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8.83KB ,
资源ID:58510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510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兵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白杨礼赞》教案 苏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兵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白杨礼赞》教案 苏教版.docx

1、兵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白杨礼赞教案 苏教版第2课 白杨礼赞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的抒情线索,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主缄分明,了解本文由景及树,由树及人的思路,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2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品味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3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了解白杨树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教学重点1理清本文的抒情线索,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主缄分明,了解本文由景及树,由树及人的思路,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2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品味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象征艺术手法,了解白杨树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勇敢、顽强

2、、乐观、自信的品质。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小白杨)高尔基借海燕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那么中国作家茅盾又借小白杨来赞颂什么呢?一起学习白杨礼赞 (板书课题、作者)二、课前热身。1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常用笔名: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现代作家、小说家,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处女作三部曲蚀:幻灭动摇追求(中篇)。长篇小说虹,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短篇)。1981年3月27日,病逝于北京。辑有茅盾全集。1981年10月,

3、中国作家协会决定启动茅盾文学奖。这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2背景:白杨礼赞写于皖南事变之后(1941年3月)年的重庆,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团结一致,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巩固并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怀念延安生活、歌颂党的英雄儿女的优秀散文姐妹篇风景谈白杨礼赞等散文。因此本文并非取材于一地或一时,而是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以后在重庆写的。由于当时

4、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借白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释题:不难理解,文题中的“白杨”即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进而理解为整个中华民族。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歌颂抗日军民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题目中“礼”是敬礼、致敬,有“崇敬”的意思;“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可见采用了动宾倒装短语的句式,使“白杨”更突出。4体裁:可见本文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选自见闻杂记。三、整体感知。1过渡:有人把白杨礼赞比作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下面请大家听朗诵,思考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

5、在文中标出关键词语,用“作者赞美了 的白杨树”的句式回答(生长环境、外形气质、象征意义三方面)。并在听读过程中想像在你的脑海中形成几幅图画?字词正音:毡子zhn外壳k地壳qio主宰zi无边无垠yn坦荡如砥d倦怠jun di刹那ch恹恹欲睡yn倔强ju jing参天cn虬枝qi婆娑p su初融rng楠木nn秀颀q丫枝y晕圈yn潜滋暗长qin字词释义:视野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旁逸斜出晕圈虬枝伟岸纵横决荡秀颀主宰:支配;统治;掌握 倦怠:疲乏困倦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婆娑:盘旋(多指舞蹈)锤炼: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黄绿错综:黄土地和绿植被纵横交叉在一起。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

6、思。垠,地域的界限。不折不挠:指在困难面前不屈服。折,折断;挠,弯曲。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平坦大地上”“傲然挺立,力争上游”“象征抗日军民”(文中赞美了白杨的环境之美、形神之美、象征之美)“高原风景图”、“白杨远视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或曰“敌后抗战图”)每一幅都有诗情画意,都能给人以情感激发和思想熏陶。2白杨树为什么能具有这三种美呢?因为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树?作者为何赞美白杨树?可不可以用文中的一句原话回答?(是一种不平凡的树)请你划出课文中直接赞美白杨“不平凡”的句子。3可见本文是以什么为抒情线索组织材料的?如何组织的

7、?“白杨树的不平凡”。(完成第一课时板书)四、自主阅读,探究。 1文章的标题为“白杨礼赞”,速读全文,看看全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1、4、6、8、9) 开篇一句单独成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内容上:开门见山,点明题旨,直抒胸臆,定下抒情基调“赞美”;结构上:提挈全文。2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反复赞美白杨树呢?它究竟有何深层寓义呢?用课文原句回答。(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无疑白杨树与“北方的精神”这两者之间肯定存在着某些共性,究竟有哪些共性?找出文中直接描写白杨树的语段(第5段)齐读第5段,思考本段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接着又从哪几方面来写白杨树的形象?各突出其什么

8、特点?具有什么深刻涵义?“力争上游”既概括白杨树外形特点,也揭示白杨树内在气质,采用的是拟人手法,给白杨树以人格化。干 直(正直);枝直而紧靠(团结);叶向上(进取);皮“微微泛出淡青色”(质朴)。3两个“虽却”“哪怕却”转折复句有何作用?将恶劣环境和白杨树的顽强生命力作对照,突出它在恶势力面前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抓住白杨外形的典型特征着力描写它的倔强挺拔、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形神兼备,为下文由树及人尽情赞美白杨所象征的精神,作很好的铺垫和准备。使读者不由得会产生崇敬、赞美之情。小结过渡:这一段犹如一幅幅画面。按照人们观察的习惯顺序,从远到近、从粗到细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紧接着

9、第6段承上启下,用抒情式的议论对白杨树进行赞美。“极普通”与“不平凡”矛盾吗?不矛盾。1、“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讲的,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并不“贵族化”;“不平凡”主要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具有不寻常的象征意义,有着许多十分可贵而美好的品格。齐读第7段,来感悟它的象征之美。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欲扬先抑。先用“没有没有”说它“也许”不美,“也许”一词表示某种可能,说话留有余地,委婉而有分寸,意味着人们并非一定认为它不美。其中话中已流露出作者对白杨树之美的肯定。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暗喻),这是本段第一层,用对比烘托、拟

10、人的修辞赞美了白杨树。4作者又是如何展开联想,将白杨树与人相联系,由树及人的呢?看本段第二层,一连用了几个“难道”?(四个)什么修辞?(排比反问)这四个句子顺序能颠倒吗?作者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形成排比,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一句比一句扩展并深化,发人深思。由树及人的过渡,肯定反问句,表达否定意思,正面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后三个否定反问,表达肯定意思,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从性格上点明白杨至少象征北方农民。“至少”是说“不仅仅”,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表达方式,为下文层层推是地展开留下余地。从形象上

11、把它象征为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从品质上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四层联想一句比一句扩展,节奏一句比一句强烈,内容一句比一句深刻,由形到神,由浅入深,由外到内,由含蓄到明朗,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5如果我们把这四个反问改为陈述语气,看看在语气上有何不同?你不应该只觉得,你应该想到,你也应该联想到,你还应该更远一点想到总结:陈述句语气一般,反问句寓答于问,激发思考,步步深入地揭示象征意义,更有力地说服读者,也使赞美之情达到顶点。加上排比形式的反问,增强了语势,更加肯定有力,使文章气势充沛,酣畅淋

12、漓,增强文章感染力。可见,本文借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在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严肃质朴的品质。6那么第8段同样也是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与第7节不是重复了吗?能否删去?不能。第7段只是引导读者由树及人自己去品味。而第8段则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的两个“相似”突现出来,此外又用两个“象征”,特别是“尤其”一句进一步概括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直接交代赞美白杨的原因,歌颂了不屈的民族精神,深化了四个反问句的意思(这两个象征是全文主旨句)。作者改用肯定的句式,正面论述,更加鲜明地强调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也是第8段与1、4、6、9段赞美白

13、杨所不同的地方。7因为作者当时生活在国统区的重庆,言论不自由,所以只能采取这种象征的手法来抒发情怀。那么你觉得文章结尾中“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齐读第9段。(茅盾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文章是赞美白杨的,但结尾却写了楠木,偏题吗?楠木与白杨树有何不同?写楠木有何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本段结构上有何特点?不偏题。楠木贵族化,不常见;白杨树易生长,常见。作用: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虽也有高高挺立的风姿,但却自居高贵,缺乏内在美的楠木反衬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另一方面引出赞美楠木的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对

14、共产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对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的鄙弃、斥责。文章结尾直抒胸臆,表达赞美之情。“高声”中包含着纵情讴歌、无限热爱的感情。卒章显志,呼应开头,深化中心,并不偏离题意,显示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8讲到这里,似乎文章24节游离于中心,是不是多余呢?齐读2-4节,思考这种不平凡的白杨树,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再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词语和句子,看看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环境的?突出其什么特点?望不到边的黄土高原(西北平原);“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色彩黄绿错综(鲜艳),空间无边无垠(辽阔),地形坦荡如砥(平坦)9一幅雄伟辽阔的黄土高原

15、的风景画面扑入视野,人们的感觉是什么?看到白杨树后的感觉有如何? “雄壮、伟大”“倦怠、单调、恹恹欲睡”。“扑”:静态的黄土高原迎面奔腾扑来,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无遮无碍。“涌”:说明感想很多,瞬间形成,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10两种对立的感觉对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正反衬托。正,生长环境的伟大,白杨树还是值得赞美;反,离开白杨树还是单调,欲扬先抑。11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中白杨树是怎样出现的?这样安排的好处?“刹那间、猛抬眼”突出猛醒、惊奇。颇具匠心,在人们略感不足时,笔峰一转,由景及树(物)使人为之一震,发出由衷赞叹,

16、先抑后扬、视角由面到点 (从一排、三五株,到一株)、一波三折。12很自然引出第4段议论。为何说白杨树极普通而又实在是不平凡?这段有何作用?“那”和上文中“远远”呼应,是远指。极普通它极常见,极易生长;“实在是不平凡”因为在单调的恹恹欲睡的情绪中,白杨树的出现出奇制胜,使人清醒,使人振奋。作用:承上是白杨树出场的结束,是上文惊叫的补叙;启下具体说它的不平凡,是下文赞美白杨的前奏。且与首段呼应。首段中无实体出现,本段实体出现了,远看。13区别本段中与第一段中的两个“实在”。第一段中的“实在”充满了情感,强调不平凡毋庸置疑,说明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是固有的、客观存在的;强调了白杨树不平凡的程度,表现了作

17、者对白杨树的赞美是建立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真诚而发自内心的;第四段中的“实在”表明白杨树的不平凡深藏并显现于它的极普通之中,表现了作者对白杨树高贵品质的深切了解和无比崇敬之情。第6段中的这是近指,决比实在的语气更肯定,感情更进了一步。这是从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出发来赞美的。第4、6段都是过渡段。小结:这部分既通过“伟大、雄壮”等人对不平凡的生长环境的感觉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又通过“倦怠、单调、恹恹欲睡”等感觉从反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还点明地点,暗示了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中心意思作了有力的铺垫;通过对黄绿二字的阐释,歌颂了大自然力量和人类力量

18、的伟大,并且通过赞叹人类战胜自然的劳动成果,表明“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群众的崇敬赞颂之情,与文章赞美根据地军民的主旨相吻合。可见,这部分不多余,恰恰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四大文学题材之一,在结构上往往有一条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整体,作者可以围绕中心展开丰富的联想,如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似乎是游离中心的闲笔,其实不然,它的作用前面已经分析过。文章结尾又以楠木作对比,也是为了烘托、赞美白杨树,我们可以把这种特点叫作形散神不散,它还表现在语言形式的整齐有力富于韵律上。14以“白杨礼赞”为题有何好处?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反映了文章的抒

19、情线索;暗示了文章的写作手法(象征手法)五、拓展延伸。1和平时代的今天,你认为白杨树可以象征哪些人的精神呢?为什么?一分钟口头作文。 2以梅、兰、竹、菊、松、粉笔、蜡烛等物任选其一为题,写百字以内的片段文,以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六、总结。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2完成与课堂同行补充习题的相关练习。附:板书设计第一课时第一部分(1):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总)(环境之美)(2-4):描写黄土高原之景,交代白

20、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白杨特写图 (形神之美)(5-6):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分)物人联想图 (象征之美)(7-8):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第五部分(9):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总)抒情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第二课时环境之美(景) 环境不平凡形神之美(树) 象征之美(人) 内在品质不平凡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难点:运笔的技法。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

2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在

22、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

23、写6个字。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

24、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春: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25、。 板书设计: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我的思考: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课后反思: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第(3)课时 课题:书写练习2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2、完成书写练习。重点:正确地书写“轻”字难点:“车”字旁的书写。教学过程: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二、指导“车”字旁写法: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2、讨论明确其书

26、写要领:“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第一笔横稍短。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3、练写“车”字旁。三、指导临写“轻”字。1、观察范字。2、明确写法。“轻”字的写法:“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四、课后延伸书写:斩、转 板书设计:书写练习2、轻、斩、转我的思考: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27、课后及时巩固,拓展。课后反思: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第(4)课时课题:结构特点(六)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重点: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难点:把握好字的结构。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二、教学新课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2.指导书写例字(1)出示例字:“宝”:首先要控制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

28、立正。“穷”: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其余字略)(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结构特点(6)宝、穷、写、会、奔我的思考: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第(5)课时课题:怎样写好字 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教学过程:一、正确的学书之路1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

29、、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2专一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好帖;喜欢。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3博采众长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4字外功夫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总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自成一家。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正确的学书之路概括为:二、科学的学书方法明确了正确的学书之路之后,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

30、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1临帖和摹帖这既是正确学书之路的开端,又是正确学书方法中的根本点,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摹帖和临帖各有优点,效果各异。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其中的“笔意”即指笔法、笔势及线条意趣。“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写。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画。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但摹书看不清笔法,“易失笔意”,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所以,初学者可以临摹并用,相互

31、补充。2每天定量事实证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练习量跟不上,就谈不上进步;当然盲目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一定的量才能达到的一定的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3循序渐进学习书法,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先正楷,后行草。苏轼说:“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就是说楷、行、草书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便、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就容易上手。等到楷法熟练,再写行草时便可悟到两者相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