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5 ,大小:245.80KB ,
资源ID:583949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394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教材第三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教材第三版.docx

1、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教材第三版1K411000 城镇道路工程1K411010 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1K411011 掌握城镇道路分类与分级本条文介绍了城镇道路的分类和分级,常规的城镇道路路面等级和面层的类型。一、城镇道路分类(一)城镇道路的功能是综合性的,为发挥其不同功能,保证城镇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交通运输经济合理,应对城镇道路进行科学的分类。(二)分类方法有多种形式,根据道路在城镇规划道路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参见表1K411011);根据道路对交通运输所起的作用分为全市性道路、区域性道路、环路,放射路、过境道路等;根据承担的主要运输性质分为公交专用道路

2、、货运道路、客货运道路等;根据道路所处环境划分为中心区道路、工业区道路、仓库区道路、文教区道路、行政区道路、住宅区道路、风景游览区道路,文化娱乐性道路、科技卫生性道路、生活性道路、火车站道路、游览性道路、林荫路等。在以上各种分类方法中,主要是满足道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功能。(三)我国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以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对沿线的服务功能,将城镇道路分为四类,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快速路,又称城市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城市大容量、长距离、快速交通的主要道路。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要骨架

3、。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结合主干路组成道路网。支路为次干路与居住小区的连接线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直接与两侧建筑物出入口相接,以服务功能为主。二、城镇道路分级大、中、小城镇现有道路行车速度、路面宽度、路面结构厚度、交叉口形式等都有区别。为了使道路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节约投资及土地,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规定:除快速路外的各类道路根据城市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级。一般情况下,大城市应采用各类指标中的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级标准,小城市采用级标准。不同类别的同一级别道路的设计速度是不同的。三、城镇道路路面分类(一)按结构强度分类(参见表1K

4、411011)1.高级路面:路面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是高级路面的特点。它使用年限长,适应繁重交通量,且路面平整、车速高、运输成本低,建设投资高,养护费用少,适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公交专用道路。2.次高级路面:路面强度、刚度、稳定性、使用寿命、车辆行驶速度、适应交通量等均低于高级路面,但是维修、养护、运输费用较高,城市次干路、支路可采用。城市道路分类、路面等级和面层材料表1K411011城市道路分类路面等级面层材料使用年限(年)快速路、主干路高级路面水泥混凝土30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天然石材15次干路、支路次高级路面沥青贯入式碎(砾)石12沥青表面处治8 (二)按力学特性分类1.柔性路

5、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各种沥青类路面,包括沥青混凝土(英国标准称压实后的混合料为混凝土)面层、沥青碎石面层、沥青贯入式碎(砾)石面层等。2.刚性路面: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呈现出较大的刚性,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刚性路面主要代表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包括接缝处设传力杆、不设传力杆及设补强钢筋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1K411012 掌握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特点本条文以城镇沥青路面为主简要介绍柔性路面结构组成及性能要求。一、结构组成(一)基本原则1.城镇沥青路

6、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组成,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大部分道路结构组成是多层次的,但层数不宜过多。2.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路面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基层材料与面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应大于或等于;土基回弹模量与基层(或底基层)的回弹模量比宜为。3.按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在路基顶面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基层和面层等结构层。4.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用高等级面层与强

7、度较高的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基层。5.基层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轻反射裂缝。(二)路基与填料1.路基分类从材料上,路基可分为土方路基、石方路基、特殊土路基。路基断面形式有: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路堑全部由地面开挖出的路基(又分重路堑、半路堑、半山峒三种形式);半填、半挖横断面一侧为挖方,另一侧为填方的路基。2.路基填料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用做路基填料。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在设计标高受限制,

8、未能达到中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时,应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基填料。同时应采取在边沟下设置排水渗沟等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其厚度视路基顶面不平整程度而定,一般100150mm。(三)基层与材料1.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土基。基层可分为上基层和底基层,各类基层结构性能、施工或排水要求不同,厚度也不同。2.应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湿润和多雨地区,宜采用排水基层。未设垫层,且路基填料为细粒土、黏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承受特重或

9、重交通),或者为细粒土(承受中等交通)时,应设置底基层。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等。3.常用的基层材料(1)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包括石灰稳定土类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石灰粉煤灰钢渣稳定土类基层、水泥稳定土类基层等,其强度高,整体性好,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工业废渣(粉煤灰、钢渣等)混合料的强度、稳定性和整体性均较好,适用于各种路面的基层,但所用工业废渣应性能稳定、无风化、无腐蚀。(2)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基层可用作城市次干道及其以下道路上基层。为防止冻胀和湿软,天然砂砾应质地坚硬,含泥量不应大于砂质量(粒径小于5

10、mm)的10%。级配砾石作次干道及其以下道路底基层时,级配中最大粒径宜小于53mm,做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级配碎石及级配砾石基层可用作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也可作为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底基层。嵌缝料应与骨料的最小粒径衔接。(四)面层与材料1.高等级沥青路面面层可划分为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之为上(表)面层、中面层、下(底)面层。2.沥青路面面层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详见1K411014)热拌沥青混合料(HMA),包括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和OGFC(大空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等嵌挤型热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种等级道路的面层,其

11、种类应按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矿料级配、孔隙率划分。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冷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支路及其以下道路的路面、支路的表面层,以及各级沥青路面的基层、连接层或整平层;冷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可用于沥青路面的坑槽冷补。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在沥青混合料拌制过程中添加合成沸石产生的发泡润滑作用,使沥青混合料在120130时拌合。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可以同样适用。沥青贯入式面层沥青贯入式面层宜做城市次干路以下路面层使用,其主石料层厚度应依据碎石的粒径确定,厚度不宜超过100mm。沥青表面处治面层主要起防水层、磨耗层、防滑层或改善碎(砾)石路面的作用。沥青表面处治面层的集料最大粒径与处治层厚度相匹配。二

12、、结构层与性能要求(一)路基1.路基既为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提供基础条件,也是道路的支撑结构物,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对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承,即路基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均匀变形。2.性能主要指标整体稳定性在地表上开挖或填筑路基,必然会改变原地层(土层或岩层)的受力状态;原先处于稳定状态的地层,有可能由于填筑或开挖而引起不平衡,导致路基失稳。软土地层上填筑高路堤产生的填土附加荷载如超出了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就会造成路堤沉陷;在山坡上开挖深路堑使上侧坡体失去支承,有可能造成坡体坍塌破坏。在不稳定的地层上填筑或开挖路基会加剧滑坡或坍塌。因此,必须保证路基在不利的环境(

13、地质、水文或气候)条件下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以发挥路基在道路结构中的强力承载作用。变形量控制路基及其下承的地基,在自重和车辆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如地基软弱填土过分疏松或潮湿时,所产生的沉陷或固结、不均匀变形,会导致路面出现过量的变形和应力增大,促使路面过早破坏并影响汽车行驶舒适性。因此,必须尽量控制路基、地基的变形量,才能给路面以坚实的支承。(二)基层1.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土基。且为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沉降变形对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基层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虽不如面层强烈,但面层下的基层应有足够的水稳

14、定性,以防基层湿软后变形大,导致面层损坏。2.性能主要指标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承载力和较大的刚度;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坚实、平整、整体性好。不透水性好。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为防止地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三)面层1.面层直接承受行车的作用。设置面层结构可以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包括舒适性和经济性),以满足汽车运输的要求。2.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相接触的层位,承受行车荷载引起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又受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面层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耐磨、

15、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并且其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3.路面使用指标承载能力当车辆荷载作用在路面上,使路面结构内产生应力和应变,如果路面结构整体或某一结构层的强度或抗变形能力不足以抵抗这些应力和应变时,路面便出现开裂或变形(沉陷、车辙等),降低其服务水平。路面结构暴露在大气中,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周期性影响,也会使其承载能力下降。路面在长期使用中会出现疲劳损坏和塑性累积变形,需要维修养护,但频繁维修养护势必会干扰正常的交通运营。为此,路面必须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要,具有足够抗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的能力,即具备相当高的强度和刚度。平整度平整的路表面可减小车轮对路面的冲击力,行车产生附加的振

16、动小不会造成车辆颠簸,能提高行车速度和舒适性,不增加运行费用。依靠先进的施工机具、精细的施工工艺、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及经常、及时的维修养护,可实现路面的高平整度。为减缓路面平整度的衰变速率,应重视路面结构及面层材料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温度稳定性路面材料特别是表面层材料,长期受到水文、温度、大气因素的作用,材料强度会下降,材料性状会变化,如沥青面层老化,弹性一黏性一塑性逐渐丧失,最终路况恶化,导致车辆运行质量下降。为此,路面必须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即具有较低的温度、湿度敏感度。抗滑能力光滑的路表面使车轮缺乏足够的附着力,汽车在雨雪天行驶或紧急制动或转弯时,车轮易产生空转或溜滑危险,极有可能造成交通

17、事故。因此,路表面应平整、密实、粗糙、耐磨,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和较强的抗滑能力。路面抗滑能力强,可缩短汽车的制动距离,降低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频率。透水性一般情况下,城镇道路路面应具有不透水性,以防止水分渗入道路结构层和土基,致使路面的使用功能丧失。噪声量城市道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使人们出行感到不舒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城市区域应尽量使用低噪声路面,为营造静谧的社会环境创造条件。近年我国城市开始修筑降噪排水路面,以提高城市道路的使用功能和减少城市交通噪声。沥青路面结构组合:上面(磨耗层)层采用OGFC沥青混合料,中面层、下(底)面层等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既满足沥青路面强度高、高低温性能

18、好和平整密实等路用功能,又实现了城市道路排水降噪的环保功能。1K411013 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特点本条文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特点及主要原材料选择。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包括路基(见1K411012)、垫层、基层以及面层。一、构造特点(一)垫层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环境下,城市水泥混凝土道路应设置垫层,以改瞢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1.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和路基填料的特点设置垫层;其差值即是垫层的厚度。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基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刚性垫层。2.垫层的宽度

19、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3.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二)基层1.水泥混凝土道路基层作用: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产生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2.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湿润

20、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3.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两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施工时)或500mm(轨模或摊铺机施工时)或650mm(滑模或摊铺机施工时)。4.各类基层结构性能、施工或排水要求不同,厚度也不同。5.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6.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三)面层1.面层混凝土板通常分为普通(素)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板、连续配筋混凝土板、预应力混凝土板等。目前我国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板。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

21、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2.混凝土板在温度变化影响下会产生胀缩。为防止胀缩作用导致板体裂缝或翘曲,混凝土板设有垂直相交的纵向和横向缝,将混凝土板分为矩形板。一般相邻的接缝对齐,不错缝。每块矩形板的板长按面层类型、厚度并由应力计算确定。3.纵向接缝是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纵缝应与线路中线平行。横向接缝:横向施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前者采用加传力杆的平缝形式,后者同胀缝形式。特殊情况下,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胀缝设置:除夏季施工的板,且板

22、厚大于等于200mm时可不设胀缝外,其他季节施工时均应设胀缝。胀缝间距一般为100200m。混凝土板边与邻近桥梁等其他结构物相接处或板厚有变化或有竖曲线时,一般也设胀缝。横向缩缝为假缝时,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一般不设传力杆。4.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置传力杆。当板厚按设传力杆确定的混凝土板的自由边不能设置传力杆时,应增设边缘钢筋,自由板角上部增设角隅钢筋。混凝土既是刚性材料,又属于脆性材料。因此,混凝土路面板的构造,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其刚性特点,使路面能承受车轮荷载,保证行车平顺;同时又为了克服其脆性的弱点,防止在车载和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开裂、破坏,最大限度提

23、高其耐久性,延长服务周期。5.抗滑构造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较大的粗糙度,即应具备较高的抗滑性能,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因此可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一定的构造深度。二、主要原材料选择(一)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他道路可采用矿渣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含化学成分、物理指标),并经复验合格,方可使用。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二)粗骨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砾石、破碎砾石,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粗骨料宜使用人工级配,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碎砾

24、石不得大于,碎石不得大于,砾石不宜大于;钢纤维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三)宜采用质地坚硬,细度模数在以上,符合级配规定的洁净粗砂、中砂,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使用机制砂时,还应检验砂浆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水成岩类机制砂。海砂不得直接用于混凝土面层。淡化海砂不得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可用于支路。(四)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的有关规定,并有合格证。使用外加剂应经掺配试验,确认符合国家现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19的有关规定方可使用。(五)钢筋的品种、规格、成分,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具有生产厂的牌号、炉号,

25、检验报告和合格证,并经复试(含见证取样)合格。钢筋不得有锈蚀、裂纹、断伤和刻痕等缺陷。传力杆(拉杆)、滑动套材质、规格应符合规定。(六)胀缝板宜用厚20mm,水稳定性好,具有一定柔性的板材制作,且经防腐处理。填缝材料宜用树脂类、橡胶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填缝材料,并宜加入耐老化剂。1K411014 熟悉沥青混合料组成与材料本条文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组成与材料,以及按级配原则划分的结构形式、特点。一、结构组成与分类(一)材料组成1.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复合材料,主要由沥青、粗骨料、细骨料、矿粉组成,有的还加入聚合物和木纤维素拌合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由这些不同质量和数量的材料混合形成不同的结构,并

26、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2.沥青混合料结构是材料单一结构和相互联系结构的概念的总和,包括沥青结构、矿物骨架结构及沥青一矿粉分散系统结构等。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取决于下列因素:矿物骨架结构、沥青的结构、矿物材料与沥青相互作用的特点、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及其毛细孔隙结构的特点。3.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主要由矿物颗粒之间的内摩阻力和嵌挤力,以及沥青胶结料及其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所构成。(二)基本分类1.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密级配开级配半开级配连续级配间断级配间断级配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沥青稳定碎石沥青玛蹄脂碎石排水式沥青磨耗

27、层排水式沥青碎石基层2.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粗式(公称最大粒径大于31.5mm)、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26.5mm)、中粒式(公称最大粒径16mm或19mm)、细粒式(公称最大粒径或13.2mm)、砂粒式(公称最大粒径小于9.5mm)沥青混合料。3.按生产工艺分为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详见1K411012。(三)结构类型沥青混合料,可分为按嵌挤原则构成和按密实级配原则构成的两大结构类型。1.按嵌挤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是以矿质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主、沥青结合料的粘结作用为辅而构成的。这类路面是以较粗的、颗粒尺寸均匀的矿物构成骨架,

28、沥青结合料填充其空隙,并把矿料粘结成一个整体。这类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受自然因素(温度)的影响较小。2.按密实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是以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为主,矿质颗粒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辅而构成的。这类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3.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其结构组成通常有下列三种形式:(1)密实悬浮结构:由次级骨料填充前级骨料(较次级骨料粒径稍大)空隙的沥青混凝土具有很大的密度,但由于前级骨料被次级骨料和沥青胶浆分隔,不能直接互相嵌锁形成骨架,因此该结构具有较大的黏聚力c,但内摩擦角较小,高温稳定性较差。通常按最佳级配原理进行设计。(2)骨架空隙结构:粗骨

29、料所占比例大,细骨料很少甚至没有。粗骨料可互相嵌锁形成骨架,嵌挤能力强;但细骨料过少不易填充粗骨料之间形成的较大的空隙。该结构内摩擦角较高,但黏聚力c也较低。沥青碎石混合料(AN)和OGFC排水沥青混合料是这种结构典型代表。(3)骨架密实结构:较多数量的断级配粗骨料形成空间骨架,发挥嵌挤锁结作用,同时由适当数量的细骨料和沥青填充骨架间的空隙形成既嵌紧又密实的结构。该结构不仅内摩擦角较高,黏聚力c也较高,是综合以上两种结构优点的结构。沥青玛谛脂混合料(简称SMA)是这种结构典型代表。三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由于密度、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不同,使它们在稳定性和路用性能上亦有显著差别。它们的典型

30、结构组成示意图见图1K411014。二、主要材料与性能(一)沥青我国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规定:城镇道路面层宜优先采用A级沥青,不宜使用煤沥青。其主要技术性能如下:1.粘结性沥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沥青粒子产生相互位移的抵抗变形的能力即沥青的黏度。常用的是条件黏度,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也列入了60动力黏度(绝对黏度)作为道路石油沥青的选择性指标。对高等级道路,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停车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的结构层,宜采用稠度大(针入度小)的沥青;对冬季寒冷地区、交通量小的道路宜选用稠度小的沥青。当需要满足高、低温性

31、能要求时,应优先考虑高温性能的要求。2.感温性沥青材料的黏度随温度变化的感应性。表征指标之一是软化点,指的是沥青在特定试验条件下达到一定黏度时的条件温度。软化点高,意味着等黏温度也高,因此软化点可作为反应感温性的指标。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规范新增了针入度指数(PI)这一指标,它是应用针入度和软化点的试验结果来表征沥青感温性的一项指标。对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高等级道路,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重载交通、停车站、有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车速较慢的路段或部位需选用软化点高的沥青;反之,则用软化点较小的沥青。3.耐久性沥青材料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受到热、光、水、氧气和交通荷载等外界因素的作用而逐渐变硬变脆,改变原有的黏度和低温性能,这种变化称为沥青的老化。沥青应有足够的抗老化性能即耐久性,使沥青路面具有较长的使用年限。我国相关规范规定,采用薄膜烘箱加热试验,测老化后沥青的质量变化、残留针人度比、残留延度(10或5)等来反映其抗老化性。通过水煮法试验,测定沥青和骨料的黏附性,反映其抗水损害能力,等级越高,黏附性越好。4.塑性沥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即反映沥青抵抗开裂的能力。过去曾采用25的延度而不能比较黏稠石油沥青的低温性能。现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