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55.68KB ,
资源ID:57867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867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体生理学》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体生理学》复习资料.docx

1、人体生理学复习资料 人体生理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人体生理学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第三章 血液第一节 血液生理学概述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第三节 血管生理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五章 呼吸第一节 肺通气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第二

2、节 口腔内消化和吞咽第三节 胃内消化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第五节 肝脏的消化功能第六节 大肠的功能第七节 吸收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第八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调节第五节 脑电活动以及睡眠与觉醒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第九章 内分泌第一节 内分泌与激素第二节 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第三节 调节钙稳态的内分泌第四节 甲状腺内分泌第五节 胰岛内分泌第六

3、节 肾上腺内分泌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一)、A型选择题考核知识点: 内环境和稳态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在一定狭小范围内波动,是一种动态平衡。考核知识点: 负反馈调节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反馈调节系统。反馈有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形式。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

4、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考核知识点: 原发性主动转运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原发性主动转运是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电位梯度跨膜转运。介导原发性主动转运的膜蛋白或载体称为离子泵,其化学本质是ATP酶,可直接分解细胞内的ATP功能。Na+-K+泵同时转运Na+和K+,逆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将2个K+移入胞内。考核知识点: 继发性主动转运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葡萄糖和氨基酸在小肠的吸收是通过Na+-葡萄糖/Na+-氨基酸同向转运体进入小

5、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的。其中,Na+在上皮细胞顶端膜两侧的浓度梯度/电位梯度的作用下,被动转运入胞内,葡萄糖(氨基酸)分子则在Na+进入细胞的同时逆浓度梯度被带入胞内。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为继发性主动转运。考核知识点: 动作电位不应期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在兴奋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无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是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细胞于此期的阈值无限大,兴奋性为零,其原因是大部分钠通道已进入失活状态,不可能再次接受刺激而激活。在神经细胞或骨骼肌细胞,由于绝对不应期的长短正好对应于锋电位发生时期,所以动作电位不会发生融合。考核知识点: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附1.

6、1.6(考核知识点解释):静息电位是带电离子跨膜转运的结果,而离子跨膜转运主要取决于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和膜对离子的通透性,钠泵的生电作用也参与静息电位的形成。考核知识点: 电生理学的几个概念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生理学中,通常将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处于外负内正的状态称为极化。当细胞受到刺激时,静息电位可发生改变,静息电位增大表示膜的极化状态增强,这种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称为超极化,静息电位减小表示膜的极化状态减弱,这种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称为去极化,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若进一步变为正值,使膜两侧电位的极性与原来的极化状态相反,称为反极化,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细胞膜去

7、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考核知识点: 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附1.1.8(考核知识点解释):细胞膜接受适宜刺激,膜电位发生去极化,膜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激活,Na+内流,膜电位进一步去极化,使更多的电压门控Na+通道激活,形成膜电位去极化和Na+内流的正反馈,膜电位迅速上升直至接近Na+平衡电位,形成动作电位的升支(去极相);继而,Na+通道失活,Na+内流停止,电压门控K+通道激活打开,K+外流,膜电位发生复极化。考核知识点: 红细胞可塑变形性附1.1.9(考核知识点解释):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正常的双凹圆碟形使红细胞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使红细胞在受

8、到外力时易于变形。考核知识点: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附1.1.10(考核知识点解释):将盛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正常时红细胞下沉缓慢,表明红细胞具有悬浮稳定性。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ESR)。沉降率越快,表明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越小。考核知识点: 前负荷对心输出量的影响附1.1.11(考核知识点解释):不同的初长度可改变心肌细胞肌节中粗、细肌丝的有效重叠程度。当肌节的初长度为2.0-2.2 m时,粗细肌丝处于最佳重叠状态,横桥活化时可与肌动蛋白形成连接的数目多,肌节收缩产生的张力最大。此时的初长度即为最适初长度。在肌节长度达到最适初

9、长度之前,随着前负荷和肌节初长度的增加,粗细肌丝的有效重叠程度增加,活化时形成的横桥连接数目增多,因而肌节以至于整个心室的收缩力加强,搏出量增多。考核知识点: 后负荷对心输出量的影响附1.1.12(考核知识点解释):在心肌初长度、收缩能力和心率都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大动脉血压增高,等容收缩期室内压的峰值将增高,结果使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期缩短,射血期心室肌缩短的程度和速度都减小,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反之,大动脉血压降低,则有利于心室射血。考核知识点: 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附1.1.13(考核知识点解释):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的快慢及其产生机制,可将心肌细胞分成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10、。快反应细胞包括心房、心室肌和浦肯野细胞,其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去极化速度和幅度大,兴奋传导速度快,复极过程缓慢且分成几个时相,因而动作电位时程很长。慢反应细胞包括窦房结和房室结细胞,其动作电位特点是去极化速度和幅度小,兴奋传导速度慢,复极过程缓慢而没有明确的时相区分。考核知识点: 心脏兴奋传导附1.1.14(考核知识点解释):在生物进化和个体发育中,心脏分化出特殊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网,他们是心内兴奋传导的重要结构基础,心脏内兴奋的传导按上述顺序进行传导。在正常情况下,起源于窦房结的兴奋能直接传给心房肌纤维,心房中还有一些小的肌束组成优势传导通路,其传导速度

11、较快,可将兴奋直接传到房室结。兴奋在房室结区的传导非常缓慢。兴奋在浦肯野纤维内的传导速度在心内传导系统中是最快的,且这些纤维呈网状分布于心室壁,能将兴奋迅速传到心室肌。考核知识点: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附1.1.15(考核知识点解释):心血管系统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循环系统中血液的充盈程度可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来表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的高低取决于血量和循环系统容积之间的相对关系。若血量增多或循环系统容积变小,则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就增高;相反,若血量减少或循环系统容积增大,则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就降低。考核知识点: 平静呼吸附1.1.16(考核知识点解释):平静呼吸时,吸气运

12、动是有主要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而实现的,是一个主动过程。吸气肌收缩引起胸腔扩大,肺的容积随之增大,肺内压降低。当肺内压低于大气压时,外界气体流入肺内,产生吸气。平静呼吸时的呼气运动,是由于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肺依其自身的回缩力而回位,并牵引胸廓,使胸腔和肺的容积减小,肺内压升高。当肺内压高于大气压时,气体由肺内流出,形成呼气。可见,平静呼吸时的呼气运动,不是呼气肌收缩引起的,是被动过程。考核知识点: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附1.1.17(考核知识点解释):肺表面活动物质是一种主要由肺泡II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含脂质和蛋白质的混合物,脂质中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DPPC分子以

13、单分子层的形式分布于肺泡内液-气界面上,并且其密度可随肺泡的张缩而改变。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泡的回缩力,这种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1)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2)维持肺泡的稳定性。因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肺泡内液-气界面的密度可随肺泡半径的变小而增大,也随肺泡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在肺泡缩小(呼气)时,表面活性物质密度增大,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加强,肺泡表面张力减小,因而可防止肺泡萎陷;而在肺泡扩大(吸气)时,表面活性物质密度减小,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因而可防止肺泡过渡膨胀。这样不同大小的肺泡的稳定性便得以维持。(3)防止肺水肿。由于肺泡表面张力的合力指向肺泡

14、腔内,根据组织液生成原理,肺泡表面张力对肺毛细血管血浆和肺组织间液可产生“抽吸”作用,是肺组织液生成增加,因而可能导致肺水肿。肺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泡回缩力,减弱对毛细血管血浆和肺组织间液的“抽吸”作用,从而防止肺水肿的发生。考核知识点: 肺活量附1.1.18(考核知识点解释):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活量。肺活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考核知识点: 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附1.1.19(考核知识点解释):由于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不能全部到达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量,应为肺泡通气量,即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

15、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与呼吸频率的乘积。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对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有不同的影响。在潮气量减半和呼吸频率加倍或者潮气量加倍呼吸频率减半时,肺通气量保持不变,但肺泡通气量却发生明显变化。对肺换气而言,浅而快的呼吸是不利的。考核知识点: O2与Hb结合的特征附1.1.20(考核知识点解释):Hb与O2结合的特征:(1)迅速而可逆,结合和解离不需要酶的催化,但可受PO2影响(2)是氧合而非氧化,(3)氧解离曲线呈S形。考核知识点: 中枢化学感受器附1.1.21(考核知识点解释):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性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的,而不是CO2,但血液中的CO2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使

16、化学感受器周围细胞外液中的H+浓度升高,从而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进而影响呼吸中枢的活动,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由于脑脊液中碳酸酐酶含量很少,与水的水合反应很慢,所以对CO2的通气反应有一定的时间延迟。另一方面,血液中的H+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血液pH的变化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较弱也较缓慢。与外周化学感受器不同,中枢化学感受器不感受低氧刺激,但对H+的敏感性比外周化学感受器高,反应潜伏期较长。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功能可能是通过影响肺通气来调节脑脊液的H+浓度,使中枢神经系统有一稳定的pH环境,而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则主要是在机体缺氧时驱动呼吸运动,以改善缺氧状态。考核知识点: 胰

17、蛋白酶附1.1.22(考核知识点解释):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均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胰液中。肠液中的肠激酶是激活胰蛋白酶原的特异性酶,可是胰蛋白酶原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已被激活的胰蛋白酶也能激活胰蛋白酶原形成正反馈。糜蛋白酶原主要在胰蛋白酶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糜蛋白酶。考核知识点:胰液分泌的调节附1.1.23(考核知识点解释):生理学家王志均教授等曾在具有移植胰狗身上观察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因素,结果表明,盐酸是最强的刺激因素,其次为蛋白质分解产物和脂酸钠,糖类几乎刺激作用。考核知识点: 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附1.1.24(考核知识点解释):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过程相似,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转运

18、,能量来自钠泵。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膜中存在特异的转运体,能选择性地将葡萄糖(氨基酸)通过黏膜细胞刷状缘从肠腔转运入细胞内,依Na+浓度梯度,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考核知识点: 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附1.1.25(考核知识点解释):肾单位按其所在的部位可分为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两类。肾小体位于外皮质层和中皮质层的肾单位称为皮质肾单位,约占肾单位总数的80%90%。这类肾单位的肾小体相对较小,髓袢较短,只达外髓质层,有的甚至不到髓质,其入球小动脉的口径比出球小动脉的大,二者的比例约为2:1,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包绕在肾小管的外面,有利于肾小管的吸收。近髓肾单位的肾小体位于靠

19、近髓质的内皮质层,其特点是肾小球较大,髓袢长,可深入到内髓质层,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口径无明显差异,但出球小动脉进一步分支形成两种小血管,一种为网状小血管,缠绕于邻近的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周围,另一种是细而长的U型直小血管。网状血管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直小血管在维持髓质高渗中起重要作用。在人类,近髓肾单位约占全部肾单位的10%15%考核知识点: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附1.1.26(考核知识点解释):与体循环毛细血管床生成组织液的情况类似,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超滤的动力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和肾小球内超滤液的胶体渗透压,而超滤的阻力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

20、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的静水压。所以,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正常情况下,肾小囊内的超滤液不含蛋白质,故胶体渗透压接近于0,故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考核知识点: 醛固酮的作用附1.1.27(考核知识点解释):醛固酮主要作用于肾远区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增加K+的排泄和增加Na+、水的重吸收。机制如下图所示:醛固酮作用机制示意图考核知识点: 神经元附1.1.28(考核知识点解释):神经元是一类有极性的细胞。在功能上,胞体和树突通常是接受和整合信息的部位,轴突始段是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轴突

21、是传导动作电位的部位,而突触末梢则是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细胞的部位。考核知识点: 内脏痛附1.1.29(考核知识点解释):内脏痛具有以下特点:(1)定位不准确,这是内脏痛的最主要特点。(2)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3)对扩张、牵拉、缺血、痉挛、炎症等刺激敏感,(4)引起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并伴有自主神经反应考核知识点: 降钙素的来源附1.1.30(考核知识点解释):降钙素(CT)是由甲状腺C细胞(滤泡旁细胞)分泌的。考核知识点: 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附1.1.31(考核知识点解释):甲状腺激素(TH)是胎儿和新生儿脑发育的关键因素。在胚胎期,TH能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和分化以及突

22、起和突触的形成,促进胶质细胞的生长和髓鞘的形成,诱导神经生长因子和某些酶的合成,促进神经元骨架的发育等。考核知识点: 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附1.1.32(考核知识点解释):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它是通过增加血糖的去路及减少血糖的来源而实现的。胰岛素对糖代谢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降低血糖。考核知识点: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附1.1.33(考核知识点解释):血中葡萄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的因素。胰岛细胞对血糖的变化十分敏感。考核知识点: 激素的作用特征附1.1.34(考核知识点解释):激素是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在生理状态下,激素的血浓度极低,但信号转导环节具有生物放大

23、效应。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引发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程序,经逐级放大后可产生效能极高的效应。因此,体液中激素含量虽低,但其作用十分强大。考核知识点: 生长激素的作用附1.1.35(考核知识点解释):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尤其是骨骼、肌肉及内脏器官,对神经系统没有影响。考核知识点: 降钙素的来源附1.1.36(考核知识点解释):降钙素(CT)是由甲状腺C细胞(滤泡旁细胞)分泌的。考核知识点: 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附1.1.37(考核知识点解释):甲状腺激素(TH)是胎儿和新生儿脑发育的关键因素。在胚胎期,TH能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和分化以及突起和突触的形成,促进胶质细胞的生长和髓鞘的形成,诱导神经生长

24、因子和某些酶的合成,促进神经元骨架的发育等。考核知识点: 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附1.1.38(考核知识点解释):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它是通过增加血糖的去路及减少血糖的来源而实现的。胰岛素对糖代谢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降低血糖。考核知识点: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附1.1.39(考核知识点解释)血中葡萄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的因素。胰岛细胞对血糖的变化十分敏感。(二)、X型选择题考核知识点: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附1.2.1(考核知识点解释):G蛋白耦联受体是指激活后作用于与之耦联的G蛋白,然后引发一系列信号蛋白为主的级联反应而完成跨膜信号转导的一类受体。G蛋

25、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所涉及的信号分子包括多种信号蛋白和第二信使,信号蛋白主要包括G蛋白耦联受体、G蛋白、G蛋白效应器和蛋白激酶等。考核知识点: 兴奋-收缩耦联附1.2.2(考核知识点解释):在横纹肌,由肌膜上的动作电位转变为肌细胞的收缩须经历如下基本步骤:(1)T管膜的动作电位传导。(2)终末池中Ca2+的释放。(3)Ca2+触发肌肉收缩。(4)JSR回收Ca2+。考核知识点: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附1.2.3(考核知识点解释):搏出量的多少取决于心室肌收缩的程度,而心室肌收缩程度取决于心室的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肌收缩能力。考核知识点: 心肌收缩的特点附1.2.4(考核知识点解释):心肌收缩的

26、特点:(1)同步收缩:心肌一旦兴奋,心房和心室这两个功能合胞体的所有心肌细胞将先后发生同步收缩,使得心脏各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和发挥有效的泵血功能。心肌的同步收缩也称“全或无”式收缩。(2)不发生强直收缩:由于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在有效不应期内,心肌细胞不能再接受任何强度的刺激而产生兴奋和收缩的反应。因此,正常情况下,心脏不会发生强直收缩,这一特征是心脏的工作总是很有规律地舒缩交替进行,有利于保证心脏的充盈和泵血功能。(3)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由于心肌细胞的肌质网不如骨骼肌发达,储存的Ca2+量较少,其兴奋-收缩耦联过程高度依赖于细胞外Ca2+的内流。心肌兴

27、奋时,细胞外Ca2+经肌膜中和横管膜中的L型Ca2+通道内流入胞质后,触发肌质网释放大量Ca2+而使胞质Ca2+浓度升高引起心肌收缩。考核知识点: 消化液的功能附1.2.5(考核知识点解释):消化液的主要功能为:(1)稀释食物,使胃肠内容物与血浆渗透压接近,以利于各种物质的吸收,(2)提供适宜的pH环境,以适应消化酶活性的需要,(3)由多种消化酶水解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使之便于吸收,(4)黏液、抗体和大量液体能保护消化道黏膜,以防物理性和化学性损伤。考核知识点: 唾液的生理作用附1.2.6(考核知识点解释):唾液的生理作用包括:(1)湿润和溶解食物,使之便于吞咽,并有助于引起味觉,(2)唾

28、液淀粉酶可水解淀粉为麦芽糖,(3)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稀释与中和有毒物质,其中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具有杀菌和杀病毒作用,因而具有保护和清洁口腔的作用,(4)某些进入体内的重金属、氰化物和狂犬病毒可通过唾液分泌而被排泄。考核知识点: 胃酸分泌的调节附1.2.7(考核知识点解释):促进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1)迷走神经: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直接到达胃黏膜泌酸腺中的壁细胞,通过末梢释放ACh而引起胃酸分泌,也有纤维支配胃黏膜内的ECL细胞和G细胞,使它们分别释放组胺和促胃液素,间接引起胃酸分泌增加。(2)组胺:组胺通过旁分泌方式作用于临近壁细胞H2受体,具有极强的促胃酸分泌作用。(3)促胃液素:促胃液素可

29、强烈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考核知识点: 影响胃排空的因素附1.2.8(考核知识点解释):胃内因素促进胃排空:食物对胃的扩张刺激,食物中某些化学成分引起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十二指肠因素抑制胃排空:食糜中的酸、脂肪和高渗性以及对肠壁的机械扩张,以及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抑胃肽等。考核知识点: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附1.2.8(考核知识点解释):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1)完整性,(2)绝缘性,(3)双向性,(4)相对不疲劳性。考核知识点: 神经胶质细胞功能附1.2.10(考核知识点解释):胶质细胞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2)隔离作用,(3)修复和再生作用,(4

30、)免疫应答作用,(5)参与脑屏障的形成,(6)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7)稳定细胞外的K+浓度,(8)参与某些活性物质的代谢。考核知识点: 感受器的一般特性附1.2.11(考核知识点解释):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最敏感,(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3)感受器的编码功能,(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考核知识点: 激素的作用途径附1.2.12(考核知识点解释):经典概念认为,激素通过血流将所携带的调节信息递送至机体远处的靶细胞,实现长距离通讯;现代研究表明,还存在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等通讯方式。考核知识点: 内分泌及激素的概念附1.2.13(

31、考核知识点解释):内分泌系统有经典的内分泌腺与能产生激素的功能器官及组织共同构成,是发布信息整合机体功能的调节系统。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发挥调节作用。内分泌系统不仅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能,也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一起,共同发挥整体性调节功能。由内分泌细胞发布的调节信息,其作用旨在启动靶细胞固有的、内在的一系列生物效应,激素并不作为底物或产物直接参与细胞的物质与能量代谢反应过程。二、主观部分:(一)、填空部分考核知识点:物质跨膜转运附2.1.1(考核知识点解释):经单纯扩散转运的物质都是脂溶性物质或少数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如O2、CO2等;而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通过更复杂的出胞和入胞作用进行。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储存于细胞内的分泌囊泡则通过出胞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至胞外。考核知识点:兴奋性的概念附2.1.2(考核知识点解释):兴奋性是指机体的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细胞兴奋性高低可用刺激的阈值大小来衡量,阈值越小,兴奋性就越高,阈值愈大,兴奋性则愈低。考核知识点:钠离子通道功能状态附2.1.3(考核知识点解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