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9.02KB ,
资源ID:57687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687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的时间.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的时间.docx

1、浅谈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的时间浅谈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的时间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需要自主思考的时间,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自习、探究、质疑、评价、反思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这些自主时间,更好地完成课堂任务。关键词:自主时间;课堂教学;学生常有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会教了,这道题不知讲了多少遍,可还是有学生不会做!这可能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有关联。一些数学课堂上,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他们来不及思考、消化和吸收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致使学习模糊迷失方向。反之,如果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进行探究、思考、讨论、消化,这样就

2、能有助于理解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年来,笔者一直坚持给学生多留点自由支配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这种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给学生自习的时间案例:那是一节数学课,笔者将例题出示给学生后,没有立即讲解,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找出解题思路,并且规定:思考的时间只有四、五分钟。学生很快进入思考状态,一会儿,陆续有学生举手示意完成了任务。当笔者说时间到时,有几个学生要求笔者:“等一等”,或许是学生的努力感动了笔者,笔者就多等了几分钟。几分钟过后,果然那几个提议“等一等”的学生也举起了手。笔者笑着问大家:“还需要等一等吗?”出乎意料的是:平时比别人思维活跃的小吕同学一边低着

3、头一边要求道“老师,再等一会儿,我又想到了一种更好的方法。”笔者点头同意了,直到没有学生要求等为止。当学生讲解方法时,结果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学生竟先后找到好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有的连笔者也没有想到,更有甚者那些平时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提出了他们的想法。课后笔者庆幸自己给了学生更宽松的思考时间,要不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收获呢!思考:“要自己去学,不要坐而受教。”显然陶行知先生是十分强调自学的。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教学模式真正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夯实基础。就数学学科而言,对学生自学的

4、要求不能只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和能做一般性的练习,还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书本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训练,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与贯通;要求学生抓住实质,尽可能地想出不同于书本上的解法和解释;知道例题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其证明和解答又是怎样想到的,所使用的数学解题方法又是什么,书中的公式、定理等结论能否加以推广使用,条件是否多余等,对这些问题的处理迫使学生不但要思考书本上明摆着的知识,而且更要思考隐藏于书里看不见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已积极的思考,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的知识点,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以便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把书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二、给学生探究的时间案例

5、: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时,以往的教法是利用假设不平行得出与条件相反的结论,因而两直线是平行的。根据“做中学”的指导思想,笔者在教学此课时,采用小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操作学具,用三根木棒进行操作,将其中两根固定,转动第三根,观察角的变化,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找出规律,得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样也得出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思考:学生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归纳、分析,

6、这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作保证。虽然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时间上要比教师讲解花费得多,也许练习的数量会减少,有时甚至会来不及完成教学任务。但实践出“真知”,事实证明: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积极的活动,很多知识便如同“过眼云烟”,很难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掌握了。”这很好地说明为了让学生真正弄懂、学透,“费时”“费力”也是值得的。三、给学生质疑的时间案例:笔者在执教有理数的加法时,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同学在南北走廊上走路,先走两步,又走了3步,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步?学生经过分析、小组讨论后,归纳得到等式

7、:+2+(+3)=+5(+2)+(-3)=-1-2+(-3)=-5(-2)+(+3)=+1再加上由两个特殊得到的两个等式:(5)(-2)+0=-2(6)+2+(-2)=0总共六个等式,让学生给六个等式进行分类,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1、4分一类,2、3、5分一类,6是另一类,分类的标准是答案的正负性,马上有同学站起来反驳:这种分类方法没有依据,如果把4中的-2改成-4的话,得到的和就不是正数了就这样不断地有学生提出自己的分类意见,也不断地有学生加以否定,在辩论中学生考虑问题越来越全面、分类标准也越来越明确,最后一致通过把1和3分为一类,2和4为一类,5和6各一类,然后根据这四个类别总结出有理数的

8、加法法则,虽然教学过程很费时间,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思考: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由此可见提问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因为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疑点地提出,无不闪烁着他们智慧的火花,凝聚着他们创新思维的火种。需要注意的是:至于要留给学生多长时间,应由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熟知程度而定。尽量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提出问题。学生若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已把握了问题的真谛,反之,要分析原因,继续引导,直至学生能

9、够在总体上准确把握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明显的错误也要积极帮助,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教师还要善于寻找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被尊重的快乐,进而养成爱提问的习惯。四、给学生评价的时间案例:学过二元一次方程后,让学生上黑板做这样一道题目:已知,求代数式的值。由于该学生对题目观察得不够细致,只注意到“已知”是一个方程,所以他就利用“配方法”解出了的值,然后再把的值代入代数式中求值。这位学生做好后,笔者问他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他在仔细地看了自己的解题过程后,挑出了几个小毛病。接着笔者问下面的学生:“你们

10、觉得他做得怎么样?”有学生说;“老师,我觉得他的方法不够好,用因式分解法更好,计算更简单。”平时爱动脑筋的小周同学站起来说:“我觉得他们的方法都不太好。”同学们都惊讶地看着他,他接着说:“用整体代入的方法,口算就可以得到答案了。”“对啊!”有学生附和道。笔者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得到的经验一定比教师大费口舌授给他们要深刻得多。思考:学生评价是引导和培养个性的“催化剂”,也是激励学生前进的“泵”,能为每一个学生找回自信,使每一个学生享有成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因为学生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各种能力

11、的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倾听能力、表达能力等各种能力都得到提高,它既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将评价变成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五、给学生反思的时间案例:在学习垂径定理的推论后,特意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在学习过程中的成与败。一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觉得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这句话有点问题的。”听了这同学的疑议,原对此深信不疑的学生也开始思索这个问题,想了一会儿,有学生惊讶地发现:“是不对,如果这条弦是直径,虽然相互平分,但这两条直径不一定要互相垂直。”甚至有学生上黑板把这种情形画了出来

12、,越来越多的学生看着笔者寻求答案,笔者笑着说:“看来是老师错了,那这介结论应怎样改才没有错误呢?”马上有学生提议在弦的前面加一个“不是直径”的定义。作业表明;学生凡涉及到这个知识点,没有出错过,其效果远胜于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作业来强化学生的记忆。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平时我们总能听到部分教师道出这样的埋怨:“这道题刚刚讲过,学生又做得一塌糊涂。”学生也常拍着脑袋喊“冤!”“这道题我做了好几遍,怎么一下子又没做出来。”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我们忽视解题后的反思。要提高学生解题的质量,就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是指对整个解题活动的反思,包括对题意理解的反思、习题

13、涉及知识点的反思、解题思维程序的反思、解题结果表述的反思、解题所用方法规律和技能的反思以及解题失误的反思等等,如果学生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养成善于反思的习惯,既可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促进知识的迁移,能让学生在反思中升华思维,在反思中提高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及时反思、消化,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总之,只有把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让学生朝着我们预期的目标发展!参考文献:1张秀芳.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EB/OL.http:/trainingcentre/刘小红.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J.新课程学习?下,2011(8).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