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9.96KB ,
资源ID:58845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845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罗布泊消失的仙湖》公开课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公开课教案.docx

1、罗布泊 消失的仙湖公开课教案罗布泊 消失的仙湖公开课教案授课教师:陶义平教学班级:零八级一班教学时间:2007年6月5日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二)过程和方法: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科学理性和人文情怀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了解本文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的方法。2、了解罗布泊的这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3、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应吸取的教训。(二)难点:1、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2、探究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2、、预习 二、导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国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 资料投影:“探险乐园罗布泊”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

3、发现的问题,并记在学习笔记本上。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提问: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确: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

4、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二)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读出感情)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训练复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三)学习对比的写法。 组织学生讨论。 1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 明确: 过去的罗布泊:

5、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五、探究活动 提问: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扣

6、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六、拓展学习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七、小结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7、。 课文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苦,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一是拿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破败对比;二是运用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如“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一句所描写的罗布泊的惨状,实在让人痛心疾首;三是运用数据客观说明。这些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用事实说话的特点,理解文中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列

8、数据的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2、培养搜集和整理资料、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悟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楼兰这个著名的古城早就被沙漠吞噬,而罗布泊这个神秘的地方依然吸引着我们去揭开它的谜底,一睹它的真面目。 二、略读课文,概述内容情感。 1、用一句话概括罗布泊是个怎样的地方,并说说你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触。 罗布泊过去是水草丰美的湖泊,如今却是可怕死寂的沙漠,正如文章的标题消逝的仙湖。感触:痛心、遗憾、惋惜、愤慨等等。 展示图片: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

9、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孔雀河从北面注入。呈葫芦形,面积3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沿岸盐泽广布。 2、浏览全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感触的一句话,并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罗布泊,泊字的左边是三点水啊!”(反复朗读,读出痛惜之情。)强调了“三点水”:罗布泊之所以得名,和“三点水”有关,它的繁荣美丽,和“三点水”有关,它的荒凉恐怖,和“三点水”的消失有关。强调了“三点水”,就突出了作者的痛心疾首! 三、研读课文,感受忧患意识。 1、有水和缺水的“罗布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到那里去的人感受有何不同?这里

10、的水究竟到哪里去了? 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1)环境:过去:遍地绿色,金色麦浪,湖水如镜,河流清澈 如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夏季温度高达70度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写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罗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与无奈”,怎不令人痛心。反复强调“站在罗布泊边缘”一句,强化了目睹的惨状,也令人痛心而沉重。 (2)植物

11、:过去:绿树环绕,胡杨丛生 如今:没有一棵草,胡杨干枯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3)动物:过去:牛马成群,野鸭玩耍,小鸟歌唱 如今: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4)人:过去:张謇、斯文赫定惊叹赞誉 如今:闯入,失踪,遇难(死亡之地)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用拟人手法,“黄色沙地深深刺痛着

12、我们的心”,实际写出了“我们”看到罗布泊变成了荒漠景象而内心痛苦、沉重的情感,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这样表达,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自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 文中用了大量的数据形象地告

13、诉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从而激发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深入的反思。“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荒漠化。“四盲”是直接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淡漠,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类的盲目无知的破坏行为是造成生态环境悲剧的直接原因。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

14、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任意”一词,更突出了人们破坏水资源的无知和愚昧。 2、分析下列两组句子的表达作用有何区别。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这一切是人为的!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救救青海湖、月牙泉和所有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此句的“又”字有力地指出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这样人为造成环境问题的悲剧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不胜枚举。 连用三个“救救”,构成了排比,以强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15、。 3、假如你是罗布泊的最后一棵胡杨树,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 展示图片:胡杨是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胡杨树的干枯,是对 四、课外延伸,拓展环保主题。 1、请你再列举一个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事例。续在“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后,要求运用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2、研究课外阅读资料,讨论: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为什么?要求至少说出两点依据。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五、调查研究,宣传环保风尚。 1、把课堂上讨论的内容整理成小论文,要求自拟题

16、目,有理有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撰写或摘录一句节水或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口号,要求内容明确,语言简洁,醒目突出,并在适当的时机对你周围的人进行宣传。 六、小结: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罗布泊的今昔变化,令人痛心遗憾,我们在字里行间深深地感受到了忧患意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教训必须总结,吸取。如果你愿意,你坚持,一个人也能带来变化!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出一份力! 该文章转自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培养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

17、力; 2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等方法; 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价值观:1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前准备: 1以一位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老人的身份,请你将所见今昔罗布泊用描述性的语言说出来。 2. 以一位研究罗布泊的科学家的身份,请你将从课文中探得的“变化”原因整理后讲给大家听。 3. 以一位环保志愿者的身份,请你通过电视向人类发出忠告,(罗布泊的变化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4. 请上网上图书馆搜索资料,以“环境工程师”的身份拿出一份“变回去”的具体方案。 教学步骤: 一. 说变化的过程 1. 播放有关罗布泊和新疆的风光图。 (同学

18、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我想考考大家的地理知识,同学们知道罗布泊的具体位置吗?(位于新疆的东部,塔里木河的东面,塔河和孔雀河同时注入罗布泊。)我们知道新疆是个好地方,罗布泊作为新疆的一部分也曾经被人们赞誉为“仙湖”,但是在1980年6月17日,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家木在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996年6月17日,我国著名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遇难,为罗布泊平添了几分神秘和恐怖的色彩。) 2. 假如你是一位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世纪老人,请你用描述性的语言将你所见“今昔罗布泊的景象”说出来。 再请你将自己(百岁老人)描述的主要意思用“昔日的罗布泊今日的罗布泊.”的句式简要地概括

19、出来。 点拨概括:昔日的罗布泊绿洲 仙湖 今日的罗布泊 荒漠 戈壁 (今昔罗布泊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巨大的变化恰似一位丰姿卓越的绝代佳人变成了一具干枯、恐怖的木乃伊,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一个结果呢?) 二 探变化的原因。 1. 学生小组合作选读文中揭示罗布泊变化原因的句子或者语段。 2. 请你以一位研究罗布泊的科学家的身份,将从课文中探得的“变化”原因整理后讲给大家听。 点拨要点: 一 20世纪塔里木河曾经两次被人为改造,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二 是“四盲”,盲目增进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

20、破坏。 三思教训谈忧患. (看来同学们的预习是比较到位的,而且能准确地删选信息,那么在知道造成罗布泊变化的原因后,老师有疑问了,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什么“耕地用水,修建水库截水,掘堤引水,建泵站抽水”不是也蛮正常吗?我们到底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呢?我们其实可以抓住“盲目”两个字来探究) 罗布泊的变化给了我们什么教训?如果你是一位环保志愿者,请你通过电视向人类发出忠告。 点拨:造成罗布泊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盲目”,“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的利益不顾整体利益。 “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上游将

21、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沙化。 教训:说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 要有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尊重自然规律。或者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30多年前还是生命的绿洲的罗布泊已经成为荒漠和戈壁,这样的教训已经够深刻、够沉重,但是人们反省了吗?我们发现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 学生研读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 , 谈青海湖和月牙泉的现状。 问:这些悲剧的制造者是谁? 同学们,难道课文只是让我们记住罗布泊、 青海湖和月牙泉的惨剧吗?课文还想传达怎样的一种意识?(忧患意识),并应该把这

22、种意识贯穿我们生产、建设发展的过程中。 当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也是开发。所以现在西部大开发也同样是开发,一定要注意克服盲目性,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四品写作的艺术。 ( 整篇文章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那么在写作上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法使得课文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 对比、引用数据、排比和拟人手法及直接抒情的方法。 五构变化的蓝图 1)罗布泊由生命的绿洲变成了沙漠,这样的惨剧,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不忍心再看下去,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假设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环境工程师”,请你们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谈谈如何让罗布泊“变回去” 、 甚至

23、变得更美好的具体措施,好吗? 1. 多宣传加强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让居民们注意节约用水,甚至可以立法进行强制管理 2.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培植草皮等),种植业结构调整,由发展种植业为主转向保护环境为主,以实现生产功能酌改造。逐步改造沙化环境。 .开渠饮水,比如雪山水等的利用等。 .通过修闸、筑堤、疏泼、裁支井干、封堵非法口子,改造干流再道回 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精彩,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提出具体措施的过程中,始终贯穿这一种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相信这一堂的外延将会更深广,也希望这篇文章、这堂课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们时刻关注自然这位世间万物的慈母,感谢

24、她无私的给予,体会她内心的感受,我们要用行动来捍卫这种血水相融的母子亲情 六作业超市:(可以任意选择一题) 板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过去 的罗布泊 (绿洲 、 仙湖) 现在 的罗布泊 (消 亡) 消亡 的原 因 (改变河道、人口激增、“四盲”) 教训:环保意识 忧患意识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尊重自然规律。 资料整合平台: 该文章转自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3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教学设计:1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2课前预习,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

25、题;动手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3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透视文章的写作轨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4结合“研讨与练习”:“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拓展思维,畅想表达。教学内容设计:一、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2完成“读读,写写”。3查找并搜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资料。4在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学习笔记上。二、课堂教学内容第一板块:罗布泊消逝的原因1导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

26、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2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目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4日电)资料投影:“探险乐园罗布?白”(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报)3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4投影显示问题的答案。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

27、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自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第二板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读出感情)2组织

28、学习思考、回答问题:(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训练复述能力)(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讨论后出示投影:1025.tif讨论后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4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5学生齐读。第三板块:学习作比较的方法1投影显示图表:1025.tif2组织学生讨论:(1)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2)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3.教师小结第2题。(1);出示投影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现

29、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2)明确拟人的修辞手法。(3)强烈的对比效果。(4)再次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第四板块:世纪老人的述说1实物投影,展示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的图片。2畅想表达:“如果我是世纪老人,我该如何讲述罗布泊的百年沧桑?”提示: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3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

30、罗布泊的破坏。)从60岁lOO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三、课后拓展学习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该文章转自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吴干的一篇文章,叫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师板书课题) 师:(手指着“泊”字)同学们,我们注意这个“泊”字,偏旁是怎么写的? 生(齐声)三点水。 师:这说明“罗布泊”原来跟什么有关系? 生(齐声)跟水有关系。 师:这个“泊”字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生(齐声):湖泊的意思。 师:我们再看一看文章的题目,你能从这句话中读出些什么信息呢? 生1:罗布泊已经消逝了。 生2:罗布泊是一个仙湖。 圣:“仙”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齐声):美丽 师:哪个同学能把他的意思合起来说说? 生1:罗布泊是一个仙湖,后来消逝了。 师:对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