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69.56KB ,
资源ID:57693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69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测试题4.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测试题4.docx

1、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测试题4课时提能演练1.(2018平顶山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二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三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1

2、)据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变化的原因。(2)概括材料二、三,指出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呈现出什么新景象?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但识见深浅大不相同。中国全史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

3、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材料三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帝,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帝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1)依据材料一,分析戊

4、戌变法出现的历史根源。(2)材料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3)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2018长沙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材料二 (刘歆阐释左氏春秋是)“以其非博之学,欲夺孔子之经,而自立新说以惑天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材料三 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请回答:(1

5、)据材料一、二,指出康有为与刘逢禄观点的异同之处。(2)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叶德辉观点的认识。4.(2018苏州模拟)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材料二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

6、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材料三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者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四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

7、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梁启超康有为传(1)依据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西方的特点有何不同?(2)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3)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理由。5.(2018黄冈模拟)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雷颐材料二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

8、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萧功秦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材料四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2)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3)材料四从哪个角度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

9、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4)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备选习题1.右图是19 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 )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C.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2.(2018海口模拟)“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3.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强学会的成立 B

10、.中外纪闻创办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4.(2018苏州模拟)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5.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下列措施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裁撤冗员 取消旗人特权 废除八股 裁汰旧军 设立京师大学堂A. B. C. D.6.(2018怀化模拟)“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

11、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 改革科举制A. B. C. D.7.“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A.地主阶级改革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8.(2018南阳模拟)戊戌变法使大小官僚及其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因为变法规定(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废除八股取士 D.裁汰绿营9.康有为认为,在“公车上书”四项主张中,只有一项是“立国自强之策”。这就是( )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

12、迁都定天下之本”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10.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11.阅读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回答问题: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足”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

13、”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两位“秀才”共谋国事,开始了一场“现代化”运动。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1)图一中“已成定局的悲剧”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图一所示历史事件及其影响。(2)为什么说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3)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答案解析1.【解析】第(1)题“变化”由材料中的“集体”得出,“原因”要从经济、思想及社会环境分析。第(2)题第一问

14、要从社会经济和国家政治总结,第二问从婚姻自由、平等等方面概括。答案:(1)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2)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 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 。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分析、理解、判断能力。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介绍了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失败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归纳概括。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2)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

15、运动。(3)缺乏斗争策略(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紧急关头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群众基础。3.【解析】第(1)题考查的是对康有为与刘逢禄观点的异同之处的理解。根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加以概括。第(2)题考查的是对叶德辉观点的认识和理解。作者看出了康有为思想的实质;但倾向于对康有为的批判,坚持夷夏之辨,态度较为保守,反对变法。答案:(1)同:两者都怀疑左氏春秋的真实性。异:刘逢禄多从学术角度考虑;康有为则为其变法提供理论依据。(2)有道理。叶德辉看出了康有为思想的实质;但作者倾向于对康有为的批判,坚持夷夏之辨,态度较为保守;反对变法。4.【解析】第(1)题要从经济技术和政治、教育方面分析。第(2)题回答政治制度。第(3)题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