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75.19KB ,
资源ID:58550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550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因工程学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docx

1、人因工程学知识点一1. 人因工程的定义:1) 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2) 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征,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2.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作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简称人-机系统。人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决策者,也是操纵者或使用者;机是指人所操纵或使用的一切

2、物的总称,它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设施、工具或用具等;环境是人、机所处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人、机、环境在其构成的综合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完成特定的工作过程。3. 发展过程:1) 20世纪初:泰勒最早提出,特点:以机器为中心,让人去适应机器。2) 一战初至二战前: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霍桑试验3) 二战到20世纪60年代:从人适应机器转入到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4)20世纪60年代后: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高技术领域发挥特殊作用。4. 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在研究中特别注意客观性和系统性。客观性是指研究者在工作中应坚持实事

3、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据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揭示事物的内在的规律性,不能以个人主观臆断解释客观事实。5. 主要研究方法:1) 调查法:是获取有关研究对象资料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包括:(1) 访谈法。通过询问交谈来收集资料。(2) 考察法。实地考察,发现系统的问题,为开展分析、实验和模拟提供资料。(3) 问卷法。根据研究目的,以问卷或量表的形式收集答案。2) 观测法: 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观测者不介入研究对象的活动中3) 实验法: 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系统地改变一定变量的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化来进行因果推论和变化预测的一种

4、研究方法。分两种:(1)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允许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缺点是使实验情境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可能干扰实验的客观性。(2) 自然实验(现场实验):虽然也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实验是在正常的情境中进行的。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很难得到精密的实验结果。(3)实验法中一般采用的三类指标:【1】 操作者绩效指标 【2】 生理指标 【3】主观评价,操作者的主观感受。干扰变量按其来源可分为:个体差异、环境干扰条件、实验污染三个因素。实验中采用实验控制法使干扰变量减小到最低限度。4) 心理测量法:对人的主观感

5、受进行度量,运用人的主观感受对系统的质量、性质等进行主观评价和判定的一种方法,即人对事物客观量作出主观感觉评价。心理测量对象分为两类:【1】A类:对产品或系统的特定质量、性质进行评价;【2】B类:对产品或系统的整体进行综合评价。5) 心理测验法:以心理学中有关个体差异理论为基础,将操作者个体在某种心理测验中的成绩与常模作比较,用以分析被试心理素质特点。6) 图示模型法:采用图形对系统进行描述,直观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多用于机具、作业与环境的设计与改进,特别适于分析人机之间的关系。三要素图示模型:一种静态图示模型。人的三要素: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机具的三要素:机器本体、显示器、控

6、制器。6. 效度与信度1) 要准确地揭示人机系统的规律性,就必须使用的方法具有可靠性(信度)与有效性(效度)。2)效度:指研究结果能真实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分为:内部效度、外部效度。3)信度:指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一致性的程度。4)通常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测量。因此,样本的选择和测量结果的统计处理直接影响研究的效度与信度。7. 研究步骤。1) 机具研究步骤:确定目的及功能、人与机具的功能分配、模型描述、分析、模型的实验、机具的设计与改进。2)作业的研究步骤: 确定作业的目的和实现该目的的功能、作业中人员和机具的功能分配、用作业模型表示作业对象的顺序 数量 时间等

7、、对作业人员的特性和作业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提出方案,评价分析,得出最佳方案、进行设计、改进和评价,持续改进完善。3)环境的研究步骤:确定目的,明确重点因素、分析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提出方案,确定最优方案、对环境进行设计、改进和评价,不断完善。二1. 感觉系统:人体接受外界刺激产生感觉的机构。1) 每种感觉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直接接收刺激的部分、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神经中枢(特别是大脑皮层)。2) 视觉: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1)80%以上的信息都是通过人的视觉获得;(2)人眼所能感受的光线的波长为380-780nm,人能感觉不同的颜色,是眼睛接受不同波长光的结果;

8、(3)视觉是所有感觉中神经数量最多的感觉器;眼睛具有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两种作用;(4)优点:在短时间获取大量信息;可利用颜色和形状传递性质不同的信息;对信息敏感,反应速度快;感觉范围广,分辨率高;不易残留以前信息的影响。 缺点:容易发生错视、错觉、容易疲劳。3) 听觉:人耳接受2020000Hz的机械振动波,即声波刺激所引起的感觉。(1) 听觉系统主要包括:耳、传导神经、大脑皮层听区;听觉系统分为:外耳、中耳、内耳。(2) 声音的声压必须超过某一最小值,才能使人产生听觉。能引起有声音感觉的最小声压级称为听阈。不同频率,听阈不同。(3) 最佳可听频率范围是500-6000Hz。4) 平衡觉:人对

9、自身姿势和空间位置变化的感觉。5) 味觉。味觉有甜、酸、苦、咸四种,称为四原味。味觉反应速度很慢,恢复原状也需要时间。在20-30C时,味觉最灵敏。6) 嗅觉7) 肤觉2. 肌肉系统1) 肌肉收缩的速度与肌肉收缩的张力有关。3. 人体活动能源1) 能量的供给通过体内能源物质的氧化或酵解来实现。通常将能源物质转化为热或机械功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2) 能源直接来自细胞中的贮能元-三磷酸腺苷(ATP)。释放29.3Kj的能量。3) 人体活动的供能系统:(1) 磷酸原(ATP-CP)系统:一种无氧产能,供能速度快、时间短,是爆发式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2) 乳酸能系统:无氧供能,乳酸过高,发生暂时性疲

10、劳,导致活动能力下降。(3) 有氧氧化系统:能量大、持续时间长,供能速度慢。4. 能力:那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三1. 微气候:指工作(或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条件,主要包括: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热辐射条件四个参数。2. 空气的冷热程度叫气温;空气的干湿程度叫湿度,相对湿度在70%以上为高气湿,低于30%为低气湿,相对湿度小,人感到凉爽;空气的流通速度叫做气流速度,主要由冷热空气对流所致;物体在绝对温度大于0K时的辐射能量为热辐射。舒适的湿度一般为40%-60%。3. 微气候的综合评价:受气温、湿度、风速、热辐射的综合影响。主要评价指标:1)

11、不舒适指数。以人体对温度和湿度的感觉。舒伯特和希尔,湿度与气温的关系;不足之处:没有考虑风速对人的影响。2) 有效温度:根据人体在微气候环境下,具有同等主诉温热感觉的最低气流速度与气温的等效指标。综合反映了人体对气温、湿度、气流速度和热辐射的感觉。没有考虑热辐射,只有:空气流速、干球温度、湿球温度。3) 三球温度指数(WBGT):综合考虑了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和风速4个环境因素的综合温标。自然湿球温度、干球温度、黑球温度。特征是:不用直接测量气流速度(其值已在自然湿球温度上反映了);当湿度很高、空气流速低时,使用此法较差。4) 卡他度。H越大,散热条件越好。4. 高温作业环境对人的

12、影响1) 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2*h)的环境叫做高温作业环境。2) 三种基本类型:(1)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低;(2) 高温、高湿作业。气温高、湿度大;通风不良会形成湿热环境;(3) 夏季露天作业;3) 用直肠的温度表示人体的核心温度(=人脑温度=肝脏温度)。4) 热应激效应:人体产生的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人体产生热积累,促进呼吸和心跳加快,皮肤表面血管的血流量激烈增加,以实现体温调节。热衰竭:由热疲劳引起的全身疲倦,食欲不振,体重减少,头痛、失眠、无力等症状。长期处在高温,血压比常人高。5. 高温作业环境对人的生理影响:1) 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

13、;2) 对中枢神经具有抑制作用;3) 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4) 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6. 低温环境条件下人的生理反应: 1) 皮肤血管收缩,体表温度降低,使其辐射和对流散热达到最小程度。导致神经兴奋性与传导能力减弱,出现痛觉迟钝和嗜睡状态。2) 冷应激效应:肌肉会因为寒冷而剧烈收缩抖动,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的现象。低于-5C产生局部冻伤。3) 在低温环境下经过两个阶段:低温适应初期:人体代谢率增高,心率加快,心脏搏出量增加;不能适应低温环境:人的核心温度降低,心率减慢,心脉搏出量减少(信号)。4) 人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远低于热适应能力。5) 低温环境条件下,首先影响人体的四肢的

14、灵活性,特别是影响手的精细运动灵巧度和双手的协调动作。7. 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1) 生产工艺与技术措施。(1) 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过程。考虑工作人员的舒适问题。(2) 屏蔽热源。三种方法:直接在热辐射源表面铺上泡沫类物质;在人与热源间设置屏风;给作业者穿上热反射服装。(3) 降低温度。通风口加去湿器。(4) 增加气流速度。2) 保健措施(1) 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2) 合理使用劳保用品。(3) 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3) 生产组织措施。(1) 作业速度或增加休息次数,减少人体产热量。(2) 合理安排休息场所。(3) 职业适应。8. 低温作业环境的改善。1) 做好采暖和保暖工作。2) 提高作

15、业负荷。3) 个体保护。4) 采用热辐射取暖。最为有效四1. 测定工作场所的照度,可以使用光电池照度计。测定位置:一般站立工作的场所取地面上方85cm,坐位工作时取40cm高处进行测定。2. 人从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时,视觉逐渐适应黑暗环境的过程叫暗适应,人眼的感受性是随时间慢慢增高的。3. 明适应发生在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的时候,刚开始人眼不能辨别物体,要经过几十秒的时间才能看清物体。明适应的过程是人眼感受性随时间慢慢降低的过程。4. 急剧和频繁的适应会增加眼睛的疲劳,使视力下降,故室内照明要求均匀而稳定。5. 开始看不清楚的位置称为调节近点,目标离这一点越近,越容易疲劳。视觉工作距离应不小

16、于3/2调节近点。6. 改善照明条件,从近处向远处瞄准,会减轻视疲劳。7. 视野:指头部和眼球不动时,眼睛观看正前方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分为:静视野、注视野、动视野三种状态。8. 静视野:头部固定、眼球静止不动的状态下自然可见的范围;注视野:头部固定不动而转动眼球注视某中心点时所见的范围;动视野:头部固定而自由转动眼球时的可见范围。9. 静视野视疲劳最低,尽量以此为设计基准。10. 白色视野最大,其次为黄、蓝色,绿色视野最小。11. 改善照明条件不仅可以减少视觉疲劳,而且也会提高工作效率。一般认为在临界照度值以下,随着照度值的增加,工作效率会显著提高,高于临界照度值,影响很小。2000lx是较

17、理想的照度。12. 工业企业的建筑照明,通常采用三种形式:自然照明、人工照明、二者同时并用的混合照明。人工照明按灯光照射的范围和效果分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综合照明、特殊照明。13. 一般照明(全面照明):为照亮整个被照面积而设置的照明。使作业者的视野亮度一样,视力条件好,耗电量较多。局部照明。耗电量少,获得较高的照度。 但要注意直接眩光和使周围变暗的影响。综合照明。 一般照明:局部照明=1:5特殊照明。 特殊用途14. 自然光明亮柔和,人眼感到舒适,人们习惯于太阳光谱,而且光谱中的紫外线对人体生理机能有良好影响。因此在设计照明时,应始终考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15. 人工照明应选择接近自

18、然光的人工光源。在人工照明中荧光灯优于白炽灯。光谱近似太阳光,发热量小,发光效率高、光线柔和,视野的照明度均匀,且较为经济。16. 在显色性的比较中,一般是以日光或接近日光的人工光源作为标准光源,其显色性最优,显色指数Ra=100。17. 眩光:当视野内出现过高的亮度或过大的亮度对比时,人们就会感到刺眼的影响视度的光线。18. 防止和控制眩光的措施:1) 限制光源亮度;2) 合理分布光源;3) 光线转为散射;4) 避免反射眩光;5) 适当提高环境亮度,减少亮度对比。眩光也可加以利用,不能说眩光都是有害的。19. 眩光的危害: 是暗适应破坏,产生视觉后像,使工作区的视觉效率降低,产生视觉不舒适感

19、和分散注意力,造成视疲劳。长期下去,损害视力。20. 照度均匀的标志是: 场内最大、最小照度分别与平均照度之差小于等于平均照度的1/3。五1. 色彩是光与视觉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2. 色彩有色光与颜色之分。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它们的混合是越混合越亮,三原色等量相加得到白色光。 颜色的三原色是:黄、青、品红,它们的混合是越混合越暗,三者等量相加得到近似于黑色。3. 颜色可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 1) 无彩色:指黑色、白色和深浅变化不同的灰色所组成的黑白系列中没有纯度的各种色彩。无彩色的变化代表着物体反射率的变化,在视觉上称为明度的变化。 2) 彩色:指除去黑白系列之外的有纯度的各种颜色。

20、 任何一个色彩(除无彩色只有明度性质外)都有色调、明度和纯度三个方面的性质。4. 任何一个色彩都有它特定的明度、色相和纯度三个基本要素,色彩三要素是鉴别、分析、比较颜色的基本因素。1) 色调又称色泽、色相,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2) 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与物体表面发射率有关。当照度一定时,混入白色越多,明度越高;混入黑色越多,明度越低。同一色调有不同明度;不同色调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会使色彩明度发生变化。3) 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即颜色色素的凝聚程度。在光谱七种标准色中,红色纯度最高,黄绿色纯度最低。黑、白、灰是无彩色,纯度为零。5. 色彩混合: 1) 加光混合:几

21、种不同的色光进行混合,得到新的色光。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其他任何颜色的光都可以由三原色以一定的比率混合而成。 色光混合后的明度等于参加混合的各色光明度之和,混合的色光越多,其明度越高。各种色光全部混合在一起则成白色。2) 减光混合:将不同颜料、涂料、染料等物质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得到新的颜色。颜色的三原色是青、品红、黄,它们是加色法三原色的补色。3) 中性混合:虽然也是颜料等物质的混合,但同时又有加光混合的一些特征。以小点、小面或小线的形式调和,利用人的视觉合色能力。 现代三色版印刷6. 红、橙、黄色为暖色,橙红色为极暖色。青、绿蓝色为冷色,青色为极冷色。7. 决定色彩轻重感的主要因

22、素是明度,明度越高显得越轻,明度越低显得越重。8. 色彩的硬度感与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有关。明度高,感觉软;明度低,感觉硬。 一般采用高明度和中等纯度的色彩表示软色。 无彩色中,黑、白是硬色,灰色是软色。9. 安全色。1) 红色。表示禁止、停止、危险以及消防设备的意思。2) 蓝色。表示指令,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3) 黄色。表示提醒人们注意。4) 绿色。表示给人们提供允许、安全的信息。10. 车间工作场所色彩调节中的安全色的施色必须做到:1) 标识出直接危险物品;2) 标识出可以用于应急措施的对象;3) 标识出安全救助设施;4) 标识出可能出现危险的区域或可能受害得对象;5) 标识出必须禁止操作

23、或必须提醒注意的操作;六1. 声波在空气传播过程中,引起空气质点振动导致空气压强变化的叫声压。2. 声压级: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20.用Lp表示,单位是分贝(dB)。3. 正常人耳刚刚听到的最低声压称为听阈声压,使人耳产生疼痛感觉的声压称为痛阈声压。4. 噪声的来源: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噪声。5. 噪声的评价指标分为三类: 1) 基于对作业者的听力保护提出的,以等效连续声级为指标; 2) 基于降低人们对环境噪声烦恼度而提出的,以等效连续声级、统计声级为指标; 3) 基于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效率而提出的,以语言干扰声级为指标;6. 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

24、噪声8h,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7. 噪声控制: 1) 声源控制(1) 降低机械噪声; 【1】 选择发声小的材料; 【2】 改变传动方式; 【3】 改进设备机械结构;(2) 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降低气流速度;减少压力脉冲;减少涡流。2) 控制噪声的传播; 【1】 对工厂各区域合理布局; 【2】 调整声源的指向; 【3】 充分利用天然地形; 【4】 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措施。 吸声是在车间天花板和墙壁表面装饰吸声材料;隔声,一般做成隔间或隔声罩;消声:在气流通道上的消声器。 【5】 采用隔振与减振措施。 隔振器3) 操作者听力保护。在高噪声环境下,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常用的有:防

25、声耳塞、耳罩、防噪声帽等。8. 根据振动的来源不同,可把振动分为:生产性振动和非生产性振动。振动公害主要来自生产性振动。9. 人体对低频反应的主要现象时身体共振。心脏4-6Hz。10. 出于对舒服程度、任务精通程度和生理安全方面的考虑,将180赫兹内人体承受的全身振动划分为3种不同的感受极限: 1) 疲劳工作效率降低界限。超过,效率降低。该界限主要用于劳动环境振动评价。 2) 舒适性降低界限。 与人体的舒适感有关,它比疲劳工作效率降低界限的振动级低10dB。 3) 受振极限。 人体健康与安全是否损害的界限。它比疲劳工作效率降低界限的振动级高6dB。超过,危害人体健康。七1.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

26、可以分为:有害气体、固体尘粒、可溶性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2.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卤化物和有机物质气体等;其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工厂生产及家庭生活有机燃料燃烧所释放出来的。3. 固体尘粒又称粉尘。包括有碳粒、悬浮颗粒物、飞尘、碳酸钙、氧化锌、二氧化铝等。其中的悬浮颗粒物又称飘尘,是漂浮在空气环境中粒径在16um以下的颗粒。是衡量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指标之一。飘尘主要来源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建筑工地等。粉尘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爆炸性。4. 空气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1) 标准状态下的质量体积混合表示法:用标准状态下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害物质的毫克数表示,单位mg

27、/m3.2) 体积表示法:用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污染物的毫升数表示,单位:mL/m3。该法只限于气态和蒸气状态的污染物。5. 环境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1) 一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保护的特殊地区;2) 二类: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3) 三类:特定工业区。6. 空气污染指数(API):将常规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的程度。1) 适用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与变化趋势;2) API50: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3) API500对应于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时各项污染物的浓

28、度。7. 粉尘:指能够较长时间在空气中保持悬浮状态的固体微粒。1) 粉尘分为:降尘和飘尘。2) 降尘粒径在10um以上,能较快地降落到地面;飘尘是一种气溶胶体,10um以下,可以长时间在空气中悬浮飘动;3) 粉尘分为:生产性粉尘、交通性粉尘和沙尘暴粉尘;8. 粉尘的物化特性:1) 粉尘的化学成分各种粉尘的基础物质不同,其化学组成也不一样,其中以游离二氧化硅的致纤维化作用最强。含量越高,危害越大。2) 粉尘的物理性质(1) 粉尘的粒径。尘粒愈小,沉降速度愈慢,其稳定性越高,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越长,被吸入的机会就愈多。(2) 粉尘的溶解度不同的粉尘有不同的溶解度,其对人体的危害也各不相同。对人体的

29、化学毒物作用的粉尘,溶解度越大,危害越大。(3)粉尘的荷电性相同电荷的粉尘粒子,因互相排斥而提高了粒子悬浮在空气中的时间;而具有不同电荷的粒子,则因相互吸引、撞击而丧失电荷,粒子变大,加速了沉降。带电的粉尘容易被阻留在呼吸道上,危害较大。(4)粉尘的形状形状影响粉尘在空气中的运动。9. 粉尘的危害1)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粉尘根据其物化特性和对人体作用部位不同,可造成多方面的危害。粉尘的刺激作用使呼吸道的发病率增加,造成皮肤或粘膜的损害。特别是游离的SiO2含量较高的粉尘,丧失正常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长期吸入,引起尘肺又称矽肺。2)粉尘对人的心理影响空气中的粉尘还直接影响人的心理。产生不舒适、厌恶的

30、感觉和急躁、缺乏耐心的情绪,讨厌工作。粉尘妨碍照明效果,使环境变得灰暗,对工作质量和效率都产生不利的影响。3)粉尘爆炸某些物质的微小颗粒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当遇到明火时,会发生爆炸。这种微小颗粒可以是:糖、面粉、纺织纤维等。一般粒子越细,发火点越低。10. 粉尘的防治1) 控制尘源。 风力输送、湿法作业、密闭、减少气流干扰和设备振动。2) 除尘。 吸尘、除尘装置。3) 个人防护。 防尘口罩、面具、防尘衣,基本消除粉尘危害的前提下用,其他,都是暂时的。4) 改善劳动管理。 缩短工时、恰当工作位置、作业姿势。11. 氧气含量降到10%以下,人会发生休克;一般新鲜空气中CO2含量为0.03%。由

31、人引起的CO2污染应控制在0.1%以下。12. 通风和空气调节是创造满足人们正常活动和舒适需要的空气环境的一种手段。1) 通风:把局部地点或整个房间内的污染空气排出,使新鲜空气进入。2) 空气调节:要求更高的通风。进入空气不仅要保证洁净度,还要保持的温度、湿度、热辐射。3) 目的:通风,消除粉尘、有害气体、高温和热辐射的危害;空气调节,创造一定的温度、湿度和舒适度的洁净空气环境。13. 按空气流动的动力不同,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1) 自然通风。依靠室内外空气温差所造成的热压,或者室外风力作用所形成的压差,使室内外的空气进行交换,从而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经济有效,但效果不稳定,无法预处理进入其他2) 机械通风换气。它是指借助于通风设备所产生的动力而使空气流动的方法。14. 按通风系统作用范围,可分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1)全面通风它是对整个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其目的是稀释房间内有害物质浓度,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