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9.42KB ,
资源ID:58080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080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情绪启动.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情绪启动.docx

1、情绪启动情绪启动(affective priming)就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有相同效价即在评价上一致时(如:阳光母爱、蟑螂死亡),与具有不同效价即在评价上不一致时(如:蟑螂母爱、阳光死亡)相比,在前一种情况下,对目标刺激(母爱、死亡)的加工会更快和更准确,这通常就被称为情绪启动效应。情绪启动主要是用来研究情绪和认知关系的手段,在已有文献中指出情绪启动也即情绪一致性效应,情绪启动至少已包括如下三种含义:指个体对于在情绪效价上与启动刺激相似的靶刺激更为敏感;指个体先行加工具有一定情绪效价的刺激后,使得后继加工也易于蒙上相应的情绪色彩;视个体的情绪状态即为一种准备状态(启动状态),

2、这种准备状态(启动状态)将对个体的认知活动产生影响,称为情绪启动。情绪启动的研究范式情绪启动的研究范式主要有如下几类:经典的情绪启动范式。1986年,Fazio等人最早的情绪启动实证研究已成为经典的情绪启动范式。Fazio等人采用了词词启动范式研究情绪启动效应。该实验要求被试对靶刺激单词(如“友好”、“丑恶”)进行效价评定(积极或消极),每一个靶刺激前呈现一个不需要评价的启动刺激(与靶刺激在可评价含义上存在关联),反应记录为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揭示:与启动刺激效价一致的靶刺激的评价时间比与启动刺激效价不一致的靶刺激的评价时间要短。阈下情绪启动范式是在情绪启动实验中,将启动刺激呈现时间减少到几十

3、毫秒、十几毫秒甚至几毫秒。由于启动刺激呈现时间非常短,无法被有意识地觉察,被试根本不知道曾经呈现过启动刺激,故此时出现的情绪启动称为“阈下情绪启动效应”(Subliminal affective priming effect),又称“无意识情绪启动”(Unconscious affective priming effect)或“自动情绪启动”(Automatic affective priming effect)。Paon(1992)研究阈下情绪启动对被试本人的社会行为影响。研究中呈现给正常的大学女生和饮食失调的大学女生三条阈下信息(以4毫秒的速度呈现),呈现信息是:“妈妈正离开我”、“妈妈渴

4、望它”、“梦娜渴望它”,呈现后看吃饼干数量的多少。数据表明,潜意识唤起饮食混乱被试的焦虑(妈妈要离开我,4毫秒)可导致吃的行为的增加,对无饮食混乱组无此影响。Krosnick(1992)将被试分为两组,向一组被试阈下呈现带有积极情绪的图片,向另一组被试呈现带有消极情绪的图片,要求被试对同一个人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积极图片呈现组对目标人物给予了更积极的评价,而消极图片呈现组则对目标人物的评价更为消极。阈下情绪启动的典型实验之一是1993年Murphy和Zajonc采用图片作为启动刺激要求被试作的判断偏好实验。实验中给完全不懂汉语的被试呈现一个汉字,请被试猜测该字在汉语中是代表“好”还是代表“不好

5、”的概念。在汉字出现之前,以4毫秒的时间呈现一幅表现正性情绪(如愉快)或者负性情绪(如愤怒)的面部表情照片。结果表明,被试更有可能将一个跟随着愉快表情的文字猜测为代表“好”的概念,而将跟随着愤怒表情的文字猜测为代表“不好”的概念。而在他们的实验中,如果将文字前面的表情照片呈现时间改为1000毫秒,使被试能有意识地清晰地知觉人脸时,他们的文字的判断很少受人的面部表情的影响,即启动效应消失。蒋重清,杨丽珠等人在对成人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实验研究中以43名正常成人为被试,在哭笑中性表情面孔刺激阈下启动下,根据人物后脑勺图片对其中的人物进行表情判断,以考察在一定条件下情绪对认知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哭情绪

6、刺激启动使被试对靶刺激的判断发生显著的情绪一致性偏向,而笑表情面孔没有产生显著的启动效应。说明被试具有区分阈下刺激情绪效价的能力,无意识下的情绪影响具有弥漫性。2009年Timothy D. Sweeny, Marcia Grabowecky等对面部表情的阈下情绪启动的长时效应的研究中,给被试呈现30ms的恐惧,高兴,中性面孔后,调查了对陌生面孔24小时后的记忆发现:与被恐惧和中性面孔的启动相比,被高兴面孔作为阈下启动的陌生面孔将被评定为是更加积极的,随后也会记得更好一些。而且被掩蔽的情绪表达所引发的行为偏好并不是短暂的,至少能持续24小时。为稳定地观察阈下情绪启动效应现象,研究者在呈现启动刺

7、激时引入三明治掩蔽方法,即在启动刺激前后呈现同一掩蔽刺激,以减少记忆痕迹,阻断被试对刺激的有意识评价,获得较纯粹的无意识成分。同时,在反应期间采用反应窗技术(response window procedure)。为避免启动效应在反应时和准确率上的扩散,研究者在启动刺激与靶刺激呈现后,迫使被试在一定时间内做出反应(称为“反应窗”),并以正确反应百分比作为因变量,从而获得相对精确的启动效应。这样不仅平衡了速度和准确性的关系,使启动刺激的影响更容易渗入。后向情绪启动范式(backward afective priming)。现实生活中情绪刺激的出现是连续不断地,靶刺激呈现后仍会出现情绪刺激,这些刺激

8、可能对靶刺激的加工产生影响,形成后向情绪启动(backward affective priming)。为使情绪启动研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研究者改变了以往的向前情绪启动范式(forwardaffective priming),通过先呈现靶刺激,后呈现启动刺激的方式来考察情绪启动效应。在Fockenberg等的研究中,靶刺激呈现l00ms后,采用-l00ms、-250ms和-400ms三种SOA,之后呈现启动刺激l00ms,形成启动刺激与靶刺激加工过程的完全交迭,被试执行评价分类任务。研究表明,在靶刺激后呈现一致的启动刺激比不一致相比,前者反应时更短、准确率更高。研究还进一步指出,与向前情

9、绪启动效应相比,后向情绪启动效应的持续时间更短,仅在SOAl00ms时存在,可见后向情绪启动的加工过程也非常短暂。与其他范式的结合与Simon范式的结合情绪西蒙范式(affective simon paradigm)1998年,De Houwer等使用Simon范式研究情绪,实验中使用正负效价的和中性的名词和形容词作为情绪刺激,如:正性词:朋友(friend)和真诚的(honest);负性词:癌症(cancer)和淘气的(stupid);中性词:纸张(paper)和通常的(normal);实验要求一半被试在名词呈现时报告“正性”,在形容词呈现时报告“负性”;另一半被试的要求则与其相反,结果显示

10、呈现词的情绪效价与要求被试报告的反应一致时,被试反应的速度更快。与Stroop范式的结合情绪Stroop范式(affective stroop paradigm)情绪Stroop范式是最初的stroop范式的变式,这种方法是用情绪词作刺激,让被试对词的颜色进行命名,以被试的反应时为指标来研究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假设相关情绪词会导致较高程度的激活,因此有较高程度的干扰,情绪刺激的衰退期(decay interval)长于中性刺激。在孤独症、社交恐惧症等人群的研究中,发现失调患者都有特殊类型的情绪障碍,与前面假设一致,特定的临床病人在stroop任务中把注意分散到特定类型刺激词的语义内容

11、,因而这类词颜色命名的时间要长于其他呈现词。这说明,被试对特定类型的词更为敏感(比如焦虑失调者对压力词更为敏感)。Stenberg使用Stroop范式,将情绪效价词附加在具有不同情绪效价的面孔上,实验任务就是判断语词的效价,结果表明对负性词的加工潜伏期延长。Jack van Honk等(2001)采用情绪Stroop任务范式对个体的注意偏向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被启动了愤怒情绪的被试对愤怒面孔表现出了注意偏向。而焦虑情绪下的个体则没有表现出这种注意偏向。这说明,并不是所有负性情绪下的个体都会对负性情绪信息表现出注意偏向。Jorrmann在情绪信息的负启动实验中考察了抑郁症候与对情绪信息抑制功能

12、障碍之间的关系,发现抑郁程度高的被试在对情绪词进行极性判断时没表现出负启动效应,说明抑郁症者缺乏对负性信息的抑制能力。在情绪Stroop实验中,Williams和Mathews发现,临床焦虑症病人表现出对威胁词命名的延迟,高焦虑个体难以忽略负性信息,分配更多的注意资源给负性词,而注意资源的相对缺乏导致了被试在颜色命名任务上的延迟。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和Stroop效应之对比实验研究采用同一批正常成人被试,在相同的情绪刺激启动下,进行颜色判断和对模糊刺激表情判断,以考察在一定条件下情绪对认知效率和认知偏向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发现被试没有表现出情绪Stroop效应,而在负性情绪启动后出现情绪一致性效应

13、。情绪启动的心理机制情绪启动即情绪一致性效应的原因是什么呢?目前情绪启动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理论解释:联结强度机制1986年,Fazio等人采用了词词启动范式研究了情绪启动效应,并从态度的易接近假说出发,认为对态度自动激活的程度的可能性似乎与态度目标和评价的联系的强度有关,而不论这种强度是可测量的,或是实验性可操纵的。当这种强度很高时,对态度自动激活的程度是很强的。例如,记忆中刺激(如吸烟)与评价(如有害)的联结强度比刺激(如阳光)与评价(如有害)的联结强度程度高,则前者的评价(情绪)被自动激活的可能性比后者会更高,且只有当这种联结达到一定强度时,才会产生情绪启动现象。激活扩散机制Bower提出了

14、第一个情绪记忆模型,类似于Conlins等的语义记忆的网络模型,因此叫情绪记忆的连结语义网络模型 (Bowers associative semantic network model)。Bower的情绪记忆的连结语义网络模型认为每一个独立的情绪如快乐,悲伤或者恐惧在记忆中都是以节点或者单元的形式表征的,它假设对启动刺激的知觉激活了语义网络中相应的结点,然后,这种激活会扩散到与启动刺激效价一致的目标刺激的结点上,从而促进了对效价一致的目标刺激的加工。而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许多结点同时激活构成。每一个基本情绪的结点都与其他许多结点相联系,这种联系或连结有些是先天的,有些则是后天学习或者通过同化的过

15、程组织加工的。如悲伤这种表情他的许多连结点如就包括表达行为、自主反应模式、评价唤醒、语言标签等,根据激活扩散原理,一个情绪结点被激活,相联系的结点也被同时激活,这样当悲伤的结点被激活,相应的自主反应与表情行为也被激活。情感启动效应即心境一致性在以下情境下会发生。人们以好心境学习并且记忆正性情绪材料时会比以坏心境学习相同的材料效果好;而当学习的材料是负性情绪材料时,那么学习时的坏心境状态会比好心境状态更能促进学习效果。根据Gilligan和Bower(1984)的观点,心境一致性建立在以下事实的基础上:情绪性信息往往和那些与其具有相同性质的情绪结点联系更紧密。例如,那些包含悲伤事件和经历信息的结

16、点与代表悲伤情绪的结点联系更强。Hermans等曾以荷兰语和图片为材料,结果都在SOA-300ms时发现了情绪启动效应。反应冲突机制Wentura等提出了反应竞争模型,认为情绪词能自动诱发“好的”或“坏的”反应趋势,启动词和靶词效价一致时,二者所诱发的趋势相同,被试对靶词的判断会加快;二者效价不一致时,所诱发的趋势相反,被试解决冲突导致反应延迟。即反应冲突机制把情感启动效应归因于类似Stroop效应的反应冲突,它假设启动刺激自动激活了被试的积极或消极评价,诱发了某种反应的趋势,而这种反应趋势可促进或抑制对目标刺激的反应。具体的说就是启动刺激与靶刺激同时激活反应趋势,在一致的实验条件中,启动刺激

17、与靶刺激激活了相同的反应趋势。而在不一致的实验条件下,启动刺激和靶刺激激活了相反的反应趋势,比如:当要求被试对积极的目标词做出“好”的反应、对消极的目标词做出“坏”的反应时,积极的启动图片就自动地引起了说“好”的趋势。当启动图片与目标词的效价不同时,启动图片所诱发的反应趋势与正确反应是不同的。因为解决反应冲突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反应就会被延迟。当启动图片与目标词有相同的效价时,启动图片所诱发的反应趋势与正确反应是相同的,反应因而会得到促进。因此,在一致的实验条件中目标反应得到易化。相反,在不一致的实验条件中,被启动激活的反应与正确的靶反应是相冲突的,因此,便减慢了对靶刺激的反应。情绪启动研究从

18、精神分析学派过分强调情绪、情结到行为主义把情绪简单还原于刺激反应以及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色彩浓重的认知革命时期视情绪为冷静的理性认知和计算机系统似的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噪音,再到目前在新认知科学旗帜下肯定情绪和认知之间存在着互依性的相互作用,对于情绪和认知,人们在认识上已实现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轮回,在研究方法上也在实现着由剥离到整合的转变。其中,情绪启动研究成为了情绪认知关系这一交叉领域的宠儿。1986年,Fazio等人采用了词词启动范式研究情绪启动效应。该实验要求被试对靶刺激单词(如“友好”、“丑恶”)进行效价评定(积极或消极),每一个靶刺激前呈现一个不需要评价的启动刺激(与靶刺激在可评价含

19、义上存在关联),反应记录为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揭示:与靶刺激效价一致的启动刺激可以促进被试对靶刺激的加工。1993年, Murphy等人对词词启动范式进行了改版,以人物表情面孔(愉快或愤怒)作为启动刺激,以被试不认识的外文文字作为靶刺激,要求被试对其作喜好程度和好坏程度的评价。结果显示被试对愉快表情面孔图片后呈现的外文文字给予更积极的评定,而对愤怒表情面孔图片后的外文文字给予更消极的评定。在该模式中,启动刺激与靶刺激之间已不是预先存在情绪效价的联系,而是启动刺激诱发的情绪投射到后继评价中。以上两种模式都肯定了情绪启动效应,但有两点值得深究:一是启动刺激是否真启动了情绪?二是对后继活动的影响是否

20、真来自于情绪?为此,有人在进行情绪启动实验时应用了生理技术如记录表情肌肌电,证实了情绪刺激确实启动了情绪(Rotteveel M, et al. Stronger Suboptimal than Optimal Affective Priming? Emotion, 2001,1(4): 348-364)。也有的是对情绪启动范式做了更简化的改造,分别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如郑希付(2003)采用表现出愉快、悲伤和愤怒情绪的人物图片作为启动刺激,要求被试在接受启动刺激后采用10点评定法评定自己的情绪,证实了情绪图片的启动效应。(郑希付.不同情绪模式的图片刺激启动效应.心理学报,2003,35(3):

21、 352-357)而更多的研究则是集中探讨情绪对后继活动的影响,通常是先采用正负反馈、看电影等方法诱发出被试特定的情绪,然后让被试从事诸如学习、回忆、评价等活动。情绪启动范式本身的特点情绪启动范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这种“变化”本身也吸引了研究者们的兴趣。一是关于情绪启动范式的时间因素问题。Herman等人指出显著的情绪启动效应出现在启动刺激与靶刺激的间隔时间(SOA,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为0-150ms时段,150ms左右是情绪启动效应高峰时段,之后逐渐减少。并且,情绪启动刺激在阈下呈现比阈上呈现引起更强更稳定的情绪启动效应。(Hermans D, et al

22、. Affective Priming with Subliminally Presented Pictures .Cana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2003,57(6): 2-15)二是比较了文字和图片两种类型的情绪启动刺激的效果。已有研究发现,作为启动刺激,图片比文字引起的启动效应更明显Spruyt A, et al. On the Nature of the Affective Priming Effect:Affective Priming of Naming Response. Social Cognition, 2002, 2

23、0(3): 227-238。关于不同情绪效价(积极/消极)的启动刺激的启动效应之比较Niklas Ravaja, et al. Suboptimal Exposure to Facial Expressions Messages From a Small Screen: Effects on and Memory. Journal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pplied, 2004, 10(2): 120-131,以及跨通道情绪启动现象DirkHermans, et al. Odours as Affective-processing Context for Wo

24、rd Evaluation: A Case of Cross-modal Affective Priming,Cognition and Emotion, 1998, 12 (4): 601- 613都得到了研究。但是我们认为其结论对于不同人群的普遍性有待验证。情绪启动效应的表现情绪一致性效应(mood congruent effect) 由于情绪启动效应常表现为情绪主体对与其情绪一致的材料敏感,或者是做出与其情绪一致的评价,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个更直白的概念情绪一致性效应Bower GH, Forgas JP. Affect, Memory, and Social Cognition.In:

25、 Eich E, et al. Cognition&Emotion. 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93-102来代替情绪启动效应概念。该效应表现在广泛的认知过程中:学习研究发现在要求不同情绪状态中的被试阅读一篇关于陌生人的不同性格特点的文字时,愉快被试花更多的时间阅读正向信息,而伤心被试则在负向信息上停留时间多。提取个体更易于从记忆中提取与其当前情绪一致的项目。一项研究要求被试在中性情绪状态下学习混合有积极、消极和中性的单词,尔后诱发出被试的愉快或伤心情绪,在这种情绪下要求被试回忆刚才所学词汇。结果发现,尽管被试对中性词汇的回忆效果没有差异,但

26、愉快被试对积极词汇回忆效果要优于对消极词汇的回忆,而伤心被试反之Forgas J P. Mood and the perception of unusual people: Affect asymmetry in memory and social judgments.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2c, 22(3): 531-547。另一实验揭示,被试回忆日记中的情绪事件出现的选择性偏向也明显受到被试所处情绪的影响Teasdale JD, Russell M L. Differential effects on induced mood

27、 on recall of positive, negative, and neutral words.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1983,22(2): 163-171。联想被试当前的情绪状态促成其对靶词做出与其情绪一致性的联想Mayer JD, et al. Mood Congruent Judgment is a General Effect.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2,63(1): 119-132。另外,被试解释模糊刺激时也表现出情绪一致性效应Eysenck

28、M, et al. Cognitive Functioning in Anxiety. Psychological Research, 1987,49(3): 189-195。评价个体的情绪状态使得与其一致的态度更易发生。研究发现:相对于刚看完悲剧电影的观众,看完喜剧片的观众对其生活质量给予了更高的评价。另一研究表明,诱发出难过情绪的被试在填写健康登记表时比处于中性情绪的被试报告了更多的病历及抱怨。这种偏向也表现在被试对其现在健康状况的感觉以及对未来的预测中。情绪启动的零效应和反转效应(null and incongruent effects)在一些情况下,会出现情绪启动的零效应和反转效应(不

29、出现启动效应或者是某情绪反而促进与其性质相反的信息的加工)。例如,让愉快或难过的被试处理非常熟悉和已经具有广泛知识的问题时,以及被试在高强度动机驱动下、按照即定的观点、目标明确地搜索和处理信息时,情绪一致性效应则不会出现Erber R., Erber M W. Beyond Mood and Social Judgment: Mood Incongruent Recall and Mood Regul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4,24(1): 79-88。此外,Rhodewalt等人的研究发现B型性格的人比A型性格的人表现

30、出更明显的情绪一致性效应。可能是由于A型性格的人常常力图控制和有时间紧迫感,因而倾向于强力动机策略,抑制情绪的影响Rhodewalt F, et al. The Type A Behavior Pattern, Induced Mood, and The Illusion of Control.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88,2(2): 231-237。Forgas研究则发现,具有高认同需要的人和精于权谋的人通常会在既定的、强动机下处理信息,他们对谈判对手的知觉和期望更少受到情绪的影响Forgas J P. Asking Nicely? the E

31、ffects of Mood on Responding to More or Less Polite Request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998a, 24(2): 173-185。对情绪一致性效应及其反转效应的理论解释:为了解释情绪一致性效应、零效应、反转效应这些显得矛盾的现象,Bower和Forgas提出了情绪渗入理论(AIM, affect infusion model) Forgas JP. Mood and Judgment: the Affect Infusion Model(AIM). Psychologi

32、cal Bulletin, 1995,117(1): 39-66。AIM基于两个假设,其一是方法中介(process mediation)假设:情绪对认知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决定于个体在处理某一任务时所用的加工策略;其二是最小努力假设(effortminimization):在其他条件相等时,人们倾向于采用最容易和最简单却又满足最低限度情境要求的加工策略。AIM指出个体在处理认知任务时的四种信息加工策略:(1)直接进入策略,这种策略常用于个体对任务很熟悉,而又没有太大的个人卷入时的情况;也适用于需更精细加工而无压力情境时的情况。这是一种硬策略,通常抵制情绪影响的深入;(2)动机驱动策略,当信息加工受到限定和受到某个特定的动机(如情绪修复)牵引时常使用这种策略;导致该策略被采用的因素包括指引个体认知过程的人格特点,以及一些由特定情境诱发的动机如自我提高、自我防御、自我评价保持和偏好。这种高度引导下、几乎没有建设性的加工过程减少了情绪渗入的可能性; (3)启发式加工策略,当个体采用捷径构建反应时常采用启发式策略。使用启发式策略时,情绪常被当作为一种加工、决策线索;(4)实质性加工策略,该策略常在任务比较复杂,缺乏典型性、个人卷入程度高,而个体有着足够的认知能力并且没有特定的动机目标时采用。在实质性加工过程中,情绪很可能影响到知觉的选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