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92.13KB ,
资源ID:5767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67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导则.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导则.docx

1、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导则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导则Guideline of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for Civil Building in Hubei Province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OO九年十二月印发前言当前,随着我省建筑节能快速稳步发展,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推广、普及及应用任务十分繁重。为更好地指导建筑节能健康发展,总结推广适合我省建筑节能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湖北省工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开展了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导则。本导则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省实现建筑节能的主要技术途径和基本技术要求,

2、对从事建筑节能技术研究、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工程管理以及建设业主和关注建筑节能的社会各界人士具有指导意义,并将对我省建筑节能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本导则的编写得到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建筑设计院、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武汉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导则编写组:组长:徐武建副组长:梁晓群责任编辑:王云泉编写人员:王云泉李上宾袁旭东陈宏 马友才林莉陈焰华李恩君 汪隽万应荣刘少国方晓梅 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导则编写组二OO九年十二月目录1总则 1

3、2建筑总体布局 32.1基本要求 32.2规划选址 32.3总体布局 42.4外部环境与日照设计 53建筑单体设计 73.1技术目标 73.2建筑体型设计 73.3建筑单体空间设计 73.4合理组织自然通风 83.5减少冬季冷风渗透 83.6自然采光设计 83.7建筑设计应考虑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93.8节水与节材 94建筑围护结构 114.1墙体节能技术 114.2楼地面 164.3屋面 184.4门窗、幕墙 204.5建筑遮阳 235建筑用能系统 275.1采暖 275.2空气调节 285.3通风 325.4电气照明 335.5余热回收 375.6用能计量 386可再生能源利用 4

4、06.1湖北省太阳能资源状况 406.2太阳能热水系统 436.3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系统 466.4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 516.5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536.6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556.7空气源热泵系统 596.8污水源热泵系统 607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627.1一般规定 627.2节能改造技术 63附录 66 现行建筑节能相关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图集 661总则1.1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政策,积极推广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技术,指导我省民用建筑的节能设计、施工及管理,加强我省民用建筑节能的实际效果,促进先进的节能技术在建设中应用,提高建设者和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制定本导则。1

5、.2本导则适用于本省范围夏热冬冷地区,执行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1.3导则中所称民用建筑系指居住建筑、国家机关办公楼、商业及服务建筑、教育及卫生建筑等公共建筑。1.4各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管理,推进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倡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理念,做好节能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1.5凡在本省范围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均应严格执行现行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及相关法规、规章、政策。1.6鼓励采用优于现行标准的建筑节能措施和标准。1.7在新建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中

6、,应结合当地条件与项目特点,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电系统;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及余热、废热的利用技术,推进并扩大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工程的示范效应。1.8推进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创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9对省内村镇住房建设,应着手加强规划控制,推进四节一环保,强调规范建筑节能工作,提倡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民间传统建造做法、当地民众的生产与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确立建筑主墙材的技术路线和节能技术措施。1.10湖北省内民用建筑节能除执行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法规的规定。2建筑总体布局2

7、.1基本要求2.1.1湖北省属于夏热冬冷气候区域范围,建筑节能设计,要考虑夏季防热、降温通风,並同时兼顾冬季防寒的要求。2.1.2建筑节能设计,要考虑充分利用建筑所在环境的自然资源和条件,遵循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和建筑技术措施,尽可能降低建筑能耗,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创造出人们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良好室内外环境质量。2.1.3技术目标(1)改善室外热环境(2)形成良好的风环境(3)形成良好的日照环境2.2规划选址2.2.1建筑的选址,应综合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城市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2.2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应充分利用场地上原有的自然生态条件,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

8、调。2.2.3建筑选址时,应根据地方条件,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夏季与冬季主导风向、日照等环境因素,对建筑节能的影响。(1)宜布置在向南采光好的地域,並有利于自然通风。(2)宜选择满足日照间距要求,不受周围环境及其它建筑严重遮挡的基址。2.3总体布局2.3.1合理控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保护自然环境,降低建筑的环境负荷。(1)尽量保留並合理利用现有适宜的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水系。(2)建筑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控制在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内。2.3.2合理组织街区内部的自然通风(1)街区空间设计,应确定合理的建筑间距及布局形式、街区内道路走向、场地分布与规模,争取夏季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尽可能

9、避开冬季主导风向造成的冷风渗透。(2)夏热冬冷地区的街区设计,宜采用错列式、斜列式、以及结合地形特点的自由式平面布局,以利于改善街区内部的自然通风。(3)建筑群体的空间布置,应与建筑地形相结合,在夏季及过渡期主导风向上,做到前低后高,或错落有致的布局方式,以有利于街区内部的自然通风。2.3.3街区规划设计,应考虑城市总体布局及城市空间形态,利用好夏季主导风向形成“城市通风道”,可有效改善城市与街区风环境,降低热岛强度。2.3.4城市与街区室外风环境与热环境复杂多变,有条件时应通过对室外环境的模拟计算,进行优化设计。2.4外部环境与日照设计2.4.1改善街区地表面及建筑表面的人工化状况(1)规划

10、设计时,应尽量减少人工硬质地面,多设置绿地及水面;绿地面积,应满足国家与地方相应规范要求。(2)铺装地面,宜采用透水性材料,保证雨水能够渗透入地下,促进地面蒸发,以利于降低气温。(3)建筑外墙与铺装地面,宜采用浅色等日射反照率高的材料,减少太阳辐射的吸收量,降低外墙与地面的表面温度,改善街区热环境。2.4.2进行合理的绿化配置(1)应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对乔木、灌木和攀缘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构成高、中、低等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起到遮阳、降低气温的作用。(2)绿地应合理配置,同一街区内绿地配置不宜过份集中,应考虑集中设置与分散分布相结合。(3)建筑的南侧及东西侧

11、等太阳辐射很强的区域,宜种植中高落叶乔木,可形成绿荫遮阳;而在冬季落叶之后,亦可满足室外环境的日照需求。(4)行道树,宜以高大乔木为主,以利于道路的遮阳与自然通风。(5)优先种植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的植物,以减少日常维护的费用。2.4.3充分满足建筑日照要求(1)应合理确定建筑的日照间距及朝向;建筑的日照时间,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2)居住建筑应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日照条件,建筑的间距应以满足冬季日照标准为基础,还应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视觉等要求。(3)日照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夏季有利于组织良好自然通风的要求;建筑物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4)居住区的公共绿地应满足日

12、照环境要求:应有不少于1/3的绿地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以利于人们的户外活动。2.4.4在夏季宜通过在建筑底层设置架空层,以及遮阳棚、花架等遮阳构造的方式,形成遮荫空间,缓解人员活动区域的热环境,有效降低热岛强度。3建筑单体设计3.1技术目标(1)合理控制建筑得热;(2)加强建筑的自然通风与散热;(3)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视点出发,重视节能、节地、节水与节材。3.2建筑体型设计3.2.1建筑体型应简洁,应尽可能减少高低错落与凹凸变化,从而减少建筑外表面面积。3.2.2建筑体型应有利于夏季自然通风。3.3建筑单体空间设计3.3.1应在充分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隔(

13、包括平面分隔与竖向分隔),以改善室内通风、采光、热环境等。3.3.2应选择适当的开间与进深,合理设置出入口位置与朝向,并确定适宜的层高与各楼层空间之间的流通关系,使之有利于内部的保温、散热、通风和采光。3.4合理组织自然通风3.4.1应选择合理的建筑平面与剖面形式以及形体组合,以获得良好的室内通风质量。3.4.2设计应通过合理的平面布局、确定进风口与出风口的朝向、天井的位置、开启方式等有效组织“穿堂风”,以改善室内通风效果。3.4.3应通过合理的建筑形体与细部构件设计(例如导风板、遮阳板、雨篷、女儿墙、挑檐等)来组织並控制室内自然通风的流场与流速,以满足不同的需求。3.4.4公共建筑可利用建筑

14、中庭促进自然通风;必要时可设置机械排风装置。3.4.5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透明幕墙应具有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3.5减少冬季冷风渗透3.5.1宜在冬季主导风向上通过建筑体型、种植绿化等手法形成有利于防风的外部环境。3.5.2应提高建筑门窗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3.5.3公共建筑主要出入口设计,宜考虑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及采取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3.6自然采光设计3.6.1建筑设计宜利用采光性能最佳的建筑朝向,发挥天井、庭院、中庭的采光作用,公共建筑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3.6.2窗墙比应满足规范要求,室内照明尽量利用自然光,减少白天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15、。3.6.3公共建筑可采用自然光调控设施,如采用反光板、反光镜、集光装置等,以改善室内的自然光分布。3.6.4办公和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3.7建筑设计应考虑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应与各专业配合协调,综合考虑场地条件、建筑功能、周围环境等因素,在确定建筑布局、朝向、间距、建筑群体组合时,应结合建设地点的地理、气候条件,满足太阳能利用系统的技术要求。3.8节水与节材3.8.1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节水规划方案,如中水、雨水回用等,保证方案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3.8.2提高用水效率(1)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依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生活用水、景观用水、绿化用水等,並做好梯级处理与回用。(2)采用节水的景观和绿化浇灌设计:如景观用水不使用市政自来水,尽量利用河湖水、收集的雨水或再生水。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