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2.20KB ,
资源ID:58278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278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docx

1、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摘要:自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以来已有200多年的时间,随着时代的变化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这一些不足,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一些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发展,赋予了比较优势理论新的内涵。我国自建国以来根据自己的国情也充分发挥自己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发展自己的工业。我国也适时根据我们国际比较优势的变化来积极培育和形成对外贸易中的资本和技术优势,调整我们的经济政策,既要发挥自己的传统贸易优势, 又要发挥自己新的贸易优势,从而保持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词: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 相互需求 劳动力转移 技术

2、优势一、引言随着通讯、网络和信息技术等的快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的加快, 世界经济逐渐成为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国际间的贸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进行, 而目前的国际分工是由旧的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和各国资源的禀赋差异决定的。人民币升值后, 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经济环境的挑战, 我国必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避开比较优势陷阱, 更好地利用国际贸易带来的有利条件, 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在贸易中更好地利用贸易的创造效应, 避免其贸易转移效应。二、比较优势的相关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简介什么是比较

3、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它是指是指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何为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可以表述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 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其核心内容为“两利取重,两害取轻”。1比较优势理论又称比较成本论

4、,是英国资产阶级在争取自由贸易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引起粮价上涨,地租猛增,这对地主贵族有利,却严重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围绕谷物法的存与废,双方展开争论。大卫李嘉图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发表了论谷物低价对资本利润的影响一文,主张实行谷物自由贸易,从而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1817年他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对商品价值理论、财富分配、地租及国际贸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完成了比较优势学说。32、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2.1、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创立了绝对贸易理论。他认为贸易绝非像重商主义者认为的一种零和博弈, 相反斯密认为贸易是一种正和

5、博弈。社会各经济主体( 各国) 按照自己的特长实行分工, 进行专业化生产, 然后通过国际市场进行贸易, 从而实现各自的绝对利益。斯密的绝对利益原理很好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 为国际贸易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但是绝对贸易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一个国家在生产任何商品方面都没有绝对优势时仍然能参与国际分工的现象。针对绝对比较优势的缺陷, 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认为, 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论处于怎样的状态, 经济力量是强还是弱, 技术水平是高还是低, 无论有没有绝对优势, 都能够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 然后利用自己的相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使国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

6、地利用, 从而使得贸易的双方都能获利。在李嘉图的绝对优势理论中最关键的是机会成本。一个国家即使总体上处于劣势, 可以从诸多的劣势中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2.2、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只考虑了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又假定只有两种产品和两个国家,而且未考虑具体贸易条件的确定问题,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补充和深入研究,相继提出了H-O学说、相互需求说、马歇尔曲线分析、多个国家多种商品的贸易模型、生产成本递增假定、不完全竞争假定这里着重介绍下在H-O学说。H-O学说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回答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 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

7、的比较成本呢? 李嘉图没有做出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俄林与赫克歇尔。瑞典经济学家贝蒂尔戈特哈得俄林接受他的老师伊菲赫克歇尔的基本论点和大致思路,在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中系统阐发了生产要素禀赋学说,这就是后人所称作的赫克歇尔俄林学说(简称H-O学说或模型)。在H-O学说中,生产要素不止一种,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源在于各国或地区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不同, 以及不同商品生产在要素使用密集型式上的差别。因此, 各国应当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 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商品。 42.3、比较优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二战以后, 经济学家们从动态的角度对古典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

8、展, 其主要观点如下。一是技术差距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 Posner)于1961年10月发表的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论文中指出, 科学技术在比较优势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波斯纳认为, 各个国家技术进步的程度是不同的, 刚开始,技术创新国会由于拥有新技术而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着一个技术差距。这种技术差距会引起该产品的国际贸易, 并且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通过专利转让等逐步缩小。最终, 随着其他国家对该项新技术的掌握, 该产品的国际贸易也将逐步减少乃至取消。这一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说明了比较优势的产生和变化根源所在。二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年5月,弗农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

9、资的论文, 第一次提出产品如同生物一样有生命周期, 并将这一周期划分为创新产品、成熟产品和标准产品3个阶段。即产品经历从发明、应用、推广, 到市场饱和、衰落, 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的过程中, 伴随着产品要素密集型的变化和比较优势的转化, 生产要素的比例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由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再转变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比较优势也随之从技术力量雄厚的创新国转移到其他发达国家, 最后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从动态的角度揭示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比较优势的不断转化。5三是比较优势阶梯理论。巴拉萨( Ba lassa)于1977年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要素比例变化的角度提出这一理论。

10、他认为, 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生产中比较优势的差别,会随着每个国家经济发展而发生变化和不断提高。巴拉萨将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次级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依次划分为第一阶梯、第二阶梯是、第三阶梯。在这一阶梯式发展格局中, 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分别发展各自的新兴产业, 同时将失去优势的产业转移给较低发展阶段的国家。落后国家通过承接该产业, 利用比较优势进入更高的经济和贸易发展阶梯。四是内生比较优势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 以澳大利亚华人杨小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创立了内生比较优势理论。所谓内生比较优势是指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后天的专业化学习或通过技术创新与经验积累人为创造出来, 它强调的是比较优势的

11、内生性和动态性。杨小凯把比较优势区分为内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内生比较优势是由对生产方式和专业化水平的事后选择产生的。外生比较优势则是以外生给定的技术和禀赋差异为基础的比较优势, 即外生比较优势是由事前的差别引起的。 三、劳动力优势是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基础由于人力资本首先是依附于劳动者身上的“活技术”,因此一国拥有劳动力的多少往往决定了其人力资本的富裕程度。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最明显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人力资源后开发的低工资成本又表现为后发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转移,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补充了丰富的人力资源。由于这部分劳动力工

12、资较低,因此,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后发优势一方面表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效应,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低成本效应。3.1劳动力转移效应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由此开始了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转移。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数量从1993年的0.62亿人口增加到2004年的1.2亿人,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2004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总数约为2亿人,占乡村总人口的41%左右。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加快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作了特殊贡献。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农村劳动力的转

13、移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劳动力投入的增加却只贡献了较小的一部分。目前,对中国经济增长作出主要贡献的因素是物资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后者包括人力资本,以及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和区间的转移,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具世界银行对中国19781995年GDP年均增长9.4%的分解,物资资本投入增长贡献了37%,劳动力贡献了17%,增长残差或剩余份额达46%。3.2劳动力成本优势具有低劳动力成本的后发优势,是我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条件。如果从生产技术水平来比较,中国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领域尚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主要在于具有劳动力价

14、格低廉的后发优势。据统计,2006年我国制造业职工年均工资为18225元,月平均工资为1518元。而2006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为1738元。制造业工人工资低于全国水平210元。另外,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2003年,中国工人的小时平均工资(包括福利)只有0.8美元,分别相当于泰国的40.8%,马来西亚的38.3%,巴西的29.1%,韩国的8.0%,法国和英国的4.5%,加拿大的4.3%,日本的3.9%,美国的3.7%,德国的2.6%。6四、积极培育和形成对外贸易中的资本和技术优势 比较优势是会随着本国的发展和其他国家比较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目前由于亚洲如越南等国家大量发

15、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得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家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地位下降。所以我们要从动态上来看待比较优势,在坚持发展当前比较优势的情况下,积极地寻找和探索新的比较优势,或支持和培养高技术、高资本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比较优势以应对当前比较优势所面临的冲击。4.1外资和国内富裕劳动力的结合大力引进外资和国内富裕劳动力资源相结合,是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实际利用外资累计4000多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雇佣人员2300多万,各项外经贸业务的从业人员达7000多万。我国吸收的外资80%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塘地区这三地带,我国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带,来自内

16、地的巨大“民工潮”也主要流向这三个地带。最近的调研表明,不仅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将继续成为外商投资相对集中的领域,而且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及通讯设备)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对外商最具吸引力。不可轻视“三来一补”之类加工贸易方式,我国沿海地区当初就是从“三来一补”起步,至今加工贸易占到我国出口总额的55%,加工费较低廉,但扩大了就业。尽管最近有人担心,“中国越成功,对劳动力的争夺就越会推动工资成本上涨”,而“中国可能会失去作为制造业基地的光彩”。其实,这个担心大可不必,因为中国腹地广阔,地区经济差别大,可供制造业基地伸展的空间还很大,等到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工资水平也上升到目前沿海水平,中国也早就

17、进入了小康社会。 4.2以技术创新,应对新的挑战高技术是一个动态、相对的概念,对于传统产业,应该利用现代适用技术。技术创新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试金石的,它不仅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征,也是传统产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欲将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有两条途径。其一,通过技术创新,将高新技术,包括从国外引进后消化、吸收的技术与我国劳动力相结合,生产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时的比较优势就在于同是高技术产品,但是我国生产的成本更低,因而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其二,通过技术创新,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深加工、细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形成易被市场接受的产品差异特性。这

18、时的比较优势就在于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我国企业生产的更具特色,因而具有非价格竞争优势。目前,中国的初级制成品出口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产品科技含量低,完全依靠劳动力价格优势。我国的工业制成品,虽然出口增速加快但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所以必须要进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引进和高科技投入等途径,有重点地培植一批技术含量高、出口前景好的产业部门,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同时对进入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要逐步提高进入壁垒(主要是技术含量门槛),鼓励高技术产业进入中国。五、综述根据比较优势经济理论和实际国情, 我国目前巨大的劳动力存量仍然是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创造的重要动力源泉, 也是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基础,。过

19、早地放弃我国以生产劳动力密集产品的出口是欲速不达的选择。此外, 放弃传统的比较优势会使我国的失业率上升, 国民收入减少, 造成大部分人的生活困难,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一个国家既要充分发挥其对外贸易中现有的比较优势, 更要注重发现和培育对外贸易的潜在优势, 才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获取更多的比较优势利益。中国应当努力培育资本优势, 着力对外贸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大力改造, 并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职工培训、引进战略性投资者等途径, 实现产品出口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应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持, 充分调动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逐步形成我国外贸的内生优势。在不完全竞争的世界中,

20、价格竞争优势不仅来源于比较优势, 还可来自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因此, 我们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比较优势, 发展我国产业的规模经济, 节约产品的生产成本, 从而达到控制产品的出口价格, 以扩大出口量, 发挥其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 我们既要发挥自己的传统贸易优势, 又要发挥自己新的贸易优势。只有这样, 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才能充分地利用我国的各种资源和各种要素, 从而保持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韩民春,徐珊国外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演进D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20042-42 薛求知,刘子馨国际商务管理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0-31.3 范爱华,陈晓文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84 冯宗宪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5 马常娥动态比较优势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10年第5期 6陆德明 现代世界体系中的中国发展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1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