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88.47KB ,
资源ID:58135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135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人民版必修2.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人民版必修2.docx

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人民版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阐讲】1、我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和发展的原因首先,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农业实践中“应对”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它是建立在对农业生物和农业环境诸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基础上的,是长期农业生产经验的升华。如形成并成熟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旱地“耕一耙一耢一压一锄”防旱保墒耕作体系,形成于宋代的南方耕、耙、耖、耘、耥相结合的水田耕作技术,就成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技术体系,这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和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 其次,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丰富的农业实践,他们之间农业

2、文化的交流和融会,为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第三,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产生还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关。我国自战国以降,精耕细作农业也进入了成型期。铁犁牛耕的使用,商品交换的发展突破了井田制的樊篱。从此农民土地私有,可以买卖。自耕农始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人身相对自由,经营比较自主。地主则主要采取租佃制方式经营,而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要比份地制下劳动者对地主的依附轻些,因此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西欧中世纪农奴为高。但在多子继承、土地可以买卖和兼并等条件下,他们的经营规模狭小,生产条件不稳定。这样,中国古代农民就有必要、有可能,而且也愿意用多投劳动、精细耕作的方法,争取在

3、有限的土地上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我们知道,农业生产归根结底要靠人,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正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的。同时,由于个体农民经济力量薄弱,他们的生产条件不稳定,经常受土地兼并和地主夺佃增租的威胁,扩大生产规模是很难的,一般只能在小块土地上,用多投劳力和改进农艺的方法,尽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解决一家数口的生计问题。另外,我国古代经济制度有其特有的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再生能力,从唐宋迄明清,正是地主经济制的自我调整,使小农进行生产的条件获得某种改善,从而使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精耕细作农业继续获得发展。这也是精耕细作传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4、 第四,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以人多地少为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人多地少”这种情况迫使人们致力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单位产量。到了清代,地主制经济制度的调整导致农业生产的高涨,这就为人口的激增提供了物质基础或现实可能性(当时人口的增长还与安定的政治局面和“摊丁人亩”、“滋生人口永不加赋”的政策有关)。2、关于井田制的内容和性质关于井田制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究竟有无井田制,井田制开始于何时,井田制是不是当时唯一的田制,井田制与农村公社的关系等问题上。一种意见是肯定井田制的存在。如王玉哲认为,西周耕地划分为公田和私田的制度就是传统的井田制度。郭沫若也肯定井田制的存在,但他不同意孟子对井田制的解释。他认为

5、,孟子所谓的“八家共井”以及公田、私田之分,只是一种乌托邦的理想化。西周实行井田制实际上是两层用意,一是作为诸侯百官的俸禄等级单位,二是作为课验直接耕作者勤惰的单位。另一种意见是否定井田制的存在。如范文澜认为,西周领主们的土地疆界纵横交错,但并没有一井九百亩的区划,与邑密切相关的井也不是孟子所说的井,井田制是不存在的。胡寄窗也认为,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空想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而其内涵又最为混乱的一个概念。对于井田制产生的时间,也有不同见解。唐兰认为,西周前期井田尚未出现。井田制的推行可能是在西周末年的周厉王时期。徐喜辰则认为,商代已用井田方式来从事农业生产。金景芳认为,井田制开始于夏初,以后经过夏

6、商两代以至西周,达到充分发展的阶段,到春秋、战国逐步灭亡。一些人认为,井田制在其兴盛时期,曾一度是惟一的和普遍实行的土地制度。另一些人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如杨向奎认为,西周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土地制度,一种是以十夫为单位的乡、遂的土地区划;另一种是以九夫为单位的井田制。徐中舒说,井田只施行于古代中国的东方低地,而不是普遍实行的田制。王玉哲认为,西周有着井田和非井田两种制度。对周氏族成员实行非井田制,对被征服部族则实行井田制。赵光贤则认为,西周时期同时并存着井田制,授田制和贵族占有制三种田制。对于井田制是否就是农村公社问题也有不同意见。李埏认为,井田制就是农村公社。金景芳认为,井田制即马克思、恩格斯

7、所论述的农村公社或马尔克在中国的具体表现形式。马开梁反对以商、周的井田制或邑、室、里、社、书社等和农村公社混为一谈,他认为,农村公社只存在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夏代,村社成员已沦为奴隶。张传玺主编:中国古代史参考手册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从远古到两晋之际,这一阶段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政治和经济重心相一致,都在北方。即使是在两晋之际,北方人口大量南移,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巴蜀地区也由于没有大的战争而维持了繁荣,但北方经济的发展仍然超过了南方。(2)从两晋之际至隋唐五代,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弱北强到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再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两晋之际和十六国时

8、期,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移,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荒地大量被开垦,成为国新的富庶之区。隋唐统一,南北经济得到空前盛大的发展。但到安史之乱前,北方经济总的说仍占一定优势。安史之乱期间,南方相对安定,至五代,南方经济才开始逐渐超过北方。(3)第三阶段,从北宋到清朝鸦片战争前,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一个阶段,经济重心已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两宋时期,因为南方经济发展已超过北方,因此宋王朝的财赋主要靠南方支撑,特别是南宋王朝更是把南方作为立国之本。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经济上南重于北的形势始终没有改变,南方经济更加繁荣。4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第一、手工业生

9、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在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种类较少,只有石器、骨角器、陶器、纺织、酿酒、编织等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主要指青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新的行业,有的则是在原有行业中分离出来形成新的部门,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如在纺织业的发展过程中,先有丝织业,后有棉纺织业;其后棉纺织业不断发展,又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同样,在矿冶铸造业方面,也日益分化为采矿、冶炼、铸造等部门。另外,原有手工业部门的创立与发展往往带动其他部门的出现与发展。如,中国冶铁业的兴起,使农业制造和兵器制造应运而生,成为独立的

10、生产部门。第二、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以冶铁业发展技术为例:春秋时期以木炭为燃料,皮囊鼓风冶铁;西汉时期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东汉时期发明了水力鼓风机水排提高炉温;北宋以后用焦炭为燃料。同时,坩埚炼铁法的创造和土高炉炼铁技术的进步,使中国古代冶铁业生产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第三、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原始社会晚期只能是简单协作的生产;奴隶社会规模有所扩大,已初步出现劳动分工,生产效率提高;封建社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分工更加细密;到了明代中后期,江南城市手工业生产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场手工业经营方式,采用雇佣劳动,分工细致,进行扩大再生产。如:江南地区矿冶、纺织、制瓷等

11、部门,具有比较复杂的生产设备,吸收了大量雇佣劳动者。第四、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一方面,在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另一方面,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到明清时代,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开始产生。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破坏;二是一些手工业作坊扩大为工场手工业。第五、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完成了由北方向南方的迁移。有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这种情况,

12、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宋代以前,中国的丝织生产,繁盛于黄河流域,河北地区最为突出。南宋时期,重心南移,尤以江南地区的苏州、杭州、南京、广州等地最为有名,不论官营丝织业还是私营丝织业都是这样。明代初年,政府在全国一些地方设立官府织染局,长江流域的南直隶(今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等地都有设置,而以浙江最多。5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1)两宋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首先,北宋建立以后,消除了晚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逐

13、渐被打破,到宋代,店铺已可随处开设,买卖时间也一改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经营。第三,宋代市场上虽然仍然使用金属货币,但在北宋时,四川益州的富商开始发行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后来,官府在益州设立交子务,印制和发行交子。南宋时,纸币使用的地区广、发行量也大大增加。纸币的发行使用便利了商业活动的进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第四,两宋时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2)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首先表现为城市商业的繁荣。繁荣的大都会首推北宋的都城开封和南宋的都城临安(杭州)。开封自五代开始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超过百万人口的特

14、大城市,商业也空前繁荣。城内既有繁华的商业街区,又有专业交易场所。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形象地反映了开封城内商业的繁华景象。两宋时期,边境贸易繁荣。北宋与辽、西夏对峙,南宋与金对峙。两宋在与辽、西夏、金相邻的边境地区设榷场,进行双边贸易,互通有无,获利甚丰。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政府还特别重视海外贸易。这样,海外贸易发达起来。北宋时,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有几十个国家与中国进行贸易。南宋时,海外贸易更加发展,外贸税收成为国库财富重要来源之一。6关于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初级形态。这种生产关系,在明中后期出现了。其基础是:社会经

15、济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技术进步。主要行业;先是棉纺织业,后扩展到冶铁业、采矿业、煮盐业、采煤业等手工业领域。先是扛南一带,后扩展至全国。特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机户”即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即雇佣工人,机房即手工工场。地位:水平低,发展缓慢,整个明中期至鸦片战争前,一直处于萌芽状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居主导地位。影响: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经济上的体现。为市民文学的产生和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封建制度的阻碍和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统治的对立物,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其威势,千方百计的摧残它。封建剥

16、削的残酷性,大批小生产者破产,不可能提供资本主义发展的市场和资金。科举制的实行和严酷的封建统治,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严禁人民进行海外贸易。明统治者还派出矿监、税使、处处进行掠夺、勒索。清政府则在全国各城镇和交通要道、设卡征税。明政府还实行岁办和采办制度来盘剥商人。在此情况下,从事工商业要承担风险和忍受大的盘剥。工商业者虽富有,但没有政治地位。因此,不少工商业者在致富后,不是将钱财用于扩大投资,而是置办田地,开办当铺。这样就阻碍了社会财富向资本的转化,影响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7关于重农抑商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及目的:重农抑商政策

17、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它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其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建议教师采用阅读法,由学生概述,教师点评即可。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分析,建议教师课前准备相关资料,印发给学生,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得出。归纳起来可概括为:a、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b、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2)明清两代“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 明清统治者沿袭“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 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专卖制度是指国家对某种产

18、品的买卖、生产进行垄断的一种制度。明清两代由官府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限制了民营商业的经营范围,从而阻碍了工商业发展。 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明清两代对民营商业征税不仅税率高,税目繁多而且关卡林立。 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明清两代在重要的手工业部门都设有官营手工场所,如“官窑”“官坊”,这些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宫廷消费、赏赐和政府间的贸易活动。它的存在大大限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但也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产品市场,从而在整体上推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3)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后果:“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

19、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8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表现及其特征。(1)表现:A商业的发展:商品种类: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品种达到两百余种。贸易城市: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B商品经济发展方面: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C影响: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2)特征:A明朝中后期的城市已不仅仅是封建统治中心,商业贸易的内容已经日益接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商品经济开始侵蚀自然经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开始逐渐密切起来。B出现了有一定的专业分工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苏州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封建经济

20、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9中国古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 我国封建社会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牢固结合。农民的家庭手工业主要是自给性的生产,它的发展起着巩固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和维护封建制度的作用。尽管家庭手工业中自用有余的一部分产品也进入市场,但仍然是副业性质,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小商品生产。这对独立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来说,是一种限制力量。(2)封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在清朝具体表现为对内实行重农抑商,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加上沉重的封建赋税剥削,导致小农贫困化商品经济难以发展。财富的积累、社会生产的扩大都十分困难。(3)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逐渐形成地主、商人、高利贷者三位一体的剥

21、削体系。在这种剥削体系中,地主、商人和放贷者往往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10明清的海禁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的影响“闭关锁国政策”指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的政策。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和场所、活动范围、中外交往等做出限制,设立公行制度,独揽一切进出口贸易的权利,限制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建统治者在简单再生产的磨盘上转圈,在自给自足的庄园里昏睡,既不了解世界大势的发展,也不依赖商品的进出口,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连林则徐这样有远见的大臣在鸦片战争前都认为:“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

22、籍资夷货”,如果封关绝市,那就“各国生计,从此休矣。”“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统治集团民族狭隘性的表现。早在17世纪,清政府为对付郑成功的抗清活动,曾厉行“海禁”。台湾收复后,“海禁”解除。18世纪中叶后,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清政府又宣布实行闭关政策。清朝统治者不仅对汉族人民非常疑忌,就是对充当臣仆的汉族地主官僚也深具戒心。它企图通过“海禁”、“闭关”,将国内汉人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闭关政策”的影响和评价: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政策作为一种消极防御的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

23、的民族自卫作用。但它更大的影响是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它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严重阻碍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它“作茧自缚”,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 【经典例题】【例题1】图片解析题(1) (2)(1)请分别写出第一组图中两张图片的发明朝代及名称。第二组图是在什么朝代出现在什么地方?(2)从三幅图片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它们表现了农业生产上的什么特点? 【题解】(1)左图是汉代的“二牛抬杠

24、”,右图是汉代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唐朝、江东地区。(2)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提高播种功效;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能力训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经济 D封建庄园经济2“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 缴纳租税的需要 商品交换的需要 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A B C D3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

25、火种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5中国农业生产工具演变的趋势是 A石器青铜器铁器 B青铜器石器铁器 C铁器石器青铜器 D石器铁器青铜器 6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间的矛盾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D减轻农民负担7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8西汉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从根本上说得益于 A封建经济的繁荣 B丝绸之路的开辟 C统治者的开明政策 D

26、实力雄厚大商人的出现9“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0“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句话反映了 专业市镇发展 区域分工加强 经济重心南移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 B C D11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稀疏而微弱 B发展非常缓慢C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D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12 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中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A奖励军功 B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C废除奴隶主的特权 D鼓励耕田织帛,生产多的,免除徭役 13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C都禁止

27、一切对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4“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5商鞅主张“重家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概括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者的主张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实质 B都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C都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 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16与唐朝前期的都城长安相比,北宋东京的最大的特点是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C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D商业活动不局限于“市”里172006年,中国农民将依法彻底告别“皇粮国税”。从历史上征

28、收农业税的最早记载至今,中国农民缴纳农业税这一“皇粮国税”已经延续了 A1410年 B2000年 C2598年 D2600多年18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下列农书中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农书是 A齐民要术 B农桑辑要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19牛耕自出现以后直至汉代中期才得到推广,那时受重视和推广的关键是 A犁壁的发明 B耕牛的大量饲养C操作技术的提高 D政府的大力推广 20春秋时期,鲁国出现公田转化为私田的现象,所产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影响是A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瓦解 B国君的收入迅速增加C刺激了新农具的广泛使用 D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21.阅读

29、以下材料: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石渠宝笈三编图3 清明上河图(局部)回答:(1)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2)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22.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图三是清明上河图中的商运场景。在商业流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明清时期势力最为强大的商帮有哪两个?(3)图四反映的是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这种商业形式有

30、什么特点?(4)图三四和图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谈谈你对商人的认识。(5)比较上述几幅图,哪幅图给你印象最深,它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三简答题23.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1)中国作为世界农业起源的三大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农业经济文明,据此回答:黄梅戏“董永与七仙女”“男女耕织”的剧情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什么?水利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请列举古代中国在水利建设方面的三项重大成就。土地兼并现象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中的普遍现象,许多开明的政治家为此进行了一些改革

31、,结果均以失败告终,原因何在?(2)古代中国手工业品工艺精湛,世界闻名。请列举古代中国三大著名的手工业行业。西汉时期国家对手工业的管理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3)中国古代的商业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而不断繁荣,随着商业的繁荣,古代历朝都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汉代有哪著名繁华的商业都市?假若你是非扬州人,请举出古代扬州经济繁华的例子(至少举两例)?扬州繁华的原因是什么?24.根据以下例证材料,分别概述材料中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特征(1)例一: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2)例三:秦朝统一度量衡,汉武帝时代实行“盐铁官营”制度。(3)例四:汉成帝的诏书中曾说过,世俗奢侈无法禁止的原因在于,贵族高官的奢侈没有节制,于是民众仿效,逐渐形成社会风气。 【参考答案】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答案一选择题:1.A 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