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4.95KB ,
资源ID:58332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332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农业政策的创新.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农业政策的创新.docx

1、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农业政策的创新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农业政策的创新2009-12-25摘 要: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形势好于预期,实现全年“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目标具备了较好的基础,金融危机没有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但由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与外部关联度不断提高,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日益凸显。在新形势下,面对金融危机可能存在的长期的、潜在的影响,以及日益趋紧的资源和市场约束,我国需要在保持相关政策基本稳定的同时增强政策调控的灵活性,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关键词:阶

2、段性,区域性,结构性,不确定性,政策创新2004年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积极的变化,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之一。从目前看,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虽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基本走势,却也暴露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对此需要采取应变之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结合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增强政策调控的灵活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一、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金融危机没有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当前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形势好

3、于预期,实现全年“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目标具备了较好的基础,金融危机没有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一)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但农产品供求紧平衡仍是长期态势当前农产品供给充足,价格总体稳定,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有望保持稳定发展态势。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的短缺与过剩一直会交织存在,对农产品进口的依赖可能相应增长。1.农产品供给充足。夏粮总产达到2467亿斤,实现连续6年增产,早稻总产预计在660亿斤以上,增产已成定局。秋收作物长势总体正常,预计面积将比上年增加1300万亩以上,全年粮食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总产有望超过

4、1万亿斤。油菜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油菜籽产量1290万吨,比2008年增加90万吨左右。从最近我司在江西弋阳、玉山和余江县调研情况看,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均有增长,早稻实现丰收,晚稻丰收在望,油料和畜产品产量均同比大幅度增长。2.农产品价格总体稳定但存在下行的压力。据我部监测,近期小麦和玉米价格有所上涨,稻谷价格略有下跌,猪肉价格止跌回升,水产品价格平稳运行,农产品价格总体保持稳定。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农产品需求下滑,世界农产品价格目前总体保持下降趋势,目前国内小麦、玉米、大豆的价格分别是国际价格的155.7%、181.4%和136.1%。此外,国家通过临时收储措施分批收购了约7000万吨粮食,粮

5、食出库销售也将给价格带来下行压力。江西省余江县上年早稻市场价格为0.98元斤,2009年农户卖给粮贩的价格为0.87元斤。3.阶段性、区域性和结构性的短缺和过剩交替出现。近期东北玉米、大米南下车皮紧张趋势开始显现,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大量上市,未来部分地区、部分农产品品种还可能出现价格下跌和销售困难。在大生产、大流通条件下,农产品供给的结构性、区域性矛盾可能交替出现。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棉花、糖料等生产出现严重下滑,大豆进口大幅增长,1-8月累计进口2961万吨,同比增加20.6%,对国内生产造成了很大冲击。(二)2009年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好于预期,但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可

6、能出现变化2009年上半年,农民增收出现困难,但人均现金收入仍达到2733元,实际增长8.1%,高于年初预期。上半年,江西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32元,同比增长8.8%,增幅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下半年农民增收相对乐观,也可能改变年初认为比较困难的判断。但由于农民增收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今后两三年内保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势头有相当难度。1.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的空间较为有限。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下降6.2%,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价格分别下降1.9%、12.5%、12.7%、2.3%。上半年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人均1124元,同比增长4.1%,增速回落18个百分点。

7、从全年看,尽管近期农产品价格同比上升,但大多是在经历低迷后的恢复性上涨,饲料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也部分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因此,家庭经营收入持续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实现全年6%的增收目标难度较大。2.工资性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缺乏有力支撑。金融危机对今年上半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产生了显著影响。上半年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平均月收入为1270元,同比增加30元,增长2.4%,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近一段时间以来,企业订单增加,用工紧张,部分企业提高了基本工资,延长了加班时间,拉动了农民工工资的增长。但农民工工资及福利待遇的增长速度远低于经济发展和企业盈利的增长速度,农民工工资的持续快速增长还

8、缺乏有力的制度支撑。3.转移性收入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下半年至今,是我国出台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最多、对农业生产扶持力度最大的一个时期。国家大幅度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业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等各项补贴,对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现金收入189元,同比增加45元,增长31.3%,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贡献率为22%,拉动收入增长1.8个百分点。(三)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逐步好转,大规模转移就业仍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格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劳动力转移速度虽一度减缓,但大规模转移的基本态势未变。目前农民工外出就业基

9、本恢复到2008年底的水平,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就业压力还将持续更长一段时间,农村劳动力整体就业形势仍不乐观。1.局部地区出现招工难。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第2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51亿人,比第1季度末增加378万人,增长2.6%。特别是5月份以来,随着沿海企业订单出现显著增长,企业开工率回升,珠三角、长三角又出现了招工难现象。珠三角最近的劳动力市场调查显示,求人倍率达到1.1-1.5。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7月份的供求报告显示,企业用工缺口近25万人。弋阳县反映,江浙等省企业过来招工竟然招不到人,本地企业也面临招工难局面。尽管如此,但农民工整体就业数量目前只是恢复到2008年8月份9

10、5%的水平。企业岗位仍处净减状态,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就业不稳定性增强。从海关数据看,2009年前8个月,服装、鞋类、玩具、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分别同比下降10.4%、5.8%、12.2%和20.7%。尽管环比降幅有所收窄,但很多企业对外需是否稳定复苏还持有疑虑。一些企业表示,目前招工难主要是因为国际订单长期停滞、企业库存消耗和季节性需求旺季等周期性因素导致的,特别是企业订单多为短单、小单,预期不明朗让很多企业信心不足。3.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凸显。有关数据表明,劳动力在普工和技工两个层面上都存在阶段性、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近期广东、浙江等地的“民工荒”缺口较大的是普工,这主要是由近3个

11、月来外贸订单增加、生产能力扩张导致的。另一些数据表明,技工供给不足是一个中长期现象。广东省人力资源市场2009年16月份的供求数据显示,技工的求人倍率维持在1.341.4,2009年以来技工缺口达75.4万人次。4.就业趋向有所变化。一是输入地由原来以珠三角为主转变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以及西部地区。二是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有所增加。上半年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显著加速,就业机会相应增加。在输出地政府积极引导下,农民工由外出转移就业向本地就业创业转变。三是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既不愿意务农,又在外出务工上好高骛远,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地。(四)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关键领域改革依然任重道远近几

12、年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扩大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范围,在全国普遍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也开始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部分地区也积极开展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发展。但农村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1.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央陆续安排4批扩大内需投资3800亿元,其中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投资201.5091亿元,仅占5.3%,农业基础设施总体状况较为薄弱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2.农业社会化服务处在起步阶段。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

13、,产业层次低,服务行业覆盖面窄,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对农业生产的支撑和服务效应没有充分发挥。2007年,县级和县级以下农技推广机构中仍有15.6%和30.2%属于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单位;全国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95%没有试验示范基地,70%没有计算机,农技推广机构“无钱干事”的情况相当突出。江西玉山县乡镇农技人员包括工资和工作经费在内每人每年仅2800元,根本无暇也无力提供技术服务。3.农村土地制度需要不断创新。一方面,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抵押在部分地区开展了试点。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推开,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剥离,财产功能将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

14、,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面临新的挑战。一些地方在试行农村养老保险时采取了“土地换社保”的做法,而不是着眼于提供均等化、平等化的社会保障;一些地方鼓励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引发了粮食生产滑坡、耕地非农化的隐忧;一些地方随意调整农民承包地、侵害农民自主经营权的现象有所抬头。这些问题反映出,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对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4.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待深刻调整。当前,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扩大内需政策的效应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释放,投资增幅上半年已达33.5%,居民消费增幅(不扣除物价)已达16.6%,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但扩大内需需要巨大的

15、财力支撑,居民消费需要居民收入支撑,这就要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及时做出大调整,只有农民收入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农村内需的空间才能相应得到扩张。二、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一方面,农业农村经济更加与国民经济高度相关。产前、产后环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逐渐加深,能源等其他产业与农业的融合不断深化,工业经济、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日益交融,区域间的分工协作越来越细密。另一方面,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农产品的生产、价格和贸易对国内农业的影响越来

16、越大,大豆等个别农产品严重依赖国际市场;沿海地区农业和劳动密集型优势农产品产销日益与国际接轨,农业产业布局和农村发展战略中国际因素的重要性日渐上升。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特征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更加突出,可把握金融危机的契机加速其向新的阶段演化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给从长期短缺变成供求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农村发展环境由主要受资源约束变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此后,农业农村经济出现了一些重要的阶段性特征。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这些基本特征更加突出。1.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17、。从农产品供求格局看,耕地等资源快速减少,需求刚性增长,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从农业和农村发展环境看,“受市场约束越来越大”的判断已经成为现实,受“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影响的局面日益深化。从农业发展规律看,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从城乡、工农关系看,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2.国际金融危机目前没有改变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008年下丰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从产品出口、价格变化、农民就业与增收等方面对农业农村经济产生了直接影响,但这除了印证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受市场和国际因素影响加剧

18、之外,并未改变上述4个方面阶段特征。近期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本身的影响尽管小于预期,但长期的潜在的影响不可忽视。3.若应对危机的措施得当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变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以“扩内需、调结构、抓改革、重民生”为基本特征的一系列举措,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扩内需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稳民生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总体看,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调整呈现出对农业农村发展有利的取向。若能把握契机,真正把这些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一定程度上可化危为机,加速农

19、业农村发展向更高的阶段演进。(二)农业产业布局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化特征日趋显现,政策引导对优化区域布局具有重要影响受市场经济、资源禀赋的影响,特别是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政策的引导,农业产业布局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化特征的趋势也十分明显。1.农业农村发展的区域化特征日益明显。一是农业产业布局的区域性。东部地区重点围绕国际市场和城镇需求来发展效益农业,中部地区定位于粮棉等大宗农产品的主产区,西部地区重点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形成了明显的产业带和块状生产布局。二是劳动力流动的区域性。农村劳动力主要由中、西部向东部流动,跨区就业的劳动力流入广东、浙江、上海的比例超过60%,但金融危机

20、爆发以来就地就近就业的区域性特征也开始出现。三是农民增收的区域性。2003-2007年,上海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力是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二者合计贡献率达88.7%,而家庭经营收入不增反减;贵州农民的增收动力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两者贡献率分别为47.9%和41%;黑龙江农民的增收动力则主要为家庭经营收入,贡献率高达55.4%。广东珠三角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收入中,集体经济的股份收入、家庭务工务农的经营性收入以及出租自建住房和承包地的财产性收入各占13。四是城乡统筹的区域性。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江浙、成渝等,统筹城乡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除中央政府统一“买单”的项目外,城乡统

21、筹还基本处于规划阶段。统筹方式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别。2.资源和经济因素是区域差别产生的基础。资源禀赋是区域性产生的自然基础。耕地和光热水等自然资源的分布决定了基本的农业区划。经济发展是区域性产生的社会基础。比如江浙地区随着城镇经济的发展,很多地方尽管适宜农耕,但发展非农产业更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农业地位在逐渐降低。3.政策引导是发挥区域优势的必要条件。国家政策引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集中度。农业部2003年启动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到2007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集中度分别达到98%、80%、70%和59%,棉花、甘蔗、柑橘、奶牛集中度分别

22、达到99.9%、63%、54%和50%,四大粮食品种9个优势区域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85%。(三)农业农村经济应对冲击的表现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大国效应”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不同产品、产业和区域的表现差异很大,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特征。这不仅由我国农业产业布局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所致,“大国效应”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1.结构性减轻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一是不同产品和产业受到的影响不同。园艺类产品和部分水产品所受冲击最大、影响最为明显,而粮食、生猪等大宗农产品所受冲击较轻。2009年1-7月,蔬菜出口454.9万吨,同比下降2.9%,10年来首次下降。二是不同区

23、域受到的影响不同。沿海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受到的影响大于内地受到的影响。2009年1-7月,浙江乡镇企业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减少1.4%,而内蒙古、河南、湖北、四川等中西部地区的增幅都在10%以上甚至超过20%。三是不同群体受到的影响不同。收入来源以打工收入为主的农户所受影响较大,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的农户所受影响相对较小。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在工业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同比降低0.6%,而其他以内需为主的行业如运输、建筑业等都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2.大国效应是结构性产生的重要原因。结构性特征的形成,基本原因在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区域性所致,不同地区和不同产业的经济结构不同、发展侧重点不同、市

24、场开放度不同、危机应对机制不同,因此受到的冲击也不一样。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所受影响之所以能压缩到最小程度,与我国的“大国效应”密切相关。一方面,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主要依靠本国,对进口的依赖性不大。我国是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大国,依靠国内生产保障基本供给是农业政策的长期目标,粮食自给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除油料之外主要农产品的自给率也保持较高水平,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不强。同时我国地域辽阔,在区域间、品种间调控的空间比较大,回旋余地大,可以在比较大的程度上化解国际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政策具有大国的自主性,不因国际形势变化而亦步亦趋。在价格、补贴等农业国内支持以及农产品贸

25、易调控政策等方面,我国均保持了相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2008年以来,我国几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对稻谷、玉米、油菜籽、棉花、大豆等主要农产品实行临时收储,调整粮食出口关税,于预生猪、奶粉的市场价格,这对稳定主要农产品生产和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减轻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同时也要看到,除粮食外,油料、棉花、橡胶等大宗农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务必引起高度关注。(四)国际金融危机凸现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在增加,波动和调整将日益频繁国际金融危机昭示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相互影响,国家内部不同产业的发展互为因果,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6、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1.农业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风险将在很大程度上转移到农业领域。比如,近年来农业发展受到生物能源产业影响,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又与石化能源价格息息相关。2008年以来的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对世界粮食特别是对玉米、大豆及巴西甘蔗的价格影响很大,也间接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和价格产生影响。我国粮食、生猪等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周期越来越短,波动幅度越来越大,增加了生产者应对和政府调控的难度。2.劳动力流动的不确定性。目前我国有1.4亿农民工在本乡镇以外就业,其中东部地区吸纳了71%,东部地区尤其是外向型产业是吸收农民工的主要领域。在外贸依存度畸高的情况下,世界经济的任何风吹草动几

27、乎都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就业产生直接冲击。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在金融危机中,从东、中、西部地区返乡的农民工比例分别为62.4%、16.1%和21.3%,制造业农民工返乡比例高达46.2%,返乡农民工占全部行业返乡农民工的36.1%。3.农产品贸易的不确定性。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市场全面开放,对进口农产品的控制越来越少;取消了所有农产品的出口补贴,更多使用对贸易无扭曲作用或扭曲作用最小的国内支持政策。但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更加隐蔽和多样,各种针对我国的贸易壁垒不断出现,我国农产品贸易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日益增多。2004年起,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成为常态并逐步扩大,2008年达到181亿美元

28、,2009年在农产品进出口增幅大大下降的情况下,1-8月的贸易逆差达92.3亿美元。4.农民增收的不确定性。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构成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两项合计超过90%,对农民增收具有决定性影响。而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高低直接决定家庭经营收入,劳动力转移情况和工资水平左右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和务工收入都是由农业外部因素变化决定的,农民收入面临的不确定性在逐渐增加。三、深刻认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金融危机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添了变数,其潜在影响更将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逐步显现。同时,金融危机将迫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有所转变,也会影

29、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趋向。在新形势下,面对日益增多的不确定性,以及日益趋紧的资源和市场约束,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的挑战并不轻松,需要在发展中着力解决以下主要问题。(一)以粮食安全为核心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长期以来,我国坚持立足国内生产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农业连续6年丰收,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稳定发展,为我国有效应对国际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

30、国粮食消费呈刚性增长;种粮农民追求效益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效益下滑直接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水土资源、气候等制约因素使粮食持续增产的难度加大;随着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全球粮食生产和价格波动加剧,农产品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的空间越来越小。面对新的形势,在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把握好粮食供求的平衡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简单地追求产量目标。在社会普遍预期主要农产品供求将长期维持偏紧格局的情况下,如果过于强调增加特定农产品供给,很可能导致某一阶段特定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出现异常变化,进而加剧特定农产品供给的短期过剩和价格下跌,导致生产

31、大起大落。从我国农业资源状况和粮食生产潜力出发,要将粮食安全重点放在谷物上,供求目标应该保持紧平衡状态,确定一个合理的自给率,主要通过供求关系来调节价格,并借助政府适度干预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确保粮食有效供给目标的实现。2.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两个积极性。这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调动“两个积极性”,核心是要让种粮农民和主产区政府不吃亏。要进一步巩固、强化和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建立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与生产成本的联动机制,让种粮农民有利可图。继续加大对主产区的投入,项目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多渠道筹集建立国家粮食生产发展基金。实施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集

32、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和调出量大的粮食核心产区。建立粮食生产补偿机制,完善农业大县奖补政策,形成农业大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强的良性互动格局。3.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长期以来,我们更多的时候擅长抓农业生产,在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方面往往缺乏经验,也缺乏有效的政策工具。面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的新形势,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农产品的特点,研究价格运行规律,把握波动周期,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手段。统筹考虑生产者、加工企业及消费者的利益,完善重点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加强优势农产品出口促销,通过非关税壁垒及时调控农产品进口。4.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业政策的基本导向是突出强调农产品数量供给,在促生产上不遗余力。但是,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连续丰收后,部分农产品又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过剩,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局面会交织出现。因此,应改变一味追求增产的政策思路,尽可能以市场信息来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政府要积极地传递市场信息而不是扭曲市场信息,政策要在稳定产量目标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