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5.82KB ,
资源ID:58704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704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理科学本科论文稿3.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理科学本科论文稿3.docx

1、地理科学本科论文稿3毕业论文初稿作者:周浩指导老师:陈雷 专业:地理科学 题目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对比研究摘要高新技术产业是指那些投入大量研究与开发资金,以迅速的技术进步为标志的产业。本文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归纳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点,并且根据中国和美国高新技术产业比发展模式对比,指 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据此提出了改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措施的建议。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对比分析、对策和建议 空间内容1、引言21世纪初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中取胜的必然选择。发

2、展高新技术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及其相关政策等各个方面 ,本文针对现阶段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 ,提出了迈入新世纪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策。1、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刻不容缓世纪之交 ,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革命正席卷全球 ,世界科技进步速度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 ,而附加值高、渗透性强的高科技产品也成为国际贸易中各国竞争的制高点。支撑经济竞争的产业技术水平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决定性因素 ,竞争优势进一步向拥有先进科技的发达国家倾斜。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化竞争 ,发展中国家要想在竞争中取胜 ,必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 1世纪初期

3、,为了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也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技术集约化的方向转变 ,利用产业升级来解决我国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劳动就业等方面的矛盾。因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刻不容缓。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没有关于地理要素的规划,所以我希望从中帮助国家十三五提供借鉴。2、国际经济发 展和竞争格局演变的历史表明 , 科技内涵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力新 的决定因素。目前以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现代技 术为主体的高技术正以白热化的 竞争速度发展。就国家和地区而 言 , 谁抢占高新技术的先机 , 谁 就拥有竞争的优势和主动权。最 新的一项研究

4、显示 , 中国大陆最 具竞争力的城市是上海、北京、 深圳 , 上海的优势愈加明显。3、。在国家高新区“四加 一”布局中 , 深圳的综合科技实 力明显逊色于北京、上海、西 安 , 仅强于杨凌 , 这是深圳发展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最主要的障碍 之一。一、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 高新技术产业是指那些投入大量研究与开发资金,以迅速的技术进步为标志的产业。在美国,高新技 术产业泛指那些依赖先进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多种生产部门;日本认为以当代尖端科技和下一代科学技术 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技术群是高新技术产业;我国在 1991 年 3 月由国家科委颁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中明确规定:高新技术产

5、业是利用高新技术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提供高新技 术劳务的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2、中美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在产业升级换代、高新技术产业主控产业竞争力的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已经成为各 国共同争夺的稀缺资源。当前,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各省市以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引擎,但拥有与高新技术产业 布局发展相匹配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则是实现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引领带动力、 提升国际竞争实力的重要支撑。因此,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的科学化建设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 升级换代、产业

6、结构优化调整及实现产业规模化、综合化、尖端化及创新化发展意义重大。 () 在承认人才对组织重要性的同时强调组织之间争夺人才对于组织的消极 影响,指出组织应该建立良好的人才环境,增强人才归属感。() 提出建立市场导向的组织人力资源战略模式,提升组织绩效,组织人力资源战略与外部市场环境的相匹配。 () 针对欧洲和美国的文化差异,提出在现有的全球通用美国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基础 上,建立针对欧洲人才环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和 () 重视 建立组织和人才的友好关系,尤其是舒适的人才软环境,增强人才与组织的纽带关系。 ( ) 利用代理理论和有限理性理论分析了当下跨国公司人才利用的失败之处,强调组织在基于

7、 原本人才培养框架下,结合具体环境改进人才管理的相关策略。倪鹏飞、李清彬() 通过构建国 际可比的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指出中国人才环境不容乐观,排名在全球处于中下游,但在宏观环 境表现稍好。卫聚金等() 从区域的客体角度出发对国内外有关区域人才承载力理论进行了综 述。倪鹏飞、张钰() 从考察人才流失的环境角度,构建人才环境三级指标体系,通过建立回归 关系发现人才流失和环境指数有显著相关关系,论证了改善人才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杜小军 ( )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构建人才环境竞争力差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 大经济圈的人才环境竞争力进行差异评价。 针对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8、王顺() 提出在人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一 套系统的、可操作性的、量化为主的人才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杨河清等() 从经济学角度分 析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竞争力的关系,提出通过横向与纵向数据比较,达到评价区域人才竞争 力兼顾当前与未来的目的。王崇曦、胡蓓() 瑏瑠从产业集群环境的吸引力方面建立了吸引人才评 价指标体系,并指出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集群环境吸引力远远胜过我国其他地区。在各类影响人才环 境的因素中,石金楼() 瑏瑡采用德尔菲法,在复杂的人才环境指标中选取了经济发展状况、人才创 业和发展保障状况、科技教育与国民素质状况、城市发展状况、社会服务及保障状况五个二级指标。 在大中城

9、市中,外部经济发展、企业状况、社会文化环境等几大环境因素中,企业内部环境、生活环境、 人才政策环境是影响人才聚集的相关因素(孙其军等,瑏瑢)。李玉香等() 瑏瑣发现良好人 才环境的构建,不仅要注重外部环境的改善,同时也要重视组织内部环境的优化改进。基于动态管理 视角,毛娜等() 瑏瑤提出要着眼于复杂多变的现代组织运营环境下环境、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三者 之间的“匹配”关系。黄苏萍等() 瑏瑥指出人才集聚政策落脚点不应仅放在改善吸引人才的环境方 面,同时也应关注内部人才的经营。针对人才环境要素,边文霞() 分析了人才对北京市宏观与微观科技创新人才环境各因素 的满意度与需求度,通过对有显著性差异的项

10、目做差异性分析,提出要进行科技创新人才环境体制与 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张纪()总结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存在着总量与结构的不平衡、创新 型复合型人才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王海芸、宋镇() 指出已有研究中强调的如人才政策 和经济环境对企业人才吸引力均未产生直接影响,而是通过企业内部因素产生影响,并且得出产业发 展环境是企业吸引人才的首要因素,企业内部环境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的结论。李中斌() 指出高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着科技创新人才规模相对较小,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缺乏,育才、引才、 聚才、用才、留才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还不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流失严重,全社会对人才资源开发和自主 创新的投入不足等问题

11、。 卢山、江可申() 在对科技人才环境要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象限图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个 体成长和金钱财富位于优先改进区,而工作自主性和单位人际关系位于无关紧要区的现象。 由文献梳理可知,当前对于人才环境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匮乏。仅有的定量研 究多是区域性的人才环境评价,缺乏综合运用多种定量分析工具针对全国层面的系统定量研究;指标 体系维度较为粗糙,罕见三级及以上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人才环境评价结论的挖掘不够深入,得出的 对策建议适用性不强。 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构建细维度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 我国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发展环境进行全面评

12、价,为各地区有针对性地提升人 才环境水平提供客观依据。(一)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的内涵及其特质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内涵。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是依托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而形成发展的一类特 色专业人才,高新技术产业是从三次产业中剥离出来的新型产业类型,发展时间短,因而高新技术产 业人才内涵的界定还较为模糊,缺乏清晰而明确的内涵阐释。从本质属性角度看,高新技术产业人才 属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一种,该产业的特性决定了该类人才的典型特质为专业技术背景的渗透。鉴 于此,经归纳提炼,将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界定为: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背景,坚持终生学习与创新,为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群体。 该内涵界定强调与突出终生

13、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高新技术产业以高科技为支撑,不断的技术 创新是其快速持续发展的引擎,人才唯有坚持终生学习,才能对技术进步孜孜以求,掌握并突破领域 内的尖端技术,为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保持提升提供智力支持。基于产业发展需要,高新技术产业 人才应属于进取性创新型科技人才。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特质。经过文献梳理发现,以往学者多针对人才共性特征进行归纳分析,而 对特专人才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缺乏特质的分析提炼。唯有透彻掌握该类人才不同于他类人才的 特质,才能更加准确地找寻人才综合环境构建良策。从人才高效管理角度进行提炼,将高新技术产业2.1 中国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广东、北京、江苏的人才环境综合得分排名

14、位于全国前三甲,分值与其他地区相比相差比较悬 殊;宁夏、内蒙古、青海、新疆和海南的人才环境综合得分在以下,位于全国排名的最后位。对比 高分区与低分区发现,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环境建设存在全国范围内的严重不均衡,强弱差距悬殊。 排名居中的地区中有个地区的综合得分在之间,即全国有一半的地区人才环境综合 得分非常接近,均徘徊于较低水平上,呈现高水平地区极少而落后地区为数众多的局面。 异动值分析。西藏和四川作为西部省份,人才环境综合排名分别为第和第位,与其他西部 地区相比排名比较靠前,显现出西部地区在人才环境方面的独特优势。 由综合得分排序可知,广东、北京、江苏是第一梯队,人才环境优越而富有吸引力;上海、

15、西藏、山 东、浙江和四川是第二梯队,人才环境基本面良好且存在短板;宁夏、内蒙古、青海、新疆和海南是第四 梯队,人才环境亟待全面整改;其余地区数量众多,归为第三梯队,人才环境缺乏涵养力。 沿海地区人才环境最好,东北与中部地区次之,西部最低。沿海地区的综合平均得分比东北、 中部与西部地区得分之和还高。可见,沿海地区的人才环境与其他地区有较大差距,相比之下,东北、 中部与西部地区的人才环境相差无几,都相对比较落后。 相对于其他地区,沿海地区人才科研环境和产业环境的优势比较明显,西部地区的经济环境与 生活环境正逐步改善。教育环境则呈现出全国层面的普遍不佳,显现出人才培养力量的薄弱。 沿海各省市的人才环

16、境综合得分较高,产生加总效应。同时,沿海一带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稳步提升,促使各沿海省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环境更上一层楼,产生螺旋上升效应。可见,个体地区与 所属地域之间的人才环境相互影响,形成贯通。 2.2 美国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模式1.美国培养创新人才的土壤和环境美国事移民国家,多元文化的大熔炉,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传统都汇集和影响着美国的观念。美国人是富于冒险精神的一个民族,有强烈的开拓精神和创业意识,热衷参与公益活动和迎接各种挑战。美国的大学资源,图书馆资源,非政府非营利机构的培训资源等数目大,门类齐全,很多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特色独特,教育经费投进大,能够多渠道源源不断地从私人、基金会

17、和老校友那里得到捐助,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氛围也非常热闹而严谨。美国学校的定位很正确,以适应不同人们的要求,以满足和服务于美国全社会的需要。一流大学培养顶尖的创新人才,应用大学培养专业和创业人材,而创业人才也是一种创新人才。(1)一流大学的定位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水平很高,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柏克利、加州理工等均有20余个学科名列美国前茅,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这些大学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教师素质很高。第二,都是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充裕。第三,重视吸引本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往就读。第四,治学严谨,独具特色。第五,实行全方位开放式办学,是

18、国际教育、文化、科技交流的桥梁。(2)创业教育的形成美国非常重视应用科学教育,在大学本科、专科和技术职业教育方面办出了各自的特色,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实用人才,同时,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美国独特的创业教育的新特色。这种创业教育培养的就是创新人才。创业教育在美国正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和教学研究体系。在过往的20多年中,创业学成为美国大学,尤其是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目前,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纳进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内容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截止到2005年初,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并且已经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教

19、学、研究体系。注重创业实践,并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全社会创业资源。美国的创业教育十分注重实在践性和应用性。创业教育体系中不仅包括了创业学课程的普遍开设、本科和研究生创业治理专业的设立,还包括高校创业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会等的建立;不仅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还通过创业中心与社会建立了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包括: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校友联合会、创业者协会等等,形成了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了社会各类创业资源。大力培养和稳定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对创业教育的师资进行选拔和

20、专门培训,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实践,进行创业教育的案例示范教学或研讨会,交流创业教育经验,从而有效地进步了教师创业教育水平,稳定了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注重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人士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特别是聘请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创业教育的客座教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美国培养创新人才的动力和目标美国的专利制度是推动美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美国的研究型大学里都有一个专利许可证办公室,是专门为学校的教授、研究职员和学生服务的,也是为社会需要服务的,由专业人士把脉,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美国的风险资本的提前参与,也为学天生为创新人

21、才提供了尽佳的机遇,即使仅仅是你的一个思想火花、一个创业思想,假如有良好的贸易远景,那么,你就有得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机会。高校的创业活动已成为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在美国的创业高潮中,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引人注目,当代很多著名的美国高科技至公司,几乎都是大学生创业者们利用风险投资创造出来的,如Intel的摩尔、葛鲁夫,微软的盖茨、艾伦,惠普的休利特、帕卡德,Netscae的安德森,Dell的戴尔,Yahoo的杨致远,科进的谢明等无不是创业者们的典范。高校创业活动已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美国还答应一个失败的人重新开始,给其提供再次创业的机会,真正让人能够有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长啸,也更符合创新人

22、才成长的客观规律。众所周知,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仅仅重视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创新人格的养成。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性思维,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性地解决题目,开拓工作新局面的人才。人才的创新性不仅取决于其良好的思维能力,还取决于健全的创新人格。大学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创新人格的养成。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激发学生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激情。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培养学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科学怀疑、理性批判的精神。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以及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3.美国汇集全球

23、的各种人才和鼓励个性张扬作为移民国家,美国一向致力于网罗全球人才,几乎每一个美国诺贝尔得主的背后都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在支持,这其中不乏有很多移民科研工作者。几乎每一个行业精英谱里,都有其它国家的杰出人才的加盟。这些天才们在各自的国家已经是行业的领军人物,汇集人才是多次获奖的一个必备条件。当美国媒体纷纷报道此次获奖者的工作环境时,镜头里也总会闪现众多不同肤色的科研工作者。然而,人才垄断并不即是成功。有人以为,美国并不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好的科学家,它的取胜宝贝在于自我宣传。美国科学家们从来不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他们愿意参加脱口秀,用出色的“演讲”激发观众对其课题的爱好。美国科学家还很愿意发表他们的作品

24、,经常在媒体上露面,甚至出现在时尚杂志里,大众正是通过这些方式熟悉了他们。实在,这种倾销自己的做法,也是应当提倡的,现在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另外,美国科学家大多热衷科研交流,甚至科普宣传,这种学术互动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对科学家本身也是一种充电,磨练和升华的过程。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科研职员往往显得过于“谦虚”,与出外演讲相比,他们更愿意待在被厚厚墙壁包围着的研究所和实验室里。在美国,市场化经济运作深进各个领域,包括纯学术领域。为了争取足够的资金支持,美国科学家们就必须练就撰写科研提案的好本领,这就会大大激发他们探索新课题的激情。4.几点启示(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我国的大学和美国

25、不同点有很多,各自由其国情决定不能一味照搬,但在有些方面可以考虑鉴戒。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以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是就业、考研、出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仅局限于研究型、应用型,整个社会和家庭也缺乏对孩子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创业教育上,中国的均匀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GEM)统计的均匀水平。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2)促进学校与社会的配合。中国的大学基本是个独立社会,大学的围墙里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仅治理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科研,还要负担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安全保卫。学生和社会在形式上是隔离的,不利于学生的社会融

26、合能力和责任心培养。美国中小学校园是封闭的,但美国大学的校园几乎全部是开放式的,即使一个大学区域的概念,学生很自然的和社会一体,公立学校的图书馆对四周公众开放。其结果是学校一样的安全整洁,学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学校治理机构非常简单而高效,非常有利于人才培养。(3)树立以人为本培养模式。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且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必须把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和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要位置。(4)呼唤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学校的社会化服务要成为保护和促进人才成长的动力,而不应当是门坎儿,更不能成为盈利或暴利的生意;多渠道,多层次,多环节地培养人才,在舆论上和观念上引导人

27、们创业成才。(end)2.3 对我国创新型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议3、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地域构成模式比较分析(详写)3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高新技术产品一向是美国平衡外贸的重要支柱,在美国制造品的出口中,43%属高新技术产品。 1995-1998 年间,美国的因特网产业以每年 1.74 倍的速度增长,1998 年因特网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 3014 亿美元,1999 年达到 5070 亿美元左右,首次超过汽车、电信等其他传统产业。美国政府为加快科技产业 化步伐,将扶持重点由具体项目扩大到整个技术领域,并耗资 90 亿美元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培育“创新产 品”市场,对进行技术开发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

28、策。近年来,美国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投资不断提高,1995 年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科研预算比 1994 年提高 10%,因此,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大大加快。 1发展模式比较 (1)中国:着重传统产业的高度化;经济发达国家: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据统计,目前美国 80% 的资金投入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15%的资金投入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只有 5%投入一般产业。日 本、西欧也大致如此; (2)中国:着重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经济发达国家:着重技术开发、技术创新; (3)中国:强调设备升级,重物;经济发达国家:强调智力投入,重人; (4)中国:产业间升级和产业内升级“双慢”;经济发达国家:产业间升级和产业

29、内升级“双快”; (5)中国:工业经济道路;经济发达国家:知识经济道路。 2成果转化比较 (1)转化层次。一般而言,一项科技成果要经过四个层次转化,最终才能完成其价值最大限度的实现。亦即:评价率中试率商品化产业化。就中国而言,其绝大多数科技成果仅局限于评价率、 中试率,往往到此为止;与此相反,经济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则大多推进到商品化、产业化,即终极 度层次; (2)转化比率。目前中国高新技术商品化率为 25%左右,产业化率为 7%左右;而在发达国家,其科 技成果的最终转化率,即商品化率和产业化率为 60-80%; (3)转化范围。就中国而言,高新技术成果只在单一领域一次性转化;而在发达国家

30、,高新技术成 果则在多个领域无限次转化。 3发展结果比较 (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国这一数字为 3%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为 15%; (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1997 年,中国这一数字为 12.2%,1999 年,经合组 织国家(OECD)这一数字已近 30%; (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制成品出口的比重。1999 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 250 亿美元, 占外贸出口比重上升到 13%,而同年经合组织国家制成品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已接近 40%; (4)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美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其高新技术产 业对

31、经济增长的贡献,1961-1965 年约为 7%,1991-1995 年为 24%,1996 年提高到约 33%,1997 年为 36%。 据统计,1997 年,中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 8.11%、60.75%和 28.05%, 其中工业 53.99%,高新技术产业约 4.2%。 五、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不能满足我国经 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3.1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地域构成模式4、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十 五”和 2010 年发展规划纲要 (讨论稿)确定 , 中央和地方政 府将共同推进具有不同类型、不 同地区代表性的北京、上海、深 圳、西安和杨凌高新区的建设 , 使其成为能够带动我国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的四大密集区 , 即 (1) 环渤海湾区、 (2) 长江三角洲 区、(3) 欧亚大陆桥、(4) 东南 沿海区。卡斯特尔和霍尔在其合著的 世界的高技术园区一书中分 析了世界主要高技术中心的发展 经验 , 认为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和 韩国的大德科学城的不成功主要 是由于科学城的选址距离城市太 远 , 造成诸多的不便 , 大大降低 了吸引力。从世界上比较成功的 高技术中心的发展来看 , 新创立 的高技术园区距城市核心区的距 离多在 1 小时交通圈内。此外 , 政府的有效干预对形成高新技术 园区的吸引力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