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44.82KB ,
资源ID:58148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148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南平10县市概况.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南平10县市概况.docx

1、南平10县市概况县(市、区)农业概况延平区农业概况延平区前身(1995年以前)是县级南平市,现为市辖区。始建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地处福建中北部,闽江干流源头,位于东经11750-11850,北纬2615-2651之间,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69公里,土地面积2659.66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丘陵山地,土壤类型以亚热带地带性红壤为主,兼有山地黄壤土,土层厚度1m以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2005年日平均气温19.8,大于10以上有效积温日数260天,活动积温5970,无霜期274天,年平均降雨量1815.2mm。现辖2个乡、13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239个村

2、民委员会、166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8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45万人,乡村劳动力149259人。2005年农业总产值21.79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6.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47元。延平区是福建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区,现有耕地面积17720.8公顷,其中灌溉水田16871.8公顷,占92.1%,旱地849.0公顷,占7.8%;园地面积8553.3公顷,其中果园面人均耕地分别为0.52亩和1.69亩;森林面积18.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6%,生态环境优良,素有“绿色金库”之美称。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2005年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56家,

3、其中国家级1家(长富乳业),省级3家(长富、大乘、大禾),市级2家(一春畜牧、恒大米业),市级6家(东顺畜牧、王台流通协会、天富公司、天晟协肉食品公司、恒大实业、南平振华养殖场)。年产值达12.1亿元。带动基地建设 25.2万亩(含区外),饲养牲畜74.6 万头;带动农 7.76 万户。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优化了农业结构,带动了加工、运输、销售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长富乳业集团与农民签订青玉米、苜蓿草等牧草种植合同总数达 5.58万亩。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比例逐步合理 积极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突出项目带动,畜牧、竹木、水产、果业等主导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5年,全区实现

4、农林牧渔总产值21.79亿元,比1995年10.85亿元,增长2倍,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为6.53、3.72、9.91、1.63亿元,比1995年分别增长37.9 %、78.8 %、227 %、 63%。农业结构逐年优化,粮食与非粮面积比由1995年79.35 :20.65调整为2005年61.3 :38.7, 粮食播种面积36.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1.16万吨,比1995年分别下降38.78、14.9;蔬菜产量17万吨;肉类产量6.31万吨;牛奶产量4.69万吨;水产品产量1.29万吨,禽蛋产量0.8万吨,分别比1995年增长1.48倍、2.38倍、44.6倍、2.4倍和1.29

5、倍;农业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05年农民收入达4447元,比1995年的2452元,增加1995元,年均增长8.13%。建立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52个,带动农产品销售额年均增长9%。调整种植业结构,经作发展成为亮点 一是稳定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组织实施粮食“丰产技术推广工程”,提高复种指数,粮食生产稳中有升。以优质稻“优航1号”、“特优航1号”为主,引进新品种佳福占,在峡阳、王台、西芹、巨口、大横等乡镇建立示范片,带动全区农户发展优质稻种植10万亩,全区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二是扩大经作面积,水果面积稳中调优。重点抓好坎下果场、五凤果场、翠冠梨

6、基地、芦柑基地、高接换种示范基地、柑桔蜜植矮化丰产栽培基地、“猪-沼-果”生态模式栽培、名优果树品种示范基地等8个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农民按照区划布局调整品种结构,推广应用果树无公害生产新技术、生物新农药,提高品质,推动我区果业的健康发展;食用菌生产持续发展,市场价格上扬,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蔬菜引进日本“东升”南瓜、紫丰长茄、春泉大白菜等蔬菜品种,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至2005年末,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78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5.07万亩;落实再生稻种植5万亩。甘薯面积4.04万亩;马铃薯面积1.53万亩;豆类面积3.93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7.46万亩,其

7、中水果种植面积10.75万亩;茶叶面积1.29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2.91万亩,反季节蔬菜0.85万亩,西甜瓜面积2万亩;烟叶面积0.51万亩。饲草作物播种面积6万亩,其中饲料玉米播种面积4.9万亩,牧草种植面积1.1万亩。基本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作物“三元”之比为1:0.75:0.16。截止2005年,全区种植业柑桔、翠冠梨、辣椒、番茄、黄瓜5个农产品获无公害认证,无公害示范基地面积5000亩。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保驾扶农促进增收 延平区农业部门强化“969155”农业服务热线咨询;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和种子质量监督;开展农作物病虫测报;制定农村环境污染

8、整治方案;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抓好村级财务业务指导工作;加强对重点信访村审计;抓好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从中获得实惠;开展餐桌污染检测和农业执法,有效保护了农民群众的利益。今后,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大局,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创造新的业绩!邵武市农业概况 邵武市位于东经1172至11752,北纬2655至2735。东北邻建阳市,东南连顺昌县,南接将乐、泰宁县,西与江西省黎川县毗邻,西北与光泽县交界。境内东西宽78公里,南北长71公里,总面积2836.73平方公里。全市辖3个乡、1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40个村民委员会,1426个村民小组。2005年全市人口30.1

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6万人,农村劳动力10.99万个,从事家庭经营的劳动力7.53万个,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有6.54万个,平均每个劳动力经营耕地0.30公顷,外出务工劳动力3.28万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52万人,季节性外出务工劳动力0.76万人。2005年农业总产值18.42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7.8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204元。邵武市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季较短,夏季较长,三九无严寒,三伏无酷暑。市区年平均气温17.9,极端最高气温40.4,极端最低气温-8.5。年平均霜日24.3天,年平均无霜日272.2天。倒春寒出现几率38.5%。年

10、平均降雨量1833.4mm,最多2455.9mm出现在1998年,最少1071.4mm出现在2003年。雨季集中在4-6月份,其降雨量约占全年47.6%。年平均日照时数1618.8小时,平均日照最多的月份是7月份,最少的月份是2份。光照没有记录。农业资源 水稻土 1990年,邵武市水稻田面积25071.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6.55%。其中具有旱涝保收的灌溉水田12648.7公顷,易旱的望天田12423公顷。按水稻土三个肥力等级分:一级面积6 228.9公顷,占27.1%。主要分布在300米以下河谷盆地稻田和村庄附近的畈田或丘陵地区的开扩冲田,土种有乌泥田、乌沙田、灰泥田、灰沙田。土壤熟化度高

11、,无障碍因素,无旱涝灾害,排灌条件好。一年23熟,常年稻谷产量700千克以上,是高产稳产田;二级面积10 687.8公顷,占46.5%。土种有灰泥田、沙底灰泥田、黄底灰泥田、青底灰泥田、乌黄泥田、灰黄泥田、紫泥田。部分田有不同程度的土壤障碍因素,土壤养分贮量较好,有季节性旱涝灾害,排灌条件不良。多为一年2熟,常年稻谷产量500700千克,有较大增产潜力。三级面积6 056.53公顷,占26.4%。土种有烂泥田、冷、锈水田、青泥田、黄泥田、鳝泥田、白底田、黄沙田、沙层田、紫泥沙田等,多分布山坡缺水或低洼积水处,土壤耕性不良,有严重的障碍因素,排除障碍因素后,具较大增产潜力。一般一年一熟,常年稻谷

12、产量500千克以下。2005年末实有水稻田面积25 024.89公顷,其中灌溉水田11 892.4公顷,易旱的望天田12 345.95公顷(不含63.07公顷的菜地)。 旱地 1990年邵武市旱地面积760.3公顷。2005年旱地面积723.47公顷。菜地面积63.07公顷。 茶果园地 1990年邵武市茶果园地面积3 714.8公顷,2005年为3 597.15公顷。 草地 1990年全市有草山草坡1.99万公顷,可利用的有1.89万公顷,总载畜量1.78万黄牛单位。至1995年,草山草坡减至1.8万公顷,可利用的减至1.58万公顷,人工种草增至72.8公顷(其中水北镇最多,8公顷;其次邵武综

13、合农场6.8公顷)。2005年,全市草山草坡1.6万公顷,可利用的有1.1万公顷,总载畜量1.1万黄牛单位。人工种植牧草1 800公顷,其中建立种草示范片3.33公顷以上的4片共40公顷。 养殖水域 1990年邵武市有池塘、山塘、水库、溪河等水域总面积6 285.91公顷。其中河流水面面积2 799.26公顷;滩涂1 275.06公顷;坑塘水面369.00公顷;水库水面124.06公顷。全市池塘水产养殖面积532.87公顷(含稻田开挖的塘),水库养殖面积116.53公顷。发展稻田养鱼2 938.73公顷。至2005年全市开发利用的水产养殖面积1 576.67公顷,其中池塘养殖面积1 006.6

14、7公顷。发展稻田养鱼3200公顷。农业经济 1995年,邵武市农牧渔业总产值83 507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9 72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24 983万元,渔业总产值8 804万元。农业总产值中粮食作物总产值26 305万元,茶果3 689万元,经济作物9 394万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52.91%、7.42%、18.89%。在以稳定粮食生产,着力以市场需求进行农业内部结构大调整,极力推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被提到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随着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全部放开,农牧渔业技术推广在此时期,顺应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农业内部结构调

15、整,以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和农业执法为主要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推广,促使种植业、畜牧、水产养殖业,茶果、食用菌业向优高方面发展。到2005年农业总产值176 586.2万元(现行价)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为106 684.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74 897.17(现行价,下同)万元,畜牧业产值34 919.24万元,水产产值34 030.18万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42.41%、19.78%、19.27%。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畜牧、水产产值为15 509.8万元、27 051.67万元,茶果产值为9 985.68万元、食用菌7 835.06万元、分别占农业

16、总产值(不含林业、农林牧渔服务产值)的18.74%、32.68%、12.06%、9.47%、3.17%,比1990年增长1.45、31.97、9.35、12.73倍。比1990年增加4.5倍。1990一200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2.42%。武夷山市农业概况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闽赣两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9之间。全市土地总面积1813.91平方公里,全市耕地面积309202亩,其中水田面积299664亩,旱地面积9538亩。总人口22.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32万人。辖4乡、3镇、3个街道办事处、4个国有农茶场,115个村民

17、委员会、1472个村民小组。武夷山市是个以山立市的旅游城市。200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唯一的茶文化艺术之乡。2005年农业总产值11.59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5.61亿元),农民纯收入 元。武夷山具有独特、稀有、绝妙的自然景观,武夷山区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区内一条幽深清澈的九曲溪盘环山中,形成“一溪贯群山、两岸列岩岫”的山水相融景观,同时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流。1979年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5万亩,这里有华东大陆最高峰海拔2158米的黄岗山,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5.3%,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武夷山成为

18、地理演变过程中许多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物种资源极其丰富。已知植物种类3728种,动物种类5110种。农业结构变化 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优质稻播种面积、蔬菜、烤烟、食用菌、茶叶等非粮作物种植面积在产业化过程中加快发展,畜牧业、渔业生产保持较快发展。 优质稻种植:1995年推广优质早、中、晚稻(含两系优质稻)面积17.6万亩,而2005年优质稻的推广面积增加到21.5万亩,比增22.2%。 粮经轮作:1995年粮经轮作面积4.55万亩,2005年粮经轮作面积约9.75万亩,其中1995年烤烟种植面积1260亩,产量94吨,2005年种植面积26810亩,产量4004吨,产量比增4159%。

19、 经济作物生产:茶叶1995年种植面积71684亩,产量2470吨,2005年种植面积94946亩,产量6822吨,产量比增176%;蔬菜1995年种植面积58072万亩,总产64639吨,2005年蔬菜种植面积98174亩,总产109224吨,产量比增69%;水果生产增长较快,1995年水果种植面积43929万亩,产量12090万吨,2005年水果种植面积37044亩,产量25380吨,产量比增109.9%。 食用菌生产:及时调整更新传统的食用菌品种香菇、毛木耳、平菇等品种,大力开发低耗高效的食用菌品种,如杏鲍菇、大球盖菇、鸡腿菇等。1995年菌总产量184吨, 2005年菌总产量达4213

20、吨。 水产养殖:我市的水产养殖面积从1995年的16508亩,增加到2005年的19760亩,1995年的产量为4526吨,2005年产量11079吨,产量比增144.8%。 畜牧养殖:牧业总产从1995年的13213万元(现价,下同),上升到2005年的25290万元,增加12077万元,比增91.4%。其中生猪存栏增加23584头,比增21%,出栏增加37004头,比增36.4%,家禽存栏减少94507羽,比降7.2%,出栏增加252991羽,比增17.8%;山羊存栏增加18327头,比增426.6%,出栏增加20589头,比增1461.2%;耕牛存栏增加4809头,比增28.2%,出栏增

21、加1120头,比增45.9%;家兔存栏增加39396只,比增137.4%出栏增加80113只,比增236.7%;禽蛋产量增加2513吨,比增48%;蜂蜜总产量增加139吨,比增695%,奶产量增加118吨。随着武夷山“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一个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畜牧养殖业已逐步发展壮大,其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也从传统的粗放的逐渐向科学、全价、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相继涌现出一百多家百头以上、5户千头以上的养猪大户,促进了武夷山市畜牧业的发展。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白鹅产业:全市共有种鹅场2个(大王和玉女鹅业发展有限公司),饲养种鹅2000余羽,年提供鹅苗1万羽,生产加工的“岚谷熏鹅”属闽北首创,

22、到2005年已开发出鹅的系列产品,并初具规模。 山羊产业:继续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并积极推广山羊人工授精、种草圈养等技术,同时加强对山羊防疫灭病、饲养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扶持,较大程度地促进山羊养殖的发展。2005年,全市养羊专业户163户,养羊2.3万头以上。 肉鸽养殖业:截止2005年武夷山市有两个肉鸽场共有种鸽2万多对,年提供肉鸽12万只,繁荣了珍禽市场,满足了旅游业对肉鸽的需求。着力发展特色农业 茶叶是武夷山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的农业特色产业。武夷山是乌龙茶制作工艺发源地,被称为“乌龙茶的故乡”,武夷岩茶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已有1000多年种植历史,多次获得名茶金奖,极品武夷岩茶大红袍拍卖价达

23、1克1万元以上。全市现有茶园面积94946亩,主要品种有水仙、肉桂、乌龙、佛手、奇种、梅占等,产量6822吨,其中乌龙茶5711吨,全市茶叶总产值1亿元,是武夷山最有特色和优势的农业产业。农业三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 从1998年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以来,我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有12家,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895公顷。(1)、无公害食品认证。 万鑫园农庄的水产养殖基地,于2004年11月通过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2005年初又通过全国无公害水产品(草鱼)认证,认证面积2.7公顷,成为武夷山市首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使用标志的企业

24、。(2)、绿色食品认证。1998年8月,武夷山市天游茶厂首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该厂生产的绿茶获得A级(后转为AA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建立绿色食品茶叶基地133.3公顷。1999年,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茶叶总厂、九曲茶叶精制厂、天心茶厂所申报武夷肉桂、正岩肉桂、正岩水仙、蝴蝶牌肉桂、蝴蝶牌小玉桂5个产品先后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获得A级绿色食品(茶叶)标志使用权,建立绿色食品(茶叶)原料生产基地316.7公顷。同年,四新林业采育场7.3公顷的佛手瓜生产基地也通过了A级绿色食品认证,使我市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达到457.3公顷。(3)、有机食品认证:截止2005年底,我市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企业五家

25、:武夷山正山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大坑口茶厂、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永芳生态茶场、武夷山永生茶业有限公司,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原料生产基地面积为435公顷,有机茶叶产量达235吨。建瓯市农业概况建瓯市简称 “芝”,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地处东经11758451185711,北纬263854272025之间。区域总面积 4233 .13平方公里,辖4 个乡、10 个镇、 4 个街道办事处, 217 个村民委员会、2054 个村民小组、 27 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 51.88 万,其中农业人口 41.65 万;民族以汉族为主,还有畲、苗等 10 个少数民族,是

26、全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2005年,建瓯市农业总产值达26.03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2.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71元。 建瓯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山区气候明显,春季多雨,夏长较热,秋高气爽,冬短而凉多雾,年平均日照1612小时,年平均气温18.7,太阳总幅射能103.66千卡/平方厘米。最高温度达41.4,最低气温7.5。年平均降水量16636mm,全年无霜期286天。建瓯全境除部分海拔较高的山区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多熟种植都提供极为适宜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建瓯历史悠久。东汉置县。唐代设府,延续至民国。长期以来是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在宋代,建瓯经济发展就已进

27、入鼎盛时期。农业有明显进步,稻、麦、粟、豆广为种植。栽桑养蚕,丝纺织品已负盛名。北苑生产的龙凤团茶、小龙团、密云龙、龙团胜雪等名茶,曾作为贡茶,历经四百余年而不衰,在中国茶史上留下浓墨重彩。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实行计划经济年代,建瓯农业创下了许多辉煌,为支援国家工业化作出了贡献。建瓯市山地面积519万亩,耕地49.2万亩,水面65.2万亩,分别占总面积81%、8%和11%。呈“八山一水一分田”格局。境内山丘起伏,峰峦叠嶂。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水资源总量70.7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建溪、松溪、崇阳溪和南浦溪等,河流总长936公里,流域面积达1326平方公里。建瓯

28、为农业大市。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全市拥有木竹、茶果、畜禽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粮食、蔬菜、食用菌、锥栗等十三个重点农产品。建瓯农业优势明显,特色突出,颇有亮点:建瓯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和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市。 2005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3.9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 21.8 万吨,年交售商品粮5万吨左右。建瓯为闽北乌龙茶发源地和全国重点茶区之一。 2005年茶叶面积 0.65万公顷,产量 7129 吨。建瓯为全省柑桔生产基地市。 2005年水果面积1.63万公顷,产量 19.03 万吨,其中柑桔 1.13万公顷,产量 15.83 万吨。建瓯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 2005年锥栗面积 2.73

29、万公顷,产量 1.42 万吨,居全国首位,建瓯锥栗被国家质量技术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建瓯为全国淡水养殖重点县 ( 市 ) 。 2005年淡水养殖面积 0.19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 1.36 万吨。建瓯市从实际出发,根据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按照“放活早季,稳住晚季,开发冬季”的原则,发展多种经济作物。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一是粮经结构调整。1995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4万公顷,其中稻谷4.68万公顷(早稻1.70万公顷);200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只有3.94万公顷,减少了1.8万公顷。其中,早稻0.42万公顷,减少1

30、.28万公顷,减少部分主要是发展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1995年我市瓜果蔬菜种植面积1.19万公顷,2005年为2.66万公顷,增加了1.47万公顷,增幅达124%。年粮经调整为:。二是品种结构调整。粮食积极开发优质稻,引进了中香一号、佳禾早占、两优培九、优42、特优716等品种组合130多个。瓜果引进了彼得大帝、黑美人、珍珠四季豆、黄肉西瓜宝兰、绿秀苦瓜等350多个品种;食用菌引进了秀珍菇、金顶侧耳、姬松茸、珍珠菇、杏鲍菇、鲍鱼菇等20多个品种;柑桔引进太田芦柑、纽荷尔脐橙、塔罗科血橙等10个;葡萄引进峰后葡萄、美人指、红地球等30多个;杂果引进东魁杨梅、翠冠梨、秋瑾露晚熟桃等20多个;茶叶有

31、台茶一号、白芽奇兰、丹桂、黄观音等20多个。优良品种的引进开发,加速了建瓯特色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发展,涌现出一批专业村。如东峰镇坤口、井歧的大棚蔬菜村,南雅镇梅村、东峰桂林的葡萄村,龙村乡梨坪的香菇村,小桥镇上屯的脐橙村,吉阳镇玉溪的莲子村,芝山东安村的无公害茶叶、玉山镇长布村的翠冠梨等等。与此同时,农产品创出一批品牌:如黄华山”牌芦柑,“万木林”、“明良”牌美味笋,“涂旺”牌瓜子、“百丈岩” 牌竹荪,“武夷”牌即食锥栗、“盛佳” 牌杏鲍菇等。建瓯市采取措施,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 105 家。主要企业有明良食品有限公司、颖

32、食物产有限公司、东福光食品有限公司、新叶食品有限公司、柏物产食品有限公司、圣阳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等。其中“明良食品有限公司”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单位”。“颖食物产有限公司”、“柏物产食品有限公司”、“成贸食品有限公司”等 5家企业被确认为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茗苑茶叶有限公司”等 12 家企业被确认为南平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这105家规模加工企业中,粮、茶、果、蔬、畜等食品加工企业28家,现价总产值66951万元,营业收入56903万元,增加值17525万元,实现利税3190万元,安排农村劳动力3188人,带动农户9.3万人,带动农产品基地建设35万亩。建阳市农业概况建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南麓。地处北纬27162743,东经1173111838。东邻松溪、政和,西连邵武、光泽,南接建瓯、顺昌,北界武夷山、浦城。东西长112.5公里,南北宽69公里,总面积338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79286公顷,面积11973公顷,耕地面积30772公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市辖3个乡、8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90个村民委员会、163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1740户,总人口3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