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2 ,大小:58.83KB ,
资源ID:576223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622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常见地理问题思维能力.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常见地理问题思维能力.docx

1、常见地理问题思维能力第一章 常见地理学科思维能力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题都重在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学科思维能力,特别是具有地理特色的学科思维能力。高考试题常以图、图表为载体,基本知识点为中心,强调学以致用,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查。因此,地理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阶段学生和老师都必须突破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才能在高考中取胜。第一节 常见地理问题的分析思路一、分析气候的方法:气候由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组成,分析时紧紧抓住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的变化特点。分析时主要从纬度(即气压带、风带位置)、洋流、地形、海陆位置四个方面来分析气温和降水的特点,从而得出气候类型的形成和特征。

2、1、气压带、风带位置:即用三圈环流或季风环流分析该地区附近所处的气压带风带来判断其降水情况,详细知识请看第五章。2、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不管是南北半球,中低纬度(约045)的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中高纬(4590)大陆东岸是寒流,大陆西岸是暖流;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在离岸风的地方常出现寒流。3、地形: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即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4、海陆位置:距海近海洋性强,降水多,冬夏温差相对较小;距海远,深居大陆,降水少,多出现干旱、半干旱气候,且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5、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都为极地气候

3、。二、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区别1、最高温与最低温出现月份不同:北半球大陆性气候最高温出现在7月(南半球在1月),海洋性气候最高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在2月);北半球大陆性气候最低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7月),海洋性气候最低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8月)。2、气温年较差比较: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比海洋性气候气温偏高,冬季气温比海洋性气候偏低,年较差较大。3、降水量不同:大陆性气候降水偏少,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三、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原因分析:1、太阳辐射(又叫纬度)影响:往往使等温线与纬线(东西方向)平行。由于距直射点远近的影响,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温度越高,反之温度越低。因此距低纬越近,温度越高。2

4、、地形、地势影响:往往使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如山地、盆地的等温线往往呈闭合的圆圈,山地气温周高中低(因中间地势高,温度低),盆地气温周低中高(因中间地势低,气温高)。3、洋流:不管是寒流还是暖流,洋流向哪方流,等温线则向那方弯曲。4、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即海陆势力性质差异)夏季陆温海温,冬季海温陆温。7月份全球(包括南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海洋向南凸;1月份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向北凸。植被状况等。四、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它同时是800mm等降水量线、1月0等温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的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

5、分界线、河流冬季结冰与否的分界线。凡分析很多地理事物时,常要判断它在秦岭淮河以南或以北,然后根据以上界线来进行推断。五、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高山上积雪、冰川分布的下限)一是山麓所处纬度(也可说山脚气温,山麓气温越高,雪线越高);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反之),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三是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四是季节,夏季气温高雪线高,冬季气温低,雪线低。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阴坡或阳坡。六、影响山地垂直带谱复杂性的因素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低,山脚温度越高,带谱越复杂;基带越靠近热带,带谱越复杂);二是山

6、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由于温度高,基带起点高)。七、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方法: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源补给方式、流量、汛期、流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水能资源等。1、水源补给方式:主要有冰川、降水、地下水、地表积雪融化几种方式。一般河流都有多种补给方式,要根据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具体分析。若处在外流区,其最主要的补给方式为降水补给;若处在内流区,其主要补给方式为冰川融水补给;若该河流域内有冬季降雪,则春季还有地表积雪融化补给;若处在内流区,且地势较低(即无高大山脉,因此无冰川融水补给),则应为地下水补给为主。世界上所有河

7、流都应该有地下水补给。2、流量:主要根据河流补给方式来分析。若是冰川补给,一般流量均较小,夏季气温最高季节时流量最大;若是降水补给,一般流量较大,降水多的季节则流量大,降水年、季变化大则该河流量变化大;河流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丰水期是河流补给地下水,凡是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季节变化是最小的,其补给方式使其流量维持在一个恒值附近;地表积雪融化补给的河流在春季地表积雪融化时出现一次汛期。我国季风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西北地区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东北的河流春季有大量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3、汛期:即河流的涨水期,分析方法同流量变化。4、流速:流速变化与该河流流经的地形起伏有关。河流流经

8、高原或山区流速一定较快,特别是从高原边缘流向低处,其流速非常快,从而水力资源非常丰富;平原地区地势起伏小,流速较慢。5、含沙量:要根据该河流经的地区植被状况和水土流失情况来分析。一般情况下,河流流经地区植被越好,河流含沙量越小,反之越大。如黄河流经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黄土高原,则黄河的含沙量非常高,而其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并不严重,河水非常清澈。6、有无结冰期:河流所处地冬季气温在0以下会结冰,凡是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冬季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会出现结冰;在我国,冬季0等温线在秦岭淮河一线,即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不会结冰,冬天降雪也非常少见,温带和寒带气候区即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天要结冰,

9、且越往北,冬季结冰期越长。7、有无凌汛:初冬时,上游河段还未封冻,下游河段处已经封冻,上游河水仍向下游流去,下游行水不畅河水溢出;或在初春时,上游河段已经解冻,而下游河段还未解冻,上游河水向下游流去,下游行水不畅河水溢出出现的洪灾。有凌汛的河流一定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A、该河流冬天要结冰;B、流向:该河流一定是从低纬流向高纬,即北半球由南流向北、南半球的由北流向南的河流才可能出现凌汛。同时注意:凌汛每年出现两次,初冬和初春各一次,即结冻和解冻时各一次。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主要是宁夏平原一带)和下游河段(主要是山东河段),以及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都有凌汛。8、水能资

10、源:关键看流量和落差。河流处在降水多的气候区,则流量大;河流流经高山高原或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则水能资源丰富。八、潜水等水位线的应用判定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作潜水流向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为潜水流向。(地表等高线处地表径流方向判断也可用此方法)潜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点,二者高程差即为潜水埋藏深度。若所求地点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交点处,则可用内插法求出该点地面与潜水面的高程,潜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根据潜水流向来判定。利用等水位图合理地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水

11、位线布设水井和排水沟。九、分析水资源缺乏的思路:1、自然原因:降水少,河湖少,气温高蒸发强而导致缺水,这种缺水称为资源型缺水。2、人为原因:工农业发达,需水量较大;水污染、水浪费。由水污染和水浪费造成的缺水又称为水质型缺水。3、工程性缺水,指水利工程缺乏而导致缺水。4、解决办法: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和水浪费;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等技术);沿海城市可海水淡化;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等。十、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分析1、

12、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关系:当蒸发量降水量时,海水盐度高;反之盐度低。世界上海水盐度分布与三圈环流中世界的气压带、风带的降水量有关。全球分布规律是副高盐度最高,然后向赤道和两极递减。解题时当两地处于不同纬度时,常用此方便判断两地盐度的高低。2、洋流:同纬度上暖流盐度高于寒流。因暖流水温高,蒸发量大,所以盐度高。3、河川径流:河流入海口附近海水盐度都低。因河流水为淡水,淡水注入,稀释盐度。河流流量大时河口盐度低,流量小时河口盐度高。十一、地貌特征的形成分析:分析某地的地形特征的形成时一定要从内力和外力两方面进行分析。1、内力作用:内力往往使地形起伏较大。抬升形成山脉、高原,下降形成平原;挤压形成山脉或

13、山谷,张裂形成裂谷。解题时常应考虑地壳的运动,或考虑是否为板块交界处。一般板块的消亡边界往往都有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落基山、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阿特拉斯山等山脉。板块内部由于地壳稳定,板块内部的山地或高原形成年代久远而都较低矮。2、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往往使地形起伏趋于平缓。如风化、风力作用、流水、冰川、生物等外力,都是削高填低,使地形趋于和缓。如阿巴拉契亚山脉,由于处于板块内部,形成时代久远,长期受流水、风、冰川等侵蚀作用,所以是一个低山地区。十二、风向判断:1、世界上大范围地区的风向判断常根据气候类型,若受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候类型则按三圈环流的风向确定,季风区的风向根据季风

14、风向而定,一般海洋中(除北印度洋外)的风向根据三圈环流中的风向确定。2、若小范围(或大比例尺地图中)的风向,一般根据等压线来确定。风均是由高压吹向低压,然后根据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的原则来定。十三、中国的几条线:1、等降水量线: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秦岭、淮河、四川西部的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400mm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古长城(黄河“几”字弯里面穿过)、青藏高原东侧、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侧。200mm等降水量线:贺兰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中部、冈底斯山。2、温度带分界线热带:只有西双版纳、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岛南部四部分。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秦岭、淮河、横断山区。暖温带与中

15、温带分界线:辽河平原北部、黄土高原北部、河西走廊北部、天山。中温带与寒温带:只有东北北部漠河一带为寒温带。3、干湿地区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大约为800mm等降水量线)。东北的小兴安岭、三江平原、长白山为湿润地区(虽然降水小于800mm,但气温低,蒸发弱而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大约为400mm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古长城、青藏高原东侧、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侧。半干旱与干旱地区分界线(大约为200mm等降水量线):贺兰山。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十四、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危害1、地质灾害地震、火山:自

16、然原因形成为主,多发生于板块交界处或板块内部的破碎地带;人为原因中的工程建设,如高大建筑物、水库等建设易诱发地震。滑坡和泥石流:自然原因有地形起伏、地表岩石破碎、植被较少、暴雨较多等;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工程建设而破坏地表形态等原因易形成此类灾害。地表下陷:过度抽取地下水、地下不合理采矿等。2、气象灾害旱涝灾害:由于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导致土壤水分偏少或出现洪灾。华北平原有春旱、长江中下游有伏旱;南方地区、华北地区夏季多洪涝灾害。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于冷空气的急剧运动导致短时间降温,可能带来低温、降雨或雪、冻害等灾害。我国除滇南谷地和青藏高原不受寒潮影响外,其余地区均要受寒潮影响。

17、四川盆地受寒潮影响较小,因此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偏高。台风或飓风:发生在26以上的宽阔的热带海面上(但在5S5N之间的水域由于距赤道近,地转偏向力较小而不能形成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灾害。3、海洋灾害风暴潮:由台风或飓风带来的大浪。海啸:由地震、台风等引发海洋在不固定的时间出现的巨浪,破坏沿海地区和国家。4、人为原因与自然灾害:人为的植被破坏、工程建设等不合理活动,会诱发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十五、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与治理1、原因:自然原因有地形有起伏,植被较少,土质疏松,暴雨集中;人为原因有植被破坏,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开矿等。2、治理:陡坡植树造林;缓坡修梯田;水利工程建设(

18、如打坝淤地等、修建水库)等方法。十六、酸雨产生的原因分析:1、酸性气体排放量:工业越发达地区或冬季需大量烧煤取暖,酸性气体排放量大,酸雨严重(排放量大的地区往往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较多)。2、降水越多,酸雨往往越严重。3、地形:盆地或山谷地形,不利于酸性气体扩散,会导致酸雨严重。4、风向:处于酸性气体排放区的下风向酸雨强。5、土壤:我国北方碱性土壤,由于沙尘等原因导致酸碱中和,会减轻酸雨。因此,我国南方地区的酸雨比北方地区严重。十七、河流的治理原则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

19、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新河道。十八、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1、纬度:总体上是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2、下垫面性质:气温年较差陆地大于海洋,内陆大于沿海,裸地大于植被覆盖地;3、天气状况:云雨少的地方大于云雨多的地方。十九、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考虑四方面因素:地势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和占据河床。具体分析方法如下:1、地势特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出现水灾。2、水系特征:水系支流太多;支流排列方向与雨带一致;集水面积大;支流汇合附近水量大;河床弯曲,行洪不畅;地上河或悬河易出现溃堤;易出现水灾。3、气候、水文特

20、征:降水季节变化大,特别是季风气候,河流流量变化大,在降水多的季节易出现水灾4、过度砍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降低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地表径流迅速汇入汇河,带来较大洪峰;泥沙入江湖,淤塞河湖,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湖泊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洪灾加剧。5、围湖造田:减小湖泊对河水的调蓄能力,使湖泊调蓄洪峰能力减弱,加重水灾。6、占据河床: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在河边和河中修建建筑物,减弱河床的行洪能力,加重洪灾。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分析:自然原因:A、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洪灾年份往往南北支流同时来水。B、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

21、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C、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人为原因: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二十、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可使大坝短,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滑坡、渗漏等;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4、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在向斜处,因为向斜中心处由于挤压作用岩石坚硬,

22、利于大坝的稳固。二十一、湖泊成因及分类:1、按湖水性质分类:淡水湖:水中含盐度不超过1的湖泊。也称“排水湖”或“吞吐湖”。因湖水可从湖泊流出,湖水更新周期快,故水中盐分极低。咸水湖:水中含盐度超过1的湖泊。也称“非排水湖”或“内陆湖”。因一般无泄水道,蒸发作用大,完全靠蒸发损失水分,湖水更新周期慢,河流水流入湖泊后没有湖水流出,盐分在湖中富集而成。2、按成因分类:冰蚀湖:由于冰川运动,将地壳软弱地带刨蚀形成的凹地,积水而成的湖泊。如欧洲北部的湖泊(芬兰称为千湖之国)、北美的五大湖均主要由此原因形成。冰碛湖:由于冰川末端泥沙、石块的堆积形成天然湖坝,积水而成。构造湖:常由于板块张裂下陷形成的凹地

23、积水而成。如青海湖、滇池、洱海、贝加尔湖、死海、东非大裂谷带的湖泊等。火山口湖:在火山口积水而成的湖泊。海成湖:由于河口泥沙淤积,将浅水海湾一部分与大海隔开来形成,又称“澙湖”。如太湖是由于长江泥沙的淤塞形成长江三角洲,将海洋隔开形成太湖。杭州西湖也是此成因。河成湖:因河流改道、截弯取直而使原河道的一部分形成湖盆。面积较小,保持原河道的外形,凹岸较陡、较深。故又叫牛轭湖、弓形湖、月牙湖等。我国江汉湖群(特别是荆江河段附近)多属此类湖。溶蚀湖:在石灰岩地区溶蚀洼地积水而成的湖泊。又叫“喀斯特湖”或“岩溶湖”。通常为漏斗形,面积小,深度大。湖底常与地下河相通;旱季干枯,雨季积水。风成湖:因风力长期

24、作用于地面,形成风蚀洼地,积水而成的湖。湖底平坦,湖岸较规则,面积较小,水浅无出口,湖水经常变化,属间歇性湖泊。我国内蒙古许多湖多属此类。二十二、湿地的环境效益分析蓄水池,水源地;调节气候,降解污染,保护环境;动植物栖息地和生存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二十三、岛屿的成因分类:大陆岛:常位于大陆架上,主要由于内力作用而形成。如台湾岛、海南岛、日本群岛。珊瑚岛:由珊瑚礁构成的岛屿或在珊瑚礁上形成的沙岛。面积一般不大,地势低缓,地面多沙。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海洋上。如马尔代夫、我国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火山岛:由海底火山喷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岛。一般面积较小、较高,地势险峻。如斐济岛、冰岛、

25、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等,常位于海洋中部。冲积岛:河流入海口附近,由于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如我国的崇明岛。二十四、渔场的形成条件:渔场主要形成于鱼类饵料丰富的海域,而饵料主要指藻类等鱼类的食物,在光照强、营养盐丰富地区藻类较丰富。1、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由于寒暖流交汇会引起海水搅动,将海洋底层营养盐带到表层,上升补偿流也会将底层营养盐带到表层。深化海洋中底层海水营养盐较丰富,一方面由于各类物质腐烂时一般都要沉入水底腐烂,释放出营养盐类物质;同时水底与底层淤泥较近。2、河流入海口处:河流会从陆上带来较多营养盐和有机物,可使入海口附近营养盐和有机物较丰富。3、温带海区:由于温带地区气温

26、年较差较大,冬季时表层海水降温,密度变大而下沉,促使海水底层与表层交换,从而带上来大量营养盐;且温带海区水温也较适合藻类生长。4、大陆架上:因大陆架海水较浅,光照强,可直接照到海底,使海底各种藻类和植物生长较好,从而为鱼类带来大量食物。深化以上条件不一定都必须全部具备才能形成渔场,但若全部具备,则一定形成一个较大的渔场。请大家自己去分析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中国的舟山渔场的形成条件,要求熟记形成条件中的洋流、河流、附近的岛屿、国家、海岸线轮廓等。二十五、盐场的形成条件:1、降水少,一般位于背风坡。因海盐是完全靠盐场水分蒸发,所以一般盐场产盐最多的季节往往是蒸发量最大、降水

27、量最少的季节,如长芦盐场春季产盐最多。2、地形平坦,利于盐场的修建;3、沙质海岸,利于晒盐。二十六、冰川形成地貌与流水、风积地貌的区别联系冰川形成的沉积物无分选性(由于冰川沉积物是由于冰块中挟带杂质向低处流动融化后杂质沉积下来,因此大小杂乱无章);风力和流水沉积地貌有分选性(即大颗粒的先沉积,小颗粒的后沉积,从而出现源处沉积物大,远处沉积物小)。二十七、影响农业的几大要素分析: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重点分析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以及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1、光照(即太阳辐射):光照主要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

28、单产。光照强,农作物光合作用强,产生有机物(糖分或淀粉)多,从而品质好、单产高,如青藏高原上的青稞单产高、哈密瓜很甜就是这一原因。影响光照强弱的原因主要有地势、纬度、降水、污染程度。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光被削弱少,光照强;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光照强;降水:降水少,大气中云层少,太阳光被削弱少,光照强;污染:污染少,空气清洁,太阳光被削弱少,光照强。例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晴天多;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洁净。2、热量:一般常用积温(一年中连续三天气温高于10的温度的总和)来代表热量的多少。热量主要影响农作物的熟制和品种。如根据积温划分的各温度带中,

29、热带可一年三熟,热带经济作物较多(橡胶、香蕉、剑麻、咖啡、可可、荔枝、桂圆);亚热带一年两到三熟,主要代表品种有柑橘、油菜、毛竹等;暖温带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代表农作物有苹果、枣、梨、柿等温带水果,以及花生等;中温带(代表农作物甜菜)和寒温带只能一年一熟。影响热量多少的原因主要有纬度位置和海拔。纬度:纬度低,全年气温高,热量足;海拔:海拔低,气温高,热量足。深化光照与热量是两个不同概念。光照强的地区不一定热量足,热量足的地方也不一定光照强。如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由于地势高而热量不足;四川盆地热量充足,但光照弱。3、日照时数:对农作物的影响与光照类似。日照时数主要受昼长、地势(海拔高,日出早,日落

30、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主要指天空中的云层的多少,判断时常用降水的多少作为判断的依据)的影响。若不考虑其它因素,理论上全球各地全年日照时数均应为全年的一半时间。但由于各地降水、海拔等因素影响,各地日照时数不同。若降水越多,天空中出现云、雾、雨、雪等天气,便没有太阳光照。因此,降水越少、地势越高,日照时数往往越大。4、昼夜温差:主要受云层的多少影响(常用降水多少来判断)。若某地大陆性气候 (降水少,云层少) 越强,昼夜温差则越大。昼夜温差越大,则农作物品质越好。因白天温度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生长旺盛,生产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植物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从而使有机物能够在植物体内有效储

31、存。如吐鲁番的葡萄特别甜,在于其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有利条件:夏季(生长期)光照强,热量足,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二十八、农业发达区位分析:从自然条件(光、热、水、土、地形)和社会条件(交通、市场、政策、科技、劳动力、工业水平)方面进行分析。1、光照:一般农作物都需要光照充足,光照的充足与否主要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单产;2、热量:热量的高低主要影响农作物的熟制和种植的品种;3、降水:一般降水量在800mm以上发展水田种植业;400800mm发展旱地种植业;小于400mm则是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区,一般是草原或荒漠景观,主要发展畜牧业,若有灌溉水则可发展灌溉农业;4、土壤:要考虑土壤的性质、肥沃程度等,一般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地势平坦;5、地形: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发展林业和畜牧业。深化耕作业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需对土地进行翻耕;坡度大,经常翻耕易产生水土流失。以上为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也可改造,如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也可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如温室大棚对热量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