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9.65KB ,
资源ID:58844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844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应急生存概述.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应急生存概述.docx

1、1应急生存概述第一章应急生存概述生命对每个人来说是最宝贵的,而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遇到威胁生命生存的危险,在面临这些危险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将危险降到最低限度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在危险中求生的技能。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全人类中进行应急生存的教育。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会带领大家了解应急生存教育的意义、各国的应急生存教育概况以及应急求救指南。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 了解应急生存教育的意义,增加对公共安全的认识,提高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和大自然的尊重;2. 提高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3. 增强将公共安全知识教育与学科知识教育相结合的能力。第一节 认识应急生存

2、教育的意义一、生命生存教育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正因如此,教育之“育”就应从尊重生命始,教人向善,使人胸襟开阔。2007年12月6日,全国首届大学生生命教育高峰论坛在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召开,来自教育部、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的专家呼吁,大学应尽快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的概念,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针对青少年吸毒、自杀、他杀、性危害等现象高发而提出的。其内涵是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享受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在美国学校,发生火灾,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救人,不仅不“表扬”,不“追认”,反而会因为校方没有教会学生如何逃生的方法而受到处罚。

3、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生命是尊严的,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生命教育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3个层次。生存意识教育,实际上也就是珍惜生命教育,这是生命教育的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和首要前提。因为只有生命存在,才能谈得上发展和质量的问题。生存意识教育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进行生命安全教育。二是进行生活态度教育。三是进行死亡体验教育。第二个层次是生存能力教育。这是个体生命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4、条件。生存能力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动手能力,尤其是基本的生活自理和自卫能力。二是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一个人对环境的认识、利用和改造能力越强,对环境的依赖性越小,其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三是增强抗挫折能力,特别是增强心理的调适能力。四是从虚拟课堂到野外的强化训练。五是增强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救能力。第三个层次是生命价值升华教育,即生命质量提升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二、我国公共安全的形势我国公共安全形势严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每年造成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人民币。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

5、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三十条: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的四大目标,即:Learningtoknow(学会求知);Learningtodo(学会做事);Learningtoco-oper

6、ate(学会合作);Learningtobe(学会生存)。本教材根据我国公共安全形势的特点,选取应急生存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突破点,以期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和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技能。应急生存教育是指导个体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自救、互救,以提高个体生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对儿童安全教育重视不够,也缺少相关知识。儿童对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很差,社会、学校、家庭均没有很好地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缺乏儿童安全教育的意识,更不用说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安全教育,校内安全、校外活动安全、卫生饮食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防范等安全教育更显薄弱。根据调查数据显

7、示:中国312岁儿童中,多数孩子安全意识淡薄,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缺少应有的防范知识,不知道躲避风险。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这其中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使灾难得以避免。【延伸阅读】美国“灾难演习”课程计划1999年,在Allstate基金会的支持下,美国红十字会开发了“灾难演习”培训课程,向老师和学生传授有关灾难安全的内容。通过增加对危险的认识,对人在灾难中的脆弱性的认识,老师和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有关知识与技巧,提升全民安全意识。通过将防灾信息完全溶入正式教育,将会普及并影响更多的人:不论他们的社

8、会和经济地位怎样,这一点已经得到公众的认可。(一)面向儿童“灾难演习”课程的目标是向5-14岁的儿童及他们的家庭传授防灾信息,并通过提供知识、技能和工具,提升或改变他们的行为,有效的做好准备,应对灾害。该课程一开始是为从幼儿园到中学学生的群体“量身定做”的,然后把一部分内容扩展至9-12年级的学生。(二)灾害类别防灾资料涵盖飓风、龙卷风、洪水、地震和闪电。防灾技巧和信息还包括居住安全、荒地中的防火与安全,以及家中的伤病预防。其他主要内容还包括灾后恢复。(三)课程内容课程为每个年级的学生专门设计了不同的“工具包”,内含课程规划、真实个案学习、心理-社会支持提示、核对一览表、游戏、行动指导书籍、录

9、像、海报、竞赛,固定展板,以及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将获得的合格证。在学习常规课程时,防灾资料都会作为补充学习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有关灾难的知识时,会与其他课程进行关联学习,比如数学、地理和地球科学等。美国红十字会网站上有专门介绍“灾难演习”课程的专题网页,在上面可免费下载课程资料。考虑到这是面向儿童的课程,因此,资料设计富有童趣,简单易懂。【延伸阅读】各国公共安全教育典型(一)学校建设篇日本:不遗余力建设坚固校园 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非洲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交界处,地震时有发生,并已成为了日本最大的灾难隐患。为了使学校建筑成为孩子以及社区的临时庇护所,日本加强了对安全校园的建设,出台了一系

10、列方针与政策,大刀阔斧地对中小学的建筑设施进行改建。2003年7月,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了促进学校建筑抗震指南,描述了学校建筑的基本概念,并列出了设计抗震学校建筑的方法。随后,政府出台了改造学校建筑手册,具体给出了学校改建措施方案,将可能在地震中易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学校建筑列为重点对象进行改造,比如加入钢架,增加防震墙,给柱子加上大梁等具体方法。为了配合这项政策实施,日本文部科学省拨出大约1000亿日元(约7.9亿美元)用于改进学校建筑,并指出在2007财政年度市政府应拨出1140亿日元(约9亿美元)用于抗震改建。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改进,日本学校建筑抗震改建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07年4月文部

11、科学省的调查显示59%的日本中小学建筑已经完成了防震改造,达到了安全校园建筑标准。(二)学生教育篇 孟加拉国:“了解灾害=化解灾害”地处南亚的孟加拉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在各种灾害中,儿童所受的伤害最为严重。为了使儿童了解自然灾害,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因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与风险,孟加拉国提出了“了解灾害=化解灾害”的减灾教育口号。他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首套用孟加拉文写成的儿童减灾学习手册,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学习如何采取有效的减灾手段,并通过学生将这套学习手册推广到整个社区当中,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灾害,并学会应对自然灾害的技能。自2006年初以来,该学习材料已经

12、在孟加拉国26所中小学进行试验和推广,在那些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该学习材料已经成为中小学正式课程的一部分。减灾学习手册中,除文字介绍和说明外,儿童减灾学习手册还设计了一些游戏,帮助儿童进行学习和实践,并鼓励家长和教师参与到防灾教育的演练和模拟当中。(三)教师培训篇 斯里兰卡:危机处理从教师培训开始同样处于南亚印度洋沿岸的斯里兰卡也是一个易于遭受诸如洪水、飓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国家,在经历了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的惨剧之后,斯里兰卡政府开始推行“灾难危害管理”计划,试图通过教育系统构建一种安全文化,为教师和学生构建起一套“灾难危害管理”课程,训练他们能够充分处理各种灾难。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斯

13、里兰卡政府派遣一些优秀教师到印度接受减灾安全教育培训,帮助斯里兰卡发展教师培训课程,推进国家减灾安全教育。这套培训课程的内容包括:总体认识斯里兰卡减灾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了解政府的各种减灾教育计划;认识教育部门在政府“灾难危害管理”计划中的重要地位;发展教师绘制学校逃生地图的能力;培育教师基本的社会精神,并对他们进行急救、搜寻和救援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发展基于校本的“灾难危害管理”计划。接受过这些培训课程的教师将成为斯里兰卡学校减灾教育的管理者和负责人,负责开展学校的“灾难危害管理”计划,它大大提升了政府“灾难危害管理”计划在斯里兰卡学生、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中的地位。(四)公众教育篇哥斯达

14、黎加:减灾融入国民教育计划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环境,中美洲南部国家哥斯达黎加经常会遭受到诸如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因此,抗灾教育一向被视做哥斯达黎加的国家发展战略,并通过国民教育计划与教育系统融为一体。哥斯达黎加国民减灾教育计划发展由来已久,早在1986年就已经作为非正式计划在农村地区,特别是那些易受火山和地震侵袭的地区实施。进入新世纪以来,这项计划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拓展,目前已经开始被引入私立教育领域。目前,哥斯达黎加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减灾教育管理体制,他们采用综合性的主题方式,发展减灾教育课程,注重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力图创造出一种重视减灾、了解减灾和预防灾害的社会文化环境

15、。哥斯达黎加以学校为减灾教育基地,扩大减灾教育的社会影响,让社区成员参与到教育和管理当中,使减灾教育持久进行。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哥斯达黎加形成了重视减灾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并建立起了政治、法律、行政、技术协同机制,为减灾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深得联合国国际减灾策略机构的赞赏与推荐。第二节 我国学校的生存教育一、学校的生存教育教育部在2007年3月下发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公共安全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第二部分是“主要内容”、第三部分是“实施途径”、第四部分是“保障机制”。纲要提出了对公共安全教育的整体要求,明确了不同学段公共安全

16、的内容,规定了实施公共安全教育的途径和保障机制。纲要确定了公共安全教育的六个模块内容:一是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二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三是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四是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五是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六是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它事件。纲要在内容设置上,考虑到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范围和特点的不同,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按照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四个学段分别设置的教学内容。纲要指出:“各地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开发公共安全教育的软件、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重视和加强公共安全教育信息网络资源

17、的建设和共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水平。”“各地要加强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把公共安全教育研究列入当地课题研究规划,保证经费,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校本研究。”江西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高校之一,该校生命教育专家郑晓江教授说,“大学生在求学、就业、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了众多问题。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可以更好地帮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武大党委书记、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

18、究会会长顾海良教授认为,我国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比较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应试教育和成才教育,忽视了最根本的生命教育。明年秋季,武大将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生命教育公选课。【延伸阅读】防火避险教学设计案例一、指导思想与环境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国平均每年共发生火灾上万起,死亡上千人,造成直接财产损失上亿元,不少花季少年在火海中葬身。为此,我校从实际情况的

19、需要出发,与共建单位“大红门消防中队”联手合作,将我们身处的社会大课堂同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了“走进大红门消防中队”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学生们在实践基地大红门消防中队和网络上了解了大量的消防知识,并已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了解的知识进行了梳理。 活动中学生发现在学校、机关、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均张贴了紧急疏散线路图,这引起了他们的研究兴趣。学生对一部分人群进行疏散路线图的认知情况的调查,了解到人们对疏散路线图关注不够,能准确灵活使用的情况就更令人担心了。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五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本课内容认识并设计疏散路线图,并引导学生根据疏散路线图进行逃生

20、演练。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并设计疏散路线图,并能清楚地表达设计理念。 (2)让学生认识到防火自救的重要性,并学会使用疏散路线图逃生。 (3)使学生能在小组活动中在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倾听他人意见,最后达成本组的一致意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疏散路线,组织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充分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潜在智能得到开发。 (2)运用所学的消防知识及逃生自救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疏散过程,学会在火灾中保护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使学生明确有序、谦让逃生在紧急疏散中的重要

21、性,激发学生尊重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实践活动设计1. 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 (1)导入: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以“走进大红门消防中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消防知识和技能。如认识了消防车、消防器械、消防战斗服,观看了有关消防知识的展板,并观摩了出警演习。 (2)火灾逃生案例介绍:在走进大红门消防中队的过程中,我们从消防员叔叔那里了解到这样两个真实的案例。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警示。 2005年12月13日,上海市某住宅楼13层半夜起火。 9岁女孩月亮运用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冷静地指导妈妈用一块湿毛巾捂住口鼻,披上被子,匍匐前进,依据楼内提供的紧急疏散图,成功逃生

22、。 2004年11月6日早晨6点左右,杭州某住宅楼发生火灾,将群众们困在火海之中。大家你推我拥,争相逃命,逃生路线混乱。虽然墙上有紧急疏散图,但残破不清,无人关注。最后,虽经消防队员奋力抢救,但仍有32人葬身火海,100多人被严重烧伤。 (3)提问: 同学们,听完这两个案例,给你什么启示? 2分析科学疏散路线图的要点 (1)逃生小组分析调查问卷 师:面对火灾,只要我们依据疏散路线图的指示进行撤离,就能化险为夷。所以,疏散路线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着人的性命。在前期,逃生小组的同学对疏散路线图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在,请他们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生:(分析) 师:通过调查,看来人们对疏散

23、路线图的意识比较淡薄。通过案例,反映出疏散路线图的重要,但人们却没有重视起来。因此,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如何设计疏散路线图。 (2)认识并分析疏散路线图 师: 疏散路线图的科学设计关系着我们的生命安全,怎样的疏散图才算科学设计呢?让我们来看一看,9岁女孩月亮所在13层的疏散图。首先,请观察下方的图例。谁来说一说,图例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师: 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13层有几个出口?各房间的人们分别从哪个出口疏散?为什么? (3)设计疏散路线 师:同学们,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由于我校师生人数众多,为了在紧急情况下不使学校秩序造成混乱,现在让我们一起设计一个我校的疏散路线图吧! 演示

24、学校平面图 师:这是我校教学楼三层的平面图,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图,每个教室的出口有几个?那就是说每个教室有两个疏散通道,我们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一点。现在,请根据我们刚才总结的两个要点,设计疏散路线。 分组汇报,修改 (4)使用疏散线路图 游戏捞糖果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轻松一下,来做一个小游戏捞糖果。看一看这个游戏给你什么启示?老师这里准备了两个杯子,六块糖果。现在,请六位同学上台来做这个游戏。游戏规则是:三人为一组,每人拿一块糖果。哪一个组在最短的时间内捞出糖果就算胜利。 师:我现在来参访一下获胜组,你们组为什么取得胜利,你们的秘诀是什么?联系我们今天所讲的疏散路线图,你想说点什么? 紧急疏散

25、演习 第一步、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逃生的方法。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第二步、为会场设计疏散路线。师:生活中有许多偶然性,因此到了任何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我们都要给自己预留一条通道。今天我们来到赵登禹学校,我们应该怎样从会场内疏散呢?这是赵登禹学校三层平面图,红星代表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大家看一下,我们应该怎样疏散呢? 师:刚才我们只是设计了楼道内的疏散路线。现在会场有这么多人,从教室安全、迅速的撤离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观察一下会场,有几个疏散通道?你打算怎样分配人员? 第三步、各组演习与总结。(5)总结拓展,全班疏散演习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增强了安全意识,激发了对

26、生命的珍爱,懂得了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学会了设计和使用疏散路线图。另外,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设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协作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都在本节课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1运用媒体资源,激发学生情感 人的精神世界之所以丰富,是因为有真挚的情感。脱离了道德学习的情感性,就很难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更不能转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而情感的激发光靠说教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通过一些辅助的教学手段去营造良好的道德情境。媒体以其声、形、色等特点,创设情境,提供形象的教学环境。它能够缩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受到情绪的感染,激发内在的情感。由于学生的生活

27、经历有限,对于火灾造成的伤害,虽然能够表述出来,但是却难以产生深刻的体会,也就难以产生“运用自救知识,安全疏散”的强烈需求,这样会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于是,我收集到了两个真实的火灾逃生案例,结合火灾场景的画面及表现紧张情绪的音乐,制作成课件进行播放。在紧张的音乐声中,在深沉的话语中,在触目惊心的画面中,学生的神情是沉重的,他们的心被揪了起来,心灵被深深震撼了。“我们要掌握正确的逃生知识!”“疏散路线图是如此的重要!”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表达出学生们“我要学、我要说”的强烈需要。可见,适当的媒体资源把空洞的说教变成激发学习内驱力的有效手段,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中得到启发,受到深刻的教育

28、。 2利用生成资源,实现道德建构 生成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即时生发的有价值的现场资源,包括“意料生成”和“意外生成”。如果巧妙地捕捉和运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实现道德的自我建构,营造出灵动而充满智慧的课堂。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由于本节课要在赵登禹学校上课。因此,课前我实地考察了一下上课的会场,发现这个会场预计给听课教师预留将近50把椅子,所以上课的空间就非常有限,安全出口附近就比较拥挤,对课中设计的疏散演习有一定的影响。但转念一想,这不是一个现成的场地资源吗?充分运用一下。于是,我临时调整了一下教学预案。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我们上课会场的环境,寻找疏散通

29、道。因为学生对火灾隐患有一定的认识,应该能够发现问题。果然,学生发现了:“今天会场有这么多听课的老师,疏散通道附近都坐满了。如果发生火灾,大家都很难撤离了。我希望老师们都往边上靠一靠,尽量留出通道!”“我们在实际疏散时,要自动地排成一队,因为会场人数众多。”正因为联系了现场的实际情况,运用了独特的教学资源,才引发了孩子们一句句真诚的话语。 随着课堂教学的展开,学生的情感在交流中产生共鸣,思维在碰撞中产生火花。不同的学生在生活背景、生活经历、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可回避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孩子们互相学习与交流的生长点,是难得的课程资源。在学生交流汇报逃生自救常识环节中,有一组学生是通过现场演练

30、的方式提醒大家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撤离。演示之后我请同学们评价,许多同学对他们的做法表示肯定。这时有一位同学说:“他们应该匍匐前进。”于是,我迅速反应,马上把问题抛给学生:“匍匐前进应该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有同学说:“火灾刚发生时可以直立或弯腰逃生,如果烟雾很浓看不清楚就要蹲下或者在地上匍匐前进。面对火灾,我们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够减少或避免伤害。我庆幸面对学生的不同声音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抓住了这个“意外”,把它转化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积淀出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3巧用生活资源,提升学生生活 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

31、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为了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身边的火灾隐患进行课前调查,学生通过实地侦察的形式走进生活,查找并反思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在课前调查的过程中,在丰富的生活资源面前,他们已经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涤;在是与非,取和舍之间,他们有了正确的选择。无疑,这为学生现在的生活起到了有意义的指导作用。 生活是道德的源泉,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处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体验、选择、判断、感悟,才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认知,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为了使逃生知识的学习不至于泛泛而谈、蜻蜓点水,我设计了游戏

32、与模拟的活动来链接课堂生活与现实生活。第一组模拟疏散演习时,我先让一组学生参与其中,直接体验,获得真实的感受,并让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在交流中时,他们纷纷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有些同学面对烟雾什么方法都没用,直接跑了出去,那是不对的。”“今天,我们是以小组为单位,围着桌子坐的。由于活动空间小,应该在疏散之前把椅子往里搬,让出地方来,好节省疏散的时间。”在这个活动中,他们强烈地求知欲,迫切地要掌握正确的逃生技能,使得教学水平水到渠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第二组的模拟疏散演习,既是对前面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又一次练习。看到学生们正确而有序的撤离,身为教师的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不仅仅是因为课堂教学目的的达成,更因为看到他们离安全又近了一步。可见,活动是课程资源的生长点,只有找到了与现实生活的连接点,学生才能够在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在创造中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