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9 ,大小:274.03KB ,
资源ID:579263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926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操作手册.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操作手册.docx

1、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操作手册第一章 桥梁施工测量为满足工程测量的需要,保证工程质量,现场组建精测队,由专职测量工程师和测量技工进行桥梁测量工作。主要负责控制测量、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及其各种测量资料的编制整理工作。见(图1-1 测量作业程序流程图)图1-1 测量作业程序流程图1.1.控制测量桥梁平面控制测量,应结合桥梁长度、平面形状和地区地形环境等条件,可选用GPS测量、导线测量。当桥梁长度大于2000m的桥梁原则上设置GPS点进行控制。桥梁测量中应建立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并符合下列规定:桥中线(曲线桥为起端切线)应为X轴,里程增加方向为正向;由X周顺时针旋转90的方向应为Y轴方向;

2、起算点的里程值为设计里程值。精密测量的控制点必须安全稳定,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测。控制点标志应清晰准确。桥梁施工控制网精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平面控制的主网中,跨水库和最弱边的边长中误差均不应大于10mm;高程控制网中,跨水库或较大障碍物两水准点间高差的中误差不应大于2mm。1.1.1.GPS平面控制测量桥梁GPS控制测量应根据估算的桥轴线长度相对中误差(按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表4.3.1-1和表4.3.1-2)确定,按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表4.2.2确定GPS网的测量精度等级,进行测量设计。控制网的相临点间应相互通视。GPS测量方法应符合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的要求。1

3、.1.2.导线控制测量导线控制测量精度应满足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表4.3.1-1桥轴线长度测量精度的要求,并按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表4.3.3选定测量等级。导线控制测量应组成多个多边形闭和环,每个导线环的边数宜为46条。导线边尽量采用长边,最短边长不宜小于300m,短边的相邻边长之比不宜小于1:3。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应采用方向观测法,测量方法应符合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第4.3.114.3.13条规定,圆周角闭合差限差应满足表4.4.5的规定。导线环角度闭合差的限差不应大于按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计算式(4.4.6)计算的数值。导线环的实际测角中误差应按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计算式

4、(1.0.62)计算。导线的平差计算采用间接平差、条件平差。角、边观测值应按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计算式(4.3.41)和式(4.3.42)定权。四等导线亦可采用近似平差。1.1.3.高程控制测量施工水准网中的各水准点,应沿桥轴线均匀布设,间距宜为400m左右,并构成连续水准环。水准测量的等级、精度、限差应符合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表1.0.7的规定。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当平均每千米单程测站数多余16站时,应符合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表4.5.1的规定。水准测量等级的使用范围应符合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表4.5.1的规定。桥墩较高,两岸坡陡上一定高差内加设辅助水准点,其精度必须满足施工要

5、求。水准点应根据地质情况和精度要求分别埋设混凝土标石、钢管标石、岩石标石、钻孔桩标石或基岩标石。每期作业开始前,所用仪器和水准尺应按表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4.5.51和表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4.5.52的项目要求进行检验。当有近期资料,可只检验圆水准器准确性和i角误差。在作业过程中,应使圆水准器安置保持准确。每次作业开始后第一周内每日检校i角一次,连续使用时当i角较稳定,可延续检校时间,但不应大于15d。水准测量应在呈像清晰稳定时进行往返观测,并应在仪器与外界气温接近一致后才开始观测,同时应防止日光照晒。同时一测站不得2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

6、,并应按有关操作要求进行作业。日出后与日落前0.5h、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雨雪、呈像跳动难于照准时、均应停止观测。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及高度应符合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表4.5.7的规定。水准测量限差应符合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表4.5.8的规定。桥梁施工水准网中,当跨河水准测量的跨河视线长度小于300m时,可采用双线过河,否则应按等精度在两岸联测,组成四边形闭合环,闭合环精度应符合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表1.0.7的规定。跨河水准的选线及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跨河水准测量应选在桥址附近河面最窄处,并可利用河中洲渚。应避免水准视线从沙丘、草丛、沙滩、芦苇的上方通过。两岸置镜

7、点高差不易过大,至水边的距离应接近相等。不宜东西向跨河和在交通频繁处设站。只能东西向设站时,应以人工反光使两岸尺上亮度基本接近。观测时间,晴天时应在日出后1h至上午10时,下午3时至日落前1h,或在阴天进行。跨河水准测量的测回数、组数,应符合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表4.5.9的规定。各双测回高差的互相不应大于按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计算式(4.5.9)计算的限值。施工控制水准网的外业工作完成后,应对水准网中各条件式的不符值进行检验。其限差应符合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第4.5.1条的有关规定。施工控制网,宜进行全桥的整体平差。当各测段单位进度(每千米或每测站精度)不相等时,则应按统一的单位

8、权中误差确定各段的权。水准测量计算取位应符合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表4.5.12的规定。1.1.4.控制测量的检查桥梁施工过程中,应对控制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当发现控制点的稳定性有问题时,应立即进行局部或全面复测。当控制网中仅个别控制点位移或沉陷,而周围其他控制点仍然可靠时,可进行局部复测,将己产生位移或沉降的控制点与周围的稳定点联成插点网,经精密测量及平差计算后,对不稳定的点赋予新值。当控制点中少量控制点发生明显位移,而其他控制点稳定性难以判断时,应进行全面复测,并符合下列规定:全面复测宜在原定测网的基础上进行。复测精度应与原网保持一致。桥轴线方向应与原网保持一致。原坐标系统不得更动

9、。复测网中轴线上的起算点必须与轴线上的稳定性有密切的联测关系。高程系统和起算点应与原定测时一致。经全面复测后的控制网,应采用复测后的平差值。复测后,控制点坐标或高程的变化值小于2 (my为原测中误差,mF为复测中误差)时,可认为其位移或沉降不显著,原放样成果仍然有效。否则,应对原放样的成果重新测算或重新计算,并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1.1.5.测量成果整理及技术总结桥梁GPS控制测量完成后,应提交下列资料:控制测量说明书,包括工程名称、任务依据、执行的技术标准、以及布网概况、施测日期、测量单位、施测方法、使用的仪器、网基准的选择、投影面要素、平差方法、特殊情况及处理结果;控制网布设图;环闭合情

10、况及精度;控制网边长、方位角、坐标成果及其精度;工程施工数据;控制点点之记。三角网控制测量完成后,应提交下列资料:控制测量说明书,包括工程名称、任务依据、执行的技术标准、以及布网概况、施测日期、测量单位、施测方法、使用的仪器、网基准的选择、投影面要素、平差方法、特殊情况及处理结果;控制网布设图;网环闭差及精度;控制网边长、方位角、坐标成果表;控制点点之记高程控制测量完成后,应提交下列资料:观测手薄;全网高差观测值一览表;两岸与国家(或地区)水准点的联测资料;已知高程起算点资料;水准网平差计算资料;单位权中误差、跨河水准点间高差的中误差、水准网中最远2水准点间高差的中误差等精度资料;水准网成果表

11、。桥梁控制测量完成后,对施工新技术、新仪器、新方法及遇到重要问题的处理,应按下列内容要求编写技术总结:基本情况;施测方法和实测精度;测量过程中发生的重要问题及处理情况;使用和引进新技术的经验和体会。1.2施工放样与竣工测量施工放样应采用重复测量或闭合测量的方法进行,做到处处有检核。精密施工中的三角测量和水准测量,其施测精度可比控制网低一个等级。水上拼装沉井前,应在拼装船上设放十字线、轮廓线、检查线及高度基准面,各对角线间或中点连线间的长度互差的限值为10mm,高度基准面的平面符合验算限差为5mm。沉井拼装完成后,应检查顶平面尺寸及高度,并应投放顶平面十字线与高度面。在沉井下沉就位过程中,应定时

12、测定沉井位置,根据需要测量沉井附近河床冲刷,必要时应测量局部流速、流向。从沉井定位至嵌入河床处于稳定状态过程中,应及时测定沉井的位置、扭角、倾斜、刃角高程及施工需要的局部水文资料。测量方法和精度等符合下列规定:用以测量沉井刃脚的水准点,其高程应符合四等水准测量精度。沉井的高度标志应稳固且便于观测,测得的高度验算限差为5mm,取位至毫米。沉井上的定位观测标志与沉井顶平面的几何相对关系尺寸偏差的限值为2cm,取位至厘米。沉井所在处河床高程,两次测量互差的限值为水深的1/200,取位至分米。当沉井处于稳定状态后,应由两岸施工三角点精密测定沉井上的定位观测标志,与施工交会法测得的资料相比,两者互差的限

13、值为5cm,并以前者成果为准纳入施工三角网系统内。沉井精密定位,可采用前方交会法、前方坐标交会法、前方交会角差图解法、光电测距极坐标或GPS定位等。沉井接高放样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宜用仪器接高放样。用丈量方法接高放样时,相应的丈量尺寸互差的限值为2cm,接高精度不得低于接高高度的1/1000;沉井顶平面尺寸互差的限值为2cm,吵限时,应用长宽比分配不符值。每接高34层,应以仪器检查沉井十字线及基准面,并加以调整,限差为10mm。沉井竣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应由两岸施工三角点精密测定沉井顶部位置,并与沉井中心比较。应检查并调整沉井顶部十字线及基准面,推算沉井顶部及底部的位移、倾斜、扭角、刃脚高程

14、。管柱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每节管柱需要量出长度并编号,管柱接高后,管尖高程应按接长后的延迟长推算。在振动下沉前后及必要时,应测定管柱倾斜度及管尖高程。管柱下沉期间,应定期观测其导向设备位置,以使管柱保持在容许位移范围内。管柱到达设计高程后,应测定其顶、底位置及倾斜值。在承台灌筑前,应测定管柱群顶部位置,编列单根管柱及管柱群的位移及倾斜竣工资料。水上管柱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设有导向架时,导向架的定位测量应符合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第6.10.4条有关规定;不设导向架时,宜用打迎水桩或设立测量平台方法放样桩位,不具备此条件时,可采用单桩直接定位方法。用仪器定出的控制桩位或桩位控制点的平面

15、位置的限差位1cm;用直量法放出的桩位,纵横向偏差的限值为2cm。用直量法放出的桩位及管桩竣工位置,应与交会测角法推算的坐标比较,互差的限值为2cm,以直量法为准。管桩施工放样测量应符合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第5.10.3条的规定。水上钻孔灌注桩中心位置应按设计位置设放,并应符合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第5.10.4条的规定。水下混凝土封底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准备工作:提供起始基底高程,两次测量互差限值5cm。设置测量平台及测读平面,在布设测点处,均应设立相当于测读平面的稳固标志,其高程误差限值为3cm。导管均应编号,应自管底起用钢卷延尺长,标出高程标志,导管应严格按编号拼接。测绳应标记齐全

16、。以钢卷尺检查,每百米长度误差的限值为10cm。当深度较大时,在保证必要读书条件下,宜用短测绳提高测量精度,余下长度,以镀锌铁线补足。封底测量:定时测读混凝土面及导管底高程,测量限差为10cm,取位至分米。混凝土灌注接近设计高程时,应随灌随测,严加复测,及时提供测量资料。在混凝土灌注完毕,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后,应全面测量一次混凝土面高程。混凝土凝固后,再测一次,供作竣工依据。承台及墩身施工放样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局部控制十字线及高程:墩中心点应由不少于3个施工三角点交会设放,再由另一个三角点连同原来的3个三角点对其示误三角形中心点进行测角复核;或由不少于2个三角点按光电测距极坐标法设放。示误三角

17、形边长不得大于3cm,在此限差之内时取三角形的重心。当其中由一个方向系桥中线时,其余两个方向与桥中线交会点间长度不得大于2cm见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图6.10.11(b);当桥中线方向系用转角放出,按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图6.10.11(a)情况处理。前方交会示误三角形求出的墩中心,应同时观测12个测回,根据角差值,推算位置偏差,并以图解法检核。图解的示误多边形,其近似内切圆伴星不得大于1cm。再墩中心点置镜,放出桥墩中心的纵横十字线或十字线的平行线,并将其投影至稳固的附属结构物上,以减少交会放样的次数。交会放样在1次以上时,歌词交会得出的中心点,其点位差值不得大于3cm。水准高程精度

18、应符合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模板检查:承台模板尺寸与桥墩中心的纵横十字线相比,误差不得大于4cm,墩身不得大于2cm,高程用水准仪或钢卷尺设放,限差为3cm,模板上同一高程线上高程互差的限值为1cm。顶帽与垫石施工放样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局部控制十字线及高程测量:设放墩中心点前,应将三角点标的活动标心校正至标石中心的铅垂线上,对固定标心进行归心投影,测定归心改正值。用前方交会法设放时,应有两岸供3个以上三角点进行交会,其示误多边形边长不得大于2cm;当其中由一个放心系桥中心时,其余三个方向与桥中线交点间最大长度不得大于1.5cm。求出墩中心点后,应在各三角点上同时观测水平角24各测回;有条件时,尚

19、应在墩中心点置镜,观测各三角点24个测回。可按单三角形概略平差,并用图解法检核。与最后一次交会测放的墩中心点比较,点位互差不得大于2cm。水准高程精度应符合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模板检查:设放的十字线与高程标志应准确、坚固、稳妥可靠,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进行检查。顶帽模板尺寸误差不得大于1cm,高程精度应符合四等水准测量要求。灌注顶帽混凝土至顶部时,应在墩顶桥梁中线上埋设中心标12个,并在墩顶上、下游异侧个埋设水准标1个,见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图6.10.12。在桥墩建成后,应测定中心标里程及水准标高程。墩中心点的设放,亦可采用前方交会角图解法以趋近法测出,所需测回数可根据精度要求确定。墩中心

20、点测出后,仍必须观测检核。承台、墩身、顶帽、垫石的竣工检查应符合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第6.10.11条和第6.10.12条中模板的检查的有关规定。架梁前,应顿墩、台顶的水准点高程、桥中线方向及每孔的跨距进行测定。墩中心十字线测定:1 桥中线方向应在无风、视线清晰、呈像稳定时直接测定。测定前,应检校仪器的水准器、十字丝、垂球或光学对点器等。后视点与前视点异向时,正倒镜不符值不得大于3mm,取中值。墩台中心里程必须精密测定。里程的平差值与设计值比较,其不符值超过1cm时,应作适当的调整。设放钢梁架设的标志线、支座十字线,其距离与垂直度限差为1mm。墩顶水准标高程测定:墩顶水准标高程精度应与施工

21、控制水准网复测精度相同,取位至0.1mm。在墩跨较大时,移用DS0.5或DS1型水准仪按跨河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并用不同方法复核。由地面水准点转的高程至墩顶时,应以水准仪测读接高,并用悬挂钢卷尺复核。高差较大不易传递时,可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往返测定高差,并用悬挂钢卷尺复核。两岸基本水准点与墩顶水准标高程应采用直接逐跨联测12次,使全桥贯通。支座安装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高程:精度要求与墩顶水准标相同。位置:固定支座应按设放的支座十字线安置,活动支座的辊轴倾斜位移应按实测气温计算。悬臂拼装钢桁梁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在起吊拼装前,应按规定检查钢梁主要杆件的支座误差,并设放测量标志点。应准确测量

22、平衡梁的平面、立面位置,并使其中线与桥中线取得一致。每拼装一个节间或起落梁前后,均应测定钢梁的中线、高程、拱度、倾斜值及临时活动支座的位移值。当采用跨中合龙时,应准确测定合龙部分锚孔前后两支点的相对高差,合龙前应测定两端悬臂部分的中线、挠度及距离,并与工程单位合作,调整至限差以内;合龙后,应测定钢梁全部中线、高程、拱度,并配合工程单位进行调整。钢梁高程标志点,应对称与中线分布在上、下游两侧,且点间距离宜大些,观测精度应符合三等水准测量要求,每个测点应取两次读数的中值,并推至弦杆理论中线高程面上。取位至毫米。墩顶处中线点位,应投放至横梁顶部,每次投影互差不得大于2mm,取中值。当能直接传递高程时

23、,应在钢梁上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联测两岸基本水准点,并与墩顶水准标原高程成果比较。所有测量成果,均应及时编绘图表,供指导施工、验算用。用其他放法进行钢梁架设的测量,应符合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第6.10.17条及第5.11节有关规定。引桥施工放样与竣工测量应符合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第5.11节有关规定。正桥全桥及逐墩跨距的竣工长度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丈量工具、方法、精度要求应与控制三角网的基线或精密光电测距相同。应在两桥台间,以桥墩实际放样里程中心点位节点,与钢梁上逐墩丈量距离或用光电测距仪以组合法测定各跨距。测量时间应选在通车前、桥面上不受干扰的夜间或阴天。应计算逐跨距与全桥的长度,并

24、应与交会成果比较,估算其精度。墩上支座结构,相对与墩中心竣工位置的测定; 符合下列规定:测量项目:活动及固定支座底板与桥墩实际放样里程中心点的相对关系。支座下摆对于铰枢中心的相对关系。在不同气温时测出活动支座辊轴顶、底部的相对位移变化值,并以此推算在设计温度时,支座底板与下摆中心的纵向相对关系。测量时间:应在试车后通车前(即全部恒载已安装完毕)。计算:各墩钢梁对于桥墩里程中心点的相对差值,全桥长度相对差值(即全部相对长度误差综合值)。为确保桥涵主要承重结构达到招标文件要求的100年使用期,桥涵结构所用工程材料应符合国家和部门的有关标准和要求,所有桥涵工程混凝土必须由拌合站集中拌和,罐车运送至施

25、工地点,其耐久性混凝土按照耐久性混凝土工艺措施进行生产。高度小于20米的桥墩(台)要求混凝土浇注一次成型。桥梁墩台的工后沉降量满足规范容许值。对于外静定结构,其相邻墩台均匀沉降量之差的容许值,除满足外静定结构相令墩台沉降之差的要求外,还应考虑沉降时对结构产生的附加应力的影响。涵洞的地基为软弱黏性土地层时,计算涵洞的沉降,其工后沉降量满足规范容许值要求。涵洞基础施工时,首先检测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为保证桥涵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所规定的强度、刚度与结构几何、变形、变位等要求,制定相应的施工工艺、工艺措施及检测方法。桥涵混凝土模型采用整体钢模,确保混凝土结构尺寸及外观

26、质量。桥上无碴轨道道床施工标准采用双块式轨枕的工程技术与工艺措施。第二章 桥梁桩基础施工2.1. 桥位网施工测量2.1.1. 施工放样与业主、设计院、工程监理一道,进行工程测量控制网的交接桩和复测工作。建立平面控制网,严密平差。建立高程控制网,并定期对平面、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设置路基和桥梁沉降观测元件,严格控制路基、站场和桥梁的工后沉降。将测量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根据批准后的成果进行施工放样,申请办理开工报告。2.1.2. 施工测量 桩基施工测量首先对桩基进行测量定位。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全面施测一次混凝土面高程,作为封孔竣工高程。 承台施工测量承台施工放线可采用倾斜经纬仪法进行,亦可采用常

27、规的水平仪测量方法。基坑初步定位采用极坐标法或两方向角差位移图解法进行。基坑中心位置的确定,可采用极坐标法、测边交会法或自由设站法。 墩身、墩帽施工测量承台施工完毕后,采用单三角形控制测量结合自由设站法测设各墩控制点于承台上,同时采用全站EDM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法将水准点引至各墩并进行贯通测量。利用各墩承台上的控制点,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支立模板。采用常规的悬挂钢尺配合水准仪法测定墩身、墩帽高程。2.2. 基础施工2.2.1. 明挖基础1、基坑开挖前应做好下列工作:测定基坑中心线、方向、高程;按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情况,决定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案、开挖范围和防、排水措施。基坑可采用垂直开挖、放坡

28、开挖、支撑加固或其他加固的开挖方法。在有地面水淹没的基坑,可修筑围堰、改河、改沟、筑坝排开地面水后再开挖基坑。在天然土层上挖基,如深度在5m以内,施工期较短,基坑底处于地下水位以上,土的湿度接近最佳含水量、土层构造均匀时,则基坑坑壁坡度可参照表21选定。基坑深度大于5m或有其他不利条件时,应将坑壁坡度适当放缓,或加作平台。如土的湿度过大,能引起坑壁坍塌时,坑壁坡度应采用该湿度下土的天然坡度。表2-1 基坑坑壁坡度坑壁土坑 壁 坡 度基坑顶缘无载重基坑顶缘有静载基坑顶缘有动载砂类土1:11:1.251:1.5碎石类土1:0.751:11:1.25黏性土1:0.331:0.51:0.75极软岩、软

29、岩1:0.251:0.331:0.67较软岩1:01:0.11:0.25极硬岩、硬岩1:01:01:0注:挖基通过不同土层时,边坡可以分层选定,并酌留平台;在山坡上开挖基坑,当地质不良时,应防止滑坍;在既有建筑物旁边开挖基坑时,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办理。基坑顶有动载时,基顶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1m的护道,如地质、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应进行基坑开挖边坡检算,根据检算结果确定采用增宽护道或其他加固措施。弃土不得妨碍施工。弃土堆坡脚距坑顶缘的距离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且宜弃在下游指定地点,不得淤塞河道,影响泄洪。无水土质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适宜垂直开挖且不立模板的基坑,

30、基底尺寸应按基础轮廓确定。有水基坑底面,应满足四周排水沟与汇水井的设置需要,每边放宽不易小于80cm。基坑应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清除。使用机械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可在设计高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开挖。基坑宜在枯水或少雨季节开挖。基坑开挖不宜间断,达到设计高程检验合格后,应立即砌筑基础。如基坑暴露过久,则应重新检验。必要时,基坑应进行边坡稳定计算。2、基坑回填基坑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回填,应分层夯实。台后、涵洞两侧基坑回填所用的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台后、涵洞两侧基坑回填应密实、稳定。若以碎石分层填筑,其压实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台后、涵洞两侧基坑回填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50mm。3、基坑护壁下列基坑开挖后可采用护壁加固:基坑较深,土方量较大;基坑坡度受场地限制;基坑地质松软或含水量较大,坡度不易保持。挡板支撑,可采用横、竖向挡板与钢(木)框架支撑坑壁。基坑每层开挖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不宜超过1.5m,边挖边支。对支撑结构应随时检查,发现变形,及时加固或更换,更换时应先撑后拆。支撑拆除顺序,应自上而下。待下层支撑拆除并回填后,再拆除上层支撑。用吊斗出土,应有防护措施。吊斗不得碰撞支撑。喷射混凝土护壁适用于稳定性好,渗水量少的基坑。喷护的基坑深度应按地质条件决定,但不宜超过10m。喷射混凝土厚度可按表22确定。表22 喷射混凝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