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95.96KB ,
资源ID:57848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848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苓散各医家论述.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苓散各医家论述.docx

1、五苓散各医家论述五苓散各医家论述五苓散各医家论述成无己平,虽甘也,终归甘淡。 内经曰:淡味渗泄为阳。利大 便曰攻下,利小便曰渗泄。水饮内蓄,须当渗泄之,必以甘 淡为主,是以茯苓为君,猪苓为臣。白术味甘温,脾恶湿, 水饮内蓄,则脾气不治,益脾胜湿,必以甘为助,故以白术 为佐。泽泻味咸寒。 内经曰:咸味下泄为阴,泄饮导溺, 必以咸为助,故以泽泻为使。桂枝味辛热,肾恶燥,急食辛 以润之,散湿润燥可以桂枝为使。 (伤寒明理论 ) 方有执 以证有里而人燥渴,故用四苓以滋之,以表在而脉浮数,故 凭一桂以和之,谓五苓散能两解表里者,此也。…… 五苓散者, 润津液而滋燥渴, 导水饮而荡

2、结 热,所以又得为消痞满之治也。 (伤寒论条辨 ) 吴昆 伤寒小便不利而渴者,此方主之。水道为热所秘, 故令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 则不能运化津液, 故令渴; 水无当于五味, 故用淡以治水。 茯苓、猪苓、泽泻、 白术,虽有或润或燥之殊,然其为淡则一也,故均足以利水。桂性辛热,辛热则能化气。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 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此用桂之意也。桂有化气之功,故并 称曰五苓。浊阴既出下窍,则清阳自出上窍,又热随溺而泄, 则渴不治可以自除。虽然,小便不利亦有因汗下之后内亡津 液而致者,不可强以五苓散利之,强利之则重亡津液,益亏 其阴,故曰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 治之,得

3、小便利必自愈。师又曰:太阳随经之邪,直达膀胱, 小便不利,其人如狂者,此太阳之邪不传他经,自入其府也。五苓散主之,亦是使阳邪由溺面泄耳!互考见霍乱门。霍乱热多欲饮水者,阳邪也,此方主之。邪在上焦则吐,邪在下焦则泻,邪在中焦则既吐且泻,名曰 霍乱。霍乱责之里邪,里邪责之水谷。是方也,桂能建中, 术能安谷,茯苓、猪苓、泽泻能安水。水谷得其安,贝y霍乱 自止矣,此五苓治霍乱之意也。正考见伤寒门。水寒射肺而成咳者,此方主之。上焦有火,渴欲凉水,水为火格,不得润下,停留于膈,水 寒射肺,故令人咳。淡足以渗水,故用茯苓、猪苓、泽泻、 白术;辛温足以散寒,故用桂心。向非水寒为患,则五苓非所宜矣。有表证者,以

4、伤寒门小青龙汤主之。 (医方考) 许宏 发汗后,烦渴饮水,脉洪大者,属白虎汤;发汗后,烦渴饮水,内热实,脉沉实者,属承气汤;今此发汗后,烦渴欲饮 水,脉浮,或有表,小便不利者,属五苓散主之。五苓散乃 汗后一解表药也,此以方中云覆取微汗是也。 故用茯苓为君, 猪苓为臣,二者之甘淡,以渗泄水饮内蓄,而解烦渴也。以 泽泻为使,咸味泄肾气,不令生消渴也;桂枝为使,外能散 不尽之表,内能解有余之结,温肾而利小便也。白术为佐, 以其能燥脾土而逐水湿也。 故此五味之剂,皆能逐水而祛湿。是曰五苓散,以其苓者令也,通行津液,克伐肾邪,号令之 主也。(金镜内台方议) 汪昂 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

5、眠,欲饮水者, 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 此汤主之(脉浮为表证仍在,便秘热渴为腑证已急,用此两 解表里);及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 饮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表以外证未罢言,里以烦涡属腑言,邪热挟积饮上逆,故外水格而不入) ;及伤寒痞满, 服泻心汤不解,渴而烦躁,小便不利(功擅荡热滋燥,导饮 生津,故亦为消痞良方。程郊倩曰:邪在上焦而治在下焦者, 使浊阴出下窍,而清阳之在上焦者,自能宣化矣。心邪不从 心泻而从小肠泻,又一法也。昂按:此乃正治,非又一法也,水寒射肺,或喘或咳,中暑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乃脏实而泻其腑也);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

6、,呕逆泄泻,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此皆伤湿之见证 也。湿胜则脾不运,土不能制水,滥于皮肤则肿胀,并于大 肠则泄泻,水停心下则呕逆,水寒射肺则喘咳。暑先入心故 烦渴,五苓利小水,降心火,故兼治中暑烦渴。肺病则金不 能生水,膀胱热则阳不能化阴,故便秘而渴;阴阳不和,则 霍乱吐泻;湿胜则身痛身重。大抵下不通利,则阴阳不能升猪苓、茯苓、白术(炒)八铢,泽泻一两六铢半,桂半两降,而变证多矣)。(按:杂病当用桂,伤寒证中表未解者仍当用桂枝,兼取解 表)。为末。每服三钱。服后多饮热水,汗出而愈。伤暑者, 加朱砂、灯心煎。此足太阳药也。太阳之热,传入膀胱之腑,故口渴而便不通。经曰:谈味渗泄为阳

7、,二苓甘淡入肺而通膀胱为君(水无当 于五味,故淡能利水。茯苓走气分,猪苓走血分,然必上行 入肺,而后能下降入膀胱也);咸味通泄为阴,泽泻甘咸入 肾膀胱,同利水道为臣;益土所以制水,故以白术苦温健脾 去湿为佐;膀胱者,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故以肉桂辛 热为使,热因热用,引入膀胱以化其气,使湿热之邪,皆从 小水而出也(若汗下之后,内亡津液而便不利者,不可用五 苓,恐重亡津液而益亏其阴也,勿治之,便利自愈。亦有大 热如狂、小便不利而用此汤者, 欲使太阳随经之邪直达膀胱, 由溺而出也,大热利小便,亦釜底抽薪之义。陈来章曰:治秘之道有三:一曰肺燥不能化气,故用二苓、泽泻之甘谈,膀胱而化阴;使水道通利,

8、则上可以止渴,中可以去湿,下脾而升精;一曰膀胱无阳不能化气,故用肉桂之辛热,以温可以泄邪热也。李东垣曰:五苓散,太阳里之下药也。太阳 高则汗而发之,下则引而竭之。渴者、邪入太阳本也,当下 之,使从膀胱出也。小便利者不宜用,然太阳病热而渴,小 便虽利,亦宜五苓下之。又曰:邪在荣卫之间,谓之半表半 里,五苓散分阴阳膀胱经之半去半里也,理中汤治吐泻上下 之半表半里也。活人云:脉浮大是表证,当汗;其人发 热烦渴,小便赤,去卩当下;此是表里俱见,五苓散主之。五苓利水,何以能止渴生津?盖湿热壅于中焦, 则气不得施化, 故津竭而小便不通也;用五苓利其小水,则湿热下消,津回 而渴止矣,亦内经通因通用之意。李东

9、垣曰:伤饮者, 无形之气也,宜发汗,利小便,以导其湿;伤食者,有形之 物也,轻则消化或损谷,重则方可吐下) 本方去桂,名四苓散(李东垣曰;无恶寒证,不可用桂。周 扬俊曰:五苓为渴而小便不利者设,若不渴则茯苓甘草汤足 矣,若但渴则四苓足矣);本方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并 治小便不利。本力加苍术,名苍桂五苓散;治寒湿。本方加 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黄,便秘烦渴。本方加羌活, 名元戎五苓散:治中焦积热。本方加石膏、滑石、寒水石, 以清六腑之热,名桂苓甘露饮(宣明别见火门)。本方去 桂、泽泻,名猪苓散(金匮):治呕吐,病在膈上,思饮 水者。本方单用肉桂、茯苓,等分,蜜丸,名桂苓丸:治冒 暑烦渴,

10、引饮过多,腹胀便赤。本方单用泽泻五两、白术二 两,名泽泻汤(金匮),治心下支饮,常苦眩冒。本方单 用茯苓、白术,等分,名茯苓白术汤:治脾虚不能制水,湿 盛泄泻。再加郁李仁,入姜汁服,名白茯苓汤:治水肿。本 方加川楝子,治水疝。本方加人参,名春泽汤:再加甘草(合 四君子),亦名春译汤:治无病而渴,与病瘥后渴者,本方 去挂,加苍术、甘草、芍药、梔子、黄苓、羌活,名二术四 苓汤:通治表里湿邪,兼清暑热。本方倍桂,加黄芪如术之 数,治伤暑大汗不止。本方加甘草、滑石、梔子、入食盐、 灯草煎,名节庵导赤散:治热畜膀胱,便秘而渴;如中湿发 黄,加茵陈;水结胸,加木通。本方合益元散,治诸湿淋沥。再加琥珀,名茯

11、苓琥珀汤(谦甫);治小便数而欠(小便频 而短也)。本方合子胃散,名胃苓汤,一名对金饮子:治中 暑伤湿,停饮夹食,腹痛泄泻,及口渴便秘(此上下分消其 湿也。按机要论泄泻,有属风、属湿、属寒、属火,此 因于外感者也;三固言七情感动,脏气不平,亦致溏泻, 此因于内伤者也;外则当调六气,内则当凋五脏。又有因饮 食所伤而泄者,法当消导;因风飨泄者,当解散;因痰积上 焦,致人肠不固而泄者,当除痰;有脾胃气虚而泄者,当补 薷苓汤:治伤署泄泻。本方合小柴胡汤,名柴苓汤:治泄泻 发热口渴,疟疾热多寒少,口燥心烦。以上三方,并加姜、 枣煎。深师用本方治发白及秃落;术一斤,桂半斤,二苓、 泽泻各四两,更名茯苓术散。

12、 (医方集解) 程郊倩 标邪传入膀胱,是为犯本。其人必渴,必小便不利,宜可消 水矣。(此伤寒五苓论。)乃一症以水入则拒而吐,一症以水 入则消,何居?膀胱为津液之腑,热入而蓄邪水,致小便不 利也。是则水气挟热而上升,必至格水,此渴欲饮水,水入 则吐也。用五苓者,取其开结利水也,水泉不致留结,邪热 从小便出矣。若热微消渴,是则热入膀胱,而燥其津液,乃 成消渴。此膀胱无邪水之蓄,亦用五苓者,以化气回津也,使膀胱之气腾化,故渴亦止而病愈。 (一取开结利水,一取 化气回津,尽太阳犯本之治矣。)然症必以脉浮数,烦渴, 为脉表症里,知非阳明之里,而仍为太阳之里,故以五苓主 之也。(古今名医方论) 沈金鳌 业

13、师孙庆曾先生尝渭余曰:肿胀门惟水病难治。其人必真火 衰微,不能化生脾土,故水无所摄,泛滥于肌肉间。法惟助 脾扶火,足以概之,而助脾扶火之剂,最妙是五苓散。肉桂 以益火,火暖则水流;白术以补土,土实则水自障:茯苓、猪苓、泽泻以引水,则水自渗泄而可不为患。每见先生治人源流犀烛) 赵羽皇 人身之水有二:一为真水,一为客水。真水者,即天乙之所 生;客水者,即食饮之所溢。故真水惟欲其升,客水惟欲其 降。若真水不升,则水火不交而为消渴;客水不降,则水土 相混而为肿满。(此杂症五苓论。)五苓散一方,为行膀胱之水而设,亦为逐内外水饮之首剂也。 (五苓与真武汤对看, 五苓行客水之有余,真武护客水之不足,皆所以行

14、水也。不 可不知!)盖水液虽注于下焦,而三焦俱有所统,故肺金之按时而出。若肺气不行,则高源化绝,中州不运,贝y阴水泛治节有权,脾土之转输不怠,肾关之开合得宜,则溲溺方能流,坎脏无阳,则层冰内结,水终不能自行。不明其本,而 但理其标,可乎?方用白术以培土,土旺而阴水有制也;茯 苓以益金,金清而通调水道也;桂味辛热,且达下焦,味辛 则能化气,性热专主流通,州都温暖,寒水自行;再以泽泻、 猪苓之谈渗者佐之,禹功可奏矣。先哲有曰;水之得以安流 者,土为之堤防也,得以长流者,火为之蒸动也;无水则火不附,无火则水不行。旨哉言乎! (古今名医方论) 罗东逸 伤寒之用五苓,允为太阳寒邪犯本,热在膀胱,故以五苓

15、利水泻热,然用桂枝者,所以宣邪而仍治太阳也。杂症之用五 苓者,特以膀胱之虚,寒水为壅,兹必肉桂之厚以君之,而 虚寒之气始得运行宣泄。二症之用稍异,不可不辨。加茵陈 为茵陈五苓散,治酒积黄痺。盖土虚则受湿,湿热乘脾,黄州,利膀胱;桂为向导,直达热所,无不克矣。(古今名医色乃见。茵陈专理湿热,发黄者所必用也;佐以五苓,旺中方论) 吴谦 是方也,乃太阳邪热入府,水气不化,膀胱表里药也。一治 水逆,水入则吐;一治消渴,水入刚消。夫膀胱者,津液之 府,气化则能出矣。邪热入之,若水盛则水壅不化而水蓄于匕膀胱之气化不行,致小便不利也。若热盛则水为热耗, 而水消于上,膀胱之津液告竭,致小便不利也。水入吐者,

16、是水盛于热也;水入消者,是热盛于水也。二证皆小便不利, 故均得而主之。然小便利者不可用,恐重伤津液也。由此可 知五苓散非治水热之专剂,乃治水热小便不利之主方也。君 泽泻之咸寒,咸走水府,寒胜热邪。佐二苓之淡渗,通调水 道,下输膀胱,并泻水热也。用白术之燥湿,健脾助土,为 之堤防以制水也。用桂之辛温,宣通阳气,蒸化三焦以行水 也。泽泻得二苓下降,利水之功倍,小便利而水不蓄矣。白 术须桂上升,通阳之效捷,气腾津化渴自止也。若发热表不 解,以桂易桂枝,服后多服暖水,令汗出愈。是此方不止治停水小便不利之里,而犹解停水发热之表也。加人参名春泽 汤,其意专在助气化以生津。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黄,表

17、里不实,小便不利者,无不克也。 (医宗金鉴) 喻昌 五苓利水者也,其能止渴而救津者,何也?盖胃中之邪热, 既随小水而渗下,贝闲其小水,而邪热自消矣。邪热消则津 回而渴止,大便则自行矣。正内经通因通用之法也。(尚 论篇) 柯琴 水者肾所司也,泽泻味咸入肾,而培水之本。猪苓黑色入肾, 以利水之用。白术味甘归脾,制水之逆流,茯苓色白入肺, 清水之源委,而水气顺矣。然表里之邪,谅不因水利而顿解, 故必少加桂枝,多服暖水,使水津四布,上滋心肺,外达皮毛,溱溱汗出,表里寒热两除也。 (伤寒附翼) 程应旄 五苓散能通调水道,培助土气,其中复有桂枝以宣通卫阳。停水散,表里和则火热自化,而津液得全,烦与渴不必治

18、而 自治矣。然多服暧水令汗出者,上下分消其水湿也。是则五则利小便渗热而治里,标与本所主各有别矣。(伤寒论后苓散与桂枝麻黄二汤虽同为太阳经之药,一则解发汗而治表,条辨) 陈尧道五苓散本表里两解之药,今之知用桂枝者鲜矣,殊不知欲兼 治表,必用桂枝,专用利水,则宜肉桂,以肉桂辛热能引诸 药直达热邪蓄结之处,故茯苓、猪苓味淡,所以渗水涤饮也;泽泻味咸,所以泻肾邪止渴也,白术味甘,所以燥脾逐湿也。兼以桂有化气之功,如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浊阴既出下窍,贝y清阳自出上窍,又热随溺而泄,则发热口渴之证,不治自愈。 (伤寒辨证) 钱潢 其立方之意,用桂以助肾蒸腾之气,更用诸轻淡以沛肺

19、家下 降之功,使天地阴阳之气交通,气化流行,而上下之气液皆 通矣。(伤寒溯源集) 张锡驹 散者,取四散之意也。茯苓、泽泻、猪苓、淡味而渗泄者也。白术助脾气以转输,桂枝从肌达表,外窍通而内窍利矣。(伤 寒论直解) 王晋三 苓,臣药也。二苓相辅,贝y五者之中,可为君药矣,故曰五 苓。猪苓、泽泻相须,藉泽泻之咸以润下;茯苓、白术相须, 藉白术之燥以升精。脾精升则湿热散,而小便利,既东垣欲 降先升之理也。然欲小便利者,又难越膀胱一腑,故以肉桂 热因热用,内通阳道,使太阳里水引而竭之,当知是汤专治 留着之水,渗于肌肉而为肿满,若水肿与足太阳无涉者,又 非对证之方。(绛雪园古方选注) 黄元御 五苓散,桂枝

20、行经而发表,白术燥土而生津,二苓泽泻行水 而泄湿也,多服暖水,蒸泄皮毛,使宿水亦从汗散,表里皆 愈矣。(伤寒悬解) 徐忠可 瘦人则腹中原少湿也;然而脐下有悸,悸者微动也,此唯伤 寒发汗后,欲作奔豚者,有脐下悸,或心气伤者,劳倦则发 热脐跳;今内无积湿,外无表陷,又非心气素伤,而忽脐下 悸,论理上焦有水,不宜证见于脐,乃上仍吐涎沫,甚且颠 眩,明是有水在中间,故能上为涎沫、为颠眩,下为脐下悸。盖心为水逼,肾乘心之虚而作相凌之势,故曰此水也,因以 桂、苓伐肾邪,猪苓、泽泻、白术泻水而健胃,此痰饮之苓 桂术甘汤去甘草加猪、泽。彼重温药和胃,此则急于去水耳。且云饮暖水汗出愈,内外分消其水也。 (金匮要

21、略论注) 尤在泾 瘦人不应有水,而脐下悸则水动于下矣;吐涎沫则水逆于中 矣,甚而颠眩,则水且犯于上矣。形体虽瘦而病实为水,乃 病机之变也。颠眩即头眩。苓、术、猪、泽甘淡渗泄,使肠 间之水从小便出。用桂者,下焦水气,非阳不化也。曰多服 暖水汗出者,盖欲使表里分消其水,非挟有表邪而欲两解之 谓。(金匮要略心典)吴谦 悸者,筑筑然跳动之病。上条心下有悸,是水停心下为病也, 此条脐下有悸,是水停脐下为病也。若欲作奔豚,则为阳虚, 当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今吐涎沫,水逆胃也,颠眩,水阻阳也,则为水盛,故以五苓散主之。 (医宗金鉴) 唐容川 仲景此方,治胸满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而用桂枝入 心以

22、化胸前之水结,余皆脾胃中州之药,使中上之水得通于则小便利,散于上则口渴除,达于外则身热解。今遇小便不利,便用五苓散,虽去桂入膀胱化气,然桂实心肝之药,阴水可用而阳水绝不可用。(血证论)火交于水,乃借治法,不似附子台乌,本系膀胱正药也,且章楠 此方在伤寒门,为兼治太阳经腑之病,应用桂枝。故论曰,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可知当用桂枝以行 表,故又言汗出愈,不然二苓、泽泻下泄之力胜,焉能使其 行表出汗乎?若无表证,宜用肉桂,则其化气行水之功更胜 也。盖是方无论用桂、用枝,皆为宣化三焦之法,即非太阳 之主方,何也?以三焦司一身表里升降之气,内自脾胃,外 达肌肤,必由三焦转输,故三焦气和,

23、则内外通利,二便自 调。然其升降之机,又在脾之健运。故此方用术健脾,以桂 通阳,阳气运化,水道流行,乃以二苓、泽泻导入膀胱而泄。所以经言:三焦者,水道出焉,属膀胱,而膀胱为三焦之下 游也。又曰:气化则能出焉。谓三焦之气宣化,而膀胱之水 方能出也。仲景又用此方治霍乱。霍乱,脾胃病也,因三焦 气阻不得升降, 而致吐利交作, 则其非太阳主方, 理可见矣。若治霍乱,当用肉桂为宜。(医门棒喝 • 伤寒论本旨 ) 王士雄 仲圣于霍乱分列热多、寒多之治。皆为伤寒转为霍乱而设, 故二“ 多” 字,最宜玩味。所云热多者, 谓表热 多于里寒也;寒多者,里寒多于表热也,岂可以热多

24、二字, 遂谓此方可治热霍乱哉?沈果之云;其用桂者,宣阳气,通 津液于周身,非用之以通水道下出也;用泻、术、二苓,以 通三焦之闭塞, 非开膀胱之溺窍也。 如果热入而渴, 复用桂、 术以温液耗津, 又加苓、泽以渗之,是热之又热, 耗之又耗, 速之毙矣。余谓观此则多饮暖水汗出愈之义益明,故霍乱无 阳气郁遏身热之表证,无三焦闭塞气化不宣之里证,而欲饮 水者,切勿误解热多为热证, 而妄援圣训, 浪投此药也。(随 息居重订霍乱论 ) 费伯雄 湿为地之气,其中人也缓,其入人也深,其为病也不可以疾 而已。坐卧卑湿,汗渍雨霖, 此湿之自外来者也; 多食浓腻, 过嗜茶酒,此湿之自内生者也。治湿必先理脾,脾土健运,

25、 始能渗湿,此定法也。又须分利,使浊阴从下而出,亦定法也。五苓散,仲景本为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表里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咳、中 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症、 身痛身重等症。总之治寒湿则宜用肉桂,不宜用桂枝。若重 阴生阳,积湿化热,便当加清利之药,并桂枝亦不可用矣。至加减之附方,各有宜称,亦当细细参之。 (医方论) 徐忠可 太阳之经与腑气本相通,故有经之余邪袭入腑为烦温,而经外之邪顿清,所以五苓为两解表里首剂,若无表竞去桂矣,热未除者,亦有腑邪盛,而牵定经络致表未全解者,五苓有故又有四苓之用也。(伤寒原方发明 唐笠山 此治小便不利之主方,乃

26、治三焦水道而非太阳药也。素问经 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 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此方 用桂以助命门之火.是釜底加薪,而后胃中之精气上腾,再 用白术健脾以输于肺,而后用二苓泽泻运水道之升已而降, 其先升后降之法,与内经之旨滴滴归源,复与太阳何涉。(吴 医汇讲) 沈目南盖多服暖水,犹服桂枝汤啜稀热粥之法,但啜粥以助胃中营 卫之气,而暖水乃助膀胱水府之津, 俾膀胱气盛则溺汗俱出,经腑同解,至妙之法,可不用乎。 (伤寒六经辩证治法) 左季云 茯苓味甘平,猪苓味甘平,甘虽甘也,终归甘淡。内经曰: 淡味渗泻为阳,利大便曰攻下,利小便曰渗湿。水饮内蓄,

27、须当渗泄之,必以甘淡为主。是以茯苓为君,猪苓为臣;白 术味甘温,脾恶湿,水饮内蓄,贝y脾气不治,益脾渗湿,必以甘为助,故以白术为佐;泽泻味咸寒,内经曰:咸味下泻李中梓 淡味渗泄为阳,内蓄水饮,须渗泄之,故以二苓泽泻为主。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故用桂为向导之使。(伤寒脾土强旺,则水饮不敢停留,故以白术为佐。水蓄则肾燥,括要) 吕震名 诸家皆以导湿滋干,释五苓之取义,但以桂枝之辛温,苓泽 之渗泄,即白术亦主燥脾,与生津润燥之义全不相涉,而渴 证宜之何也?盖此证由经入府,水蓄于下,不能输津于上, 故治渴必先治水,且散服而多饮暖水,自有输精散布之功。以及诸湿肿满,盛于下焦,或趋于下,则为泄泻,或逆于上,(伤寒寻源张秉成则为呕、咳等证。然太阳有经有腑,经者,即为表证,可汗 之而愈;若传入于腑,腑者,膀胱也,膀胱为水腑,热则水 结不行,少腹满,小便不利,由是内外之湿,悉皆趋附,下 行极而上者有之,故用二苓、泽泻直入膀胱,泻其热结之水 邪。表既未除,故用桂枝以解不尽之表。湿盛则土衰,故用 白术崇土以胜其湿,使脾土有健运之功,表里两解,正气不 伤耳。如湿邪在里,外无表证者,则用肉桂,假其大辛大热 以入下焦,化其阴湿,开之导之,随苓、泽渗利,自无留滞 也。(成方便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