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3.32KB ,
资源ID:57962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962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走向共和》观后感.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走向共和》观后感.docx

1、走向共和观后感走向共和观后感走向共和可贵的是相对去脸谱化,我看到了与历史课本里描写得不一样的前人,他们依然有很多缺点,却也有正能量的一面,慈禧原来是个知人善用、明辨事理的老太太,李鸿章是个志存高远、可惜生错时代的悲情大才,袁世凯也不再是脑海里那个圆乎乎的卑劣粗人,而是个左右逢源、有勇有谋的政客,清朝逊位他功不可没。本文是XX精心收集的走向共和的观后感,仅供参考!走向共和观后感时间到了1911年,这一次,孙文才真正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实际上早在1895年开始,孙文党人领导了广州起义开始,孙文一直南方不同的地方起义着,十皆败役。那时候,清国人的人只知道孙文是个不靠谱的孙大炮,就你那点实力,能和清政府

2、对抗吗?(好像这样的观点,历朝历代皆有,但历史不容假设,往往就是一些偶然的时间,促成了历史跨近一大步)但是以拆拆的见解,中国历史的进步有时候不是靠一股军事力量去推翻另一股军事力量。往往实力之间,还有权谋。实际上,一个重大的历史契机出现于1908年,那就是慈禧太后的过世。中国的进步往往出现了这样的特征,某位实权的君主活着,那就谁也别想改动,除非他自己要改。如果实权的君主崩了,那好吧,一切重新洗牌。依今天的眼光来看,仅仅武昌起义是颠覆不了清朝的政权的,但是,各省相继宣布独立,却造成了非常非常大的声势。清朝覆灭的还有一个重大因素,是清廷内部的权力迅速向袁世凯集中。我曾经看过唐德刚先生的袁氏当国一书,

3、大概不超过10个步骤,历时60多天,清王朝即土崩瓦解。袁世凯一方面派冯国璋攻下汉口,给革命军以军事威慑,继而攻而不克,一方面,以南方军为筹码压制朝廷力量。1,要求太后下罪己诏;2,要求“奕劻”内阁总辞职,袁出任总理大臣,解散皇族内阁;3,向国库要银子,向太后皇族要银子。这下清廷没钱了,袁世凯有钱了。4,拿出退位条件,可怜巴巴的隆裕太后完全是看着不杀孤儿寡母,还有四百万两优待银子的基础上,同意,退位。退位诏曰: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几千年皇族统治的历

4、史,大多数时间,稳定有序。但是共和肇始,一个字:乱!但是这是一个国家走向一个现代文明国家不可不经历的阶段。英国“光荣革命”乱不乱?“法国大革命”乱不乱?相比他们,清朝演变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实际上南北议和,互相妥协的结果。乱是有原因的,清廷退位之前后,各派的政治理念是大不一样的,杨度等人主张“君主立宪”(注意:不是君主专制,并且是实君立宪);孙文等人主张“责任内阁制”(孙文前期主张总统制,袁世凯就任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前主张责任内阁制,有人说孙文这是看人下碟子);而袁世凯主张“总统制”(大总统享有绝对权力)。但是三个派别,都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都可以找到不同的版本。(今年的几位

5、法学学者,杨晓青之流真荒唐,无德无耻才能说出不要宪政的话)。1912年的临时约法和1913年的天坛宪草体现了孙文党人的意志,都主张对总统权力作出限制。国民党教父宋教仁甚至在不争取总统之位的基础上,决议组成国民党的责任内阁。后被应桂馨、洪述祖刺杀于闸北火车站。刺宋一案,牵扯了当时的国务总理赵秉钧,但是赵秉钧不明不白中毒死去,案子成了悬案,最后成为双方互相攻击的口实。但是刺宋一案,却大大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国民党人放弃了法律斗争的手段,重新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想想真是民族之悲哀!1914年,袁世凯通过国会通过中华民国约法,确立了总统制的政体。袁世凯终于当上了民国的政治制度下权力至高无上的大总

6、统。但是,儿子想继位,手下想当开国的大臣,一番撺掇之下,开始了复辟帝制的道路。1915年8月,美国宪政大师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一文,认为中国人知识程度太低无研究政治之能力,只适合于君主制。袁长子袁克定和筹安会杨度等人发动议定国体,复辟帝制。1916年元旦,袁世凯登基为洪宪皇帝(“洪”来源于洪武帝朱元璋,说明不是满族人的天下,“宪”就是宪法,成为实君立宪),但是“德不配天”当年的6月6日,袁世凯尿毒症身死。段祺瑞发兵,重建共和。最后,还原一下被央视删除的那段经典,孙文说: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可是民国六年来,我们看到了什么?各级行政官员都视法律为粪土,民众仍被奴役着。民国应该是自由之

7、国,自由是民众天赋的权利。可是我们只看见了当权者的自由,民众没有权利,没有自由。民国应该是博爱之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是我们只看见了民众对于当权者恐惧的爱,当权者对于民众口头上,虚伪的爱。民国更应该是法治之国,可我们看到的是行政对于立法一次次的干涉,你不听话,我收买你,你不服从,我就逮捕你,甚至暗杀你。立法成为行政蹂躏的妓女。民国六年,何尝不是这六十年的真实写照。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哎!走向共和观后感走向共和开篇便围绕着一个非常现实的主题:找钱!钱钱钱钱,搵食艰难,揾钱不易,这已是亘古不变的难题,对于身处于经济危机大时代的我们更是感触良多。在电视剧里,缺钱已经不是个人的纠结,一个国家中,各

8、个阶层都绞尽脑汁只为找钱。清政丅府需要钱,一方面北洋水师需要扩充军备,一方面慈禧太后要修颐和园过六十大寿,但是国家没有钱,开源节流都拿不出这个钱。为了要钱,中堂大人可以低三下四求财政上拨款,为了要钱,太后娘娘把军费装进了自己的后花园。与此同时的日本政丅府也需要钱,要钱去发展现代化事业,要钱去打造“大东亚共荣圈”。与慈禧太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治天皇,他把自己的私房钱捐给海军,皇后也把金银首饰全部捐出来,头上没有了金叉银钏只有戴樱花。清朝,缺钱的不只是朝廷,地方上发展实业、办洋务也缺钱。农民起义军造反也缺钱。在海外,孙中山准备闹革命也缺钱;在国内,康有为发起变法改革也缺钱。没有钱,地球还是要转,甚

9、至转得超出了预算,转得时代跌宕、英雄辈出,同时也妖孽尽出。选择“钱”这样一个俗气的话题作为故事切入口,很现实很靠谱又带着一点幽默。从清末到民国,是近代史上最混乱的年代,也是最惹人情思的年代。小时候看TVB,但凡看到这个年代的戏,我们都叫做“旗袍与洋装”时代。因为时值乱世,人才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演绎到极致,回忆过去,那些历史书中模糊不清的年代里,人最美花最艳故事最动人。要怎么看待历史,是一个严肃却很自由的态度。拍历史剧的导演免不了要被人骂,说他扭曲历史,丑化伟人、美化汉&奸等等。但历史要怎样看才算公正呢?态度,本来就是唯心的东西,见仁见智。即使有历史书为证,那写书的人也是有自己的立场的。一个历史人

10、物怎样评价,并不是一门科学,他是不可以被盖棺定论的,因为一百个读者眼中会有一百零一个哈姆雷特。某些人,咳咳,某些人,要我们站在现代的高度历史制高点去看待过去,于是乎,封建士大夫极力维护已没落的王朝成了阻扰世界发展潮流的行为,于是乎,天平天国这样的愚昧流寇反而成了放抗封建专制的大英雄,这显然对处于那个时代的人物是不公平的,而且,你凭什么认为现在的观点就比过去先进?编明史的是明朝的敌人大清,它肯定要以情的政治立场去评价明的人,同理可证,二十四史非史也,后来人的意淫耳。所以,我对历史人物的看法是,永远不要去相信历史书上的,当然你可以结合你找到的数据,去相信你觉得可相信的,去摈弃你不愿意相信的,加上你

11、自己去想象,在你的脑海中构建一个你认同的人物形象,就得嘎啦。反正,过去是回不去的,即使回去了,你见着历史人物本尊,你就能了解他吗?走向共和的人物形象刻画,是一个巨大亮点,不同于故纸堆中看到的,以不同于以往的思维里固有的。在它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在电视台热播之际,就有人开始争议:李鸿章怎么变成了高大正面的形象,而袁世凯也近似于英雄人物。难道不可以吗?或者说,难道不是吗?在现在的历史大片中,跨越时代的大背景并不少见,但大多数是家庭史诗,类似于一个艰苦女人在男权社会中成就自我的奋斗史啊、家族集团间的利益纠纷爱恨情仇啊等等,其中不乏佳片,如大宅门,连姜文、陈凯歌、张艺谋都来友情客串,当然烂片也是层出不

12、穷,那个谁硬是把林语堂倾国倾城的一部京华烟云拍成了华丽丽的琼瑶式三厅戏。在这样的文化大环境中,走向共和的导演敢于把政治作为历史片的主题,是需要一定勇气和魄力的。在张黎导演的诸多电视剧中,不难看出他一直执着于某种政治理想,这种理想在雍正王朝中表现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大刀阔斧改革,在大明王朝中体现为文官集团与皇权、宦官的斗智斗勇,在走向共和中,则体现为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寻。走向共和观后感走向共和是一部中国历史剧,刻画的人物之多,剧情丰富,超过了我以往看过的任何一部剧,讲述了子1890年到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洋务派倒台,再到袁世凯称帝失败共和政体建立的前后二十余年的中国历史。重点演绎了

13、李鸿章、张之洞、盛宣怀、恭亲王等一批兴办洋务派,慈禧、荣禄、庆亲王等一批守旧派贵族,以光绪、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林旭等日式维新立宪派,以孙文、黄兴、宋教仁为主的民主共和派,袁世凯、段祺瑞、徐世昌等北洋军阀代表,以及清流派瞿鸿机、翁同合等,他们先后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我想介绍几位主演1.慈禧: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女性政治家,李莲英口中的老佛爷,光绪皇帝口中亲爸爸,李鸿章致死维护的太后,具有让袁世凯胆寒的威严。然而一个不顾百姓安危、国家安危、只知专权享受的统治者,最终只能成为人民的罪人。2.李鸿章:本剧第一个场景就是李鸿章吃鱼,这和他的养生之道有关,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当时清朝最有才敢的大臣

14、,洋务派核心领袖,天津直隶总督,北洋舰队的缔造者。剧中,李鸿章对此提起他的老师曾国藩的教诲,并说和他的老师比起来,自己还很幼稚,连明治维新时期的首相伊藤博文都很敬重李鸿章。当时的外国人都很敬重李鸿章,一个英国人还为李鸿章谢了本传记,文化巨匠梁启超为李鸿章写了传记,孙中山评价李鸿章说:自我中堂当政以来,兴利除弊,建立新政,发展洋务,百废俱兴。西洋记者莫里逊比较张之洞和李鸿章时说:同样都是洋务派,李鸿章说的少,做得多,而张之洞说得多,做得少。李鸿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强,张之洞文章写得好,做事却很失败。3.康有为:康有为这样一个屡试不第的落魄书生,带着对社会的仇视,对英明君主的幻想,三次上万言书给

15、光绪皇帝,请求变法维新,在内外交困急需人才之际,终于得到光绪的接见,康党得到重用。此后,康有为却没有被提拔,借助光绪的支持,他发动学生成立了强学会,一时得到了京城各界的积极响应,然而,这只是专制官僚的表演,光绪的愚昧和康有为的个人野心引发了不切实际的改革。康有为赴任之时拜见军权在握的袁世凯,暴露了他的野心,维新派剥夺了一大批满清贵族的权力和利益,慈禧容许光绪的变法前提是什么:大清是我们爱新觉罗氏的大清。而光绪不知政治人心之险恶,很快被慈溪收了权。慈禧再次垂帘听政,立刻引来守旧官僚的反攻倒算,维新派康有为逃亡海外,来不及逃走的要么被杀、要么被贬。4.袁世凯:袁世凯很有才干,懂得变通,随机应变,就

16、像曹操。一朝得到练新军的机会,他便利用李鸿章的旧部和余威很快稳住了北洋军,然后进行新军改造,亲自给士兵发饷,避免克扣军饷的弊病,赢得了士兵的拥护,最终站稳脚跟。广招人才,吸引了的段祺瑞等公派留学生的加入,新军军纪严整,成为袁世凯日后控制中国的主要资本。5.孙 文:孙文是医学博士出生,自己海外的生活经历让他感到民族的危亡之感,他去拜见康有为,拜见李鸿章,大谈自己的民主革命思想,甚至鼓动李鸿章担任共和华夏的总统,孙文是一个纯粹的人,连我们的周总理都不能和他相比,李鸿章没有责骂孙文,和他吃了一顿饭就送走了他。如果没有孙文,他倾家荡产挽救中国危局,是没有任何利益诉求,整个剧的最后一集都是孙文一个人的独

17、白,讲述他的三民主义,讲他的五权分立。讲它对中国社会的期待,他对人民的鼓舞和启蒙,用情至深,感人肺腑。走向共和观后感前段时间,作为历史白痴的我突然想补充些史料,便找文艺青年罗老师讨书单。考虑到趣味性,她列了几本史书后,还着重推荐了一部电视剧走向共和。这是XX年的一部高评分影视作品,据说在央视播放了一轮后,引起的社会反响太大,被迫下线。那时候我正准备升初三,还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系中考的时候,对这部剧一点印象都没有,哈哈,一晃多年,真是岁月如梭。我无意探究历史真相,更何况每位史学家的笔下、艺术家的镜头下都或多或少地加入自己的情感、上层的意志,难言客观,我只是想借着从前的事儿看看从前的人。走向

18、共和可贵的是相对去脸谱化,我看到了与历史课本里描写得不一样的前人,他们依然有很多缺点,却也有正能量的一面,慈禧原来是个知人善用、明辨事理的老太太,李鸿章是个志存高远、可惜生错时代的悲情大才,袁世凯也不再是脑海里那个圆乎乎的卑劣粗人,而是个左右逢源、有勇有谋的政客,清朝逊位他功不可没。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也走下了神坛,他们的最大贡献在于提着脑袋,一声声地呐喊叫醒民众,开化民智。而执行力还是有文弱书生的局限性。影片里有几个小故事,我印象蛮深的。片段1:李鸿章从天津赶到北京见慈禧的时候,给太监总管李莲英带了瓶除脚气的西洋药膏,当时李公公一直饱受脚气之苦。李莲英喜欢钱,但他不缺钱,能带给他喜悦感的金

19、钱阈值已经很高。礼物不在钱多钱少,难的是投其所好、称他心意。片段2:日本天皇为了筹钱练兵买装备,昭告天下在军事赶上北洋水师之前每日只吃一餐,集全民之力誓要击败清国。而镜头切回清朝,慈禧一顿餐上了118道菜,仍嘀咕着“就这么点菜,没什么好吃的”。清政府财政紧缺之时,慈禧为贺寿花大笔银两修葺圆明园,除了贪图享乐,还考虑的是如果一国之主的生日都过得不体面,就会被他的百姓、其他国家所轻视。要面子还是要里子,从古至今都是个问题。片段3:有个小商贩为了让户部拨60万两银子,需要搞定清流派的翁同龢。但在小商贩看来,翁老先生不贪财不好色,无处下手。庆王爷给他支招,让小商贩把翁老的书法编辑成集,赠予翁,果然有效

20、。人都有弱点,名利名利,名在利前。片段4:民国时期,宋教仁领导的国民党和梁启超领导的进步党,两党需争国会议员席位。在争取选民投票阶段,进步党成员认为选民大都不懂共和思想,难以沟通,而梁启超却看到,国民党如何积极地写文章登报、印发宣传手册、走访基层,用最朴实的大白话、浅显的打比方向民众宣传,效果甚好。销售的方式、话术因人而异,有时候或许不是学生太差,而是老师懂得也不够深入,无法简单明了的说清楚。片段5:日本打败清国后,愿意以开放的姿态接受清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留学生,甚至前首相伊藤博文愿意做清国维新的顾问,是我所困惑的,难道不怕清国变强后再把日本打败吗?后来想到很多原因,政治的、经济的,但至少有一点值得肯定和学习,分享共赢的精神,不必畏惧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对手愈强也会促进自身努力变得更强。没有人愿意成为历史的罪人,只是每个人判断的依据、考虑的角度不同,同样的出发点不同的执行力,结果也会不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