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山市中学生爱我家乡乡土历史知识竞赛内容提纲佛山市中学生“爱我家乡”乡土历史知识竞赛内容提纲博物馆1 佛山市博物馆是综合性地志博物馆,目前馆址范围包括:祖庙、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和专题陈列馆,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 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是广东省首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行业博物馆,它以独特的陈列形式全面展示了石湾陶瓷的发展历史。3 广东粤剧博物馆是全国首家最大型的粤剧专题博物馆,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兆祥公园内,它以粤剧的历史、艺术和人物三大主线全面展示粤剧发展历史。4 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位居南海诸庙之首,故称“祖庙”。所奉真武为道教司水之神,历代备受生活于水网地
2、带的佛山人尊崇,建筑装饰集岭南三雕两塑(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艺术精华于一体,被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岭南建筑艺术之宫”。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 1926年,顺德农民自卫军干部学校的建立,成为促进顺德农民武装建设、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阵地。6 公布的第一批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中,顺德有三个,它们分别是顺德博物馆、碧江荫老院及西海抗日烈士陵园。7 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康有为故居、南海博物馆于1994年公布为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 南海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南海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中共南三花工
3、委旧址、康有为故居纪念馆、李卓峰墓。9 南海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队部旧址、朱九江纪念堂、陈启沅纪念馆、冯夏威史迹展览室、黄少强故居。10、南海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南海博物馆、南海图书馆、南海档案馆、中共南海县委旧址、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黄少强先生纪念园。1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于1982年公布,于2002年10月28日通过修改。12、 朱九江先生纪念堂位于南海九江中学内。13、 方献夫是一位历史名人,于弘治、正德、嘉靖三代为臣,供职内阁,在历史上是很少有的,因而被尊称为“方阁老”。方献夫纪念馆位于南海丹灶良登。14、 中共高明县支部成立旧址位于佛山市
4、高明区更合镇北水桥头高明第三小学内,建于1929年。陈汝棠任当时校长,聘请进步教师任教,该校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革命斗争输送了人才,对党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人们歌颂“三小”为革命的摇篮。15、 文选楼位于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小洞乡塘角村,建于清代末年。1925年6月,县农协在此召开农民大会,成立小洞农协会和农民自卫军。1938年建立小洞党支部,1939年组织了抗日先锋队。1939年34月间,由李守纯主持的中国共产党高明县第一次代表会议在文选楼召开。16、 “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位于明城镇沧江河畔文昌塔侧,1998年7月1日建成对外开放,为缅怀中国革命史上杰出人物、民主革命家谭平山、谭植棠和
5、谭天度而兴建。是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纪念馆位于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合水圩, 2005年11月建成。 古建筑18、 佛山市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四个,它们分别是位于禅城区的祖庙;东华里古建筑群;南风古灶、高灶陶窑和位于南海区的康有为故居。19、 广东四大名园是指:顺德的清晖园、佛山的梁园、东莞的可园和番禺的余园 (又名余荫山房),均属清代岭南园林艺术的代表作。20、 2007年佛山市禅城区推选祖庙东华里、南风古灶、梁园为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推选石湾镇街道、黎涌村、罗南村为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21、 东华里原名“杨伍街”, 清代乾隆年间改为今名。是佛
6、山保存最完好的典型清代街区,是研究佛山地方史、建筑史以及居住习俗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2001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 梁园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是佛山梁氏家族私家园林,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原来包括十二石斋、寒香馆、群星草堂、汾江草庐等四组园林群体的精华部分。1982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对梁园进行部分修复,现在主要景点有:群星草堂,刺史家庙,梁氏宅第等。198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 兆祥黄公祠原是佛山著名中成药“黄祥华如意油”始创人黄兆祥的祠堂,是禅城区内现存规模最大、设置最完整和装饰最华丽的祠堂建筑群,具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002年定为
7、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广东粤剧博物馆馆址所在。24、 顺德碧江金楼古建筑群以古、博、精、真四大特点著称,其中职方第是清代嘉道年间兵部职方司(三品),碧江的苏丕文所建,金楼是其核心建筑,原名赋鹤楼,是读书会友的书斋,内部装饰遍布漆金木雕,金碧辉煌,故称“金楼”;又因清末军机大臣戴鸿慈之女嫁入苏家,更有“金屋藏娇”之说。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历史文化名村。25、 民国初年,“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创始人简照南,在今佛山市禅城区臣总里购建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居住,人称“简氏别墅”。26、 佛山孔庙旧称尊孔会,是清宣统三年(1911)戴鸿惠等一批尊孔士绅集资所建,属小型纪念性尊孔活动场所。现存
8、的孔圣殿内镶嵌的孔子庙堂碑石刻,原是李可琼“七十二窗楼”家藏之物。27、 寒香馆是佛山梁园建筑群组之一,道光十六年(1836年),梁九章将家中珍藏唐至清代多种名家书法摹刻上石,其拓本称为寒香馆法帖。它与吴荣光筠清馆法帖、叶梦龙风满楼法帖并称“岭南三大名帖”。28、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逢简村享有有“顺德周庄”的美誉。29、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顺德最早的三孔石拱桥是贞女桥。30、 2005年评定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有佛山市顺德区北窖镇碧江村。31、 顺德保留了相当数量古塔,较有名气的有大良的太平塔(旧寨塔)和青云塔(神步塔)。32、 “三雕两塑”的建筑装饰艺术最能体现明清两代岭南建筑装饰风
9、格。三雕指的是木雕、石雕、砖雕;两塑指的是陶塑、灰塑。33、 宣统三年(1911年)正月,顺德县立中学堂开办,地址设在县学宫,它是现在顺德第一中学的前身。34、 西樵山的书院,盛于明代而继起于清代。明正德以后,山上有四间书院,即云谷书院、大科书院、石泉书院和四峰书院。35、 清朝时期,南海西樵主要有三间书院,即三湖书院、云溪书院和云瀛书院。36、 1937年12月26日,郭沫若来到位于南海西樵镇官山墟云瀛书院对千余学生和群众作抗战必胜为题的演讲。37、 奎光楼位于西樵山白云洞口,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简村堡27户人士捐资重建,是科举时代学子用以供奉魁星,祈求文运昌盛的地方
10、。38、 南海区九江镇下西村有一座桥是明代忠烈陈子壮当年高中探花后回乡探亲,乡亲们为迎接探花郎而建,这座桥叫探花桥。39、 过去的民居宅第、祠堂等建筑为防止火灾,多在建筑上采用镬耳山墙体。40、 岭南民居多采用石柱以防止多雨潮湿天气对建筑的影响。大部分岭南民居在柱的最底部安装石柱础。41、 一般称祠堂建筑的规模为进深多少,面宽多少开间,两柱之间的距离称为一开间。42、 南海古建筑的北涌亭、绮亭陈公祠、崔氏大宗祠属于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43、 灵龟塔位于佛山市高明区荷城龟峰山上,故又称龟峰塔。相传很久以前,此地曾生蛇蝎之祸,有神龟救民于水火,力竭而睡,变为小山,龟峰山由此而成。44、 明代万历二
11、十九年(1601年),高明进士区大相和区大伦倡议建立灵龟塔。区大伦曾撰有龟峰塔铭: 灵龟塔于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45、 朗锦祠堂群位于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朗锦村,由何氏宗祠、媲鲁何公祠、表山何公祠、西源何公祠、仁轩何公祠、妙山何公祠 、天香何公祠共七间祠堂组成。46、 朗锦祠堂群对研究明、清时期佛山祠堂建筑风格及建筑艺术等有十分重要意义。2006年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47、 深水古民居群位于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深水村,建于光绪七年(1881年),共有20间。墙上绘有诗画图案,门楣挂镂空木雕祈福牌匾,屋内是南方典型的“四门朝厅”式布局。该民居群对研究清代佛山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建筑
12、艺术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006年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48、 艺能严氏宗祠位于高明区荷城街道塘肚村,始建于明弘治年间,距今五百多年历史,艺能严氏宗祠具有浓厚的明、清民间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对研究岭南地区建筑艺术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006年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49、 文昌塔位于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它对我们研究明、清时期古塔建筑风格和艺术结构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006年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50、 海口塔位于高明区荷城海口村旁沧江河出西江口处沙滩上,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建立,上书“高明海口”四个大字,是广州至高明各埠船道的指示塔。民国四年(公元1
13、915年)发生水灾,史称“乙卯水灾”,当时高明河出口处狭隘,不易辨认,致救济物资错运高要金利,故由罗晓枫、罗信卿发起募捐倡建此塔,给来往的船只导航。高明海口塔,见证了高明的历史变迁,2006年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51、 魁岗文塔在三水河口镇魁岗,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52、 大旗头村位于三水区乐平镇郑村,现存的古村为清光绪年间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1834年1896年)所建,是粤中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53、 三水区大旗头村是一个祠堂,家庙兼备,聚族而居的建筑群,内部布局采用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二廊”式。前临半亩方塘,塘基砌以石坎,突出部份状如壶嘴;塘边有一笔形古塔文塔;塔下
14、有两方石;大者高三尺许,如砚,小者方块状如印,组成一个明显的“文房四宝”齐全的人文景观,寄希望后代“读书做宫”之意。54、 2003年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中,佛山唯一榜上有名的是三水区大旗头村。55、 南边宝月堂又称六祖庙,位于三水区南边镇宝月圩,始建唐代龙朔元年(661年)以前,南宋时期禅宗六祖慧能南下云游曾在该庙驻足,因名为“宝月堂”,宝月圩亦以此得名。56、 宝月堂是三水区目前发现历史最悠久的古建筑,同时,又是六祖慧能云游到三水留下遗迹的有力证据。2006年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57、 新石器晚期的佛山河宕贝丘遗址是岭南地区几何印纹陶发达时期的典型遗址。58、 南海西樵山
15、遗址是新时期时期采石场和石器加工场遗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 西樵山文化遗址出土器物有加工石器用的工具:石砧、石锤、琢锤;石器生产工具:石球砍砸器、刮削器、石斧、石锛、石铲等。60、 南海区西樵镇西樵山狮脑峰东南面的石燕岩采石遗址,因岩洞曾盛产石燕得名“石燕岩”,岩质多为红色粗面岩,石料最适合建房子之用。61、 1960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专程来到西樵山进行考察,提出了“西樵山文化”,把西樵山和鹅毛口列为我国新石器时代南北方两个大规模的石器制造场。62、 在南海西樵山出土石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双肩石器。63、 从南海西樵山出土的石料、制作石器工具、石器半成品、成品来看,西
16、樵山遗址既是采石场,又是石器加工场所。64、 1982年开展文物普查时,在三水区白坭镇发现了银洲贝丘遗址,银洲贝丘遗址距今约4200-3500年。65、 1991年底至1995年4月考古专家对银洲贝丘遗址进行四次发掘,1992年的发掘中出土的陶器三足鼎和玉斧等,都是我省罕见的、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66、 1988年的三水县金本竹丝岗先后发现了两座东汉墓葬,墓葬出土了一件东汉的陶俑灯座,该灯座为一个下蹲的奴隶用头顶着一盏油灯,这奴隶是一个典型的外国人形象。这件陶俑灯座间接印证了三水的西、北江一带与“南海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联系。67、 1981年在三水西南镇象鼻嘴出土了清代咸丰年间的铁炮十六枚。
17、68、 何维柏讲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天山草堂”。何维柏去世后万历(神宗)皇帝两次特遣人去三水逾祭何维柏。今在三水昆都山上有何维柏读书堂、晒书台遗址。69、 南海区现有省文物保护单位7处:西樵山遗址、北涌亭、百西鱿鱼岗遗址、崔氏大宗祠、曹氏大宗祠、绮亭陈公祠、西樵山石燕岩采石遗址。古窑址70、 北宋是石湾窑的第一个兴盛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有石湾和奇石两大窑场。71、 南风古灶是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始建的制陶龙窑(此地习惯称“窑”为“灶”),它依山而建,形如卧龙。因窑口向正南,火借风势,故称。500年窑火不断,国内罕见。2001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 高灶陶窑近邻南
18、风古灶,在明清时期为陶业大行“水巷大盆行”的专业龙窑,历来以煅烧大盆类产品为主,对研究制陶史及古代煅烧工艺有重要价值。2001年与南风古灶一起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3、 大岗山龙窑遗址位于佛山市高明区荷城灵龟公园内,195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为唐代制陶民窑,共两座。因依山构筑,如卧山之龙,故又称“龙窑”。74、 1986年和1987年分别对大岗山龙窑遗址1号窑和2号窑进行发掘,出土陶器主要有罐、碗、盘、杯等,多施青绿釉或酱釉,该窑址的发现为研究广东陶瓷发展史提供了可靠的物证。非物质文化遗产75、 2006年6月2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佛山六个项目入选,狮舞、
19、广东粤剧(合并入选)、龙舟说唱、木版年画、广东剪纸(合并入选)、石湾陶艺。76、 粤剧戏行有云:“未有八和,先有吉庆;未有吉庆,先有琼花。”琼花会馆是粤剧最早的行会组织,明代末年建立于佛山大基尾。77、 红船是清代粤剧戏班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及演员住宿的场所,因船身涂以红色,称“红船”,粤剧演员故称“红船子弟”。78、 木鱼歌是以佛山一带为中心并在岭南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盛行于明清时期,木鱼歌的唱本称为木鱼书。79、 乾隆年间,在木鱼歌的基础上产生了龙舟歌,到嘉庆末年,木鱼与龙舟又衍生出南音。木鱼、龙舟、南音是粤剧粤曲形成发展中的本土元素。80、 清代光绪以前,木鱼书以佛山、东莞两地
20、出版较多,民国后逐渐转向广州、香港。佛山出版木鱼书的书坊有:芹香阁、近文堂、天宝楼等。81、 最长篇的木鱼书是玉龙太子走国,共80卷1025回。82、 周恩来总理曾说:“昆曲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从此,“南国红豆”成为粤剧的代名词。83、 上世纪30年代,粤剧出现薛、马、桂、廖、白五大流派是指:“万能老倌”薛觉先开创的 “薛腔”;名丑马师曾开创的“马腔”(又称“乞儿喉”);“金牌小武”桂名扬开创的“桂腔”; 丑生廖侠怀开创的“廖腔”;“小生王”白驹荣开创的“白腔”。84、 上世纪30年代,粤剧出现“四大名旦”是当时誉满省、港、澳的上海妹、谭兰卿、谭玉兰和卫少芳。85、 上世纪30至
21、40年代,粤剧界被称为“薛马争雄”的时代,文武生薛觉先和丑生马师曾对粤剧的革新都做出较大的贡献。86、 粤剧吸纳古今中外题材,兼收并蓄,大量的改编和创作,令粤剧的剧目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目前共收集粤剧剧目11360个,粤剧是全世界最多剧目的剧种之一。87、 “佛山秋色”是佛山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形式,“秋色”,是秋天丰收景色的意思。在表现形式上分为:灯色、车色、马色、 地色、水色、飘色、景色七大类。1982年,由佛山市政府主办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秋色活动。88、 佛山是广东音乐的摇篮,上世纪30及70年代,是广东音乐在佛山繁荣发展的两个高峰期,名家辈出,粤乐“四大天王”之一的何浪萍,音乐世家中的杨
22、荣耀、杨荣照、杨绍斌等均出自佛山,杨绍斌创作的织出彩虹万里长风靡全国,享誉海内外。89、 佛山剪纸在明代已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主要有:铜衬、纸衬、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纯色等大类。既具粗犷、豪放、朴拙的风格,又有细腻、纤巧、华贵的特色。郭沫若先生曾赞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90、 清代,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被称为“广东五大名拳”。91、 佛山鸿胜馆创办于清咸丰元年(1851),原称“佛山蔡李佛馆”。光绪初年,由蔡李佛拳创始人陈享的弟子张炎(字鸿胜)任馆长,改称鸿胜馆,培养了大批武林英才,是中国成立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武馆之一,也是中国最早走向世界的武术组
23、织之一。92、 精武体育会是民间体育组织,由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开创,以“强种强国”为宗旨,南拳北腿,共冶一炉,分会遍及国内外,佛山精武会成立于1921年。93、 佛山是南狮的发源地,舞狮相传源于明朝初年,佛山醒狮扎作工艺采用拟人的装饰手法,红面白须称为“关公面”、黑面黑须称为“张飞面”、黄面白须称为“刘备面”。94、 佛山年画包括门神画与神像画,统称为年画,有工笔原画、木板套印、工笔套印三种。明、清两代,佛山木版年画的制作进入高峰时期,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并称“四大木版年画”。95、 佛山木版年画吸收了佛山剪纸、铜凿金花、木雕等传统工艺技术,多以红、绿、黄、黑四色木版套印,部分运用
24、绘彩渲染、勾金描银等技法表现,其中门神画的显著特色是使用佛山著名特产“银硃”制成的红丹作底色,色彩强烈富丽,有“万年红”之称。96、 2003年3月,国家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广东的佛山木版年画、佛山剪纸和雷州的石狗三个项目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抢救和保护试点项目。97、 佛山市粤剧之乡,群众文化十分活跃,民间曲艺社俗称私伙局。98、 顺德的龙舟竞渡在历史上及当代都享有盛名。2005年,顺德继东莞之后成为广东省第二个全国龙舟之乡。99、 顺德乡间有一种传统活动,每逢神诞或重大节日,把精致的木柜抬出,一边行走,一边奏乐,热闹非凡,这种演奏方式称为八音锣鼓柜演奏。工商产业100、 历史上佛
25、山最著名的行业有纺织、陶瓷、铸造、中医药四大行业。101、 佛山成药业素有“岭南成药发祥地”、“广东成药之乡”的美誉,名铺产品多不胜数,较著名的有:梁仲弘“万应抱龙丸”、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敬修堂“乌鸡白凤丸”、梁财信“跌打酒”、陈李济“苏合丸”、马百良“七厘散”、黄祥华“如意油”、阮时和堂“午时茶”、陈善胜“疳积散”、李众胜堂“保济丸”等。102、 石湾是岭南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素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103、 “祖堂居”是明代石湾专门烧制美术陶瓷的工场。104、 清代中叶石湾有107座陶窑,从业人员6万人,是石湾制陶业发展的全盛时期。105、 顺德著名特产香云纱,中国历史上身价极
26、高的织物,被海内外人士誉为“黑色闪光珍珠”。106、 鸦片战争后,西药传入中国,顺德人梁培基第一个将西医中化,把西药制成中国人惯用的膏、丹、丸、散,开创医药制造新天地。1908年,勒流黄连老中医阮盛祥开办“华天宝”药行,是顺德最早的中成药制药厂。107、 顺德百艺发达,黄连风炉、大良梳篦、顺德刺绣名扬岭南。此外,顺德容桂马岗的镂刻书板,妇孺皆能为之,连江苏商人也入粤订制。108、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中的煎堆原产地是顺德龙江。109、 清末顺德龙江龙山出现第一个机器缫丝厂。110、 清末民国时期顺德因蚕丝业在广东的经济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于是有“南国丝都”的称誉。111、 顺德20世纪2
27、0年代由于蚕丝业的发展,货币大量流通,促进了钱庄业的发展,被誉为广东银行。112、 有一种顺德美食,是用面粉拌和猪油、南乳、白糖等配料制作而成,形似金黄色蝴蝶,这款美食叫大良蹦砂。113、 “桑叶饲蚕,蚕沙养鱼,塘泥肥桑 ,桑茂蚕肥,蚕壮茧多”,桑、蚕、鱼循环利用,三者相互促进,保存生态平衡的环境,是世界罕见的人工生态系统工程,它是桑基鱼塘耕作模式。114、 清末民初,顺德丝业发达,货币流通量大,有一句话生动描绘了这个景象,“一船蚕丝出,一船白银归。”115、 西樵山特产:佛手瓜、云雾茶、无督(底)螺、石鲗(煎 鲗鱼)、西樵大饼、四方竹。116、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合称,烧陶的温度低,烧瓷温度
28、高。人物117、 佛山浓厚的陶文化氛围培育了一批杰出的陶艺美术人才,7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分别是:刘传、庄稼、刘泽棉、廖洪标、梅文鼎、曾良、黄松坚;4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分别是:刘炳、霍家荣、潘柏林、钟汝荣。118、 李文茂是清代佛山“凤凰仪”戏班的武将演员,擅长扮演芦花荡的张飞和王彦章撑渡的王彦章。119、 1854年,李文茂率领艺人与陈开等在佛山发动“红巾军起义”,攻广州,转战广西,在桂平建立“大成国”,称“平靖王”。在历史上,尤其是在粤剧史上谱写了光辉一页。120、 “梵铃王”尹自重出生于顺德,是著名粤乐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粤乐“四大天王” 之一。121、 粤乐“四大天王” 之一的何大傻是
29、佛山市三水区西南镇石湖洲村人。122、 叶问是佛山咏春拳一代宗师,为咏春拳在海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子叶准、叶正与门徒李小龙、黄淳梁、徐尚田、梁湘等不仅在港、澳、台地区将咏春拳发扬光大,更将咏春种子播于世界各地。123、 清末谴责小说代表作之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吴趼人是佛山人,其著作常用别号也称“我佛山人”。124、 岭南诗风的形成与“岭南诗派”诞生,以清初广东诗人屈大均(番禺县人)、陈恭尹(顺德县人)、梁佩兰(南海县人) 出现为标志。史称“岭南三大诗家”。125、 清代康熙年间,以经学称著的江苏进士惠士奇任广东学政,在读书人中挑选一批高才生收为入室弟子。南海的何梦瑶、劳孝舆、吴世忠;顺
30、德罗天尺、苏珥、陈世和、陈海六,番禺吴秋等成绩尤为突出,而有“惠门八子”之称。126、 清代康熙年间,以武科出身的汪后来,任佛山千总之职,流寓于山紫村,同时,他也是这一时期广东成就最卓著的画家,人称这一时期岭南画坛为“汪后来时代”。127、 清代乾隆年间,顺德人黎简以诗、书、画三绝名震岭南。128、 吴荣光是清代嘉庆四年进士,历任福建布政使、湖南巡抚等职,政事之余而工于书画,精研金石,爱好收藏鉴赏,晚年,他在佛山大树堂宅第内修筑“赐书楼”,收藏嘉庆皇帝赏赐的善本书籍。129、 隋唐开科举取士以来,广东共出了过九位文状元。其中五位是佛山人,他们分别是:简文会、张镇海、伦文叙、黄士俊、梁耀枢。13
31、0、 佛山历史上出现的两位武状元分别是:明代崇祯元年(1628年)顺德人朱可贞;清代嘉庆四年(1799年)南海人姚大宁。131、 明代南海黎涌“南伦世祠”前建有一石牌坊,牌坊匾额为皇帝赐书“中原第一家”,祠堂门旁石刻对联为:“文章四海无双士,翰苑中原第一家”。指的是伦文叙殿试第一,高中状元;其子伦以谅乡试第一为解元;伦以训会试第一为会元,一门俊杰,传为佳话。132、 佛山祖庙三门前一幅对联“凤形涌出三尊地,龙势生成一洞天”,是明崇祯户部尚书李待问所撰,他是佛山人。133、 “一条鞭法”是明朝中叶的一次比较全面的赋役改革,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佛山人庞尚鹏,是明中叶著名经济改革家,以推行一条鞭法和清理整顿两淮盐法而闻名。134、 佛山人张荫桓是晚清著名外交家,曾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日本和英国。135、 佛山粤剧著名演员梁荫棠有“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