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2.67KB ,
资源ID:582639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263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docx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诗词五首 【篇一】 第一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熟读并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故人庄。 2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重点) 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准确生动的语言。(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上学年,我们分别学了诗五首和诗词五首,初步感受了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诵诗应该是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是一个习惯。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古代诗歌的学习,继续徜徉在诗歌的古风古韵中。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因曾居住于长安城南少陵

2、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杜少陵”,因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因其诗歌成就,被后人尊为“诗圣”“诗史”。代表作品有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著有杜工部集。 2下面加点字注音。 挂罥(jun)塘坳(o) 乱(sng)突兀(edium;”3理解。 怒号:大声吼叫。 挂罥:挂住,。 塘坳:池塘和洼地。 乱:乱。 里指安史之乱。 4朗句,注意下列句子奏。 床/屋漏/无干,雨脚/如麻/未断。 俄/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5了解的内容 学生,参照注,借助工具,疏通句,理解意。 全班交流及解答

3、。 学生句的含。 三、合作探究 1“八月秋高沉塘坳。”一写秋破屋之情景。 段中用了几个?表了作者什么的心境? 明确:“号”“卷”“”“渡”“洒”“挂罥”“”等,突出了之大,受害之重,地表了人愁苦、无奈的心情。 2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可这 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交瘁。 3“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明确: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

4、的痛苦。 (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 4体会诗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 明确:“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 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 总结:本诗叙写了大风破屋、群童抱茅、草堂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露出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宁苦自身以利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四、板书设计 秋风破屋之景顽童抱茅之景 长夜

5、沾湿之痛忧国忧民之心推己及人 过故人庄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吗?哪位 同学能背诵一下这首诗?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朋友情深的诗歌-过故人庄。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世称孟襄阳,其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代表作品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有孟浩然集。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具鸡黍(sh)场圃(p)还(hi) 3朗读诗句,注意下列句子节奏。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了解诗的内容 学生齐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6、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合”“斜”二字的表达效果? 明确:这两句描写了诗人进庄所见,绿树环绕村庄,清幽宁静,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断,给人的眼界以开阔之感。“合”“斜”二字的运用,使这幅恬静之景具有了动感。 2“开面圃,把酒桑麻。”描写了一种怎的酒气氛? 明确:恬静、融洽。 3之,不待主人邀,作者自宣告:“待到重阳日,来就菊花。”尾有何好? 明确:老朋友之推杯,不尽的知心,道不完的依恋情,最后以相分,的尾又开出新意,更老友之情深意厚,使人后回味无。 小:写人到家作客受到情款待的,描了恬静的田园光,表达了老朋友之的友,也流露了人田园生活的和向往

7、。 四、板 具黍、邀-真 合、山斜-清幽 面圃、桑麻-陶醉 待到、来-情深田园光 情深意厚 五、外拓展 假如你是一位演,打算写一部有关杜甫的史,你能合茅屋秋所破歌一个? 示例:深秋季,北呼着,怒号着,漫卷着地上的枯枝落叶。 ,一位然的老人站在下雨的泥中。他右手拄着拐杖,左手着几根茅草。他散乱,眼神暗淡无光,吟着“八月秋高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第二 游山西村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默写诗篇。(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体味诗歌的内涵。(难点) 3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 (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唐诗宋词

8、历来被人们所传诵,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亦是其中的名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游山西村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名篇之一。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品:诗有关山月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 儿,词有钗头凤卜算子咏梅,散文老学庵笔记,有 陆放翁全集。 2背景知识 这首诗写于乾道三年(1167年)初春,当时作者在山阴乡下,诗中表现了农家的热情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3朗读诗歌 老师范读游山西村。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七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字音:浑(hn)豚(tn) 节奏: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

9、/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三、合作探究 1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表现了农民什么样的性格? 明确:农民的厚道。农民生活本来贫苦,但遇到丰年也要酿点酒,宰鸡杀猪,庆祝一番,同时也要邀朋友来共庆,可见乡风醇厚。 2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农村明媚绚丽、 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此句被后世称为佳句,往往用它来比喻什么? 明确:用它来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 3颈联写出了当地怎样的风土

10、人情? 明确:写出了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村里的人正吹箫击鼓准备着社日祭祀土地神,他们穿戴朴素,保持着一种浓厚的乡俗。 4尾联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诗人说,今后如果有可能在月光下夜游,我拄着拐杖随时会敲开您家的门。表达了主客之间深厚的友情。 小结:游山西村描绘了明媚的山乡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四、板书设计 腊酒、鸡豚-好客 山、水、柳、花-美景 箫鼓、古风-淳朴 闲乘月、夜叩门-情深民风淳朴 向往田园 渔家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自古以来,塞外生活常成为文人笔下的一景,塞外风景更给人以悲凉凄楚之感,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从范仲淹的渔家

11、傲中领略一下。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代表作品:词苏幕遮渔家傲,散文岳阳楼记,有范文正公文集。 2背景知识 宋仁宗康定元年八月,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庆历元年四月调知耀州,渔家傲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3朗读诗歌 老师范读渔家傲。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词的意境。 三、合作探究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一个“异”字概括了塞外独特的秋景,从全诗看,这塞外的秋景“异”在什么地方?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明确:联系下文可知塞外秋景“异”在:“衡阳雁去无留 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12、”“长烟落日孤城闭”。这萧索、荒凉的塞外秋景渲染了肃杀、悲壮的氛围,也渲染了守边将士的艰苦。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揭示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 明确:这两句运用对比,化用典故,表达了作者虽然思念家乡却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爱国精神境界。 3“羌管悠悠霜满地”营造了什么氛围?有什么作用? 明确:此句在时间上延续“长烟落日”,描写夜景,营造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4结尾一句抒写了边关将士们怎样的悲怆情感? 明确: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小结:渔家傲生动地描绘

13、了边塞孤城落日、边声四起的奇异独特的秋季风光,抒写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情怀,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四、板书设计 渔家傲景异:无留意连角起长烟孤城 萧瑟悲凉荒僻 情深:家万里羌管霜白发泪 思乡凄婉悲壮 浣溪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渔家傲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忧国思乡的伟大词人范仲淹,现在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苏轼,了解一个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苏东坡。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2背景知识: 这首词是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贬官黄州期间所写。 3朗

14、读诗歌 老师范读浣溪沙。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词的意境。 三、合作探究 1本词上阙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 明确:山下小溪边,生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2“暮雨”“子规啼”烘托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身为贬官,面对暮雨萧萧、子规哀啼,不禁心生悲凉之情。 3词的下阙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抒发了词人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小结:浣溪沙是一首触景生情、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四、板书设计 浣溪沙环境-清静优雅(写景) 心态-热爱生活(抒怀) 五、课

15、外拓展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苏轼与佛印是好朋友,又是一对欢喜冤家,常常互相调侃、取笑、捉弄,留下不少风趣轶事。 一次,苏东坡请好友佛印上门吃“半鲁”,佛印很纳闷,后来才知道是“鱼”。佛印说:“明天也请你到我家吃半鲁。”次日,苏东坡去了,佛印让他一个人在院子里的烈日下等了老半天。等佛印出来时,苏东坡问:“你请我吃的半鲁呢?”佛印说:“你不是已经吃过了吗?” 1你知道佛印请苏东坡吃的“半鲁”是什么吗? 明确:日。 2如果你是苏东坡,你想用哪个词来表达此时的心情? 示例:哭笑不得。 【篇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意境。体味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

16、重点:体会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难点分析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训练。 创作背景的介绍和诗歌意境的理解。 四、教学用具:利用Poedium;”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多媒体在字幕上打出题目)大家都知道,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李白,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人们把他叫做“诗仙”;再一位就是 杜甫,他是什么诗人?(学生回答:现实主义诗人。)人们叫他为-?(学生回答:“诗圣”。)(用多媒体打出杜甫的画像。这里我运用 1962年邮电部发行的纪93杜甫诞生1250周年两枚邮票。邮票上不仅有杜甫画像和杜甫草堂,还有郭沫若、朱德对杜甫的

17、评价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那就是-?(学生回答:安史之乱)这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一场战争,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时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百姓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 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杜甫西郊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

18、了一所茅屋(即成都杜甫草堂),暂时结束了 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下面我们就一起赏析一下这篇作品。 (这段导语比较长,主要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浓浓的学习诗歌的感情氛围,把学生带进特定的情境中,从而实现熏陶感染、情感教育的目的,为下面进一步顺理成章地提出学习目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无论从深入理解

19、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我采取以“朗读训练”为切入点,再附以”揣摩语言”的方式,进而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 情。) 1、初步感知 (指导学生领会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局部则要求学生把握四节诗的情感分别是:痛惜、痛心、痛苦和忧国忧民,以确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各节的语气。这时用多媒体打出杜甫草堂凄冷的画面并配以二胡独奏江河水音乐。) 先让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学生齐读完后,教师指正解读并纠正字音。 齐读之后,再让一个同学单独朗读。学生读完,教师应肯定其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

20、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 最后,教师进行范读。(要注意读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使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 2、研读赏析 、赏析第一诗节 设计问题: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学生很快回答出来“怒号”。)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有何区别? 讨论明确:“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设计问题:“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 讨论明确:“卷”字好在很形象化,有力度。 设计问题:后面的动词有哪些?用法有什么好处? 讨论明确:后面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 设计问题: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21、 讨论明确:“秋风破屋”(板书) (根据上下文语境揣摩语言,确定词语是否用的得当,这种阅读方法很好。在揣摩语言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进一步强调朗读时要重点突出这些词语,注意体会其运用的妙处。) 、赏析第二诗节 设计问题:让学生描述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作者是什么心情? 讨论明确:诗人心情着急、发怒,无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没有一个字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但是能让读者体会得到这种心情。 设计问题: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可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 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

22、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讨论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设计问题:群童为何抱茅? 讨论明确: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如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狠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 设计问题:“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讨论明确: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 成的痛苦。所以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 设计问题: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讨论明确:“群童抱茅”(板书) 设计问题:如

23、果在此时加上作者的动作、神态该怎么加?并体会其意境。(学生跃跃欲试,畅所欲言,回答异彩纷呈,课文分析达到一个小高潮。) 、赏析第三诗节 过渡问题: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下雨) 设计问题: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讨论明确:“夜雨湿屋”(板书)。 设计问题: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 讨论明确:“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 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锤炼功夫。 、赏析第四

24、诗节 设计问题:面对“夜雨湿屋”,作者此时的表现是什么?(学生回答:长夜沾湿何由彻?) 设计问题: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很自然引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设计问题: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讨论明确:“祈求广厦”(板书) 设计问题:由此可见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 讨论明确:“忧国忧民”(板书)。 小结: 这正是诗人的伟大之处。他不仅只是写自己的不幸,而是推己及人,想到在这风雨之夜,普天之下还有更多象他这样处于困苦(或者更糟糕)的境地,这使读者眼前为之一亮。 然后启发学生,谁能再说出一些杜甫忧国

25、忧民的名句?(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和另一篇杜甫描写安史之乱的诗石壕吏中的有关句子,进一步感受他忧国忧民的博大思想。要用多媒体打出有关诗句。) 在此基础上,可再补充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等例句。(用多媒体打出有关诗句)并向学生说明忧国忧民是 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他们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 (四)课堂练习 假如你是一位电视剧编剧(导演),打算写(导)一部有关杜甫的历史剧,结合此诗,你准备设计一些情节和画面,请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有关的画面描写出来,并适当加入主

26、人公动作、神态的描写。(用多媒体打出课堂练习内容。该作业以“奇思妙想”为主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感知的新情境,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活化了所学的知识,起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要求学生课下进行专门的习作创作。) 过故人庄 教学背景这是一首看似平淡如水的诗歌,如果你细细品位会发 现这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纯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和老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 设计理念诗歌是有韵味的,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再加上本诗蕴涵着深远的意境美,完美的结构美,轻快的音乐美。因此在

27、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朗读之后去体会诗歌的纯朴自然,情深意浓。 设计过程 一、诗歌导入。请学生说一说,有哪些诗歌表现了朋友之间的友谊深厚的。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导入课题。再背有关朋友情深的诗歌。 二、读读诗句。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本歌平淡似水,如一幅淡雅的中国画,浅易懂,但是其中 涵着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学之前首先要学生通歌,熟歌。 朗情况。正音黍(sh)(hi) 三、看看画面。 音作背景,出示画面:茂密的林把整个村庄,人以静的感,的斜山在蜿蜒起伏 1、欣片 2、上画了什么,再自己的感受。重点学生描述出家生活境的安悠。 四、想想意境。 切到故人杯,笑声的画面。背景放爽朗的笑声。 1、想象人和老朋友

28、在什么呢?家常又有哪些呢? 他可能在什么。 2、即表演”把酒桑麻“。 指表演:注意老朋友之的内容是有关事,神自然大方,言淳朴自然,气氛融洽和。 注意人物的神言和作,揣摩人物的心理。 准表演:言,情感。 即表演,及价。 五、悟悟情感。 再切到朋友依依惜的情景。 在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故人的心情。 六、即兴表演。让学生即兴表演这一场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再现出当年诗人和故人相聚的情景。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反思课上完之后,发现学生的表现能力是极高的,我们要 给学生创设他们表现的空间,给他们保证表现的时间。特别是在表演这一环节,起初一组学生的表演并不出色,我请大家给他们提意见,都很中

29、肯。然后再请一组上来的时候,就克服了先前的不足。基本进入了状态,进入了情境。因此我想教师的主导地位还是十分重要的。 再者关于诗歌的教学,我想不要什么花架子,就是让学生去读一读。开始我指名读,将近20名同学,大家是越读越有兴趣,在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要立即打住,引导学生去体会诗歌的意思和意韵。 游山西村 一、教学目的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的意境: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 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 “足”,“足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