要在射线概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含义。角的表示法是一种规定,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注意要让学生看清写法,不要写成小于号。三、角的度量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材分两个层次,一是介绍量角器和角的度量方法。二是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得边的长
2、短无关。教学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首先可以让每个学生画一个角,同桌间比较角的大小,引导学生探讨并发现,当两个角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情况下,可以用两角器测量出各自的度数,再比较。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的构造,并归纳量角的方法。例1: 通过测量角度来比较,验证以前建立的结论。再次感悟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得边的长短无关。 四、角的分类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周角。例2借助测量角,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角、周角的概念,注意区别它们与直线、射线的关系。让学生探讨各种角的关
3、系,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依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周角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在教学前,准备一些教具和实物,教学时,可以拿折扇慢慢打开,使学生看清扇子把转了一圈,然后通过演示画出书上的周角,让学生观察周角的画法,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从而明确周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四、画角因为有了前面量角的基础,教学例3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反馈评价时在强调画角的具体步骤,教师进行必要的演示。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射线、直线和角,初步培养空间观念。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3、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
4、比较角的大小。 4、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90度、60度、105度、120度和135度的角。在量角、画角的过程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分清各类角之间的关系。5、经历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6、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7、掌握角的分类以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8、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能正确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2、使学生认识角,能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符号表示角
5、,认识角的大小测量工具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3、会用量角器画不同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90度、60度、105度、120度和135度的角。难点1、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2、掌握角的分类以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 教学建议1、充分放手探索,以原有的认知为基础建构新知。 “线的认识”学习,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应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探索、去想象。 如,射线教学:首先,“车灯射出的光线有什么特点?”应让学生充分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特点,再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射线,在“有限”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无
6、限”,新知与旧知进行比较、同化和顺应,顺利完成新知学习。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如直线的概念就比较抽象,教学时很难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有的生活经验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学时必须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3、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为此,课本上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
7、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及量角的步骤等都没有出示文字说明,而是在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5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课题课时直线、射线和线段1角的度量1角的分类1画角1整理和复习1总计5 3.1 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学内容 教科书41页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学提示 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8、为下一步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了感性材料。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线段、直线和射线,能正确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点。难点: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题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图)细线 刻度尺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 多媒体出示单元主题图。师和学生交流:同学们,在这幅温馨的画面中,你看到哪些和数学有关的现象?观察之后,再和同桌交流,看谁的眼睛最亮。学生活动。预设1:我看到图中有电线、钓鱼线、晒衣服的竹竿;
9、预设2:量衣架上的角、房屋顶上的角、鱼竿和钓鱼线所成的角;师:在这幅图中,有很多的角和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线的知识。板书:线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用截取主题图一部分内容作为新课的研究内容的方式,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2) 探究新知1、探究线段的特点(1)画线段多媒体闪动:两根电线杆及中间拉直的一段电线。师和学生交流:同学们看一看两根电线杆之间的一段电线,你能把这段电线在练习本上画出来吗?学生活动。(画线段)展示学生的作品。(选择一幅进行讲解)师:同学们太伟大了!其实你刚才画的是一条线段。黑板的一条边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谁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线段?生回答预设:拉直的鞋带,拉直的
10、毛线,书的边,课桌的边,信封的边(2)线段的特点师质疑:你看到的线段长得什么样?你能试着说一说吗?预设1:直直的;预设2:有两个端点。师: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直的。(板书)(3) 动手实践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学生活动,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师强调:在画线段的过程中,先点一个点,0刻度以准这个点。要注意画上线段的两个端点,并标上长度。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线段。既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有线段,又促进了学生对线段的特征有更清晰地了解。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师和学生交流:同学们拿出题卡,在两点之间画出很多条线,根据线段的
11、特点说一说哪一条是线段。 学生回答。根据线段的特点可以判断出号线是线段。师和学生交流:利用手中的工具测量一下号线的长度,并比较出哪一条最短。学生测量出4条线的长度后进行比较。预设:号线最短。师和学生交流:发现两点之间,可以画很多条线,其中线段最短。也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板书)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能测量长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探究直线和射线 (1)直线 师:在题卡上过两点画一条线段。 学生活动。 师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把所画的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这样的延长是无限的延长,想象一下这条线是怎样的一条线? 学生在小组之内讨论。 预设:这条线很直很直,很长
12、。 师质疑:同学们,这条线段延长之后有端点吗?有多长呢?能量出它的长度吗? 预设:无限延长的线没有端点,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师小结:我们把直直的、没有端点的线叫做直线。直线是无限延长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板书)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突出线段与直线的比较,有效地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线段)来主动地探究新知识。采用观察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发现线段的一些特点;整个教学过程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对线段的认识和理解。 (2)射线 师和学生交流:在题卡上过两点画一条线段。 学生活动。 师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把所画的线段向一端无限延
13、长。这样的延长是无限的延长,想象一下这条线是怎样的一条线? 学生在小组之内讨论。 预设:这条线很直很直,很长。 师质疑:同学们,这条线段延长之后有端点吗?有多长呢?能量出它的长度吗? 预设:无限延长的线一端有端点,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师小结:我们把直直的、只有一个端点的线叫做射线,射线是无限延长的。(板书)3、画射线(例2) 师质疑:以下面的点为端点画一条射线。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师和学生交流:以下面的点为端点画两条射线。 学生画出两条射线。师质疑:如果继续画下去,可以画出多少条射线?预设:无数条。师和学生交流:以一个点为端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师质疑:同学们,根
14、据射线的特点,想一想生活中的射线?预设1:手电筒和探照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预设2:阳光4、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 师质疑:谁能说一说直线与线段、射线有哪些不同? 预设: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直线没有端点、不可以测量长度。射线有一个端点,不可以测量长度。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加强了比较,让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直线的理解。(3)巩固新知教科书第42页课堂活动第1、2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4)达标反馈1、从一点出发可以画( )条射线。2、 ( )射线 ( )线段 ( )直线3、线段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直线( )端点。4、过下
15、面的点画一条射线。 5、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答案:1、无数2、 3、2 1 没有4、5、略(5)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说一下吧!预设1:我认识了直线;预设2:认识了射线和线段;预设3:知道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和区别;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使学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完整地经历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 (6)布置作业1、填一填 (1)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直线有( )端点。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射线有( )端点。(2)从一点出发,可以画( )条直线,可以画()条射线,经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3)数一数,图(
16、)中有()条线段,()条射线,()条直线。 2、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1)一条线段长19厘米,一条射线长10厘米。( )(2)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3)过任意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4)一条射线长6厘米。( )(5)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可以被看成是线段。( )3、在线段下面画,在直线下面画,在射线下面画。 ( ) ( ) ( ) ( ) ( ) ( )4、实践操作(1)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2)画一条射线。(3)画出一条射线,并从它的端点开始截取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答案:1、(1)直线 0 射线 1 (2)无数 无数 一 (3)6 8 1 2、(
17、1)(2)(3)(4)(5)3、4、略 板书设计线段 直线 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直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线是无限延长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没有端点。射线是无限延长的,有一个端点。 教学反思 直线、射线和线段一课,认识直线、射线、线段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教学时,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去认知,并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通过探索、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虽然教学内容是教材安排的,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觉参与的。因此,我没有将大量的时间放在讲授上,而应为学生提供一幅情景图,让学生找一找
18、“数学有关的现象”,使学生在生活资源中加深对线段的认知,并突出线段是有限长的。接着再让学生猜想把线段的两端点去掉会是怎样?再猜想去掉一个端点又会怎样?让学生再想象中对无限延伸有了初步的感悟,把学生自然地带到了新课的学习中。在教学中,学生是根本,教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的疑质有时恰恰会生成超越教材的资源。本节课就有学生在学习射线、直线时,我巧妙的利用了日常生活用品手电筒来让学生演示线段和直线。再让学生试着能不能演示直线,这时,学生恍然大悟,直观的理解了。因为直线两端都可以无限延伸的神奇,所以难以找到生活中近似直线的物体。这样,学生不仅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还对它们的特征有了较深的
19、理解,初步感知了射线和直线之间的区别。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才能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2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43页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角的度量。 教学提示 教学这节课时,要先让学生感知角,知道什么是角之后,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学生形成知识链,能以已学知识为依托,轻松进入新知的学习。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角,能指出角、边和顶点;能用常用的符号来表示角, 2、比较角的大小。 3、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角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操
20、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角。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出示师让同学们认识这几个图形吗?说出它们的名字。(角)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角的知识。板书:角设计意图:复习角的知识,进一步研究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养成注意观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习惯。(二)探究新知1、角的认识师让同学们尝试一下,在练习本上画几个角?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之内交流一下。学生
21、活动。预设1:发现从一点引入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预设2: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预设3:画角时,这两条射线是从一点引出来的。师小结: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师和学生交流:其实角的各部分也有它的名字,我们来认识一下吧!板书:师小结:从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就是角的两条边,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如上面的角可以记作“1”,读作“角1” 。板书:1设计意图:这是一节概念课,所有角的定义都是规定的,如果只是告诉学生这些角的定义,学生有可能记得很牢,但是缺乏必要的体验,肯定没有深刻的印象。这里以操作体验为主让学生角,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师和学生交流同学们,刚才你们画的角一样大吗?预设:不
22、一样大。师和学生交流怎样才能比较出角的大小的方法,通过交流可以发现: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比较麻烦,可以通过角的度量来比较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从画角的操作过程中,体会角的意义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由学生画出的角有大小,巧妙地引出角的度量问题。2、角的度量(1)认识量角器 师让学生观察量角器,并说一说量角器的组成。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量角器由中心点、刻度(零刻度线、外圈刻度、内圈刻度)组成。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的角,记作1。内圈数字从右向左分别为0、10、20170、180。外圈数字从左向右分别为0、
23、10、20170、180。(2)在量角器上找规定的刻度线 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0,30、45,60,90,180的刻度线。学生试着在量角器上找出这些刻度线,并说一说是怎么找的。预设:因为内圈数字从右向左分别为0、10、20170、180。外圈数字从左向右分别为0、10、20170、180。 师小结:分清内外圈,紧跟0刻度;0刻度在外圈就看外圈的刻度。0刻度在内圈就看内圈的刻度。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正确判断所摆的角的度数是读内圈,还是外圈,从而解决量角时读数的难点。2、测量角的度数测量下面角的度数。师让学生试着测量出题卡上角的度数。并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学生活动。预设1:测量角的度数,把角的顶
24、点放在量角器的中心点, 再把角的一边放在0刻度线上。看角的另一边指的刻度,角的开口向右,看内刻度线。预设2:角的开口向右,看内刻度线;角的开口向左,看外刻度线。预设3:这个角的一端和0刻度线重合,开口向右,因此要看内刻度线。内刻度线指的是60,所以这个角是60。 师小结:量角要注意两对齐: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对齐。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对齐。做到两对齐后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着刻度线几,这个角就是几度。看刻度要分清内外圈。角的开口向右,看内刻度线;角的开口向左,看外刻度线。 板书:未知角(重合)量角器上的角 顶点 顶点(中心点) 一条边 一条边(零刻度线) 另一条边 另一条边(对应刻度线)
25、设计意图: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认识量角器的过程是让学生去发现规律,找到特殊点,掌握新知,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探究新知,体验成功。(三) 巩固新知教科书第44页课堂活动第1、2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四)达标反馈1、填一填。(1)想一想:从一点可以引出( )条射线。(2)这个点叫角的( ),这两条射线是角的( )。角通常用“”来表示,角有( )个顶点、( )条边。 (3)画出一个角,标出各部分的名称。(4)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 )份,其中的任何一份就是( )度
26、,记作( )。2、(1)写出量角器上外圈上的刻度。(2)写出量角器上内圈上的刻度。3、读出量角器测量出的角。 ( )度 ( )度 ( )度 ( )度 4、测量下面角的度数。 ( )度 ( )度 ( )度 ( )度5.实际测量,发现规律。(1)量出下面两组中每个角的度数,并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 (2)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五)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说一下吧!预设1:我认识了角;预设2:认识了角各部分的组成;预设3:知道了角的测量方法;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系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六)布置作业 1、在角的下面画上“”
27、。 ( ) ( ) ( ) ( ) 2、填一填 3、读出量角器测量出的角。4、测量下面各角的度数。答案:3、30 120 50 1004、略 板书设计角的度量1分清内外圈,紧跟0刻度;0刻度在外圈就看外圈的刻度。0刻度在内圈就看内圈的刻度。 未知角(重合)量角器上的角 顶点 顶点(中心点) 一条边 一条边(零刻度线) 另一条边 另一条边(对应刻度线)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四点:1、本课的教学,进一步研究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养成注意观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习惯。我感觉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较自然,并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的很好把握。3、难
28、点的突破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对角认识的基础上,测量角的度数本节课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抓住这一认知冲突,量角器的里圈和外圈的刻度精心设计了辩论,力图在辩论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形成相互碰撞,使整个辩论过程成为学生认真思辨、积极探索和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力图教给学生从定义出发分析问题的方法。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一直认为日常生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并且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3.3 角的分类 教学内容 教科书45页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角的分类。 教学提示 教学这节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角之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将学生进行分类。学生形成知
29、识链,能以已学知识为依托,轻松进入新知的学习。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 周角。 2、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观测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 周角。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有关角的知识。现在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出角,指给同桌看一看。 学生活动,指出三角板上的角。师让学生找一找在两个三角板上有两个相同的角,并且让学生测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活动。预设:两个相同的角都是90。师小结:这个90的角就是直角,直角=90。板书:直角=90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角的分类的知识。板书:角的分类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利用三角板引入新课,让学生找出直角之后通过测量的方法知道了直角=90。 (二)探究新知1、认识平角师让同学们把三角板上的两个直角拼在一起,看有什么发现?预设1:角的两边刚好在一条直线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