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7.33KB ,
资源ID:58155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155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

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高一语文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一、语言知识运用1. 在下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多数人的 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 ,真与美就 了。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 的程度。A. 观点 内含 劳燕分飞 同日而语B. 观念 涵义 天南海北 平分秋色C. 心目 内涵 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D. 理念 涵养 南辕北辙 相提并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在下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这是考查近义词语和成语的辨析。“观点”,观察事

2、物时所处的立场或出发点;“观念”,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心目”,想法和看法;“理念”,理性概念。第一处,从后面来看,这是说在大多数人的想法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应使用“心目”。“内含”,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多为动词;“涵义”,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内涵”,是一个名词,使用时多用来说明文章或者艺术品富含的哲理;“涵养”,滋润养育,培养,大多指在修身养性方面而言,也指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第二处,是说“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哲理,应使用名词,使用“内涵”。“劳燕分飞”,比喻夫妻、情侣别离;“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亦形容(谈话)漫无边际;“分道扬镳”,分路而行,比

3、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第三处,是说“美”和“真”分路而行,应使用“分道扬镳”。“同日而语”,指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相比较,多用于否定句;“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第四处,说的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让“美”与“真”关系对等,应使用“分庭抗礼”。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

4、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 下列各项中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 )A. 谷雨 惊蛰 白露 大雪 小雪B. 上元 清明 寒食 七夕 重阳C. 鸡鸣 平旦 日出 日中 黄昏D. 束发 弱冠 而立 花甲 不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项中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学文化常识。首先应明确每个词语所指的时间,然后再按照先后顺

5、序进行排列。C项,这是一天的时间,“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相当于凌晨13时,与四更、四鼓、丁夜相对应;“平旦”,寅时,凌晨35时;“日出”,即卯时,早上57时;“日中”,即午时,1113时;“黄昏”,即戌时,1921时。选项排序正确。A项,谷雨,4月1921日;“惊蛰”,3月0507日;“白露 ”,9月0709日;“大雪”,12月68日;“小雪”,1月2223日。正确的顺序应是:惊蛰、谷雨、白露、小雪、大雪。这是考查二十四节气的排序。B项,“上元”,即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阳历4月5日前后;“寒食”,清明节前一天;“七夕”,农历七月初七;“重阳”,农历九月九。正确的顺序

6、是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七夕、重阳。这是考查传统节日的排序。D项,“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而立”,年至三十,学有成就;“花甲”,指60岁 ;“不惑”,遇事能明辨不疑,作40岁的代称。正确的排序是束发、弱冠、而立、不惑、花甲。这是考查人的年龄的顺序。3. 下列加粗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抗辞慷慨(意气激昂) 北虽貌敬(表面上)予分当引决(本当,理当) 晋军函陵(军队)B. 殆例送死(类于,等于) 非人世所堪(忍受)去今之墓而葬焉(坟墓) 独五人之曒曒(同“皎皎”,明亮的样子)C. 按诛五人(追究,查办) 不知

7、其几矣(多少)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永保无疆之休(美好,福祉)D. 又欲肆其西封(放肆,肆意) 能克终者盖寡(能够)则思谦冲以自牧(约束,修养) 役聪明之耳目(役使,劳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加粗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正误。A项,“晋军函陵”的“军”如解释为“军队”在语法上是错误的,此处的“军”应活用为动词,驻军,驻扎。B项,“去今之墓而葬焉”,“墓”本为名词,此处活用为动词,筑墓。D项,“又欲肆其西封”中的“肆”如解释为“放肆,肆意”,则不合语境,这句话是是说“晋国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域”,“肆”应译为“扩

8、张”。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 。 。 , ,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内在的人,看到他真正的自我。只有当一个人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情时,他的个性才会显露出来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精神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荡之时只有当社会与公务的压力消失,金钱、名誉和野心的刺激离去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是对第一句话的形象说明,应紧连一起,是并列。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就是把一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提取出来,广泛的说还有其他很多形式,诸如用语言用图形等,把文章内容或文段内容简要概

9、括出来。也是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的内容,其内容包括:分析结构,把握思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阅读能力。归纳概括的方法:一、角度要准确二、要素要清楚三、顺序要合理四、主旨要突出 五、详略要得当六、线索要明晰。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的开篇用“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做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以及描写宝黛二人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B. 后序中叙述了作者在国家危亡时期九死一生的经历,五人墓碑记记录了明末黑暗社会

10、中人们的不同选择。两文叙议结合,情感真挚,感染力强。C.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宝玉等叛逆者的悲剧命运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D. 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巨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见识超群,体系完整,包含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本题主要涉及红楼梦史记指南录后序等几篇文章。A项,“红楼梦的开篇用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做楔子”错误,不是“金玉良缘”,应是“女

11、娲补天”和“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红楼梦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这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守令之誉,出于私爱狎昵者,固不足信;见于贤士大夫之称许,宜若可信矣。然君子好扬人之善而讳称人之恶,故犹有不足征者。然则如之何而可?亦惟闾阎之细民,田野之鄙夫,心不留毁誉,言不知触讳,感悦而归之,斯可信矣。此古之观风者所以采民谣而识循吏,知教化也。余友王韦庵,永乐中为深泽令,在县且二十余年,示民以教化,字之如子,民实爱戴之如父母。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输役以赎

12、。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弥月而竟,迎令还治,歌舞填道。又尝疾遘几危,民彷徨奔走,以香燃膊祷于神,谒医救疗之,无不至。疾间,则刲羊豕,巷歌醉饱以相庆。其得民若此类者不可殚纪。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后为东朝官,营居室于长安西门,其民有不远数百里,操畚锸负砖瓦来趋其事者数十人,不浃旬而成。此余所目见者也。及出为松江同知,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劬力于民隐,如居深泽时。细民悦而归人,亦如深泽之民。每由公事至旁郡,求直者累累然相属于道,至拥其舟不得行。若是以观,君之所为,其得誉于人,非惟不出于私爱狎昵者之中,而见称于贤士大夫之文章,亦非过情矣。直不知视古之

13、循良又何如邪?内艰服除,来朝京师。大司马王公素知其贤,言于上,以为职方郎中。国家太平六七十年,内外军政虽有成法,然历年既久,宁无蔽欺之弊?皇上所以究心于此,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之,正欲辨别其是非真伪,以为取舍,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图不乱,其法甚良而密,而职方实莅其事。今大司马既委君以此任,君当为知己者用,则将忘己之利害,以别白其是非,使枉者直,抑者伸,无告者依依有所赖,亦如深泽、松江之民,则君之才之德,为大臣之所荐闻,为天子之所举用,可无负矣,岂不毅然大丈夫哉!慎毋致人曰:“功名不及于居守令时。”则甚不可也。6.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出于私爱狎昵者 狎昵:亲昵B. 字

14、之如子 字:养育C. 直不知视古之循良又何如邪 直:只D. 累累然相属于道 属:嘱托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然君子好扬人之善而讳称人之恶 / 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图不乱B. 君当为知己者用 / 为天子之所举用C. 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 / 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之D. 其得誉于人 / 而见称于贤士大夫之文章8.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9. 本文是一篇赠序,请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目的。【答案】6. D 7. A 8. (1)首先奏请朝廷减免拖

15、欠的租赋数十万,清理冤案,救活的无辜百姓用千计数。(2)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9. 赞扬王韦庵爱民如子;勉励朋友在新任上为国家效力、为百姓做主。【解析】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累累然相属于道”,“属”如解释为“嘱托”,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第三段说“每由公事至旁郡,求直者累累然相属于道,至拥其舟不得行”,这是说他每次因为公事到别的郡县,请求他主持公道的人在道路上连绵不断

16、,甚至围着使他的船没法开动,此处的“属”应解释为“接连,连续不断”。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

17、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并列关系。B项,“君当为知己者用”,“为”,介词,为了;“为天子之所举用”,“为”和后面的“所”构成“为所”,表被动,被。C项,“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之”,代词,代指王韦庵;“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之”,“之”,音节助词,无义。D项,“其得誉于人”,“于”,介词,从;“而见称于贤士大夫之文章”,“于”,介词,表被动,被。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

18、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本题中,比如“而”,在句中的位置一样,且两句中“而”前后短语的结构一种、内容相关,如“扬人之善”和“讳称人之恶”,“军之部伍有稽”和“民之版图不乱”,这两处的“而”都是表并列关系。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

19、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逋”,拖欠;“数十万”,几十万;“理”,清理;“狱”,案件;“活”,使动用法,使活,救活;“无辜”,无罪;“以千数”,“以”,介词,用,“数”,计算。第二句中,“乃”,于是就;“夜”,名词做状语,连夜;“驰之沛公军”,“驰”,快马奔跑,“之”,动词,到;“具告以事”,状语后置句,应为“以事具告”,“以”,把,“具”,详细;“欲呼张良与俱去”省略句,“与”后省略代词“之”,“去”,离开。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

20、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本文是一篇赠序,请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目的”。先找到这些句子,然后理解其内容,最后依据分值进行概括即可。从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来看,主要列举王韦庵爱民的事例,第二段结尾说“此余所目见者也”,意思是“这是我亲眼目睹的事情”,第三段的结尾说“这是我直不知视古之循良又何如邪”,意思是“只是不知道与古代的循吏、良吏相比,又怎么样昵”,可见作者写作这篇赠序,首先要赞扬朋友王韦庵爱民如子的精神;最后一段写皇帝任命王韦庵担任职方郎中,“君当为知己者用,则将忘己之利害,以别白其是非,使枉者直,抑者伸,无告者依依有所赖,亦如深泽、松江之民,则君之才之德,为大臣之所荐闻,为天子之所

21、举用,可无负矣,岂不毅然大丈夫哉”,这是勉励朋友王韦庵在新任上要继续为国家效力、为百姓做主。参考译文:对于知府、知县一类地方官的称誉,如果是出自私友亲近之人,本是不值得相信;如果是被贤士大夫称许,应该好像是可信的了。但是,一般说来,君子愿意宣扬别人的优点而忌讳说别人的缺陷,所以还是有不能采信的。这样一来,那么要怎样才可以相信呢?也就只有市井小民,乡间田野的农夫,心里不知道保留对于别人的毁誉,说话也没有什么忌讳,完全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表示认同与否,这样就是真实可信的了。这也就是古代考察民情的君王派人采集民谣然后了解谁是优秀的官员,了解对百姓的教化情况的原因。我的朋友王韦庵,在永乐年间担任深泽令,在

22、深泽县任职将近二十年,用诗书礼义教化百姓,像哺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养育一县的百姓,老百姓像爱戴父母一样真心实意地爱戴他。曾经因为擅自打开官仓赈济灾民而触犯法律,被刑部官员逮捕,必须服劳役来赎罪。百姓就驱赶二百辆牛车代他服役,一个月就完成了,百姓迎接他这位县令回来任职,载歌戡舞的人们堵塞了道路。又曾经得病差点性命不保,百姓们焦急得彷徨失措,奔走相告,有的用香火烧灼自己的胳膊以向神祷告,访求医生救治,没有什么办法不被采用。他疾病痊愈之后,百姓就宰杀猪羊,在巷子里酣歌畅饮来庆祝。他像这样得到老百姓拥戴的事迹不可胜数。他离开深泽县的时候,百姓选取他的善政编成歌谣,歌词虽没有章法但情意独到。后来他担任东朝官

23、的时候,在长安西门建造住房,深泽县的百姓有不嫌数百里的路途之遥,拿着畚锸等劳动工具背负着砖瓦等建筑材料,前来帮忙操办其事的达数十人,不满十天就建成了。这是我亲眼目睹的事情。到他出任松江府同知,首先向朝廷申请减免拖欠的租赋数十万,清理冤案,救活无辜百姓以于计数,他致力于了解人民的痛苦,就像在深泽时一样。地位低下的小百姓喜欢他,因而很快就认同接纳了他,也像深泽的百姓一样。每次因为公事到别的郡县,请求他主持公道的人在道路上连成串,排起队,甚至围着使他的船没法开动。像这样看起来,先生所为,那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赞誉,不仅不是来源于私友亲近的人,而且被贤士大夫的文章称道,也不是出于情面。只是不知道与古代的

24、循吏、良吏相比,又怎么样昵?服母丧期满后除去丧服,到京师朝见。大司马王公一向知道他的贤能,向皇帝推荐了他,皇帝就任命他担任职方郎中。当时国家太平无战事达六七十年之久,朝廷内外的军政事务虽然都有现成的规章,但是经历的时间已经很久了,难道就没有蒙蔽欺瞒的弊病吗?皇上之所以在这方面耗费心力,派遣大臣巡行各地组织清查,正是想通过这样的措施辨别其中的是非真伪,来决定取舍,希望军队建制有册可查,百姓的户籍归属井然不乱,所施行的办法有效而且严密,那么职方郎中的职务正好掌管那些事情。现在大司马既然把这样的重任交付给你,你理当为懂得自己的人发挥才能,那就该忘掉一己利害,力求辨明是非,让受冤屈者得到公正,使受压抑

25、者得到施展的机会,使悲哀困苦而又无处诉说的人有所依赖,让他们也像深泽县和松江府的百姓,那么你的被大臣所极力推荐的、被天予所擢拔任用的才华和德行,可以不被辜负了啊,能够这样难道不是天地间伟岸的大丈夫吗!可千万不要招致别人这样的说法:“他的功业和声望不如当州县地方官的时候。”那样的话就很不好了。三、古诗词鉴赏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宿铁关西馆岑参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注:铁关:即铁门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天倪:天边。(1)本诗体裁是_,题材是_ ,作者与_并称。(2)联系全诗,概括诗人“心常怯”的原因。(3

26、)赏析颔联“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的艺术效果。【答案】 (1)五律 边塞诗 高适(2)边塞行军的单调与艰苦;边塞路途遥远;远离家乡,对周围环境的陌生与畏惧。(3)对比: “雪中”的寒冷与“火处”的炎热则形成鲜明对比,写出边远行军途中气候变化的悬殊。一“行”、一“宿”形成对比,概括了行军途中单调而又艰苦的生活,“宿”是多么的短暂,而“行”又是这样的长久。【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情况。题干问的是这首诗的体裁、题材以及作者。诗歌按体裁分,主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包括律诗和绝句;按题材分,主要包括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等。宿

27、铁关西馆从体裁上来看,一共是八句四联,每一句是五个字,这应是五言律诗;从题材来看,标题是宿铁关西馆,“铁关”,即铁门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且从诗歌内容来看,主要写的是边塞的景,应是一首边塞诗。而“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他与“高适”并称“高岑”。(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考生“联系全诗,概括诗人心常怯的原因”,这是针对诗歌情感设题。首先找到“心常怯”所在的诗句,在诗歌颈联中,“塞迥心常怯”,意思是“边塞遥遥心常畏怯”,这是“怯”原因之一,即边塞路途遥远;“乡遥梦亦迷”,意思是“故乡万里归梦迷迷”,这是原因之二,远离家乡,对周围环境的陌生与畏惧。这两句中的“塞迥”和“乡遥”紧承上文“地角”和“

28、天倪”而来,是触动诗人情思的客观因索,“心”和“梦”都写诗人情怀。而一“怯”、一“迷”又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初出边塞的诗人对环境的陌生和畏惧,对故乡的梦绕魂牵而又难以归去。而诗歌首联写行军急促和艰苦,颔联写行军途中单调而又艰苦的生活,这是心怯原因之三。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

29、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从题干的提问来看,这是考查触动情感的原因,考生应结合本诗的题材,即边塞诗来分析,诗中写的是边塞的行军生活,生活的单调枯燥和艰苦应是“心怯”原因之一,而边塞路途之远和周围环境之陌生也是“心常怯”的原因。(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赏析颔联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的艺术效果”,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答题的思路如下,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把

30、握诗句中所写之景,所使用的手法,结合具体的效果分析。“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意思是“雪中来到大地边缘,靠近火山宿昔天际”,这两句是回顾行军途中的经历。“地角”、“天倪”都极言边塞之远,而“雪中”、“火处”则形成鲜明对照,写出边远行军途中气候变化的悬殊,从而用概括的笔墨为上文行军提供了一个特征十分突出的广阔背景。一“行”,一“宿”,概括了行军途中单调而又艰苦的生活,联系“朝驰几万蹄”一句,可知“宿”是多么的短暂,而“行”又是怎样的长久。颔联主要使用对比的手法,考生从这个角度分析即可。四、名句名篇默写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独畏廉将军哉?(2)今两虎共斗,_。(3)_

31、,能克终者盖寡。(4)念高危,_。(5)_,非常之谋难于猝发。(6)亦以明死生之大,_。(7)不念居安思危,_。(8)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_。【答案】 (1). 相如虽驽 (2). 其势不俱生 (3). 善始者实繁 (4). 则思谦冲而自牧 (5). 大阉亦逡巡畏义 (6).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7). 戒奢以俭 (8). 可以明得失【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驽”“势”“俱”“繁”“谦冲”“牧”“阉”“逡巡”“社稷”“奢”“俭”等。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老屋【苏联】佛洛伦斯简索曼看着房地产广告,她的眼睛被一行字吸引住了“幽静的凉台”。 她一直向往着有一个凉台。她这会儿把广告从头至尾读了一遍:“出售房屋。八个宽敞的房间,两间浴室。树荫掩映的草坪。幽静的凉台,安谧而迷人。价格从优,情愿牺牲。”后面是经纪人的姓名。这对我们太理想了!她抬起头,凝望着丈夫。乔正坐在对面埋头看书,他把一天中的这个时间称之为缓冲时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