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2.86KB ,
资源ID:58218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218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言语理解与表达加强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言语理解与表达加强版.docx

1、言语理解与表达加强版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一、实词辨析 在解逻辑填空的实词辨析题目,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判断解题:1、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积极、消极、口头语、书面语、视觉、听觉、触觉、味觉。2、语义轻重是指意义相近的词语:程度深、浅,性质重、轻的差别。近义词辨析题:可用感情色彩、语义轻重方法,要注意文段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的关联词语。3、表达风格包括:语体风格(口语语体:通俗、朴实、生动;书面语体:文雅、庄重)文体风格(不同文体类型表达文体风格不同,如:小说语体、公文语体、散文语体)。4、语素差异:不同词语,意义相近,但语素差异,要重点观察不同汉字表达,找到每个不同汉子的基本含义,判

2、断二者之间语素差异。(如:学历、学力)5、词性功能:不同词性的词,意义可能相同,但功能却有所不同。动词后出现应该是名词或名词性成分,名词之前出现应该是形容词,修饰动词可能是形容词也可能是副词。6、搭配范围:不同词语有着不同搭配对象、使用范围,意义不同。(如:期望、希望)7、语境信息与限定性选项:在题干中,选项具有提示性效果的信息,带有一点感情色彩、语义轻重、表达风格、指向含义的具体词汇,也包括句子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甚至标点符号。2、成语辨析 在成语辨析题目解题过程,可从几个方面入手:1、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积极、消极、口头语、书面语、视觉、听觉、触觉、味觉。2、搭配范围3、句法功能3

3、、关联词辨析 以下八种是公考常见关联词:1、并列关系:指句子在几个分句或者陈述相关的几件事,或者陈述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存在相互解释、补充说明的语义关系。具体可分为两种:并存的分句:“既又、又又、一面一面、一边一边、有的有的、也也”等。相反的分句:“不是而是、是不是、有的有的、一方面另一方面”。2、承接关系:指各个分句依次叙述连续发生的几个动作或事情,各分句的先后次序是一定的,不能颠倒。“首先然后、便、就、于是”。3、递进关系:指肯定的表达出前一个分句,接着后一个分句所表达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表达的意思要更进一层。一级递进:“不但而且、不仅还、不单也、不只并且、不独还、不但不反而”。二级

4、递进:“甚至、更”。4、因果关系:指前后两个分句是原因和结果的对应关系,通常前一个分句事件的起因,后一个分句为事件的结果。“因为所有、由于以至于、由于因而、总之、可见、看来、综上所述、概而言之”。5、转折关系:指前一个分句叙述一个已然性事实,而后一个分句没有顺着这个事实得出结论,而是说出了一个相反的事实。弱转折:“其实、实际上、事实上、只是”。强转折:“虽然但是、然而、不过、却”。6、条件关系:前一个分句表示条件,后一个分句表示在该条件下出现的结果。充分条件:“只要就、有就有、一旦就”。必要条件:“只有才、除非才、不不、除非不、必要条件是、必须”。周遍条件:“不管他、不管都、无论也、无论都”。

5、假设条件:“如果就、要是就、假如那么、常诺便、若是只好、如果那么、假若则”。7、让步关系:指前一个分句说出一个未然性的事实并作出让步,后一个分句从相反的方向说出正面的意思。“即使也、纵然也、哪怕也”。8、取舍关系:指两个分句表示不同的事物,说话者必取一舍一。取前舍后:“宁可也不”。舍前取后:“与其不如”。片段阅读1、分步解题法一般一道题由三个部分组成: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原文) -1请问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问题) -2A.XXX B.XXX C.XXX D.XXX -3解题:科学有效阅读顺序应该是2-

6、1-3分步解题。应该首先从“问题”入手,根据提问方式快速确定考查题型与考查要点,之后阅读原文过程有意识寻找提问相关答案和语句所在,最后查看选项对比,选择最大程度与原文吻合选项为正确答案。2、替换压缩法同义替换:即通过同义语句进行替换的方式来增加思考复杂度与辨识正确选项的难度。如:第一位=首位、消极=负面、能否=也许、差异=多样性。精简压缩:即将原文中表达较长的命题语句进行主要成分的提炼与压缩,将长句的主要意思用更为精炼的短句进行概括归纳,变为选项。要注意对长句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的有效提炼。3、成分分析法成分分析法:将长难句进行成分上的提炼和压缩,达到快速明确句子主要含义的目的。具体操作:

7、主、谓、宾,将修饰的定状补成分删去,把握句子核心观点。如:定语通常由“的”引导,美丽的花;状语通常由“地”引导,高兴地唱;补语通常由“得”引导,跑得快;通过删除修饰语,凸显主谓宾,快速把握句含义。4、背景铺垫法在此文段中,要明确哪些是阅读重点:通常材料之初的大背景、大趋势仅仅为了引出之后的主题,因此可以称为“背景铺垫”并非重点阅读。如果选项有围绕大背景、大趋势陈述,这个不是正确选项。通常对于背景的铺垫,常用的句式如下:形势分析:随着的变化/提高/下降/紧缺/发展/日益突出,在这样的背景/趋势/形势情况下语句重点。时间状语:近年来、改革开放以来、目前、当下、当前的变化/提高/下降/紧缺/发展/日

8、益突出/尤为明显,在这样的背景/趋势/形势/情况下语句重点。5、表达倾向法倾向性表达有两种:积极(肯定)、消极(否定)。表达倾向法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正确答案的表达倾向性要与原文一致,否则应该排除;阅读时注意带有倾向性的具体措辞,可能会影响文段的表达含义。6、援引观点法(援引就是“引用”)援引的目的是为了引出说话人的观点,注意观察其后是否引出该文段作者观点。通常作者的观点与援引观点从态度倾向可分为两类:正向援引:进一步说明就是正向援引,作者观点与援引观点基本一致。在正向援引中,通常是通过引用某人的话作为例证,从正面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支持或加强。援引之前都会用“正如”一类字,援引之后都

9、会有表述结论性的引导词,如“因此、所以、可见、总之”等引出作者的观点。反相援引:作者观点与援引观点背道而驰。“有人认为、通常认为、传统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多数人认为”等字样引导词引出话题,然后在用表示转折性的引导词,如“但是、其实、实际上、事实上”等引导出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进行反驳或批判。7、举例论证法文段中通过摆事实、举例子来证明之前或者之后出现的观点。阅读文段时候可通过“比如、例如、XX就是一个例证、以XX为例”等引导的例子来判断之前或者之后出现的主题词。(举例的表述不重要,证明的观点非常重要,要围绕例子表述选项应该排除)总结:举例的目的证明观点,可通过举例的位置来寻找前后的主题句;举

10、例本身并不总要,阅读时可快速浏览;围绕举例进行表述的选项严格排除。8、原因推断法一旦发现某几句话是针对某种观点解释原因,应尽快寻找证明结论,不要纠缠在原因上。总结:通过原因的位置来寻找前后主题句;原因本身不重要,可快速浏览;围绕原因进行表述的选项应排除。9、反面论证法反面论证有两种类型:正+反:反面论证之前会出现证明论点,常有“否则、不然”一类引导词出现。应重点阅读反面论证之前的正面论点,反面论证可以略读。(正)+反:反面论证之前省略正面论点,常有“如果不、如果没有”等假设条件句出现。应通过对反证的正面论点进行推断,简明句子含义。10、标点符号法不同的标点符号表示不同的含义,具体如下:冒号、破

11、折号:解释说明;分号、顿号:引导并列关系;双引号:援引观点、强调特称、反语讽刺;括号:补充说明;问号:设问引出话题、反问表达态度的倾向性、疑问表达不确定性,可能带有倾向性。11、指代引导法有些文段的前半段是罗列问题或阐述现状,接着通常会运用指代词引出一个主题句。代词引导主题句的前提是:代词指代的是前文的宏观内容。也就是说并非所有代词都能引导主题句,而是由条件限制的,这点要注意。12、选项差异法注意每个选项之间最大的不同在哪里,不同要素的选项就是正确选项。一定要比四个选项之间最大不同,通过其他方法能够拍出两个选项,剩下两个,首选要做就是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从而判断正确项。13、主体排除法你从选项

12、入手,应该注意文段陈述主体与选项陈述主体的一致性。这种方法往往与上文提到“选项差异法”结合一起用,首选可通过“主体排除法”排除主体不符的一到两个选项,再通过“选项差异法”比较剩下的两到三个选项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正确选项。14、排同求异法排同法:四个选项中几个选项若表述意思相同或十分相近,则均予排除。求异法:在谈论话题与原文一致的前提下,答案很可能在一对相互矛盾选项中。15、相对绝对法从选项中,有效排除的另外一种思路就是“相对绝对法”。通常过于绝对化的选项不是正确答案,如:“都、所有、一切、完全、永远不、绝对、各个、总是、一定、全部、不可能、必将”等。通常相对、部分、不确定的表述是正确答案,如

13、:“可能、也许、大概、通常、往往、一般、未必、是否”等。一、主旨概括题根据提问的问题不同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关键词语类、中心议题类;关键词语类:在内容上,通常其陈述主体即为关键词;在形势上,不断重复的词语即为关键词。中心议题类:如“这段文字的议题是”的题目。议题即议论的主要问题。解题思路:运用主旨概括题技巧方法,寻找文中重复出现的词语-关键词;相同结构的句式以及标点符号。二、意图判断题意图判断题:如“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意在强调”“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的是”“这段话告诉我们”等。1、做题原则首先确定是意图判断题时,在结合文段的表达推断作者说话目的。在把握作者说话的目的、意图、初衷时要

14、结合原文进行引申,寻找原文的“言外之意”。2、做题顺序1、通读原文,明确文段的主要内容;2、在理解文段重点基础上,把握作者说话的目的和意图;3、观察选项,优选在文段重点基础上准确的“言外之意”的引申项。4、如果没有准确引申,次选主旨类型的选项。三、排除选项1、表义肤浅、不深刻的选项;2、表达内容过于绝对的选项;3、表达内容不符合客观实际、生活常识或者社会主旋律的选项。四、两个并非1、并非呼吁的选项一定是答案;2、并非原文表述含义一定不是答案;五、一个标准在意图判断的选项过程中,要把握作者说话的“目的、意图”这一标准进行判断,如果有准确的对应选项则优先选之,如果没有则选择主旨类型答案。三、态度观

15、点题 片段阅读中有一种题型是态度观点题,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的态度观点、倾向性或者某事的评价。提问方式如:“作者是原意”、“作者的态度”“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评价”。1、明确观点 有一些文段的表述会开宗明义的表达作者的观点,如:我认为、我觉得、在我看来、依我看、我希望、笔者认为、XX认为、XXX说。如果句子出现这些字,要重点阅读引导词之后的语句,就是作者的态度观点或者对于某事的评价。2、隐含观点有些文段并非直截了当提出观点,字行里隐含着作者的态度观点或者对于某事的评价,通常都体现一种倾向性,对于某事积极或者消极的看法、评价。因此在做此类型题目要注意寻找容易出现或者隐含观点的词语或标志,从而

16、确定答案。3、没有观点此类题目要注意从词语和结构上来辨别文段的文体风格,从而更为难准确的判断。4、杂糅(rou)观点此类题型涉及及个问题,作者对与某一问题存在明确的观点和评价,而对于另一个问题却未做任何评价,只是一种客观的陈述,属于观点的杂糅。在作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提炼相关的句式:1、笔者认为A,至于B就见仁见智了。该句式前半句用引导词“笔者认为”明确提出观点,后半句出现了“见仁见智”,意思就是对后半句的内容不做评价。该句属于典型的前有后无型。2、无论A,B都该句式是一个周遍条件句,其内涵就是前半句陈述一个条件的范围,只要满足范围中的任意条件,后半句都会得到一个相同的、确定性的结果。由此可知该

17、句式前半句没有观点,而后半句则是一个确定性结论。该句式属于典型的前无后有型。四、典型的细节理解题 P152辨别标志:通常在提问中出现“正确/不正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等。选项陷阱:无中生有:选项与原文表达无此意;概念混搭:在原文中进行对应寻找,明确表达上逻辑关系,切忌“眼熟就对”!曲解文意:选项对文意的曲解或偷换。考点1、偷换时态如:“将”“要”一类的引导均表示将来时态;考点2、偷换数量(数量:扩大或缩小)如:“大多数”“很多”“许多”“广大”“广泛”“一片”“大部分”等词语所引导的是为数较多的数量概念;“少数”“少部分”“少量”等词语所引导的是为数较少的数量概念;而“某些”“一部分

18、”“一些”这样的引导词则属于中间概念。例子:就整体而言,由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某些大城市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A.我国东部广大沿海地区已经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某些有利条件。 将中间量“某些”偷换为较多量“广大”B.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具备发展知识经济条件 () 中间量“某些”与“部分”的同义替换考点3、偷换话题(偷换话题、扩大话题和缩小话题)例如:就北京近些年的绿化情况而言,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有些细节方面还需加以完善。A.从北京近些年的社会情况而言,整体方面提高很大 将原文中的“绿化情况”扩大为“社会情况”B.北京近几年的植树情况尚有不足需加以完善 将

19、原文中的“绿化情况”缩小为“植树情况”考点4、偷换概念考点5、偷换逻辑不能将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偷换为并列关系,尤其要注意文段用逗号隔开、句式相同的几个句子表示并列关系。不能因果倒置或强加因果关系。不能讲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混淆,造成条件关系的内部混乱。例子:生在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是最容易被保存下来的,因为保存动植物遗体的必要条件是快速掩埋。A.只有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的动植物的遗体才能被保存下来 逻辑关系是同义替换,“必要条件”=“只有才”。但在具体表述进行了偷换,并非生长在水中或水边,而应该是快速掩埋。B.只要被快速掩埋,动植物遗体就能被保存 偷换逻辑关系,将必要条件偷换为补充条件(只要

20、就)考点6、偷换确定性表述与不确定性表述有些题型是将题目表述进行原封不动的摘抄放入选项,这类问题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确定性的表述,如“可能、也许、大概、往往、通常、未必、是否、预测、预言、推断”等。而在设置干扰项时,往往将上述表述不确定性的词汇删去,其他语句信息不变。变型的细节理解题 P161变型此节理解题:在提问方式上不在选对错的考查思路,而是对文段细节表述的提问和要求。1、原因考查类 常见的提问方式如下:“根据上述文字的原因是”“下列不属于的原因的一项是”“这段话表达了的观点,其理由是”等。原因考查类主要是要求考生在文段中寻找相关的原因所在,具体措辞为找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还有时

21、则是找出不属于原因的一项。思路如下:首先应该对文中所言“状况”进行了解或寻找,接着可以根据“因为、由于、之所以是因为”等标志词找到对应的原因所在,也可以通过结论性引导词“因此、所以”等标志词推断前句的表态,即为原因。2、目的考查类常见的提问如下:“主要是为了满足”“根据这段文字的主要作用”“其目的是”等。解题思路:首先寻找引导目的的或作用所在的标志词“为了、目的是、其作用为、结果是”等。有些题目省略标志词时,也可以根据文意表述对命题语句进行归纳概括,即为答案。3、特点考查类常见的提问方式:“依据上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根据这段文字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这段文字描述的和的根本差异是”等。特点考查类主要

22、是要求考生在文章中寻找某一陈述主体的性质或特点,或是对比两个陈述主体之间的差异所在。这类题目在解答中,提炼文段有效信息,进行概括总结。在对比两个差异中,主要寻找关键词进行对应,也可排除法进行判断。4、信息推断类这类题目在提问方式上差异性较大,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根据提问方式进行特定语句的寻找。解题思路有三种如下:寻找标志词:在文中出现了提问中对应的明显标志词,属于显性考点,找到对应的语句进行同义替换即可。寻找特定语句信息:在文中并无明显对应词出现,此类命题属于隐性考点,需要通过提问方式的要求从文段表述中进行对应性的寻找和提炼。概括总结:有一部分题目在命题设置上,不仅要求考生对特定语句信息进行

23、提炼,更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结合题设及常识:有些题目在提问方式上已经给了一些隐含的已知信息,在作答过程中可以结合这类有效信息强化判断。此外部分题目判断过程中可以结合一定常识经验,进行排除和筛选。五、词句理解题 P173一、词语理解题辨别标志:“对文中画线部分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等。此类题型考查的是对词语具体含义的准确理解和搭配能力,因此在作答时,严格排除字面含义的选项。题目难度较低时,词语或语句的含义就是前后文互为解释的语句内容,在这种能够解释含义的上下文被称为“小语境”。对需要解释的语句或词语,可通过离其最近的语句进行判断。一般词语含义的解释项为之前的语句内容

24、,而答案出现后置语句中时都会有形式标志。如:“:”“;”“、”“”“( )”等。题目难度较高,除了对“小语境”进行理解外,还需要对整个文段的表述含义有所把握,最终确定答案。2、语句理解题1、名言警句类:此类题目给的文字量有限,因此在作答过程中,除了理解语句字面表达的含义外,往往要结合一点的常识或背景知识加以判断,此类方法性不强,靠积累。2、画线语句类:此类题目给文字量比较丰富,作答时要注意对整体文意表达的理解,对具体表述细节进行对应,还要结合就近的语境信息加以理解。三、代词指代题辨别标志:“上文中“这”指的是”、“上文中“此”指的是”等。1、代词指代题1、指代就近原则:指代词所指是在句法结构上

25、和它靠近的词语。2、主语话题原则:指句子中的代词一般来说和句子的主语或话题所指相同,这一原则在句群和篇章中更为适用。所指代的通常为名词或名词性的语句,因此在作答过程中指需要瞻前顾后,考虑代词出现位置的前句和后句,话题的一致性,进行分辨即可退出答案。公考中主要考查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人称代词:“你、我、他、她、你们、我们、他们、她们”指的必然是人,因此在进行辩解时,首先将指代事物的选项排除,指代人的优选,重点观察主语内涵。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些、此”等可能指人也可能指物,一般指物较多,重点观察宾语。2、词语指代题此类题对词语理解题和代词指代题的结合,解题可用“就近原则”、“小语境”思路进

26、行判断。思路:首先将考查词语快速定位,接着观察词语的语句中是否出现代词,如果出现代词,此题则是间接考查代词指代的变型题,应该在该句的前一句寻找代词的指代对象,即为答案。四、标题填入题辨别标志:“最合适做上文标题的一项是”。1、散文游记类:此类题文体风格比较随意,带有很大感情色彩,通常叙述口吻为第一人称“我”,比较容易判断。此时的标题应与这种风格一致,体现出概括性与趣味性。2、新闻简讯类:此类文体风格简洁明快、表述客观,能够快速体现时效性与真实性。此类文体有着较为固定结构:标题(副标题)导语正文。新闻简讯的时效性制约了在正文之前要将事件的几大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简明地归纳总结出来就

27、是导语,也就是正新闻的主题句。解答此题可采用“成分分析法”进行提炼式的归纳总结,即为文字标题。3、说明文类:此类文体风格客观平实,用朴实简练的语言来阐述一个事物的原理或机制。要点在于把握文段阐述的主体,围绕主体进行表述的选项通常就是中国文段的标题。4、议论文类:此类文体风格观点明确、论证有力,一般在整个论述过程中围绕论点举例展开论述,此时的论点必然是文段谈论的话题,因此对于这类题目要把握文段的主要论点或在解决问题的语句,然后选择与之同义替换的一个选项即可。语句表达一、语句排序题一、寻头断尾首先从选项入手,判断文段开头和结语。通过寻头断尾方式对选项进行初步筛选和排除,观察选项布局应该“少数服从多

28、数”的原则进行猜定。根据选项布局不同特点,可分为易、中、难题型。易:选项分别有明显特征,能够快速判定。 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选项布局中句首有两个,一个,一个,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初步断定为首句。句尾有两个,一个,一个,同理断定为尾句,从而初步断定答案为D项。在对D项内容的连贯性验证,从而提高解题速度。中:选项分布需要确定开头或结尾,然后才能断定。 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选项布局中句首有两个,两个,需要根据语句含义进行判断首句。尾句有两个,两个,也需要判断结尾词。判断首句方法如下:1、援引观点、背景铺垫、设问常为首句

29、;2、反面论证,不做首句(否则、不然、如果没有、如果不等);3、补充类表述,不做首句(当然、也、又);4、指代类表述,不做首句(这、那、此);5、结论类表述,不做首句(因此、所以、最终、终于);总结:援引铺垫、背景铺垫、设问为首句,反面论证、补充类、指代类、结论类不做首句。判断尾句方法如下:结论类表述,常为尾句(因此、因而、总之、可见、综上所述等)常为结语词。难:选项分布没有思路,需要对内容进行阅读才能断定。 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 B.C. D.选项布局中没有重复语句,都是不一样的句子,此时只能通过语句含义进行紧密度的判断。2、连贯验证在寻头断尾初步猜定答案后,要进行连贯性验证

30、,通常句与句之间紧密性有几种:1、关联词语:将句中关联词语找出来,确定句与句之间搭配,进一步寻找组与组之间的关系。2、时空顺序:汉语表达使用关键词语外,可通过年代、年份、时间段、时间点,时间顺序进及空间顺序表达。3、重复词语:查找句与句之间重复词语进行判断。4、逻辑关系:寻找两个句子之间的紧密程度。二、语句衔(xian)接题此题型的在文段中有一部分语句空白,要求选择一项填入空白。辨别标志:“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空白处分两种题型:居中类、居末类。居中类:从前后文、上下句的“小语境”重点切入,寻找可能出现的提示性信息。如:条件、范围、关联词语、陈述主体、表达倾向、固定句式。居末类:可能是对上文的总结概括,此时可视为变型题的主旨题来做。可能是对上文就近语句的衔接,此时要注意保持承上启下的原则。三、结语推断题 辨别标志:“作为一篇文章的引言,该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作为文字的引言,该文章最有可能谈的是”。 结语推断题要求推测接下来谈论的话题和语句信息,主要取决于对作者观点的正确领会,同时主要话题的一致性与连贯性。解题思路:首先,排除文段中已有内容选项排除;其次,重点把握后半段的谈论主体,正确答案要求与后半段的主题保持一致和连贯;最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