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0.62KB ,
资源ID:58472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472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唐雎不辱使命》提升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唐雎不辱使命》提升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

1、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唐雎不辱使命提升训练含答案解析唐雎不辱使命复习 限时训练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20分)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尉果笞广 (陈涉世家)(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唐雎不辱使命)(3)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唐雎不辱使命)(4)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二、文言文阅读2(10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

2、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

3、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二)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

4、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节选自荆轲刺秦王)【注释】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陛:殿前的台阶。少:通“稍”。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发:打开。揕:(zhn)用刀剑等刺。绝:挣断。还:通“环”,绕。卒:通“猝”,突然。郎中:宫廷的侍卫。(1)下面各组句

5、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错意也广故数言欲亡B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京中有善口技者C安陵君其许寡人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虽千里不敢易也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2)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请用“/”给语段(二)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4)下列对两个语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语段(一)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B语段(二)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6、C语段(二)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D两个语段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语段(二)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3(10分)阅读课文唐雎不辱使命答题。(1)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结果如何?(2)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3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3)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威胁之意。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个回答,既缓和了秦王恃强凌弱的歧视,使会谈能够

7、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C唐雎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D唐雎复述安陵君的答辩,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4(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

8、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至。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唐雎到,入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已。”唐睢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

9、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则王何利焉?”于是秦昭王遽为发兵,魏氏复定。史记魏世家十四【注释】与:党与,同盟者;约:准备;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任:能力;“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老臣请西说秦(游说)B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多次)C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偷偷地) D长跪而谢之曰(道歉)(2)用“/”给下面

10、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三处)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而秦救不至(3)翻译下列句子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4)从文中可以看出唐雎和秦王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唐雎不辱使命复习 限时训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翻译1(20分)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尉果笞广 (陈涉世家)(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唐雎不辱使命)(3)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唐雎不辱使命)(4)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解答】(1)句意:军官鞭打吴广;笞,用鞭、杖或竹板打。(2)句意:秦王

11、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谢,道歉。(3)句意:五步之内鲜血四溅,天下人人穿白戴孝,缟素,穿丧服。(4)句意: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天下伸张正义,信,通“伸”,伸张;(5)句意:所以先帝(刘备)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答案:(1)笞,用鞭、杖或竹板打。(2)谢,道歉。(3)缟素,穿丧服。(4)信,通“伸”,伸张。(5)遗,给予。【点评】分析文言知识释义的错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种情况:1不辨古今,以今义解释古义。2不知通假,以通假字为本字。对古汉语中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它们的本字去解释,而仍按字面义去解释,这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

12、误。3不明活用,未按活用类型解释词义。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如果不明白这些词类活用现象,不按活用的类型解释词义,而是望文生义,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4不分单双,将两个单音字误作一个双音词。在文言文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就是两个连用的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相同。如“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地”和“方”是两个单音词连用,释义时应分别解释为“土地”和“方圆”;如果把它们误作现代汉语的一个名词“地方”,句子就解释不通,释义也必然错误。二、文言文阅读2(10分)阅读下面

13、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

14、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二)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15、”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节选自荆轲刺秦王)【注释】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陛:殿前的台阶。少:通“稍”。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发:打开。揕:(zhn)用刀剑等刺。绝:挣

16、断。还:通“环”,绕。卒:通“猝”,突然。郎中:宫廷的侍卫。(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故不错意也广故数言欲亡B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京中有善口技者C安陵君其许寡人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虽千里不敢易也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2)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请用“/”给语段(二)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4)下列对两个语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BA语段(一)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B语段(

17、二)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C语段(二)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D两个语段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语段(二)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所以/故意B好/善于C答应/左右D即使/即使故选:D(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

18、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虽然,即使这样。易,交换。句意为: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的封地,愿意始终守着它,不敢(随便)交换!重点词语:以,用。广,扩大。轻,轻视。句意为: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3)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所以停顿应为: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根据乙文中的“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9、。“可知臣子并没有袖后旁观。故第二段表述有误,故选B。答案:(1)D(2)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的封地,愿意始终守着它,不敢(随便)交换!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3)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4)B【点评】【甲】通假字1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白色)3 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 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只,仅仅)5 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6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一词多义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用来)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20、(凭借)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4以君为长者(把)徒: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2怀怒未发(怒气)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使”:派遣;后“使”:出使)而:1挺剑而起(连词,表修饰)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3长跪而谢之(连词,表修饰)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5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1、(助词,的)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然:1虽然(这样)2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虽:1虽千里不敢易也(假设连词,即使)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虽然)于: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到)3请广于君(给)与: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2与臣而将四矣(加)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经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经常用作休息)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虽然这样。今:表转折关联词,与“但是”合用)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7秦王

22、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8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10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给予。今:增加)12彗星袭月(古:扫过。今:袭击)词类活用且秦灭韩亡魏灭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虽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解为数量词活用为名词,千里的土地。但

23、我们不这样翻译,其实也理解得通顺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使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因为主语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都可以理解为使动,使百万人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亦免冠徒跣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脱去。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徒,光着与臣而将四矣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四人【乙】一、通假字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二、古今异义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

24、大约。3(10分)阅读课文唐雎不辱使命答题。(1)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结果如何?(2)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3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3)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威胁之意。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个回答,既缓和了秦王恃强凌弱的歧视,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C唐雎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

25、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D唐雎复述安陵君的答辩,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抓住关键句子。“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可见故事的主要矛盾是秦王欲占有安陵。“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可见最后的结果是秦王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人物的言行。第三段中唐雎先是用“布衣之怒”坚决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然后用“挺剑而起”表明自己的决心,从而迫使秦王屈服。(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本文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很

26、高的成就。 首先,最引人注意的是人物的对白。除了很少几句串场的叙述,几乎全是对白;用对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ABC正确;D有误,唐雎没有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故选:D答案:(1)故事的主要矛盾是秦王欲占有安陵。最后的结果是秦王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2)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怒的例子来反驳秦王,表示要效法;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

27、,挫败秦王。(意近即可)(3)通过语言(或: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4)D【点评】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经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经常用作休息)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虽然这样。今:表转折关联词,与“但是”合用)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8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10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1

28、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给予。今:增加)12彗星袭月(古:扫过。今:袭击)4(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

29、唐雎不辱使命)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至。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唐雎到,入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已。”唐睢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则王何利焉?”于是秦昭王遽为发兵,魏氏复定。史记魏世家十四【注释】与:

30、党与,同盟者;约:准备;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任:能力;“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A老臣请西说秦(游说)B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多次)C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偷偷地) D长跪而谢之曰(道歉)(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三处)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而秦救不至(3)翻译下列句子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4)从文中可以看出唐雎和秦王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AB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