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整理附答案学习奥数的重要性1. 学习奥数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奥数包含了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换元思维、反向思维、逆向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立体思维等二十几种思维方式。通过学习奥数,可以帮助孩子开拓思路,提高思维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智商水平也会得以相应的提高。2. 学习奥数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奥数是不同于且高于普通数学的数学内容,求解奥数题,大多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但有规律可循,讲究的是个“巧”字;不经过分析判断、逻辑推理乃至“抽丝剥茧”,是完成不了奥数题的。所以,学习奥数对提高孩子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大有帮助3. 为中学学好
2、数理化打下基础。等到孩子上了中学,课程难度加大,特别是数理化是三门很重要的课程。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通过学习奥数让他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那么对他学好数理化帮助很大。小学奥数学得好的孩子对中学阶段那点数理化大都能轻松对付。4. 学习奥数对孩子的意志品质是一种锻炼。大部分孩子刚学奥数时都是兴趣盎然、信心百倍,但随着课程的深入,难度也相应加大,这个时候是最能考验人的:少部分孩子凭着天分,凭着在困难面前的百折不挠和愈挫愈坚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学了进去、收到了成效;一部分孩子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之下,硬着头皮熬了下来;不少孩子更是或因天资不足、或惧怕困难、或受不了这份苦、再或是其它原因而在中途打了退堂鼓。
3、我以为,只要能坚持学下来,不论最后取得什么样的结果,都会有所收获的,特别是对孩子的意志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这对他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大有益处。六年级数学错题难题整理错题分析:A,填空4:用铁丝焊一个长15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550)厘米。【你这个550是求的是表面积哇,题目的意思理解错了。现在要求“需要铁丝多少厘米”,这个求长度,既不是面积,也不是体积,表面积的单位“平方厘米”,这样一看单位也不对了。求长度,就是算出这个长方体各条边的总长度,想一想长方体的形状,可以这样想:有4根长、4根宽、4根高,列式计算,一共就是120厘米。】B,填空12:有一个长5分米、宽
4、和高3分米的的硬纸箱,用绳子捆扎(见图),一共要用(18)分米。【你这个18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似乎只算了横向的一根。这个首先要看清捆的绳子由几部分组成,横向的1个,竖向的2个,分别计算长度,计算时看不到的地方也要算到的(你可以用线来照这个样子扎个盒子看看),所以横向(红色的线)是一个长5宽3的长方形,共16分米;竖向(蓝色的)是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有2组,共24分米。再加打结2分米,总共是42分米。你分别列出算式算一下。】C,选择题3: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切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体,表面积最多增加(B24)平方厘米。【这题要切开,和填空11题的锯成几段,表面积增加有类似的,就是
5、每切开一次,增加二个面,这个你应该注意到了。现在的问题是,它并没有说怎样切,那么要求最多增加,就要想想几种不同的切法,其实有三种不同的切法,看上面的图,第一种在最长的6厘米中间从上往下切,这样增加的面是4X3大小,就是你选择的24平方厘米。第二种在宽4厘米中间从上往下切,就是横向切成二个长的长方形,那么增加的面就是6X3的面,这样就增加36平方厘米。第三种在高3厘米水平横切,这种增加的面就是6X4的面,就增加48平方厘米。这三种选一个最大的就对了。这个题目如果一时想不清,可以用一块橡皮试着切切,注意切开的是哪个面,增加的面的二条边分别是多少,不能混。其实还可以这样想,反正是三种切法,当然你如果
6、不知道三种切法,这个题目就肯定错了。反正是三种切法,不就是增加的长方体的前面、上面、侧面三个中的一个吗?分别计算一下,看哪个大就是了。】D,应用题5:一段铁丝正好能做成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如果用这段铁丝做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占空间多少立方厘米?【这题竟然简单地将长宽高相乘就好了?那是求的长方体的体积,不是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求正方体的体积得知道正方体的边长,边长的总长度就是这个长方体的总边长,这个长方体的总边长的长度,就是和填空题第4题一样计算的,第4题错了,这个也不对了。这个求的是总长度,既不是面积、也不是体积。一个长方体共有4个长4个宽4个高,所以这段铁丝就是72厘米,那
7、这72厘米做成了一个正方体,一个正方体有12条相同长度的棱,那么现在要求体积,要知道一条棱的长度就行了,一条棱6厘米,体积就是216立方厘米】书本29页思考题:典型的综合题目: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5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个题目,粗看比较困难,既讲表面积,又求体积。但是只要分析它的变化情况,就能找到关键。题目中隐藏了条件,比如,(1)高增加后就变成正方体,而正方体的各条棱是相等的,那说明原来长方体的长和宽是相等的,因为它们都没有增加也能成正方体,说明原来就相等。(2)表面积比原来增加,看这个图,原来长方体的表面有6个面,现在
8、是正方体了,也是6个面,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呢?注意最上面这个面,不是增加出来的,是原来就有的,和它没有关系,现在增加出来的,只是高增加了2厘米的部分,那它增加的面,是4个小的侧面,这4个小的侧面竟然是一样大的,因为上面说到原来的长方体的长和宽是相等的。所以,从上面(1)和(2)分析出来,表面积增加了56平方厘米,是4个小侧面增加造成的,那一个小侧面是564=14平方厘米,小侧面的高是2厘米,那小侧面的长是7厘米,也就是原来这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7厘米,原来的长方体的高是5厘米。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245立方厘米。P32,练习七第9题,一个花坛,底面是边长1.2米正方形,四周用木条
9、围成,高0.9米。(1)这个花坛占地多少平方米?(2)用泥土填满这个花坛,大约需要多少立方米泥土?(3)做这样一个花坛,四周大约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这个题目,要弄清几个概念,(1)占地多少平方米?是求占地面积,这个占地面积,其实只有一个底面占地了,所以只要求一个底面的面积就行了。这个可不是求表面积哟。(2)需要多少立方米泥土?那这个求容积。用底面积X高就可以计算了。(3)四周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这是求表面积了,注意它只说了四周,那只要算四个侧面就行了。四个侧面是一样大的,仔细看它的二个棱分别是多少,就好算了。这题还要注意,这是计算小数乘法,注意小数点。面积、体积的概念不要混。P34,6,正
10、方的工艺蜡烛,棱长6厘米,求(1)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做这个蜡烛盒至少要用多少玻璃?【想想这个蜡烛盒是用几个面做成的?要是6个面的话,蜡烛怎么点呢?】P34,7,公园入口处12根长方体立柱,每根长2.4米,宽0.8米,高11.5米。(1)12根立柱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占地,是指占据地面,那只有最下面是占地的】(2)12根所占的空间有多大?【占据空间的大小叫体积】(3)在每根立柱的四周和上面贴大理石,每根贴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注意:每根,四周和上面】P48第7题,同学们参观天文馆,六年级去了154人,五年级去的人数是六年级的10/11,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五年级的4/5。四年级去了多少
11、人?分析二个条件句,五年级去的人数是六年级的10/11, 关键词是,标准量六年级,154X10/11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五年级的4/5,关键词是,标准量五年级,五年级人数是上面计算出来的。所以这种一定要看清。如果题目中没有明显的关键词,没有明显的标准量,那就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主要是要看清是“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或 谁“占”谁的几分之几。P49第9题:同学们要植120棵树,第一天植了2/3,其中2/5是六年级植的。六年级植树多少棵?这个题目,第一个条件句“第一天植了2/3”,关键词和标准量都没有明确写出来,就要想了,这个2/3是谁的2/3呢?要把它补充完整第一天植了总数120棵的2/3,标准量
12、是总数120,所以120X2/3。第二个条件句:其中2/5是六年级植的,这句中,不能把“是”当作关键词,不能把六年级当作标准量了,先看清“其中”是指什么,指什么的“其中”,那么就要看前一句条件句,“其中”就是“第一天”,那句条件的意思是“六年级植树的棵数是第一天的2/5,这样在这里,标准量是“第一天”,所以要用第一天X2/5。120X2/3X2/5P51第6题这是比较容易出错的,也是容易混淆的概念。同一个分数,2/5,表示的是不同的意思:A:如果一个分数后面有数量单位,比如“吨”“米”,3/4吨,2/5米,那这个分数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数量。B:如果这个分数后面没有单位,2/5,那它不是表示具体
13、的数量,而是表示数量间的关系,表示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如上面题目中“用去一部分后还剩2/5”,“第二根用去2/5”。区别清楚后,在计算时区别对待。(1)“用去一部分后还剩2/5”,条件中隐藏的意思是什么呢?要想清楚,这个2/5是谁的2/5,补充完整“用去一部分后还剩总数的2/5”,总数是3/4吨。求“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2)用去2/5吨,这个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不是表示总数的2/5,所以,具体数量的计算,在这里求还剩,那用减法计算。这里二个小题的2/5一定要理解清楚。再看思考题。两根同样长的钢管,并没有说清是多少长。第一根用去2/5米,这个看清是有数量单位的,这是一个具体的数量
14、,就是0.4米啦,第二根用去2/5,没有单位,表示的是钢管总长度的2/5。现在求“哪一根用去的长一些”,就是求用去的哪个大了,就是比较 2/5米和一根的2/5进行比较。由于没有具体说明这根钢管的具体长度,就不好计算了。我们可以举例分析,分三种情况(1)这根钢管长1米,可以吧,那 第一根用去2/5米,就是用去了2/5米,不必计算了。第二根用去2/5,它就是用去了这根钢管总数1米的2/5,那就是1X2/5=2/5米。最后的结果都是2/5米,相等。但是这里二个2/5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一定要理解区别清楚。(2)如果钢管长3/5米呢?(3)钢管长5米呢?分别计算一下,看看哪一根用去的长?这个题目,实
15、际上有一个数量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不管这根钢管有多长,第一根用去2/5米,这个是具体的数量,与钢管的长度没有关系,所以三种情况下,永远是2/5米(0.4米)。而第二根就不同了,由于这个2/5是钢管总长的2/5,它就和钢管的长度有关了,列表如下钢管 2/5 2/5米1米 1X2/5=2/5米 = 2/5米3/5米 3/5X2/5=6/25米 2/5米P.53页 第8题: 小芳36张邮票,小华的邮票比小芳多1/3,小华比小芳多多少张?小华有多少张?分析题目时抓关键字“比”,比后面是标准量“小芳”,所以:求多多少张,就是多小芳的1/3,是12张。小华的张数:小华=小芳+小芳的1/3, 36+36X1/
16、3=36+12=48张。这个题目,将来会经常做到的。求小华有多少张,是把小芳作为标准量来计算的,可以把小芳看作单位“1”,因为小华比小芳多1/3,所以小华相当于小芳的1+1/3=4/3,所以小华=小芳X(1+1/3)=36X4/3=48张。分数除法单元重点与难点分析:【这些题目,我只是做了分析,没有直接给出答案,所以你要自己列式计算一下。最好是提前预习了做做看。或者,如果课堂练习时做错了,再来看看怎样分析的,再做一遍。最好是预习。不会的要多问,错了要知道错的原因。祝你天天有进步!】P61:这里有二个问题,怎样能确定用谁去除以WHO来计算呢?行1千米用多少升?就是求每千米用油的升数,1升汽油可行
17、多少千米?就是求每升油行的路程,像这种题目,每什么,就把它作为除数,列式时除以这个单位的数就行了。行1千米用多少升? 3/25升3/2千米 因为3/2的单位是千米,求每千米,就除以这个单位的数。掌握这个方法就行了。P64,数量关系式非常重要,有助于理解题目的意思,正确列出算式或方程。把谁作为标准量,就是:谁的几分之几,那么这个“谁”怎么来确定,在“分数乘法”这个单元有提示了,是看关键词:关键词“是”/“比”/“占”/“相当于”,这个关键词后面就是“标准量”。2.小华看一本课外书,已经看了全书的3/4,正好是75页。这本书有多少页?把题目的意思简化为: 全书的3/4是75页数量关系式:全书的页数
18、 3/4 = 75P65页第7页(1)冬冬家买来一袋面粉,重25千克,吃了3/5,吃了多少千克?(2)冬冬家买来一袋面粉,吃了15千克,正好是这袋面粉的3/5,这袋面粉重多少千克?分析:(1)首先要理解题意,重25千克,是指这袋面粉重25千克,吃了3/5,补充完整就是“吃了一袋面粉的3/5”,那么标准量是一袋面粉的重量,数量关系式:一袋面粉的重量 3/5 =吃的千克数。 25 3/5(2)关键句:是这袋面粉的3/5,标准量是“这袋面粉”,那么:数量关系式就是:一袋面粉的重量 3/5 =吃的千克数。 这里,吃的千克数是15千克,所以列式:x 3/5 =15这二个小题,比较一下:数量关系式是一样的
19、,只是已知的量和求的量不同而已,所以一定要掌握“数量关系式”。把相关的数量放在数量关系式里,就可以列出正确的算式了,如果一个量未知,可以用x表示,列出方程来计算。这个题目前后的数量都是关联的,要依次计算:(1)欧洲=大洋洲 10/9 ,大洋洲已知是900,直接计算出欧洲。欧洲=北美洲 5/12 欧洲已求出了。 北美洲是x ,列出方程:1000=x 5/12(2) 北美洲=亚洲6/11,北美洲上面求出,所以也列方程计算。北美洲=南极洲 12/7 , 北美洲上面求出,所以也列方程计算。(3)南美洲=北美洲3/4, 北美洲上面求出了,直接计算出南美洲。南美洲=非洲3/5,南美洲已求出,列方程求非洲。
20、66:第4题:(1)求1小时织多少米,就是求每小时,求每什么,用除法计算,谁除以WHO,WHO就是每后面的单位量,现在求每小时,那WHO就是小时,所以要除以多少小时,这里是2/3小时。(2)已知每小时织的量,已知时间,数量关系式:每小时织的量时间=工作总量。(3)已知每小时织的量,已知工作总量,数量关系式:每小时织的量时间=工作总量。注意(2)和(3)的数量关系式是相同的,只是(3)中,时间未知,所以设为x,那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了。【把这三个小题都列式计算一下啦。】P67:第7题: 我国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其中草地占5/12,草地面积是多少?草地是森林的5/2,森林是多少面积?(我把题目的意
21、思简化了,这样更容易列出数量关系式,草地占我国面积的5/12,就是:草地=我国面积5/12草地是森林的5/2,草地=森林5/2,草地已知,森林设为x)象这种题目,关键是要写出数量关系式,不然的话,一会儿乘法,一会儿除法,要弄不清了。数量关系式:小华买的水果的重量2/5=小明买的水果的重量,注意,这里是重量在比较,因为每人都用了4元钱,所以不是钱在比较,而是重量在比较。先求出小华买的水果的重量,设为x,列方程解。后面一句条件:是小军所买水果的3/5,谁的是小军的3/5,看清题目的意思,应该也是讲小明的,数量关系式:小军买的水果的重量3/5 =小明买的重量,把小军的设为x,列出方程。注意,最后要求
22、的是他们各买了什么水果,现在题目中没有提示,提示在右边的图上标着呢,图上标的是“每千克?元”,这是单价,所以上面计算出重量后,还要计算单价。总价重量=单价。【题目其实都不难,只要细心都能对!加油!】填空:12、甲绳比乙绳长4/5米,乙绳比甲绳短1/10,则甲绳长( )米。判断:4、白兔只数是黑兔的5/6,则黑兔只数比白兔只数多1/6。选择:一辆汽车5/3千米用汽油4/15升,8/5升汽油可行多少千米?下面列式正确的是( )上面这三个题目,你错的原因,主要是对于分数概念理解不深刻。“具体的数量”与“分数(分率)”的比较“具体的数量”是一个实际的量,表示实际是多少,比如实际是4/5米,4/15升啊
23、,这是一个具体的数据,不会随着其他条件发生变化,而且在比较时也不会发生变化。比如,甲绳比乙绳长4/5米,这个4/5米就是一个实际的数量,它不会因为甲绳和乙绳的长或短发生变化,因为是一个具体的数量,所以“甲绳比乙绳长4/5米”,也就是“乙绳比甲绳短4/5米”,这个不理解吗?比如说,我比你多10元钱,也就是你比我少10元钱。因为是具体的数据,所以可以倒过来讲。如果,甲绳比乙绳长4/5,注意,这个4/5没有单位米了,那它不是具体的数量了,那它是表示二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数(分率)”表示的是谁占谁的几分之几,表示的是二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是会随着标准量(单位1)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24、。乙绳比甲绳短1/10,它的标准量(单位1)是甲绳,是和甲绳在比,不是和乙绳在比,乙绳比甲绳短1/10,不能倒过来说:甲绳比乙绳短1/10,因为倒过来以后,标准量发生了变化,那这个分率1/10的含义就不一样了。白兔只数是黑兔的5/6,这个5/6是黑兔的5/6,标准量是黑兔,不是白兔的5/6。12、甲绳比乙绳长4/5米,乙绳比甲绳短1/10,则甲绳长( )米。这个题目在解答时,先要抓住关键句来分析:乙绳比甲绳短1/10,关键词:比,标准量(单位1)是甲绳。对应关系:1/10表示的是短的量,如果知道短多少米,那么:短的米数短的分率=标准量(甲绳)短的米数是多少?=甲绳比乙绳长4/5米,因为4/5米
25、是具体的数量,所以可以说:乙绳比甲绳短4/5米,短的分率是1/10,这二个正好对应。判断:4、白兔只数是黑兔的5/6,则黑兔只数比白兔只数多1/6。这里有二个句子,白兔只数是黑兔的5/6=这句中,标准量是“黑兔”黑兔只数比白兔只数多1/6 = 这句中,标准量是“白兔”,标准量是不相同的哟!白兔只数是黑兔的5/6 = 那么,黑兔是单位1,白兔是5/6,白兔比黑兔少了黑兔的1/6,这里不能说“黑兔比白兔多1/6”,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这样说,那么标准量(单位1)在关键词“比”后面,是白兔了,标准量发生了变化,就和原来标准量黑兔不一样了,就不对了。所以这个判断题应该“错”。再看后一句:黑兔只数比白兔只
26、数多1/6=标准量是白兔,白兔是单位1,黑兔要在白兔单位1的基础上还要再多1/6,那就是1+1/6=7/6,你看,这也和第一句中的5/6相矛盾了,所以不对了。这题的关键是“标准量”不同,是不能进行比较的。选择:一辆汽车5/3千米用汽油4/15升,8/5升汽油可行多少千米?下面列式正确的是( )要求“8/5升汽油可行多少千米”,数量关系式:每升汽油行的千米数X汽油的升数=可行的千米数首先确定这是用乘法计算。每升汽油行的千米数可根据第一句条件来计算,那怎么来确定谁除以谁呢?这个以前我发你的分析中也有:求每什么,就把它作为除数,求每升,那么除数就是升,所以要用5/34/15,你看,除号后面是4/15
27、升,就表示每升汽油能行多少千米。比如,有1000棵树要20人来种,每人种多少棵?求每人,那就是人数是除数,所以要用100020。1、张涛四天看一本书,第一天和第二天共看40页,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共看75页,已知第二天看的页数是全书页数的3/20,全书共有多少页?分析:这题其实有二个要点:(1)第一天和第二天共看40页,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共看75页,是不是发现很奇怪,为什么二句话中都讲了“第二天”,那么,这个“第二天”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再看,一共四天,第一天第二天=40,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75。如果,第二句中没有第二天这三字,只有第三天和第四天看了75页,那四天看完这本书,全
28、书有多少页,就好算了,只要把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总页数了。对不?而它现在在第二句话中又多了一个可恶的“第二天”,怎么办呢?我们也来加一下:第一天和第二天共看40页 = 第一天第二天40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共看75页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75 我们把这二个一起加起来:就变成: (第一天第二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40+75=115整理一下: 第1234天第二天=115 发现什么了? 第1234天加起来就是全书,因为四天就看完了。还发现,这里多出了第二天。先放一下,因为不知道第二天是多少页。看第二个要点:(2)已知第二天看的页数是全书页数的3/20, 第二天=全书X3/20。第1234
29、天第二天=115 = 全书第二天115第二天=全书X3/20 = 全书全书X3/20 = 115把全书设为X,就是列方程解答了。(全书100页)你看,通过分析,这个题目其实可以转化成一个简单的方程,就容易解答了。2、乙筐苹果的重量是甲筐苹果的3/5,从甲筐取出12千克放入乙筐,这时乙筐苹果比甲筐多8千克,两筐苹果共重多少千克?这个题目在理解上可能有点绕来绕去。我写了一个解答过程,可以看看分析,主要是了解一下解答的方法,一步一步做也是可以做出来的哟。这个题目其实我们可以简化为用数量关系式计算:甲乙两筐相差的千克数相差的分率=标准量相差的千克数:12+12-8=16 为什么是12+12,因为甲筐拿
30、出放到了乙筐,一进一出相差就是24了。相差的分数:1-3/5=2/5162/5=40,这是标准量甲筐的。认识比 相关知识点用比表示两个具体数量的关系时,一般有两种情况:1、表示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2、表示两个不同类的数量间的关系。隐藏的数量:两个数量的总量。 如:男生:女生= 4:5,男生是4,女生是5,总数是9那:男生占总数的4/9 ,女生占总数的 5/9所以,解题时要注意每个数量对应的份数(比例)是多少,找出对应关系,当然也要注意找准各个量与总数的关系。书本P77题目分析:7、配制一种药,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40(1) 400克药粉需加水多少克? (2)400克水中应加药粉多少克?
31、从药粉:水=1:40看,药粉1,水是40,那现在(1)中 药粉是400,那么水就对应是400X40(2)中,水是400,按比例看,水是40份,它相当于400/40=10倍,那么对应的药粉1份就是10克了。这个题目要注意的就是对应关系。当然这个题目一般还会有类似“药水”的说法,药水就是“药+水”,它的总量就是1+40=41了。8、配制混凝土所用材料的份数。从图上可以看出,水泥:2份,黄沙3份,石子5份,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二个隐含的条件,一个是:从图上就是可以看出每样材料的1份是相等的,另一个是:混凝土是由水泥+黄沙+石子三样合成的,那总量是2+3+5=10份。(1)这种混凝土三种材料是按怎样的比配制的“2:3:5”(2)要配制120吨这样的混凝土,三种材料各需要多少吨?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首先要看清,120吨是混凝土,也就是三种材料的总数,那么每种材料需要的数量,就要按比例要分配了,按什么比例呢,就是要各种材料点总数的几分之几来计算,如水泥占2份,那它占总数(混凝土)的2/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