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53.85KB ,
资源ID:58160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160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升华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升华版.docx

1、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升华版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概论1.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心理学的基本性质:心理学是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的一门科学。3.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于1879 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4.心理学的分支(1心理学理论领域: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记:诗人发心声(

2、2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法律与犯罪心理学(记:林教工告发合起来便是:诗人发心声,被林教工听到跑去告发。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1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所谓自然情境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客观、真实,观察者处于被动,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优点: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且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缺点:观察者处在被动地位,观察结果难以重复,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

3、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测和偏见的影响;(2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使用测验法时,必须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测验的内容必须具备实用性和科学性,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研究者可以积极的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的创设出一些条件,使得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也叫现场试验,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

4、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但是由于实验情境不易控制,在许多情况下需要由实验室实验来加以验证和补充。* 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由于严格控制,这种方法可能获得较精准的研究结果。运用实验室实验法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但是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条件限制(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

5、方式。* 问卷法可以同时搜集许多人的同类问题的资料,比较节省人力物力,但其潜在问题是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谈话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访谈对象有限,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节省人力物力,准确性受影响6、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认识内外世界: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和在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测其内在的心理活动。(2调整和控制行为:心理学除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描述性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稳定性

6、和可塑性。(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着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第二章意识与注意1.意识的概念: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具体说来,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 无意识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前意识:指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2.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的去完成一件事情。

7、(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它本身要求很少注意,并且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3白日梦状态:它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4睡眠状态:这时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以上四种意识状态是正常情况下所出现的。此外,有时候还可以通过药物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如打麻醉针或吃特定的药物、吸毒后,会产生一种意识的扭曲状态;催眠实际上是一种受暗示的状态。3.注意与意识的关系(1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一般来说,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 ,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

8、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4.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和随意后注意三种。5.意识的状态与注意的参与:(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注意集中在对当前有意义的内容上,得到的认识比较清晰和深刻。(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本身要求很少的注意,相应的意识的参与成分也相对较少。(3白日梦状态-人的意识内容不断地变化,实际在这些内容上所分配到的注意极少,心理紧张性也很低,因此,它才不断变化,不会停留在一个问题上。(4睡眠状态-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下,可以讲

9、,这个时候,注意已经基本停止了活动,只有受到很强的刺激,才会引起注意,转入有意识的状态。6.生物节律:指生物的周期性变化,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人的日周期实际是25小时。* 生物节律与睡眠:睡与醒是受内部节律调节的,如果不顾生物钟,而是在非正常时间睡眠,最常出现的情况是睡眠质量受损,如飞行时差。7.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第一阶段-过渡期-波(持续17 分钟;脑电波为波12cps,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第二阶段-轻睡期-波(持续1025 分钟;脑电波为波(47cps第三、四阶段-沉睡期-波

10、(脑电波以波(4cps 以下为主,而振幅极大REM 阶段-快速眼动睡眠(做梦;年龄越小,所占比例越高轻睡期REM 循环约46 次循环;第一次循环中,REM 持续约10 分钟,最后一次循环,REM 可持续到一小时8.失眠的种类:(1情境性失眠: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生活情境的改变主要涉及一些造成个体心理压力的事件;是暂时性失眠;(2假性失眠:心理上有失眠感;(3失律性失眠: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4药物性失眠:咖啡因影响;对安眠药产生药物依赖。梦的特征与研究弗洛伊德:梦是无意识泄露出来的途径,是欲望的满足。霍尔:大多数梦具有一般世俗性质,可能是将家庭、朋友和同事等某些特征加以联系

11、组成,因此有一些梦相当普遍。9.梦的特征:(1梦境与自己有关,人们很少梦到公共事务。自我中心是梦的第一个重要特征;(2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是梦的第二个重要特征;(3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10.催眠现象* 催眠的原理受暗示性与催眠诱导(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 催眠与睡眠的区别催眠是有意识的,睡眠无意识。* 催眠的概念: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感觉麻痹、感觉扭曲和幻觉、解除抑制、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催眠理论:(1催眠是角色扮演由巴伯尔和斯潘诺斯提出(2催眠是意识

12、的分离由希尔加德提出第三章感觉与知觉1.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是人们从外部世界,同时也可以从身体内部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化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感觉是多种感觉的总称,通常人们讲五官,即视、听、味、嗅和皮肤五种感觉,也有人提出第六感觉 或称超感知觉(ESP。2.人类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1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2近距离感觉:味觉、嗅觉、皮肤觉(触觉、温度觉、痛觉(3内部感觉:机体觉、机动觉、平衡觉3.感受性与感觉阀限*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

13、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阈限分为:(1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察觉的刺激量。它是一个可变的模糊界限,需取平均值(2差别感觉阈限: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表示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 韦伯定律: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察觉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K。* 费希纳定律:由刺激引起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 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4.视觉适应适应指的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

14、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视觉适应现象最常见的有明适应(光适应和暗适应。# 颜色的特征:色调、饱和度、亮度# 基本的视觉现象和机制、色觉理论# 基本的视觉现象:视觉适应、色觉。5.视觉的机制:眼睛:角膜瞳孔(由虹膜环绕水晶体视网膜(真正的感光机构;有感光细胞、棒体细胞、锥体细胞* 具体描述为:光线通过角膜进入到位于它后面的瞳孔,瞳孔调节光线的强弱使适量的光线进入眼球。再通过瞳孔后方的水晶体的曲度变化,使适量的光线能恰好的聚焦在眼球后部的视网膜上形成图像。这就是视觉的机制。* 暗适应包含两种基本过程:瞳孔扩大,视网膜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恢复。* 明适应:由暗处到光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

15、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事物,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是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6.色觉理论:三原色说(杨黑理论由杨和黑尔姆兹二人提出;红、绿、蓝三原色;解释视觉感受器的活动拮抗理论(四色说由黑林提出;红、绿、黄、蓝四种原色,加上黑与白,共成三对;解释颜色对比、互补现象7.基本的听觉现象(1声音的属性感觉特性:音强、音高、音色。(2听觉的适应与疲劳听觉适应有选择性;听觉疲劳在声音停止作用后还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3声音的混合与掩蔽8. 听觉机制(包括下面两点(1听觉与耳人耳是听觉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个组成部分。具体过程:外耳收集声音,集中起来传达到中耳的敏感部位,并通过鼓膜

16、的的振动将呻吟传递给中耳的三块小骨,最后进入内耳,基底膜上的毛细胞与听神经联系起来,将声音传向大脑,于是就产生了听觉。(2听觉的理论* 音强:在最弱和最强之间,听觉系统对声音强度的编码是按线性方式进行的,声音的强度越大,相应的神经细胞激起越快音高:位置学说和频率匹配学说共同起作用* 位置学说(行波学说贝克西;解释大多数声音的听觉现象* 频率匹配学说(排发说解释极低频声音作用位置学说9.知觉的概念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过程。具体说来,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

17、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经验知识的帮助。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10.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它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 知觉组织原则(格式塔原则:(1接近性(2相似性(3连续性(4封闭性(5良好图形(2.知觉的选择性: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特例:双关图形知觉对象的选择与很多因素有关,一般说来,强度较

18、大、色彩鲜艳、具有活动性的课题容易成为被选择的对象客体本身组合规律如简明性、对称性和规律性也使它们容易被选择为图形。实际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3知觉的理解性: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理解性。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在知觉一个对象时,他们的理解不同,知觉的结果也不同。(4知觉的恒常性包括:(1大小恒常性(2形状恒常性(3颜色恒常性11.知觉的机制(一深度知觉(距离知觉将二维图像向三维图像做解释1.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1大小(2视野中的高度(3遮挡(4线性透视(5纹理变化(6光照与阴影2.来自

19、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眼肌的调节与幅合活动,它们是自动的。例如:立体图像、立体电影(二运动知觉将二维图像向三维图像做解释;例如:逼近现象(三时间知觉四种形式:(1对时间的分辨(2对时间的确认(3对持续时间的估计(4对时间的预测* 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3借助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听觉触觉视觉(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3个体的兴趣和情绪12.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1知觉和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同时,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

20、息的简单总和。(2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3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13.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知觉包括的内容:(1对人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对自我的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14.社会知觉的特性(即它的独特性(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人能体验其内部世界,而物不能所以社会知觉的主体可能同时还是社会知觉的对象。(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够理解彼此间的行为对对方的利害关系,于是知觉者

21、和被知觉者都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彼此。(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进行社会知觉也需要对知觉对象的各种信息加以组织分类,但社会知觉往往根据他人的外表和行为进行概括和判断,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也更容易采用以点带面的策略,所以个人的经验会严重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15.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1信息的搜集和选择社会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们要做出社会判断必须要获得足够的信息;人们的先前经验会影响他对信息的搜集和选择:第一,个体根据先前经验决定哪些信息是有关的,而先前经验很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有误差;第二,个体没注意到信息中的偏差;第三,个体往往抓住那些最显著的个案信息,忽略基于

22、多数人的统计信息(2信息的整合过程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几种效应:A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B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C 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些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二笼统的看法第四章记忆与学习1.记忆的概念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向脑内存储到再次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

23、程总称为记忆。2.记忆的过程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一编码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程过程需要注意的参与;编码的强弱直接影响记忆的长短(二保持(储存信息在记忆中储存;可能出现遗忘(三提取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回忆、再认3.记忆的类型根据记忆的内容来分(1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可用言语表达。* 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程序性记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不可用言语表达(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均属于陈述性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

24、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4.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觉印象。来自环境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如果这些信息被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各种感觉信息在感觉寄存器中的存储形式是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称视象和声象。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的核心。如果将短时记忆加以复述,便可以继续保存,变成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中储存的是正在使用的信息,在心理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短时记忆扮演着意识的角色,它使我们知道自己正在接受着什么以及正在做什么;其次,短时记忆使我们能够将许多来自感觉的信息加以整合构成

25、完整的图像;第三,短时记忆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起到暂时寄存器的作用;最后,短时记忆保存着当前的策略和意愿。编码的形式: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也有视觉代码和语义代码。康拉德的经典型研究。储存的容量:容量有限,为七加减二个组块,组块大小可变。储存的持久性:短。只有经过复述,信息才能保存。复述:保持性复述、精细复述(将信息转化为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长时记忆保存着我们将来可以运用的各种事实、表象和知识。容量几乎是无限的。编码形式:语义代码为主,也有视觉代码(遗觉象或照片式记忆储存模式:归类、构建逻辑的多层次的概念体系、构建语义网络构建图式(一种

26、心理网络结构图式对记忆的影响:一方面,图式中的一般性知识为编码新信息提供了基础,有助于接受新事物并具有个人特点;另一方面,图式中的一般性知识极大的影响着信息的回忆效果。5.三种记忆的特征与区别记忆系统间各成分的关系(见定义【应用】说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看教材理解长时记忆储存与建构的特征(看教材理解6.遗忘曲线艾宾浩斯研究纯记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7.遗忘的原因消退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干扰分为前摄干和倒摄干扰。这是遗忘的主要原因。提取失败几乎所有长时记忆的遗忘都可归

27、因于某种形式的提取失败。信息间在记忆中的联系依然存在,被干扰所破坏的仅仅是提取信息的能力。信息的提取有时需要借助有特殊的提取线索。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条件:(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有意遗忘的作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遗忘的影响因素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8.有意遗忘的作用:有意遗忘的作用与人们通常有意识地将注意力从令人不快的情境中移开,对不愿看到的场景不予编码一样,属于人们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心理防卫机制。如人们看恐怖电影时,常常在血腥场面出现前闭上眼睛,甚至捂上耳朵。9. 如何提高记忆力1.地点法(位

28、置法传统的记忆术;主要利用视觉表象,以地点位置为提取线索 2.韵律法(口诀法记忆纯语言材料3.记笔记最常用的记忆术;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思考,找出各种材料间的联系,清晰准确的总结主要观点和例证10.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1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适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学习属于心理适应(2学习是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得以体现的,而且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11.学习的过程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式:外界刺激产生注意,选择信息,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的原有知识找出新信息中包含的内在联系,与被激活的原有信息相

29、联系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储存起来简言之,新信息被学习者注意后,进入短时记忆,同时激活的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也进入短时记忆,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意义并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或者产生外在的反应。12.学习的分类依学习方式划分(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3意义学习(4机械学习依学习内容划分(1知识学习(2技能学习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学习(3社会规范的学习(人类所特有13.学习与记忆的关系(应用到学习的策略与方法中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具体见课本102页(1复习策略:复习时间、复习次数、复习方法(1复习的时间及时复习、系统复习学习结束后510 分钟;学习当天的晚些时候或者第二天;一星期后;一个月后;半年后

30、(2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较好(3复习的方法尝试背诵法;调动多种感官共同记忆(2组织策略:群集、摘录、划线、写标题、列提纲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1群集,即归类(2摘录(3划线(4列提纲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1.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2.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2概括性概括性的水平反映着思维的水平,它也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是思维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 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凭借语言得以实现;这是人的思维

31、与动物思维的本质区别3.思维的机制(1分析和综合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综合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2比较重要的思维过程比较是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系统点和不同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更复杂的分析和综合。(3抽象和概括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分为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4.概念的性质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每个概念都包含内函和外延两个方面。内函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