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54.49KB ,
资源ID:57679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679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员工激励 第一章 激励理论.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员工激励 第一章 激励理论.docx

1、员工激励 第一章 激励理论员工激励 第一章 激励理论 一、 激励理论概述 (一)什么是激励 1.激励的定义 经济学认为,奖金是实现按劳分配的一种补充形式,是对劳动者超额劳动的物质鼓励。为了纠正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在一定条件下扩大报酬的差距,拉开档次,以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法学从国家宪法和各项法令的角度阐述奖励制度,认为对生产、发明、技术革新等给予奖励有利于鼓舞劳动者向先进者学习,能更好地鼓励员工巩固和提高劳动热情,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积极性;惩罚则是对违反法律行为者的制裁。违反刑事法律中的强制规定的,由法院给予刑事制裁;违反国家其他法律、法令中的强制规定的,由国家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制裁、纪律制

2、裁。 行为科学认为,奖励是对取得突出成绩,作出卓越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表彰与鼓励;在消极行为发生后,给予某些令人不喜欢的对待,或取消某些为人所喜爱的东西,从而减少或消除消极行为,就叫做惩罚。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到,奖惩两者虽然方法不同,着眼点不同,但都有一个核心内容激励。通过奖励或惩罚激发、鼓励人们向着信息发布者确定的目标调整或增强自己的行为指向和力度。于是一个需要总括奖惩的定义“激励” 便应运而生了。那么,什么是激励呢?对此,智者见智,看法也不一致。现先介绍一下一些学者所下的几种定义。 激励就是“此时此刻对行动的方向、强度与持续性的(直接)影响” 激励所涉及的是“行为是怎样发端,怎样被赋予

3、活力,怎样延续,怎样导向,怎样终止,以及在所有这一切进行的过程中,该有机体是呈现出何种主观反应的”。 激励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主宰着人们或较低等的有机体在多种自愿活动的备选形式中所做出的抉择”。 “激励必须研究一组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人的智力、技巧和对任务的理解程度以及环境中所存在的各种制约条件都保持恒定不变的条件下,能说明一个人的行为的方向、幅度和持续性。” “激励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激励就是源发、鼓励之义;广义的激励则是指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人的热情,启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潜能,使其行为朝向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 “在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含义,主要

4、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员工激励激励也可以说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管理行为学中的激励,主要是指启迪人的心灵,激发人的动机、挖掘人的潜力,使之充满内在的活力和动力,朝向所期望(或既定)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从激励论的研究出发,所谓激励,就是系统的组织者采取有计划的措施,设置一定的外部环境,对系统成员施以正强化或负强化的信息反馈(借助于一定的信息载体),引起其内部的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使之产生组织者所预期的行为反应,正确、高效、持续地达到组织预定的目标。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维持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

5、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奋勇前进的心理过程。调动人积极性的各种措施,按其实质来说,就是要采取各种形式的激励手段去激发行为的动机,使外部的刺激转化为人的自觉主动行为的过程。 按照贝雷尔森(Berelson)和斯坦纳(Steioner)对动机一词所下的定义,动机是一种能够提供精神力、活力或动力(从而形成“激励”),并能够指导或引导行为达到目的的内心状态。换言之,“激励”是一个通用词汇,可运用于动力、期望、需要、祝愿以及其他类似力量的整个类别。因此,当我们说主管人员激励他们的下级时,意思是说,他们在促进、期望和诱导其下级按照所希望的方式行动。 激励因素就是那些能诱使一个人作出成绩来的事物,其中可以包括更

6、高的工资、有声望的头衔、漆在办公室门上的大名、同事们的赞扬,以及许许多多其他使人情愿干活的东西。当然,动机反映了需要,而这些需要又是一些看得见的报酬或奖励;这反过来又加强了对满足这些需求的欲望。同时,报酬或奖励也可以是一种手段,用来调和各种需要之间的矛盾,或者重点强调某一种需要,使之得到优先的满足。 因此,激励因素就是能影响个人行为的某种东西。它对一个人愿意做些什么事情的取舍有重大影响。显然,在任何企业里,主管人员必须关心激励因素的作用,并创造性地运用它们。人总是以种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要求的。譬如,一个人可以通过积极参加社交俱乐部而不必通过企业来满足归属的需要,可以用但求无过、凑合过去的方式来

7、满足经济的需要,可以用花费时间于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方式来满足地位的需要等等。当然,主管人员所必须做到的,是利用那些激励因素诱导人们为其所属企业有效地工作。任何一个主管人员都不要期望去支配雇员的全部活动,因为员工总会有一些与企业无关的欲望和动机。但若要使一个公司或企业的经营有效和卓有成就,则必须在每个员工的身上激发起足够的动力,并使他们得到满足。 2.从客观的角度系统地认识激励 激励与激励过程的实践,实际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要用系统观来重新认识激励。 激励系统指的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激励要素构成一个整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激励时间维指激励过程;激励空间维指激励层次;激励逻辑维指

8、各种激励因素。 (二)激励的意义及特征 1.激励是生产力的促进剂、推动剂 构成生产力因素的人是指掌握一定的文化、科技知识、劳动技能,并且具有极高的积极性、工作热情,在实际生产劳动中能发挥其创造力、智慧的人。激励是生产力的促进剂,推动剂。 2.激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主要管理职能 现代企业管理正在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越来越突出人的作用和力量。人是管理的主体,激励是管理的核心。总之,正确地认识激励理论、模式,不失时机地采用适当的激励方法与手段,这对各级管理人员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员工激励,可以避免决策失误。 (三)激励的作用与特征 1.激励的作用 领导的职责就是要把员工们的动机有效地引到

9、组织的目标上去,将员工当作资源(如同物力,财政资源)加以开发,通过激励,了解动机,留住员工,激发创造性。 2.激励的特征 激励是有方向性的。积极性的方向表现为:努力完成一件事,是为了个人利益,还是为了集体、国家。当然,也可以是国家、集体、个人都得到利益。 二、激励思想 一些激励理论家假设人是理性的,并提出以下几个主要的假设: 1.复杂人假设理论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无论是经济人、社会人,还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理论,虽然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适于一切人,因为人是很复杂的。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了复杂人的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们工作的动机不但是复杂的,而且

10、是经常变动的。根据不同人的生理、心理表现,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会形成复杂的联合型动机;人们可以依其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来适应各种不同的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很难制定一种对任何人都适用的万能管理方法。根据复杂人的假设,管理上要求根据不同时间、地域、职业,善于观察劳动者之间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为不同人所接受的多种管理方式,其中包括奖励方式。 2.社会人假设理论 这一假设来源于梅奥的霍桑实验,之后又经英国塔维斯托克学院煤矿研究所再度验证。这一理论认为随着工业革命和工作合理化,人们对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毫无兴趣。人类工作以社会需要为主要动机:人们在集体的生产劳动中,经由同事之间的关系而获得的认同

11、感觉;在工作的相互联系中,享受工作的乐趣;人们在工作中,最感迫切需要的是管理人员的社会需要的满足,金钱的刺激已经失去原来的诱因效果了。根据社会人的假设,这一时期的管理方式是参与管理。这种管理的重点在于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注意协调员工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员工形成归属感和整体感,倾听工人的意见和呼声,并积极向上层反映。在奖励制度上,主张奖励集体而不主张奖励个人;主张感情的满足,而不主张单纯的金钱刺激。如美国,1935年有75%的公司采用工资奖励计划。霍桑实验以后,1939年,采用工资奖励计划的公司降至52%,到1958年已降至 27%。 3.经济人假设理论 经济人又名为实利人。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

12、义哲学和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这种假设认为,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人们参加生产劳动的冀望是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金钱高于一切;在生产管理的组织中,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人是被动地接受组织的控制和操纵。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米德维尔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泰勒。根据经济人的假设,这一时期的管理方式是任务管理。重点在于对人们的劳动时间和动作进行科学分析,以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对于人们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考虑很少;管理只是少数上层人物的事,广大工人则是被动地听从指挥;在奖励制度方面,只注重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主要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的积极性。 4.自我

13、实现人的假设理论 这一假设是20世纪50年代末由马斯洛和麦克雷戈等人提出。这种假设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即在工作中追求成就,实现自治和独立,发展特殊能力和技术,使自己富有弹性,能够适应于环境。人是自动和自制的,外在的诱因和控制会对人产生一种威胁,个人的自我实现与生产组织的业务并非冲突。如有表现机会,人们会自动地调整个人的需要,与组织目标相吻合。根据自我实现人的假设,采取目标管理的方式。这种管理的重点在于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促使人们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心情愉悦,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奖励制度则在施行外在奖励(如增加工资,晋升职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的同时,特别重视内在奖

14、励(如人们在工作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等)的满足。 三、早期的激励理论 1.科学管理的激励理论 科学管理的激励理论为“管理科学之父”泰勒(F.W.Taylor)所首创,他认为:管理者应该透过工作的研究与设计,来协助工人获得最高的工作效率,进而取得最大的物质酬劳。 泰勒经由实例以及其他的工厂实务发现:依靠个人技艺的时代已经过去。科学管理应为装配线和大量生产铺路,管理者的职责也与过去所担任的工作不同。在过去,管理者可以随个人经验,甚至随心所欲地指派和领导工人工作。但是,现在却不行了。他必须做到: (1)对于所监督的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寻求最佳的工作方法。 (2)根据科学方法甄选,训

15、练及培养工人的工作技能,而非由工人自己摸索。 (3)密切注意工人的工作是否符合科学原则。 (4)划分管理者与工人间的责任,使各尽所长。 泰勒认为:遵循上述原则,对于劳资双方都得其利,因为生产力增加的结果,工人的工资也随着增加。他主要担心的原是管理方面的反对,因为采取他的方法,管理者将不能随心所欲地支配工人及其工作,这种做法剥夺了长久以来管理者的特权。 泰勒的科学管理说明了: (1)激励是有选择性的。人的积极性有时是捉摸不定的,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如气质、性格、爱好、兴趣、感情等,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2)激励是有时效性的。积极性不可能持续高涨,而是起伏不定的。如发奖金时,员工

16、的积极性会高涨,过后积极性又下落。 (3)激励的复杂性和能动性。人类的动机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如,一方面为了多增加收益而想加班加点,但另一方面却考虑应留些时间同家人团聚。 2.激励与企业管理 根据以上激励特征,企事业单位领导要经常考虑到以下问题: (1)寻求激励因素以激发动机、驱使行为。 (2)选择激励的方向是考虑激励只对个人利益有利,还是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结合。 (3)怎样保持激励行为持久,经久不衰,要依靠不断采取新的强化措施。 (4)从工作绩效看激励: 绩效=能力积极性 如果两位员工的能力相等,而绩效不等,那么其原因是积极性存在着差别。 四、现代激励理论 (一)弗鲁姆的效价期望理论 弗鲁

17、姆认为,一个人采取某种行动的动力,任何时候都取决于他在采取该行动以后所取得的正反两方面结果的预期价值,乘以他预期该后果有助于实现所要达到的目标的程度。换言之,他认为激励是某个人行动的预期价值乘以这个人可能达到该目标的概率所得的积。 用弗鲁姆自己的术语将其理论表述如下: 动力=效价期望率 在上式中,动力是一个人积极性的强度,效价是他对某一个成果的偏好程度,而期望率则是因采取某个行动可能导致实现所求目标的概率。 期望理论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 用符号表示即为: M=VE 其中M为英文字母Motivation(激励力量)的第一个字母,V为英文Va lence(效价)的第一个字母,E

18、为英文Expectancy(期望)的第一个字母。 效价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估价。这也可理解为,被激励对象对目标的价值看得多大。 在现实生活中,对同一个目标,由于各人的需要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对该目标的效价也往往不同。比如,有个人希望通过努力工作得到升迁的机会,这就表明,他的升迁欲望高,“升迁”在他的心目中的效价就高;如果一个人对升迁漠不关心,毫无要求,那么,升迁对他来说,其效价等于零。相反,如果一个人不但没有升迁的要求,甚至害怕升迁,这时,升迁对他来说,效价为负值。 升迁的效价是如此,别的需要的效价也是如此,效价有正值、零、负值,但其含义仅仅是欲望的大小、高低。 期

19、望值是指个人对某项目标能够实现的概率的估计,也可理解为被激励对象对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计。期望值也叫期望概率,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判断一定行为能够导致某种结果或满足某种需要的概率。对某个目标,如果个体估计完全可能实现,这时概率为最大(P=1);反之,如果他估计完全不可能实现时,那么概率为最小(P=0)。 由此可见,对于一个一心想升迁的人,升迁对他的效价很高,如果他同时觉得升迁的可能性也很大(即期望值很高),那么用升迁对他进行激励,便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其次,我们还得考虑对达成高水准的偏好程度或期望价。 为便于说明期望理论的内容,主要观念必须先加以讨论:媒体期望价及期

20、望。 媒体:人们做某件事受到激励的程度,乃视人们自觉到完成此事后,他们可能获取报酬,或此事对他们的重要程度而定。 最后,我们尚需考虑某君是否认为他有能力达成高销售量的目标。 当一个人无意于达到某个目标时,其效价为零;而当他不希望达到该目标时,其效价为负值。结果当然就会毫无积极性。同样,当期望率为零或为负时,这个人也不会有实现目标的任何积极性。所以,一个人做某件事的动力大小,将同时取决于效价和期望率两个因素。此外,完成某项行动的动机可能产生于 (达成初级成果的知觉机率) (每一初级成果各具有特定期望价) (初级成果与次级成果的知觉关系) (每一次级成果各具有特定的期望价) 高加薪 高销售水准 中

21、加薪 努力或激励 中加薪 中销售水准 低加薪 低销售水准 无加薪 图1-1 (此处图略)弗洛姆期望价值模式 实现另一个目标的愿望。例如,一个人愿意努力工作以取得成果的真正意图,是想取得以工资形式表现的“效价”。而一个经理愿意努力工作以实现公司在市场营销或生产方面的目标,可能是想取得提职、提薪方面的“效价” 如图1-1。 (二)ERG理论 阿德弗尔的ERG理论,是最近才发展出的激励理论。他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浓缩成三种需求,即生存需求,关系的需求以及成长的需求。 ERG的理论具有三个主要的前提: 1.每一层次的需求,愈少满足,则愈希望能满足。比如生存的需求(如薪资),在工作中,愈没有被满足,则员工

22、将愈希望此种需求能够获得满足。 2.愈低层次的需求,愈被满足,则愈希望能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例如当工人愈满足其生存的需求(如薪资已获充分的满足时),则愈期望能满足关系的需求(如满足人际的关系)。 高加薪 努力或激励 中加薪 需求的满足 需求的强度 需求的挫折 成长需求的挫折 成长需求的满足 成长需求的重要 关系需求的挫折 关系需求的重要 关系需求的满足 生存需求的挫折 生存需求的重要 生存需求的满足 3.较高层次的需求,满足愈小,则对较低层次的需求的满足愈迫切。例如成长的需求的满足程度愈小(如挑战性的工作),则愈希望满足关系的需求(如满足人际的关系)。此种关系如图1-2所示。 ERG理论的“满

23、足进展”,“挫折退缩”的成分,如图 1.4.2所示。 图1-2 (此处图略)ERG理论的两种成分 (三)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一种相当理性的激励理论。公平理论有人称之为社会比较理论,或称交换理论,此理论所讨论的重心在于报酬,认为报酬乃是行为的重要激励因子。 公平理论为亚当斯于1963年所提出。理论的主要成分包括“投入”、“成果”、 “比较人或参考人”以及“公平与不公平”。投入指员工对工作所做的贡献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如教育程度、经验、技术、努力程度、工作时数以及个人用于工作的工具、材料或设备;成果指员工感觉到从工作中所获得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诸如待遇、福利、升迁、地位象征、被赏识以及成就感或自我

24、表现的机会。 需求的满足 需求的强度 需求的挫折 成长需求的满足 成长需求的重要 关系需求的重要 关系需求的满足 生存需求的重要 生存需求的满足 代表满足-进展 代表挫折-退缩 由上可见,公平理论认为: 1.员工对报酬的满足程度是一个社会比较过程。 2.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报酬是否满意,不仅受到报酬的绝对值的影响,而且也受到报酬的相对值的影响(个人与别人的横向比较,以及与个人的历史收入作纵向比较)。 3.人需要保持分配上的公平感,只有产生公平感时才会心情舒畅,努力工作;而在产生不公平感时会满腔怨气,大发牢骚,甚至放弃工作,破坏生产。 当一个人发觉自己的分配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时,为了消除由此而产生

25、的心理上的不平衡,他可能会以以下几种方式来消除不公平感: 1.谋求增加自己的报酬; 2.谋求降低他人的报酬; 3.设法降低自己的贡献; 4.设法增加他人的贡献; 5.另换一个报酬与贡献比值较低者作比较对象。 图1.4.3(此处图略) 现代激励理论分类图 过程型激励论 内容型激励论 需要层次论 期望理论 ERG理论 公平理论 归因理论 强化理论 目标理论 双因理论 老行为主义激励论 新行为主义激励论 行为修正激励论 综合激励论 总结而言,现代激励理论可分为行为主义激励论,认知派激励论以及综合激励论。行为主义激励论包括老行为主义激励论、新行为主义激励论、行为修正激励论(强化理论)等。认知派激励论包

26、括内容型激励论与过程型激励论两大派别。内容型激励论中包括需要理论,E.R.G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论等。过程型激励论中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归因理论、目标理论等。综合型激励论包括场动力论等。现代激励理论如图1-3所示。 (四)需要层次理论 最著名的激励理论应该数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了。他假设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 1.生理需要。食物、水、住所、性满足以及其他方面的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 3.社会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及接纳方面的需要。 4.尊重需要。内部尊重因素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地

27、位、认可和关注等。 5.自我实现需要。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这是一种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 个体的需要是逐层上升的,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占据主导地位。从激励的角度来看,没有一种需要会得到完全满足,但只要其得到部分地满足,个体就会转而追求其他方面的需要。按照马斯洛的观点:如果希望激励某人,就必须了解此人目前所处的需要层次,然后着重满足这一层次或在此层次之上的需要。 马斯洛还将这五种需要划分为高和低两级。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称为较低级的需要,而社会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称为高级的需要。两级的划分建立在这一前提条件下,高级需要是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

28、,而低级需要则主 要是从外部使人得到满足。事实上,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会很自然得到这样的结论,在物质丰富的条件下,几乎所有员工的低级需要得到了满足 赫茨伯格(1966年)的概念与马斯洛的类似,他从自己的研究中总结出工作中的满足感源于挑战性任务,额外责任,个人成就,主管认同和个人事业进展。这些因素被称为真正的“激励因子”。另一方面,消极和不满的感觉可能源于与同事和主管的关系不佳,对公司政策与管理不满,工资较低,工作条件恶劣等。这些被称为“健康”因子,一旦得到改善,就会降低“不满”和消极程度。改善健康因子,进而找出工作中的激励因子是激励员工的最佳途径。请注意赫茨伯格模式中的工资地位只是一种健康

29、因子这点在后文提到的预期模式中受到了批评。 马斯洛的高层次人类需求和赫茨伯格的激励因子之间有很强的相似性。通过岗位充实方法进行设计或岗位重新设计时,对这两种模式都应加以考虑。岗位充实的概念是指努力使任务更加有趣,更有参与感,更有回报,这点在哈克曼和奥德海姆有关岗位特征模式中得到更新(哈克曼,1977年)。 波特也发现,需要并不是依循等级层次而上升的,在较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更是如此。他发现所有各级的主管人员都具有类似的安定需要和社会需要,而在马斯洛等级层次上的其他三种较高级的需要则因职位的高低而大有不同。对这三种需要的满意程度,一般是较低级的主管人员不如较高级的主管人员。但是,除了最高主管部

30、门的经理人员以外,所有其他各级的主管人员在这些方面的需要肯定是或多或少地得不到满足的。 霍尔(Hall)和诺盖姆(Nougaim)对许多主管人员进行了为期5年的研究,他们研究的结果也没有发现足够的证据能说明需要是呈等级层次的。但他们却发现,随着主管人员的逐级晋升,他们的生理需要和安定需要一般倾向于减少,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趋向于加强。然而他们坚持认为,需要层次的逐渐上升是由于职位上升的结果,而不是因为较低级的需要已经满足的缘故。 对马斯洛的需要等级层次理论的现实性的研究,确实引起人们对其准确性提出了一些质疑。然而他所指明的各种需要还是有用的。毫无疑问,如果基本的需要(生理的和安定的需

31、要)确实尚未得到满足,则人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即使这类需要也有一定的弹性,但多少才算足够满足呢?以衣着和住房来说,对某个人说来是相当满意的水平,对另一个人则可能是相差很远。同样,研究结果也表明,即使是职位最低的员工,也有受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对某个人能称之为地位和引起成就自豪感的东西,对另一个人则可能是毫无意义的事。仅需观察一下办公室的大小所代表的尊重程度,就可见一斑了:对基层组织的工长来说,有一间陈设简单的小办公室就很满意了;但一位总经理,恐怕就非有一间讲究的大办公室不可,否则不会感到满足。 (五)X理论和Y理论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提出了有关人性的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基本上消极的X理论;另一种是基本上积极的Y理论。通过观察管理者处理员工关系的方式,麦格雷戈发现,管理者关于人性的观点是建立在一些假设基础之上的,而管理者又根据这些假设来塑造他们自己对下属的行为方式。 1.X理论以四种假设为基础 (1)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他们就会逃避工作。 (2)由于员工不喜欢工作,因此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3)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 (4)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 2.Y理论基于的假设 (1)员工视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