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5 ,大小:80.09KB ,
资源ID:57925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925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等教育心理学电子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等教育心理学电子版.docx

1、高等教育心理学电子版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教育教学的开展是基于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同时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要促进受教育者心理的发展。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师要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要了解教育教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也要理解这些规定和要求背后的真正意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能够有效地执行这些规定,不折不扣地实现教育要求。心理学对教育的支持:1.心理学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行为选择的基础2.心理学有关心理发展、认知与学习的研究结论是构建科学教育教学观的基础3.心理学有关个性差异的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础4.心理学关于群体

2、的社会心理研究为学校与班级管理提供了依据5.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课后思考题: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领域包括:异常心理学、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神经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精神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社区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 应用领域包括:临床心理学、辅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医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健康心理学、 预防心理学、工业及组织心理学、 学校心理学等。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主要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一)心理动力心理动力

3、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在学校的情景下,有关学习的动机、兴趣、需要和世界观构成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系统,存在于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主导动力。(二)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心理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三)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者更长的时间。它既不同于动态的心理过程,也不同于静态的心理过程。(四)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

4、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这种特征与生俱来,很少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和内容的影响。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和性格统称为人格。上述的四个方面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反映了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除此之外,心理学还研究人的意识和无意识,通过对人的意识和无意识的研究,能更全面地把握人的心理现象。三、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一)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始于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

5、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因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文艺复兴:心理学是哲学的一部分,培根、霍布斯、洛克试图纠正中古时代被神学扭曲的心理思想,并给与符合科学的解释。19世纪中叶:冯特,元素心理学或构造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或意识的科学。冯特之后:反对者: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意识是主观的东西,不能成为研究的对象,要放弃意识作为研究对象,将心理学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的事物人和动物的行为上;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魏特海默1912年创立,主张心理学研究人脑的内部过程,认为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所看到的东西并不完全

6、决定于外界,而是在人的头脑中组织成一定的外形,从而决定人看的外界东西的形象,格式塔学派思想深远影响了美国和日本的心理学界。佛洛依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一定程度上变更了心理学研究的方向,为人们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心理学研究新天地。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最大贡献在于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认知心理学:西方最新的心理学流派,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为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认知心理学家研究那些不能观察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反对行为主义。第二节 人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心理发展

7、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个体心理发展的总方向,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通过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其普遍的规律性表现为:1.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性:后一个阶段的发展以前一个阶段的发展为基础,又在此阶段的基础上萌发下一个阶段的心理特征。阶段性:由于一段时期内人的心理往往会具有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因此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和活动将人的心理发展分化成为有着质的不同发展阶段。2.方向性和顺序性方向性:心理发展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或快或慢,但发展是不可逆的,阶段与阶段之间也是不可逾越的。3.差异性人的心理发展按照一定的

8、规律和顺序进行,有着统一的发展趋势,但是个体的心理发展互不相同。在同一年龄阶段,人的心理发展可能有显著的差异。4.不均衡性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均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即各种心理特质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相同。二、心理发展的理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将上述两个理论综合起来,对高等教育最具启发性的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论人的一生分为8个阶段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与不信任的心理冲突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怀疑与冲突3.学龄初期(3-5岁):主动与内疚的冲突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6.

9、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与孤独的冲突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停滞的冲突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完整与绝望期的冲突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1.最近发展区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教育不仅要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也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促进心理发展是有条件的:1.教育内容的正当性。教育内容应具有教育意义和培养价值,能够促进心理的积极发展,这是教育促进心理发展的基础条件。2.教育要求的适合性。教育要求应适应学生心理的发展水平,同时又要高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能有效地促进心理的发展。3.教育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和一致

10、性。这是学生心理发展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发展学生智能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不可缺少的条件。4.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工作促进和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当学生积极主动、独立、圆满地完成了各种教学任务时,学生的智能和个性品质也就能够获得相应的发展。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第二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第一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学校教育条件下与学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什么是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为高等教育服务的,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和教育学条件下教与学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11、的科学。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教育心理学的萌芽时期:教育心理学思想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2)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及初创时期: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阐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称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3)纷争阶段: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思想和认知主义的教育心理学思想相互碰撞,出现了流派林立;(4)兼容阶段: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逐渐渗透到教育心理学中,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老师为学生而教;(5)成熟阶段:各种理论纷争趋于缓和,学者们汇集百家之长,将行为主义、认知学派、社会文化学派、人本学派几大理论的合理内核融

12、为一体,提出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4、教育心理学的未来研究趋向?(1)综合化:表现在心理学与教育学科的综合,心理学与学科教育的综合,心理发展与环境的综合,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的综合:(2)本土化: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理念、教育文化背景的不同,必然造成对同一教学模式、同一教学方法的心理接受程度不同,因此本土化是非走不可的;(3)情景化:学习的情境认识理论认为,学习不再是个体的单独活动,而是个体与物理情境、社会环境的交互活动,这种个体与情境因素的整合取向是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鲜明特色,也是最重要的发展趋势。5、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帮助教师构建科学的教育理念;(2)有助于教师运用高等

13、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质量;(3)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4)有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总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获得和提高的重要知识基础。6、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点?(1)高等教育并不像基础教育那样,只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基本目标,进行不定向、非专门化的基础思想品德与基础文化只是的教育,也不同于培养一般专业技术人员的初、中级职业、技工教育,而是高层次、专门化的教育,“高”与“专”乃是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特征;因此,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有序地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2)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一般都是受过基础教育,并有一定社会经

14、验的20岁左右的知识青年。高等教育是培养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使他们成为具有高深知识的专门化的人才的社会活动,这是高等教育最一般、最普遍、最基本的属性。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1、高等教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伦理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心理学问题时,不能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2)实事求是原则:就是以客观事实为检验标准,努力反映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断;(3)系统原则:就是从系统、全面、整体的观点出发,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多层次、多水平、多方位的系统分析与研究;(4)发展性原则:是指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去看待和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切忌静止、固定地看待

15、各种心理现象。2、心理学实验研究设计的原则?(1)随机化:是指研究对象或研究材料的分配,以及各次研究中的先后次序等,都是随机选择和安排的。(2)局部控制:是力求使得非实验的影响尽可能减少的一种做法,即让非实验条件在多次重复的实验中具有同质性。(3)重复:是指每一因素的水平的实验次数不少于2,它的作用在于:一是能使实验者得到一个实验误差的估计量,二是它能使实验者获得因素效应的精确的估计量。第三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观察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某种心理活动、行为表现等,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

16、律,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2)心理实验法:是研究者为解决某一心理问题,根据一定的理论或设想,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行为,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3)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访谈、问卷等特定的调查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可靠资料,以掌握心理实情、分析研究心理问题的方法。(4)测验法: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来测量被试有关的心理品质,以期发现被试的心理品质之间关系一种研究方法。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里健康教育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1、现代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成长影响较大的独特因素(1)社会快速转型,现实问题

17、复杂多变。(2)高校扩招,就业压力增大。(3)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大学生在成长中获得的关注减少。(4)互联网的普及,开阔了视野,但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2、当代大学生在高校教学中的主体表现大学生的主体性是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如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等,对其心理发展和成长成才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学习是对知识的理解、内化、体验,并通过知识的获取来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当代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学中,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才能得到主动的发展。(3

18、)当代大学生在师生关系中的主体性。教学本质上在教学要求制约下的师生之间的相互关联的活动,因此师生关系也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关系。3、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1)从认知特征看,认知和思维敏锐,追求效率化。网络使他们思维更活跃,喜欢怀疑与争论,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但看似复杂圆滑,实则直接暴露,单纯脆弱。(2)从情绪特征看,当代大学生情感强烈,积极乐观。他们比以前大学生更善于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绪,在不顺心时,网络为其提供更方便的渠道。(3)从人格特征看,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渴望关注。他们在网络时代个性张扬,喜欢标新立异,表现欲强烈,但有时也表现出自我为中心的倾向。(4)从信仰追求看,当代大学生

19、崇尚平等自由,思想活跃。他们不迷信权威,喜欢独立思考,能积极参与社会热点问题,但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淡漠,做事可能片面化。(5)从个人交往看,当代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良好,网络关系拓展。(6)从恋爱与性观念看,当代大学生渴望和正视爱情,性态度呈现出开放性特征。更加敢于追求和表白。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心理健康的概念强调三点:一是,都承认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二是,都视心理健康为一种内外协调统一的状态;三是,都把适应,特别是社会适应,看作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的各个方面及心理活动过程协调统一,适应良好或

20、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标准常见分类:(1)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布作为标准;(2)以是否合乎社会规范为标准;(3)以社会生活适应状况为标准;(4)以医学上的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5)以个人主观经验为标准;(6)以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为标准;(7)以心理机能的充分发挥为标准。5、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善和谐;(7)智力正常;(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6、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

21、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2)学习方面的问题。首先,大学生对课程内容满意度低;其次学习目的主要指向自己而非社会及他人;第三学习投入不够;第四自主学习不足;第五学习方法不恰当。(3)当代大学生的危机心理问题。由于网络等方面问题的影响,大学生习惯遇到困扰时独自承受。(4)恋爱与性的问题。他们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但心理不够成熟,因此会有不当行为。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则(1)心理健康教育的全体性原则。要求教师能够客观、全面的看待每一个学生。(2)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把科学教育与学生主动性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积极性。(3)心理健康教育的差异性原则。将工作重点放

22、在深入了解大学生发展状况上,防患于未然。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从目的和功能看,主要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疾病防治两方面内容,两方面相辅相成。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智能发展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预防和治疗方面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教育、心理疾病防治教育。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课和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2)建立咨询机构,普及心理知识,加强宣传。(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中调整自我,提高自我。(4)营造良好的校园气氛,净化学生的心灵,促进同学之间良好沟通与

23、进步。(5)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课程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6)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全面掌握其心理特点与思想倾向,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自我了解。(7)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包括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和主动调控自我。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1)在教育理念上,以“发展”为重,避免以“矫治”为主。(2)在教育目标上,以开发潜能为目的,避免以“治疗、解压、预防”为目标。(3)在教育途径上,需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并加强体验性互动活动的开展,打破以课堂教学和谈话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第四章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心理健康第一节高校教师

24、的职业角色1.角色:角色,亦称社会角色,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和应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的社会职责。2.教师角色:教师是一种社会角色。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1)设计者(2)信息员(3)指导者和促进者(4)组织者和管理者(5)反思者和研究者(6)终身学习者3.高校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1)角色认知阶段:教师主要通过学习、观察、职业训练、社会交往等了解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2)角色认同阶段:个体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3)角色信念阶段:教师角

25、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心理需要4.促进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1)全面而正确地认识教师职业:要促进教师角色的形成,首先要使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在正式成为教师前就对教师职业及相应的角色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正确的认识。(2)树立学习榜样:树立榜样有助于新教师形成职业角色,通过榜样的行为示范,人们能够掌握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学会在不同情境中从事角色活动,处理角色冲突。(3)积极参与教育实践:要促进教师角色意识的形成,新教师还要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使自身的心理需要发生变化。在将角色的认识转化为信念的过程中,实践活动非常重要。第二节 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5.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1)通识性知

26、识:处于教师知识结构最基础层面的是有关当代科学、人文及艺术几方面的通识性知识。(2)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的定的学科知识。(3)条件性知识:教师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4)实践性知识:以上三个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性知识来进行整合。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升华。6.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操作能力(3)教学监控能力7.高校教师的专业情意:(1)专业信念:教师的专业信念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自控与追求,它为放师提供了奋斗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具有专业信意的教师对教学工作会产生强烈的专业认同感和投人感,抱有强烈的专业承诺,致力于提高专业才能及专业服务

27、水平,努力维护专业的荣誉和形象等。(2)专业情感:专业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健。一个好的教师必然挚爱自己的职业、对教学抱以扱大的热情,只有这样才可能积扱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投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责任感;为人师表。不断自我提高;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3)专业性向: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进行教学工作所具有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四)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并将显著影响其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心理倾向。第三节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8.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特征:(1)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2)教师专业

28、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3)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9.专家型教师基本特征:(1)拥有丰富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并能够有效运用。(2)能够高效率的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3)有很强的洞察力,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10.熟手型教师基本特征:(1)在教学认知方面,熟手型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应用水平较高,已经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程序,对课堂教学的调节和控制水平比新手高,能够胜任常规的教学。但与专家型教师相比,熟手型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不足,教学创新水平不高。(2)在教师人格特征方面,熟手型教师具有随和、乐群、宽容的特点,但情绪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与专家型教师有差距。(3)在工作动机与成就目标方面,

29、与专家型教师强烈而稳定的内部动机相比,熟手型教师的内部动机还不强,教师的角色信念有可能发生动摇,从教学工作中获得的乐趣与满足感有待提升。 (4)在职业心理方画。熟手型教师在职业承诺上低于专家型教师,教学情感投入程度不够,教师职业的责任感、荣誉感和成就感不如专家型教师,(5)在学校情境心理方面。熟手型教师较少感受到学校及同事群体的支持,主观幸福感较低,容易出现疲倦、无助、焦虑等消极情结。研究表明 高水平的课后评估和反思能力的获得是熟手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的关键,熟手型教师应积极加深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形成教师职业的自尊和自信,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的成功体验,重视教师职业角色的自我完善,尽快走出专业

30、发展的停滞期。11.教师的成长历程:(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12.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1)观摩和分析(2)微格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教学反思训练(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5)教师行动研究13.高校教师成长历程:(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第四节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14.教师心理健康标准:(1)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能够积极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并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能够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优点与劣势,预见到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心理上的准备。(2)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了解交往

31、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的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与社会要求相协调。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够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3)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够平衡自我与环境、理想与观实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观为: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具有较高的教学效能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充善知识结构、凋整教育观念,做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和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4)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救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等。(5)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真实地感受内心情绪体验,并恰当地控制和表达情绪。具体表现为,在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能冷静处理课堂情境中的偶发事件;能够克服偏爱情绪,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人家庭。15.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1)工作压力(2)个体行为(3)生活条件(4)心理因素16.高校教师常见心理问题:(1)教师角色冲突(2)教师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即由于压力过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