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5.04KB ,
资源ID:58065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065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斯大林思想与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斯大林思想与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docx

1、斯大林思想与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斯大林思想与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张万杰 2013-04-19 17:42:40来源:学术论坛(南宁)2012年8期 【英文标题】Stalins Thoughts and Socialism in Century【作者简介】张万杰,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浙江杭州310018【内容提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曾是世界社会主义左翼力量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斯大林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俄国化进程的重要阶段,对世界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运动和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实践层面,斯大林思想都推动或制约过20世纪世界

2、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大演变。全面分析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于推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发展有重要意义。【关 键 词】斯大林思想/世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共产党一、斯大林思想与20世纪社会主义思想的演进社会主义思想对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发端于欧洲一隅的涓涓细流发展到席卷全球的巨浪洪波,从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跃进到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思想吸引着无数希望改变现实、不甘接受苦难即命运的人1(P6),伴随着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探索不断演进。就世界社会主义左翼而言,社会主义思想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与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社会主义理想的践行者紧密联系。20世纪初,列宁

3、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俄国革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继列宁之后,斯大林作为权力角逐的胜利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特殊国内外形势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将关注的重心从革命夺权转移到一国建设,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进程,形成了系统而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在中国,毛泽东在落后的农业大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进程,斯大林思想对毛泽东的实践探索产生过重大影响,毛泽东在特殊国情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社会主义思想在东方国家演进到了新阶段。邓小平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使社会主义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到了新阶段

4、。20世纪的社会主义思想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变迁,在思想理论与社会实践的互动中激荡勇进。综观20世纪社会主义思想演进史,斯大林思想在这一进程中居于重要地位。它承前启后,深刻影响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进程,回答了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和具体国情下对社会主义的认知水平。斯大林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既有一脉相承的历史关联,又在诸多理论观点上存在显著区别,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探索对后来的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在社会主义力量中实力最强,世界社会主义的左翼基本上是以斯大林所理解和发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斯大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悟程度、认知水

5、平在相当程度上制约并影响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毋庸置疑,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思想演进的图谱上刻有斯大林思想的深刻烙印。从斯大林思想本身看,它是社会主义思想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殊国内外形势下取得的新进展。列宁过世后,世界上唯一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面临着资本主义的包围和法西斯主义的攻势。如何在残酷的时代、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主义革命成果;怎样在艰险环境中建设乃至建成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的探索者们必须解答的重大问题。只有对此作出具体的令人信服的解答,才能进一步促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斯大林的探索及时回应了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无论是非功过、成败对错,它确以巨大的力量推动

6、过社会主义思想在特殊条件下的演进。它在关于一国能否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等问题上都取得过突破性进展。苏联在斯大林思想指导下工业化和现代化成就巨大,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也功绩赫赫,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这使社会主义制度在前无古人的实践中初步显示出比较优势。二战后新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积极学习借鉴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多数国家以其指导本国社会主义建设,使社会主义事业在复杂形势下起步并发展。无论后来发展状况怎样、命运如何,可以说,没有斯大林思想的启发就没有20世纪苏联以外各国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创新,斯大林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东方落后国家进

7、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实践探索。许多同时代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家、社会活动家在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中深受斯大林思想启迪,其社会主义观和最初的实践探索也带有斯大林思想的印记。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初期受此影响甚为明显,毛泽东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及朝鲜金日成的思想都受到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深刻影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斯大林思想存在诸多明显弊端,如过分注重重工业的加速推进而忽视轻工业、农业的积累和发展,导致农、轻、重比例失调,造成轻工业和农业发展严重滞后;在政治体制上过度集权,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严重缺失,人治远大于法治;思想文化领域僵化保守,教条主义盛行,垄断马克思主义原典

8、思想的解释权;对外政策上的封闭性和大国主义、扩张主义;等等。这些负面影响波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导致出现严重问题,许多国家开始认识到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大缺陷。而对斯大林模式的最严厉最深刻批评是来自马克思主义队列内部,这一批评在20世纪的历史上形成了一个久远的传统2(P171)。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20世纪中后期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新性变革。历经探索转型,世界主流社会主义思想在20世纪后期日渐走出保守、僵化的桎梏,向着思想观念各具特色、理论观点异彩纷呈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思想逐步兼容并蓄,回归到积极吸取各种优秀思想成果、价值理念的坦途。二、斯大林思想与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推进世界社会

9、主义运动针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弊病,致力于将社会主义思想纳入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轨道,促进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向社会现实转化,推动建立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类向新文明的演进。20世纪上半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从西欧转移到俄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独领风骚。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大的突进:第一次突进是一战前后,俄国通过国内工人暴力革命于1917年建立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随之东欧、东亚地区迅速掀起革命风暴,社会主义由思潮理论开始转变为现实的社会制度,首次在一个国家内取得胜利;第二次突进是在二战结束前后,社会主义国家从苏联扩展至东欧东亚13个国家,形成了地

10、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制度由一国扩展至多国,在地域空间上得以大大拓展。历史的发展超乎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理论预设,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些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又长期面临着世界资本主义的敌视和围困。首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开创异常艰难,可谓筚路蓝缕、惨淡经营。在这些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又难免犯教条式的错误,教条主义、封建专制主义影响、军事扩张主义这三者渗透到社会主义实体中来3,为首批社会主义国家遗留严重病根,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埋下多种隐患。到20世纪下半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突出特点是社会主义模式和社会主义流派的多样化。呈现出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社会民主党的

11、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三大流派,还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等。其中尤以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影响最大。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主线是改革,即探索符合时代新特点和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和新体制。在探索和改革过程中,最大挫折是发生了苏东剧变,最突出成果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革除了和还在继续革除苏联模式弊端的新的社会主义模式;民主社会主义的力量和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也在扩大和增强4。历经艰难曲折,20世纪末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从1920年代中后期开始,作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左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很大程度上是在斯大林思想的引领下推进的。斯大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思想

12、的理解和发挥贯穿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影响着整个运动的进展。20世纪中叶前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高潮时,斯大林思想正是当时左右运动发展的主导思想。列宁后时代,共产国际的活动构成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要内容,对这一时期及其后的世界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5(155)。而这一以推动世界革命、保卫苏联、促进实现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己任的世界性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财政上都处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严密控制之下”6(P2)。从20年代末掌握苏联实权到1943年6月共产国际解散,斯大林一直是共产国际的实际掌舵人。共产国际的绝大

13、多数重大决策、人事安排基本都由斯大林最后拍板,他的思想倾向、理论观点直接左右着这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司令部”的活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世界反法西斯运动趋于合流,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苏联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中心和大本营取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奠定基础。斯大林及其思想在苏联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统领作用和指导意义无疑是巨大的,尽管在战争初期出现过严重失误,而最终的胜利证明了其凝聚力和感召力以及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合理性。二战后,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及其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都是与斯大林主政下的苏联的干预分不

14、开的。正如毛泽东所言,东欧这块土地是苏联的犁犁开的7。绝大多数东欧国家(南斯拉夫除外)是在二战后期由苏联红军解放的,新建人民民主国家的许多领导人的国家建构设想也在斯大林的压力或干预下改变,最终迅速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照搬了斯大林的国家建构模式。在斯大林思想统领下,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快速起步。斯大林去世后,东欧国家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运动,改革的目标也直指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严重弊端。1947年9月由苏联主导创建的战后欧洲共产党国际组织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以及50年代形成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无疑也受斯大林思想深刻影响。莫斯科成立情报局的最初构想主要是基于一种隶属关系,即苏联在欧

15、洲势力范围内的各国共产党的利益必须绝对服从联共(布)利益8(P17)。从1947年9月到1950年,苏联一直在实质上掌控着情报局,情报局的活动凸显出斯大林大党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倾向。苏联积极推动建立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抗的社会主义阵营,也是以斯大林基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思想为依据。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内部的矛盾纷争也与斯大林思想联系密切。这些矛盾纷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世界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共产国际与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的相互敌对;二是共产党与托派共产主义者的对立敌视;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争论及阵营的分裂,主要表现为苏南冲突和中苏大论战。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的紧张敌视关系

16、虽源于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观点、路线分歧,但在斯大林主政时期这也与其教条主义和关门主义思想密切相关。托洛茨基是斯大林登上权力巅峰的主要政敌之一,政治权力斗争的失败已经注定托派的最终归宿,作为政治上的胜利者,斯大林亦成为思想理论上的终极权威,他对托洛茨基派的敌视态度深刻地影响了共产党人与托派共产主义者的关系。1948年发生的苏南冲突表现出斯大林思想与铁托思想的矛盾与斗争,冲突背后隐藏着斯大林思想中深刻的大党主义、大国沙文主义情结;在如何评价斯大林问题上引发的意识形态分歧也成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国际共运内部发生的以中苏两党为主要代表、几乎席卷所有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大论战的起源之一,而在大论战最初,

17、意识形态问题比起边界问题要更为重要9(P755),如何对待和评价斯大林思想也是其意识形态论战的重要内容。三、斯大林思想与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斯大林思想对建立和完善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并在展现制度优越性等方面有重要贡献。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模式。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形态到现实实践的飞跃,由于过早离世,未领导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一个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是斯大林。他把马恩零散

18、的关于未来社会的探讨性论断、自己对列宁主义的认识和领悟与苏联具体国情结合,对确立基本制度进行初步探索,这本身就是一项创新性实验。就斯大林将零散论述变成具体的系统实践这一点来说,不论正确与否,他是世界上第一位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伟大探索者,功不可没10。在斯大林思想引领下,苏联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成就重大,形成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个实践模式苏联模式。从科社理论诞生到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并巩固,再到完整的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史上的里程碑。首创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新型社会制度,较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制度创新。这一社会制度直指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弊病,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阶级,实行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

19、有制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坚持工人及其政党的领导,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盲目性、无计划性,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化管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实行公费医疗、公费教育,实现了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等。从理论上说,这是人类社会制度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变革,是人类政治制度文明发展的新成果。与资本主义制度比较,社会主义制度更具合理性、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在当时历史时段表现出三大优越性:首先,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的比较性优势。资本主义制度应对危机力不从心,初创的社会主义制度却在世界经济惨淡的年代风景独好。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也为资本主义克服危机、走

20、出低谷提供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启迪下,加强国家宏观计划对经济的调控作用,有效缓解了危机。其次,二战中反法西斯斗争的贡献。苏联作为反法西斯的主导力量,制度的优越性在关乎人类命运的战争中再次显现,无论是战前军事工业的积累筹备,战争中最广泛的社会动员、机动的全局部署,还是战后国家经济的迅速恢复,社会主义制度都为此提供了重要保证。最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制度比较优势。苏联开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新的路经选择,是一条崎岖之路,它表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不是现代化的唯一道路。许多落后国家在“西化”影响下推行现代化,结果却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社会主义的制度性

21、优势确保落后国家开辟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斯大林思想的影响也直接导致了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探索中的诸多弊端。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体制上深受斯大林思想中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历史上,俄国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斯大林思想中也有浓厚的专制主义遗毒。在列宁尚未去世但已不能主持工作时,斯大林运用手中掌握的“无限权力”,特别是分配干部的权力,创立了官僚等级名录制。在其领导下逐步建立的有严重弊病的具体政治体制主要有十种: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指定接班人制,等级授职制,官僚特权制,消灭异己制,监控干群制,一党专政制,以党代政制,控制选举制11(P3

22、03)。他首次开创的政治体制严重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过度集权,严重缺少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由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带头实行的领袖终身制、个人集权制、指定接班人制使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带有君主专制的鲜明特点。东欧东亚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斯大林式的政治体制很快国际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抄照搬,也建立起过度集权、党政一体的政治制度。有的国家虽一开始没有照搬(如中国),但随着社会主义过渡的迅速完成,也基本上斯大林化,与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异曲同工。首批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一开始就蒙有过度集权的专制色彩。这也与社会主义首先在一批落后国家实现大有关系,各国普

23、遍存在封建专制主义土壤。而随着制度实践的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便尖锐地摆在各国面前。在20世纪下半叶掀起的社会主义改革大潮中,许多国家在改革中不恰当地触碰政治体制,发生制度灭亡的后果。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仍面临着同样的改革困境。如何革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的封建专制遗毒,消除斯大林式政治体制后遗症的影响,实现制度创新,对现存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仍任重而道远。二是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体制上深受斯大林指令性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1929年,斯大林领导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经济体制由此逐步形成。1932年,苏联经济管理方式完全转向行政指令性调节。通过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又建立起集体农庄制度。19

24、30年代,在斯大林经济思想指导下的一种完全排斥市场作用、以部门计划管理为主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它是斯大林不顾生产力发展水平,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违背列宁晚年经济思想,在复杂形势下形成的。二战后,随着斯大林模式的国际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大都照搬了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战后初期经济凋敝情况下,也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在艰难中起步。但此后经济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主要通过经常性群众动员、劳动竞赛和价值观教育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物质激励机制,无法调动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不到体现。而资本主义国家充分利用战后新科技革命成果,实行主要依靠市场调节、政府有限

25、调控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主义各国大都已意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但却囿于僵化的传统体制、保守的思想认识以及大国霸权而难以启动或仅是昙花一现,光突破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传统观念就耗费了二十多年时间。制度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效率的竞争,一种效率低下的经济体制,又不顺应时代潮流适时改革创新,只能在制度竞争中失败。苏东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国内经济长期没搞好,在与西方竞争中被逐步拖垮。以中国、越南为代表的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本上摆脱了斯大林经济思想的束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有的现存社会主义国家受各种因素制约,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迈出大步。变革传统僵化体制

26、、进行经济制度的革新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改革的潮流。三是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在文化体制上受到斯大林过度集权文化管制思想影响。斯大林在文化领域的集权化表现遍布苏联文化各界,大到对各类科学研究的严密控制,小到对一本书、一部电影是非的评论,背后大都有政治领导人的参与或包办。对客观中立的学术研究频繁进行行政干预,乱扣政治帽子,将学术问题当作政治倾向进行批判,把学术争论意识形态化。社会主义文化成了政治领导人钦定的“节目”。在斯大林文化集权思想影响下,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文化制度上保守性强、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各国政治领导人既是党的领袖,也是“引领”思想文化方向的“舵手”。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

27、取得革命胜利、进行制度建构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广泛吸纳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品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疑为思想文化的大发展提供了舞台,但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却从一开始就显现出僵化、保守的特征,社会主义文化内在的先进性得不到体现,在自我诠释和人为束缚下,有的甚至游离出人类主流文化、普遍价值的轨道。四是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在对外政策上深受斯大林外交思想中的封闭性和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影响。斯大林在特殊环境中违背列宁晚年两制关系思想,关起门来搞建设,与资本主义全面对抗,开创了一国独立建设并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二战后,共同敌人消失,两制关系骤然紧张,斯大林推动

28、建立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全面冷战对峙。他还提出“两个平行市场”理论,在对外经济关系中只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而与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封锁。这些封闭性影响了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导致各国一致排斥资本主义制度文明,未能充分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制度成果,在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和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在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上,各国也深受斯大林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影响。中苏两党大论战、中苏两国关系恶化也在很大程度上缘起于苏共、苏联大党主义大国主义的传统倾向;1978年越南出兵柬埔寨也带有深刻的大国主义色彩。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两制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至关重要,20世纪

29、80年代后,主要社会主义国家逐步推行对外开放,吸取历史教训,突破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影响,党际关系及国家间关系得到显著改善。历史的功能就在于通过过去与现在之间的相互关系来促进对这两者的进一步理解12(P163),全面分析总结斯大林思想与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演进对推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发展具有重要启示:(1)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要直面世界形势的新变化,认清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回应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增强思想理论的吸引力。(2)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应关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迫切问题,为中下层民众争取公平正义之权益。(3)社会主义之路没有固定模式,社会主义运动也不能再由统一的中心领导开展、推进,

30、各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要继续独立自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4)社会主义体制的改革、完善和创新必须以史为鉴,不断解放思想,冲破传统僵化模式的束缚,进行模式创新,当今尤其要切实大力改革权力过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文化管理体制。【参考文献】1唐纳德萨松.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上册M.姜辉,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张光明.社会主义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史考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3高放.狂飚突进,隐藏病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第二个五十年J.科学社会主义,2007,(5).4黄宗良.曲径探新路,低谷起高歌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

31、第三个五十年J.科学社会主义,2008,(1).5蒲国良,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7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3月10日).转引自韩钢.赶超苏联:“冷战”格局下的另一种竞赛J.河北学刊,2008,(4).8沈志华,等.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的关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M.董书慧,王永日,徐正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何伟.对斯大林评价的几点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6).11高放自选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2爱德华卡尔.历史是什么M.陈恒,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