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5.38KB ,
资源ID:58064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064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对洛阳城市生态大园林建设的思考.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对洛阳城市生态大园林建设的思考.docx

1、对洛阳城市生态大园林建设的思考对洛阳城市生态大园林建设的思考摘要 介绍了历史上洛阳园林的特点及地位,分析洛阳园林绿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拓展城市生态大园林的对策,以为促进洛阳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 生态园林;洛阳特色;对策进入21世纪的洛阳园林,如何提升园林的生态功能、景观(审美)功能和文化功能,构建自然山水生态和文化的城市大园林,不仅是园林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1-2,同时也是洛阳市提出的“工业强市、旅游强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七大古都之一的洛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传统优势和地域优势,构建有洛阳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最佳人居环境,是园林工作者

2、追求的永恒主题和终极理念。以往的建设目标往往是追求“国际大都市”、“国际商贸城”、“国际化旅游城市”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忽略城市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3-4,特别是文化层面的积累,更非一朝一夕。洛阳古代园林曾经辉煌灿烂,洛阳现代园林,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应注重生态建园、景观造园、文化塑园三者的统一。因此,把握当今全国乃至世界生态环境发展趋势,构建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并与当地古老灿烂的文化相融合,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1历史上的洛阳园林特点及地位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曾有夏、商、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唐、后梁、后晋等13个朝代在洛阳建都,建都史长达1 5

3、29年,是我国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的古都。洛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伴随产生的宏大的宫苑园林、富丽堂皇的寺庙园林、巧夺天工的邸宅园林,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其叠山理水的技艺和融入道教、佛教、理学为一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无不贯穿在各个时代的造园活动中,并在园林景观构建上达到了顶峰。洛人云:“园囿之胜不能相间者六:务宏大者,少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水泉者难眺望。”唐代晋国公裴度所建“湖园”,“此六者,唯湖园而已”(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在湖园这个理论上难于相兼而实践上的成功典范,对日本造园有着极大的影响。日本专门辟建有“兼六园”即是明证。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源自于囿和台。前者

4、涉及栽培、圈养,供狩猎之用,后者关涉通神望天,供祭天之用,游观功能是次要的。至东周迁都洛阳时,台与囿相结合,以台为中心而构成贵族园林的手法已比较成熟,台、宫、苑、囿的称谓互相混用,观赏的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甚至宫室和周围的天然山水都已被收摄为成景的要素,这得益于周武王灭殷后(公元前1066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奴隶制国家,而东都洛邑正是周代开国以来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的代表,形成了以王宫为中心的“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格局。至东汉,由于洛阳北依邙山,伊、瀍、涧、榖诸水汇入洛河,丰富的水资源为经营园林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见于文献记载的宫苑有九处,如濯龙园,“濯龙芳林,九谷八溪。芙蓉覆水,秋兰被涯

5、。渚戏跃鱼,渊游龟蠵,永安离宫,修竹冬青,阴池幽流,玄泉冽清,鹎鸼秋栖,鴡鸠丽黄。关关嘤嘤”(张衡东京赋)。西园,“园内筑假山,水渠周流澄澈,可行舟,渠中种植荷花(夜舒莲)”,上林苑、广成苑是兼有狩猎、生产基地性质的园林,鸿池是调节水量的水库。此外还有圭灵昆苑、平乐苑、上林苑、广成苑、光风苑、显阳苑、鸿德苑等,绝大多数御苑依水而建或开辟水体,因水而成景,促进了园林理水技艺的发展,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并开始注重造景效果。在私家园林中,以梁冀的“园圃”和“菟园”为胜。园圃其“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像二崤,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后汉书梁统列传);菟园其“缮修楼观,数年乃成”,说明该园以

6、高楼等建筑为多,为登楼远眺和“借景”、丰富园林总体的轮廓线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东汉时期出现了住宅绿化,宅门道路两旁也成片种植树木,这从东汉画像砖上可以得到印证。“魏晋南北忉时期,园林活动普及于民间,园林的经营完全转向于满足人的本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而北魏时期的洛阳,更是“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几乎就是一座花园城市了。除了华林园、西游园等皇家园林外,北魏时期的崇佛活动,促进了园林事业的大发展,当时洛阳“舍宅为寺”风行,建有大小寺庙1 367座,其中有66座单独建置园林,座座“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

7、互相夸竞,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就文人雅士而言,历代所建之私园更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如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司马光的“独乐园”、李德裕的“泉庄”、 邵雍的“丛春园”,唐晋国公裴度的“湖园”更是兼宏大与幽邃、人造与苍古、水泉溪流与旷奥处理相得益彰的典范,对世界造园是一个贡献。宋邵康曰:“人间佳节唯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盖洛阳自周公营洛邑以及北宋,为帝都为陪京者二千余年。其间宫殿楼阁,宏杰壮丽,足以穷人世之技巧,竭山海之蓄藏,不知凡几,而当其胜也。士大夫之宅榭连檐街衢,园圃楼影溪山,远之若粱冀筑园十里八阪,石氏金谷风流繁华

8、。至于隋唐,其公卿大夫王侯贵戚之属,列第东者尝不下千余,至宋则园林尤盛”。从李健人天下名园重洛阳中寥寥几笔,可以看出洛阳历史上园林盛极的状况。然而,由于战乱使名园毁尽,遗迹荡然无存,昔日的宫苑寺庙和私园早已成为后人美好的回忆。2洛阳园林绿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是洛阳园林绿化发展最快的时期,目前林荫大道纵横,花坛花带遍布全市,以洛浦公园为标志的城市园林生态带象一条绿色项链,镶嵌在河洛大地。截至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绿地率%,已被建设部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但是,客观评价洛阳市的绿化现状,应该说是绿化总量大但精品少,行道树冠大但种类少,整形修剪的灌木

9、多但宿根花卉少。如何宏观把握未来洛阳绿化的走向,如何提升洛阳园林景观水平,需要审时度势。纵向与洛阳历史上的园林之胜相比,横向与沿海先进城市(不乏内陆先进城市)相比,从而找到构建洛阳特色园林景观的途径。洛南新区的规划开发为市园林建设提供了又一次发展机遇。在新区内规划23个人工湖面,将伊河水引入并贯通于洛河,该大胆设想不仅具有现实意义,对构建未来城市风貌、真正形成以牡丹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具有重大意义。这与魏明帝确引榖水人芳林园(后称华林园)建扶桑海、设流觞池,“西通榖水,东连阳渠,若旱魃为害,榖水注之不竭,离毕滂润,阳榖泻之不盈。”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前者为少数人服务,而后者是为大众服务的。进入

10、21世纪,随着全球信息化、城市化的快速兴起,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使园林绿化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没有纯粹的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分,也没有纯粹的东西方园林之差别,更没有一种流派或一种风格一统天下,似乎找不到能满足现代人要求的标准模式。但是,生态建园却是一致的共识。所谓生态建园,就是根据生态学原理,按照本地区自然地理、气候和生物物种,建立复合多层次的绿化体系,使植物物种按自然选择的结果,找准自己的生态位。与大自然的动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和谐相处,达到一种靠自然做功而非人力干预的动态平衡。生态建园可以是宏观的,大到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也可以是微观的,小到一个景区或一个公园。生态建园的主要标志是物种的

11、多样性。就洛阳而言,生态建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洛阳地处北纬3331355,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3科,830属,2 308种及198个变种,6个变型。木本植物种占河南省木本植物种的%,其中乔木285种,43个变种,1个变型;灌木为446种,2个变型,藤本105种,半寄生7种,竹类5种,1个变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26科31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二级保护的有连香树、香果树、银杏、杜仲等11种,三级保护的有秦岭冷杉、巴山冷杉、麦吊云杉、铁杉、核桃楸、青檀等19种。遗憾的是,这些宝贵的资源尚未得到应用,洛阳城区行道树除

12、了国槐、栾树、柳树外,其他基本上都是外来树种,悬铃木、雪松、黄杨、小叶女贞、金叶女贞遍布大街小巷。据统计,街道绿化使用的植物材料不超过30种,公园游园不超过100种,仅占洛阳境内现有植物的4%。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城市,如伦敦、巴黎其用于绿化的植物均在2000种以上。这种现状说明我国基础工作的落后与差距。据文献记载,洛阳是历史上最早栽植行道树的城市。早在周定王(公元前600586年)就已在道路旁种植行道树,并作为一种治国的措施。民国时期,军阀吴佩孚驻扎洛阳,为了达到“统治四方”的野心,栽植杨、榆、柳、槐等树木达4亿株之多,龙门山的侧柏林即是当时的产物。然而,由于龙门山物种单一,每年均有火灾和病虫

13、害的发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龙门风景区,今后应大量种植阔叶树种,作为生物防火的隔离带。大量种植色叶植物,以丰富景区一年四季的季相变化景观,大量种植浆果植物,招引鸟类,进行生物防治病虫害。因此,应当避免营造人工纯林,遵循生态学规律绿化周山森林公园。周山森林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是落叶阔叶林带,上层林木以壳斗科桦、杨槭、椴树为主,中层以侧柏、油松、山桃、山杏、榆叶梅、绣丝菊、溲疏、酸枣、荆条、黄栌等早中生树种为主。若林分郁闭度高,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甚至低等的苔藓、蕨类植物也能伴生,该结构才是稳定的植物群落,才能真正形成森林的景观。然而,目前已实施的现状是经济林与景观林在一个层面,尽管有地势的高差,

14、若没有垂直郁闭的结构,完全沿袭城市绿化的模式,这样一种“森林公园”在其生长演化过程中,对正常的自然灾害(火灾、病虫害、暴雨等)没有防范能力,没有自我平衡相互维系的生物链(包括动物、微生物),不能提供人们所预期的林业产品,除非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施肥、病虫防治等措施,更不能形成具有本地区林木特征的森林景观。因此,应以系统生态学为指导,规划建设具有洛阳地带性特征、园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城市绿地系统,模拟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丰富城市多样化景观。3拓展城市生态大园林的对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除了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外,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也是重要的内容。洛阳北部的邙山属黄土高原延伸

15、的余脉,大风将西北地区沙漠中的微细颗粒吹起,经漫长的岁月堆积而成。成分以富含碳酸钙为特征,平均黄土厚度50 m。由于遇水而易分解的黄土特性很容易引起土壤侵蚀,侵蚀谷地壁面相对较难崩塌,因此经垂直切割发育形成谷宽沟深的特殊地貌。由于植被的减少,黄土高原的细微颗粒极易被风吹起造成二次扬尘。近十年来,我国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在不断增长,以北京为例,其沙尘暴的源头之一,最近点距北京仅70 km;洛阳也是如此。尽管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绿化硬化面积不断增加,但每年晴空万里的天数却在不断减少。日常生活中几乎察觉不到空气质量转好的迹象,公共场所一日不扫灰则尘满地,家中居室一日不清则灰尘无孔不入,特别

16、是一些所谓的亮点区域:花岗岩、彩砖铺成的广场,玻璃幕墙装饰的大厦,白色涂料刷新的立面。除了工业烟尘的因素,主要还有黄土高原(包括邙山)二次扬尘所为,加之洛阳城区处于一个盆地地区,很容易造成类似日本四日市的喘息病、伦敦烟雾事件的群体灾害。因此,沿黄河小浪底(及其上下游洛阳辖区内)至310国道间,应建立以生态防护林、经济林和邙山古墓葬群风景林为主体的绿化网络体系,改变以农作物为主的耕作方式和生产方式,进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建立洛阳的生态屏障,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考虑,强力推进,这就需要具有前瞻性的领导层和实践者不懈的努力,才能为后人赢得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未来的

17、洛阳天变蓝、水变清、人民安居乐业。具体规划上,在黄河与310国道间平均40 km范围内,沿黄河及众多的沟壑营造水土保护林,坡度大于10的均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以解决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黄河小浪底景区范围内进行荒山绿化,采取政府组织、个人承包等方式,避免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在现有耕地范围内,营造核桃、柿子、枣、杏等干鲜果类经济林,逐步减少粮食作物比重,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同时提高畜牧业比重,在林间空地种植优质牧草,进行复式种植,提高土地单产效益。在古墓葬群周围营造油松、白皮松、桧柏等风景林,块状分布,形成未来旅游开发的基础。平均每个林带或林块间距不低于500 m(否则不利于相关生物繁衍扩散和防止风

18、沙功效),使该区域形成一个以清洁的空气、绿色食品和林副产品、多元化的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城市圈基底。减弱恶劣环境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实现自然界的物质良性循环,保持碳氧平衡,减少风沙及二次扬尘,提供愉悦人身心的文化景观,补偿城市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在隋唐城遗址保护区范围内,应逐步搬迁企业村庄,建立以牡丹观赏、生产为主体,展示隋唐文化的绿色生态园区。结合遗址保护,部分地段恢复展示隋唐城二十四里坊风貌,以第三产业为支柱,拓展旅游业。结合现有龙门山风景区、周山森林公园、上清宫森林公园,整个洛阳城区将形成以洛河为生态轴,邙山为生态屏障(防止风沙侵袭),中部有隋唐遗址绿色生态园区(解决城市热岛效应

19、),南部龙门山风景区、西部周山万亩森林公园四大组团的城市生态大园林格局。北可阻挡减弱冬季西北风,东可让夏季盛行的偏东风带着暖湿气流注入市区,增加降水,中部有隋唐遗址生态园区作为城市绿肺,不断净化空气并起到循环城内气流泵的作用,加伊、洛、涧、瀍、中州渠、大明渠、秦岭防洪渠周边绿化和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导入新鲜空气的通道,使洛阳最终成为最佳的人居环境。近2年实施的通道绿化对建立洛阳大园林体系是一个极大的贡献。道路绿化是形成城市绿化框架的基础。但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深刻认识,几乎每条道路都是简单的采用速生杨成排种植,对未来病虫害大发生留下了潜在的危险。根据生态学理论,任何植物种群数量达

20、到一定阈值,势必会造成某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迅速蔓延,特别是林相结构单一的种群。因此,实施绿化树种的多样性,尤其是乡土树种(一定区域内千万年来经过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生存下来的物种)的广泛应用才是唯一的选择。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一部中国园林史几乎就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在园林景观构建上如何使人们更直观的通过一些传统园林符号感受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这是目前城建中的薄弱环节。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门艺术,充满了诗情画意,与文人造园有着密切的关系。园林、文学、绘画在中国历史上同步发展、互相影响、相互渗透,可以说,在计成园冶成书之前,几乎是由文人雅士指导工匠的造园时代。而中国古典园

21、林既是艺术形态的精神财富,又是具有使用功能的物质财富。其包含的内容涉及到文化的所有层次绘画、哲学、宗教、园艺、建筑、科技等,其涉及面之广、综合性之强,实为其他艺术门类所无法企及。因此,园林景观的构建,特别是文化建园,不仅需要具有生物学、建筑学知识的风景园林师,同时也需要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画家、文学家参与。近几年修建的洛浦公园,其宏大的绿地,让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都会为之折服。但长达20 km的范围,几乎没有精品,实属一种遗憾。尽管设置了许多廊园林建筑符号,但品味高、得到认可的项目实在是凤毛麟角。对于洛阳来说,文化建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洛阳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5处,市

22、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7l处。如何保护与开发这些星罗棋布的文物遗址,对于展示古都风貌、体现洛阳文化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现有文物遗址地的自然植被应在保护恢复的同时加以改造,并扩大面积,大力营造以油松、白皮松、侧柏、河南桧、国槐、银杏、苦楝等乡土树种为主体,并配置其他观花、观叶等为中层的植被景观。近几年实施的龙门、关林、白马寺景区综合整治,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尝试,但是龙门北出口规则式的绿化布局和以草坪为主的绿地景观,这种城市化的视觉效果与龙门风景区自然山水的特点极不协调,闲置多年的仿古商业区,无论是形式还是空间上的布局均是一个败笔;汉光武帝陵种植的大片雪松,也是忽视了外来物种对景区的协调搭

23、配作用;白马寺的石拱桥仅是一种装饰,其陡坡的桥面没有实用功能,外侧仿欧式的欣艺杆与“第一古刹”的风格更是格格不入。现代园林与传统园林的最大区别是服务的对象不同,而不存在形式的差别。所谓“既古老又现代,即传统又开放”的园林发展方向是一种虚幻的概念而已,须把握为大众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与目的,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或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可以成为精品。然而,认识上的误区使人们只追求形式美(某些计师认为的现代化),而忽略了园林的生态功能是如何满足一年四季供人游憩的作用,超越了人口多、土地资源少、生态环境差的基本国情。事实上,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亚洲汉文化圈的朝鲜、日本,

24、18世纪对欧洲盛行的规则式园林,及英国式大草坪、孤立木的自然风景园林有着强烈的冲突。目前,人们却在追随西方已摒弃的风格,即欧式柱廓、欧式建筑、欧式栏杆不断出现,全然不考虑洛阳的城市文化背景,这对洛阳的城市风貌是一个极大的损害。为达到园林大众服务的功能,生态建园是首要问题。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素质的群体需要,既有供老龄人晨练的场所,又有供儿童游憩的设施;既要有为残疾人设置的通道,也要考虑到盲人等少数群体的特殊需要。例如构建盲人植物园,把开花植物、特别有香的植物,通过盲文、图形展示,使这一特殊群体能够体验大自然的万物,加入人文关怀的理念,是文化建园的出发点。中国传统园林的诗情

25、画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造园手法,以及园林小品的景题、匾额、楹联都是文化建园的重要元素。景区植物名称标牌、栖息鸟类说明牌、园区水生植物及其与湿地相关的科普知识,也是不可忽略的设计元素。植物配置方面,利用植物名与文化的相关性,造景或隐喻,如以龙柏、龙爪槐、龙爪柳、龙爪枣体现中华文化龙标志或涵义;松、竹、梅相配置的岁寒三友,以竹喻人的高风亮节;以荷花喻人的超凡脱俗等,以菩提树体现对宗教文化的展示。实际上,大量可供选择的五角枫、鸡爪槭、元宝枫、糖槭、复叶槭、栓皮槭、黄栌等体现秋景的植物,在园林造景中鲜有配置。所以,应在园林建设中突出文化的形象与涵义。一定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其发展演替走向成熟趋于稳定

26、,或是衰退恶化走向崩溃,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影响最大。山、水、植物是园林的主要构景元素,中国传统园林历来都是通过堆山、理水、置石,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展示自然山岳大川的外貌,使园林呈现出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特点。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如果运用不好这些造景元素,不但不能让人产生美感,造成经济上的投资浪费,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几乎是无法挽回的,因此,设计师的专业水平至关重要。然而,洛阳市目前就城建系统而言,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低,缺乏兼具丰富园林建筑知识和较高文化素质的大师级人物,这是洛阳市近几年没有设计出精品园林的原因所在。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大多靠的是电脑图库中的模块拼凑而已,而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也较低

27、,缺乏一批能工巧匠。因此,应加快引进高素质人才,对项目进行广泛的招投标,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壁垒,保证城市景观的良性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建设、管理城市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数字化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航空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化上的应用,早已成为现实。为了从宏观上把握城市发展、人口增加而出现的绿地变化、绿量定量考核,建立一套城市绿地数字化管理系统十分必要,不能因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成功而忽视了后期管理,要注重城市园林建设的长远发展。4参考文献1 魏敏.城市生态园林设计的要求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0(14):153.朱春琴.浅谈城市生态园林建设J.中国科技财富,2010(8):294.王凯.论城市生态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J.山西建筑,2010,36(7):344-345.刘凯英.对发展城市生态园林的认识与思考J.山西林业,2009(6):30-3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