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9 ,大小:57.93KB ,
资源ID:589282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928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

1、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月 日(星期 ) 总第 课时 课题草原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5.背诵第一自然段。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8个生字,理解“绿毯、惊叹、回味”等词语

2、。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具准备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

3、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以草原歌曲导入,创设出大草原蓝天白云、一碧千里的氛围,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习兴趣。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

4、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4)迂回:回旋,环绕。(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

5、省。(8)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9)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教师总结。(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

6、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后写产生的感想。)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的生动形象。)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给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感

7、叹和赞美。)(板书:风光美)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图片”,用草原歌曲请到草原来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辽阔的草原等配乐,学生用感官来感受草原的美景。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与文本对话,并能够与作者对话,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文、欣赏优美的文章打下基

8、础。这一环节是为了教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章和体会作者情感而设计的,这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方法。用图片、声音来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草原的风光之美,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留下深刻印象。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背诵优美的段落,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读拼音,写汉字。

9、 “那达慕”大会上,赛马的骑手们手执马bin( ),一字排开,个个身穿华丽衣shang( ),扎着彩色腰带,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一声令下,只听见马t( )声响,一群人jn( )飘带舞,如一道彩hng( )一般从绿tn( )上飞向远方。 射箭、摔jio( )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许多漂亮的蒙古族姑娘也rn( )不住要来看一看。羞s( )的面庞,婀娜的身姿,悦耳的笑声,为赛场平添一道靓丽的风景。二、给下面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疾:疾病痛苦痛恨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 )疾恶如仇() 积劳成疾()疾苦()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寂静() 羞涩() 拘束() 洒脱() 回味()四

10、、结合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1.“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中“这种境界”指的是( )A.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B.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C.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D.羊群像白色的大花,小丘像中国画。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作者看出了骏马和大牛的心思。 B.这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情景想象到的。C.骏马和大牛确实在回味草原的乐趣。【答案】一、鞭 裳 蹄 襟 虹 毯 跤 忍 涩 二、

11、三、安静 害羞 拘谨 潇洒 体会 四、1.A 2.B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是让学生重温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出示课件

12、8】“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洒脱”:(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4)指导朗读,表现“洒

13、脱”: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板书:人情美) 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

14、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2)学生自由发言填词,教师点拨指导。在课件上完成填空,依次填上:热情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3)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板书:热情迎接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5.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1)热情迎接: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的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不仅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还是比喻一种热情。“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和马相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场,会有什么感受?

15、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激情相见: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认为他们在说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3)盛情款待: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有感情地朗读。(4)尽情联欢:联欢的项目有什么呢?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5)深情话别: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教师导引

16、: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要分别了。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历历在目。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这正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这句话表达了怎么的感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抓住重点词语“洒脱”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了解在草原上开车的情形,并引导学生从这一角度来了

17、解草原的特点。 此环节是用词语来概括文段内容,这一设计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能力。设计填空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让学生分组学习,逐步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对优秀文本的欣赏能力。依次学习“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各个环节,可以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每学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段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18、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2.作业(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了课文中描写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明确了中心,升华了感情。 抄写和背诵两道作业题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素养。板书内容 风光美(初见草原)热情迎接(迎客)盛情款待(待客)深情话别(话别) 草原人情美课堂作业新设计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空气() 歌声() 天空()草原()骏马()

19、线条()二、阅读草原片段,回答问题。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不用(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 )。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2.作者在片段中概括了草原的特点是_。3

20、.简要说说文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叹()柔美()奇丽()5.读读短文中画线的句子,“无边的绿毯”指的是_,“白色的大花”指的是_,“中国画”指的是_,这样写让人感觉到_。三、填空。草原是著名作家 写的一篇散文,通过具体的记叙与描写,表现了草原秀美的 和蒙古族人民的 。最后,作者以“ ”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热爱草原、赞美草原人民的真挚情感。【答案】一、清新 嘹亮 湛蓝 辽阔 奔驰 柔和 二、1.绿的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无限乐趣 2.空气清新、天空明朗、一碧千里 3.天、空气、小丘、平地、羊群。愉悦。 4.感叹 优美 瑰丽 5.草地 羊群

21、小丘 草原风光的美丽无比 三、老舍 自然风光 热情好客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教学反思月 日(星期 ) 总第 课时 课题丁香结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3.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

22、结”的能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教具准备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课件出示丁香图片】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2.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板书:丁香结) 3.介绍作

23、者。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

24、文的方法理解词语。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字词,指名读,全班齐读。(2)学写字词。师指导书写“幽、薄、缀、雅”。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3)理解词语。幽雅:幽静而雅致。 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愁怨:忧愁怨恨。 断断续续:不连续的。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分段并概括段意。师: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如下: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样貌。)第二

25、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

26、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1.总结感悟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

27、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2.布置作业(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对文本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再次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读拼音,写汉字。 zhu mn yu y f n bn zhu dn b m hu ( ) ( ) ( ) ( ) (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潇洒() 参差() 莹白() 妩媚() 朦胧()三、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并结合文章,

28、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答案】一、缀 满 幽 雅 伏 案 笨 拙 单 薄 模 糊 二、 潇洒(超脱) 参差(杂乱) 莹白(洁白) 妩媚(柔媚) 朦胧(模糊)三、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原因有二: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2.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2.谈话导

29、入新课: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通过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教师的问题也帮助学生自然过渡到下面的教学活动。新课教学( )分钟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3.学生交流,汇报。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师适时呈现:(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2)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