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73.33KB ,
资源ID:57628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628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docx

1、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 辨析题 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图一中人物被称为“一代天骄”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否“只识弯弓射大雕”?说出依据。(2)图二中人物是元朝历史上少有的有作为的君主,请你依据所学知识,提供史实加以印证。材料二: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摘自经世大典序录官制(3)元代是否设立了今山东省?为什么?当时今南海地区称为什么?今台湾地区当时归哪一行政机构管辖?【答案】(1)1206年,成吉思汗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不是。成吉

2、思汗建立了军事、行政、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了万人的护卫部队;还建立起司法机构,创制了蒙古文字,故以“只识弯弓射大雕”称之,并不准确。(2)他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3)没有山东省。这一地区在当时归中书省直辖。万里石塘。澎湖巡检司。【解析】【详解】(1)图一中人物是铁木真,铁木真被称为“一代天骄”的原因是1206年,成吉思汗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成吉思汗建立了军事、行政、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了万人的护卫部队;还建立起司法机构,创制了蒙古文字,故以“只识弯弓射大雕”称之,并不准确。(2)图二

3、中人物是忽必烈,忽必烈是元朝历史上少有的有作为的君主,他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3)元代没有山东省,山东、山西和河北在元朝被称为腹里地区,在当时归中书省直辖。当时今南海地区称为万里石塘。今台湾地区当时归澎湖巡检司管辖。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下辖路、府、州、县等。边疆,设宣政院管辖今西藏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今台湾地区。2阅读材料:材料 玄奘,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在天竺

4、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请回答:(1)根据材料指出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2)与他有关的重要历史和佛学典籍是什么?(3)结合材料,指出玄奘西行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提示:可从当时的政治局面、社会经济、外交政策以及对外交通等方面考虑)(4)玄奘作为我国杰出的外交使者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5)唐朝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其对我们今天的外交政策有何启示?【答案】(1)寻求佛法(或佛经)。 (2)大唐西域记。 (3)政治局面: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经济繁荣发展;外交政策:实行宽容、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海陆交通发达。 (4)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主动学习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成果的精神。 (5)积极的

5、对外开放政策。要坚持对外开放等。 【解析】【分析】【详解】(1)据材料中的“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可知,玄奘西行的目的是寻求佛法。(2)贞观后期,玄奘取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据其口述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由其弟子记录而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3)结合所学,从唐朝的政治局面、社会经济、外交政策以及对外交通等方面分析作答。政治局面: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经济繁荣发展;外交政策:唐朝政府实行宽容、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对外交往;对外交通:海陆交通发达。 (4)依据材料“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可知玄奘

6、具有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依据材料“西行学经求法”可知玄奘具有主动学习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成果的精神。(5)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中外交往频繁,当时的中华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这有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因此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对外开放,具有开放意识,学习外国的先进文明成果等。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中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民众多次大规模地向南迁徙,既给南方带来一定的人口压力,也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告完成。 摘自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请回答: (1)材料一

7、中的图(2)“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 (2)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的反映了宋代的( )。(从三个选项中选一个)A农业繁荣 B手工业繁荣 C商业繁荣 (3)材料二中,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几个阶段?什么时间最后完成?(4)根据材料二回答,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纸币(2)C (3)阶段: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完成:南宋时期。(4)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解析】【详解】(1)材料一中的图(2)“交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那时候,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

8、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据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可知,这三幅图片最直接的反映了宋代的商业的繁荣,故选C。(3)据材料二“中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民众多次大规模地向南迁徙,既给南方带来一定的人口压力,也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告完成。”可知,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最后完成。(4)据材料二“北方民众多次大规模地向南迁徙,既给南方带来一

9、定的人口压力,也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可知,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与识记交子、宋代商业的繁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相关史实。4阅读清朝闭关锁国图:请回答;谈谈清朝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答案】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逐渐落伍了。【解析】【详解】据所学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逐渐落伍了,造成了近

10、代中国的落后挨打。5材料:“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些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培根请回答:(1)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2)加上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是经何人传入欧洲的?(3)谈谈这些发明对世界有什么影响【答案】(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阿拉伯人(3)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的“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

11、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些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第一种在文学上,指的是活字印刷术。第二种在战争上,指的是火药。第三种在航海上,指的是指南针。(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我国的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人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

12、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点睛】解答本题需要识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认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6 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请回答:(1)清政府后来实行的政策是什么?(2)从材料中分析,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3)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政策的表现。【答案】(1)闭关锁国。(2)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3)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格限制上。【解析】【详解】(1)依据题干“清朝统一台湾后

13、关闭了其他海港。”结合所学知识,闭关政策: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到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规定外国商人一切商务均需通过少数特许“行商”之手,对出口商品的种类、数量实行限制等。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2)依据题干“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3)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闭关锁国政策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7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材料二:“天下英雄入

14、吾彀中矣。”(入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唐太宗材料三:这种制度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北宋的吕蒙正自幼遭不幸,其父将其母子赶出家门,他们母子俩长期居住在一个山洞里,他发奋读书而高中状元,极善理财治国,成为宋初名相。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哪个皇帝时?(2)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他们的真正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说明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之处?【答案】(1)科举制度 隋朝隋炀帝(2)统治者 维护封建统治(3)打破了出身与门第的制约,有利于社会进步。【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5、意思是指唐太宗李世民采用了开科取士(科举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这真是个长远的策略,使得天下的英雄为科举考试耗尽才华,头发都变白了,因此“长策”指的是科举制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2)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是说科举制度有利于为统治者选拔人才,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统治者,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扩大统治基础。(3)依据材料三“这种制度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可见科举制度以考试成绩为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打破了出身与门第的制约,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

16、政,有利于社会进步。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贞观四年,皇帝想重修乾元殿。大臣张玄素劝谏皇帝说:“现在这样大兴土木(指的是修建乾元殿),跟隋朝有何两样?现在刚统一不久,国家元气尚未恢复,百姓生活极其贫困,接着又大兴徭役赋税,这是在重蹈隋朝灭亡的覆辙呀!”上叹曰:“吾思之不熟(我考虑不全),乃至于是(以至于这样)。”于是罢役(放弃重修乾元殿)。辑录、贞观政要(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太宗最终罢修乾元殿(不再重修乾元殿)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你学过的知识指出,唐太宗还有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或政策?材料二 贞观八年,中年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言道:“修筑洛阳宫殿,劳顿百姓;收地租,加重数额;时俗女子喜好束高

17、髻,这是受宫中的影响啊!”上(皇帝)勃然大怒,对房玄龄等人的说:“德参(中年县丞)想要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一斗地租,宫女均不留发,这样才顺他的心思吗!皇帝想要治他诽谤罪。过了几天,魏徵上奏说:“陛下近来不喜欢直言强谏,即使勉强包容,也不如过去那么豁达了。”摘自资治通鉴卷194(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唐太宗在纳谏上有何变化?你认为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三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四月,唐太宗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的“洛阳宫”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唐太宗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整座工程,都是

18、黄金白银乃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摘自贞观政要(3)与材料一相比,概括材料三中唐太宗统治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看待唐太宗在历史上的地位?(4)从唐太宗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或教训?【答案】(1)原因:国家元气尚未恢复,百姓生活极其贫困,大臣进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唐太宗在纳谏上的变化是不如以前豁达,能虚心接受进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唐朝逐渐强盛,国库充足,国家富有。(3)变化是大兴土木,注重享受,唐太宗业绩却是在历史上最杰出的,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使唐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他是一代明君。(4

19、)注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善于改革,关注民生。【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现在刚统一不久,国家元气尚未恢复,百姓生活极其贫困,接着又大兴徭役赋税,这是在重蹈隋朝灭亡的覆辙呀”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最终罢修乾元殿的原因有:国家元气尚未恢复,百姓生活极其贫困,大臣进谏;唐太宗还有的治国理政的思想或政策是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2)依据材料二“陛下近来不喜欢直言强谏,即使勉强包容,也不如过去那么豁达了。”的信息,以及材料一“吾思之不熟(我考虑不全),乃至于是(以至于这样)。”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唐太宗在纳谏上的变化是不如以前豁达,

20、能虚心接受进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唐朝逐渐强盛,国库充足,国家富有,以致唐太宗有些骄傲自满。(3)依据材料三“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四月,唐太宗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的“洛阳宫”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唐太宗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的信息,与材料一相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唐太宗统治政策发生大兴土木,注重享受;唐太宗业绩却是在历史上最杰出的,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使唐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他是一代明君

21、。(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唐太宗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的经验或教训是注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善于改革,关注民生。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节技术进步和唐代江南的水利、农业。唐代江南农具的改造各类农具作用和牛耕工具种类已经颇为齐备,例如江东犁(注:一说为曲辕犁,因出现于江南地区得名)的广泛使用。第二节技术进步和宋代江南的水利、农业。宋代江南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是非常显著的,江南水田耕作工具巳配套,如秧马“两宋作为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期,也正好是复种技术(双季稻和稻麦兼作)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第四节技术进步和宋代航运业的发展。第五节技术进步和唐宋治全、制造业的成就

22、与局限。摘编自郑学檬著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的朝代。(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南宋。(2)题目:经济重心南移与启示。论述:由于南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旺,商业的繁荣共同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城)。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人口数增多。南方财税收入比重增大。“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为两晋南北朝时江南经

23、济的开发是基础;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南宋时,完成转移;元代时南方继续发展,形成北方倚重于南方的局面。经济重心南移,对当今经济建设的启示: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要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等。【解析】【分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因此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南宋。(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南宋;因此可以拟出题目:经济重心南移与启示。论述:由于南方

24、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旺,商业的繁荣共同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城)。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人口数增多。南方财税收入比重增大。“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为两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的开发是基础;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南宋时,完成转移;元代时南方继续发展,形成北方倚重于南方的局面。经济重心南移,对当今经济建设的启示: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要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等。【点

25、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分析经济重心南移与启示。10 材料论述题: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为了改善吏治,争取各地主集团的支持,他确实选拔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种地主势力,有原秦王府的臣僚,有追随李建成反对他的政敌,有关中军事贵族和南北士族,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门人士。由于唐太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拔人物不私于党”,所以贞观时期,人才济济,多士盈廷,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将相,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等。这些猛将谋臣,为李唐王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发展。唐太宗以隋炀帝

26、拒谏饰非导致国亡家灭为鉴,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他的思想很明确,纳谏的目的就是防止乖谬和改正错误,以利于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在他的倡导和鼓励下,贞观时期谏臣盈廷。其中魏征“所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正是这些谏诤,避免和防止了很多错误,对“贞观之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唐太宗就说,贞观时期政绩的取得“皆魏征之力也”。(旧唐书。魏征传)(1)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治世局面。(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贞观之治。(2)观点: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论证:唐太宗执政时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注意任用

27、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这些猛将谋臣,为李唐王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发展。对“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结论:以上说明,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解析】(1)根据材料“贞观时期,人才济济,多士盈廷,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如观点: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

28、虚心纳谏。论证:唐太宗执政时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这些猛将谋臣,为李唐王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发展。对“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结论:以上说明,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点睛:抓住题眼“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加以论述”,是解题关键;观点: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有作为的皇帝。论证: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农民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

29、,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稳定。 他还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注重“戒奢从简”。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减轻人民负担。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谋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还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死后,曾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贞观年间,政治清明,发展较快,国力加强。因此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有作为的皇帝。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根据环境决定论者的说法,我国经济重心由北而南的转移,纯然受着我国南北地理条件的差异所决定。但人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的必要成

30、分,也能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促进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摘编自张家驹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朝代。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环境决定论者”的观点?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南宋。(2)不同意。理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提供了自然条件。【解析】【分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环境决定论说法片面,南方的环境只是经济重心南移的条件,所以不同意材料中“环境决定论

31、者”的观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提供了自然条件。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材料二: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三: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国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1)材料一中“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哪一历史?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2)材料二出自哪一条约?它是哪一年签订的?(3)材料三中这一条款的主要影响是什么?【答案】(1)鸦片战争,近代史的开端。(2)南京条约。1842年。 (3)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中国若要变动关税,须经英国同意,英国取得了协定关税权。【解析】【详解】(1)据材料一“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